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肾不交”辩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图分类号:R2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219(2001)01-0010-01   《中医诊断学》本科教材脏腑辨证部分,有“心肾不交”一证,该证是以心烦失眠为主症而伴有五心烦热、咽干口燥、头晕目眩,或遗精、梦交等表现的一个证候。病涉心肾两脏,而称其为“心肾不交”是否恰当则值得推敲,就此剖析如下。 1 心火肾水是否相交   “不交”的前提是本应“相交”,笔者认为,教材解释心肾两脏的“相交”就颇存在问题。其解释是:“心为火脏,心火下温肾水,使肾水不寒;肾为水脏,肾水上济心火,使心火不亢。水火互济,则心肾阴阳得以协调,故有心肾相交、水火既济之称。”[1]心在五行划分中虽属火,但称“心为火脏”,其所具有的火之温煦功能到底有多大?是否真的“下温肾水”?众所周知,肾阳为一身阳气之本,严格而言,当是两肾所藏之元阳(命门之火,又称真火),为一身阳气之本,包括心脏在内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都得到元阳的温煦,而心脏并无多少温煦能力,所谓的火脏之称实来源于五行的机械归类,因此,不存在心火“下温肾水”,更不存在它使“肾水不寒”的问题。肾虽在五行属水脏,落实到具体功能而言,主要是指对水液代谢的调控能力,而其本身应为水火之脏,内藏真水真火,真水真火滋润温煦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由此可见,只有肾火(命门之火)对心脏有温煦功能,即“肾水暖心火”,而心脏对肾脏没有这一作用,肾脏也由其本身所藏之真火暖煦。所以“心火暖肾水”、“心火肾水相交”之解显然有误。  相似文献   

2.
试论心肾相交中的几个概念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从阴阳的范畴及阴阳交感的角度阐述了对心火与肾水、相交与不交,以及水火升降等概念问题的理解,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心肾交通与心肾不交新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心血与肾水,心神与肾精,君火与相火,心血与肾气,心阳与肾水之间的关系,讨论了心肾交通的生理机制,并且认为心不交的病理基础至少应包括5个方面。即:心阳与肾阳不交;心阳与肾阴不交;肾阳不交心阴;心阴不交肾阴,心肾之阳不交心肾之阴。同时指出,不能把心肾不交狭隘地理解为水亏火旺,凡肾水亏虚心火亢盛或心肾之阳两虚者均属心肾不交之证。并从有利于临床治疗的角度,把心肾不交分为肾阴虚心火旺、肾阳虚心火旺和心肾阳虚3型。  相似文献   

4.
心贤交通与心肾不交新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心肾相交"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维持了人体水火交通既济的平衡,对于维持人体脏腑功能之间的平衡协调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对《伤寒论》中以"心肾不交"为基本病机的方证进行系统梳理,主要有黄连阿胶汤证、猪苓汤证、栀子豉汤证、桂枝加桂汤证、附子泻心汤证、吴茱萸汤证等6种,以期对临床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各脏腑之间的联系是中基基础理论及脏象学说的重要内容。心肾二者在中医的理论体系中,是被归为阴、阳和水、火的关系。而这其中,心肾之间的关系显的尤为重要和特殊;从五行依存生克推理,肾和心是“克及反侮”的关系,而就这种关系而言主要是指心肾相交、水火既济。如何理解这种水火既济以及水火失济随之而来的病理变化呢? 就阴阳的特性而言,阴阳是对立制约也是相互滋生的,这就是所谓的“孤阴不具,孤阳不存”。经书[1]云:“五行之理…… 总不出乎阴阳;阴阳之用总不离水火。”心肾之关系可见。火性炎上,水性润下:《慎斋遗书》[…  相似文献   

7.
心肾综合征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缓慢的过程,生理状况下,心、肾脏腑之间“水火既济”,在病理条件下,心、肾两脏相互影响,心肾失交。治疗时可采用“心’g-同治”。中医方剂通过君、臣、佐、使配伍组合应用,能多靶点、多环节、多层次的整体性治疗,心肾同治,标本兼顾。  相似文献   

8.
通过大量查阅中医古籍中关于痴呆及心脑、心肾不交理论的论述,结合临床实践经验,归纳总结出老年性痴呆的基本病机:肾中精气亏损是老年痴呆的发病基础;心主神明功能减退是老年痴呆发生的重要因素;心肾亏虚,心肾不交是老年痴呆的基本病机;并进一步归纳出调补心肾是老年性痴呆的基本治则,从而为临床治疗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心肾相交实质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本世纪80年代,在内分泌研究领域内出现了一股“心房肽热”,证实心脏具有内分泌功能,可促进肾脏利尿利钠。本文拟从心脏内分泌功能所得到的启示,探讨心肾相交的实质。祖国医学认为,心与肾均为脏,一个在上,一个在下;一个属火,一个属水。水火相交,即水火既济,心火与肾水相互升降协调,保持动态平衡,即为心肾相交。祖国医学中的心肾,不仅包括解剖上的心血管和肾脏,它还包括神经、内分泌、生  相似文献   

10.
心肾相交理论根源于《内经》、阐微于《周易》,其机理与五行方位、易学属性及二脏功能均有关.心肾相交理论千百年来不断补充与完善,内涵丰富、外延广达,虽对其机理有不同的理解,但其在中医临床运用的广度与深度均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挥,体现了理论的核心价值.本文试从《周易》与《内经》浅析心肾相交的机理,溯本求源,刍议陋论,以期抛砖引玉,明澈理论,服务临床.  相似文献   

11.
从组方用药直接针对心肾、依靠脾胃的斡旋气机作用、调达肝气三方面探讨了交通心肾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电针"远心"穴与乌灵胶囊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电针百会、神庭、神门、太溪等6组"远心"穴治疗;对照组口服乌灵胶囊0.99g/次治疗,2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2组疗效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总评分治疗前后对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为86.1%,两者相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2组间治疗后PSQI总评分降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电针"远心"穴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疗效优于乌灵胶囊。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中药内服治疗不寐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不寐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9例,采用毫针刺法(选穴:百会、四神聪、双侧神门、太溪、申脉、照海)配合交通汤内服治疗不寐.对照组39例,单纯采用交通汤内服,均以14 d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  相似文献   

14.
心、肾二脏分别属火水之性,其位分居上下,在生理功能上具有协同互制、相温相滋的特点。张崇泉教授认为心肾相交是心、肾、肺、胆、脾、胃多脏协同作用的结果,并根据心、肾等脏腑的五行关系、生理特性对“心肾相交”之机制以及“心肾不交”的病变特点、治疗方法提出独到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通过文献梳理,探寻肾阴虚心火旺证作为心肾不交证的理论渊源。受道家内丹术心肾交合之论的影响,中医理论一度赋予心肾人体之阴阳的秉性,认为二者的交互作用,主导着人体健康的生命活动;其后,火热论把心肾失济定义为阴虚火旺证——心肾不交证之前身;相火论引起后世医家在肾命学说基础上对心火与相火的区分,从而将心肾不交证进一步具体化为肾阴虚心火旺证。  相似文献   

16.
文章认为,心神是君主,肾是宰相,各脏腑如诸侯。心与肾,通过心肾相交模式紧密相联;而肾又通过肾阴肾阳支配全身脏腑。心神、肾、各脏腑,三者环环相扣而形成人体的"心—肾—脏腑轴",此轴同时是"精神—形体"轴。此轴是生命演化之主轴,是疾病出没之根本。有鉴于此,作者提出"辨轴论治":详察轴中心神、肾、脏腑三要素,指出治心是上策,治肾是中策,治脏腑是下策,而上中下三策灵活施用,方是万全之上上策。  相似文献   

17.
刘玥  裴媛 《中国医药导刊》2018,20(6):360-363
本文探讨轻度认知障碍的中医学认识及其与心肾之间的联系,并通过对古籍文献及临床资料的分析,从心肾不交的角度论治轻度认知障碍,即肾水不能上济于心,心火不能下交于肾,致心肾不交,脑神失养而健忘;以滋阴降火、交通心肾为原则治疗轻度认知障碍。  相似文献   

18.
中医“心肾相关”理论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相似文献   

19.
交泰丸一方出自明代韩懋所著《韩氏医通》,由黄连、肉桂两味药物构成,后经历代医家运用及现代药理研究佐证,被广泛应用于不寐、消渴、心悸、怔忡及郁证等疾患的治疗。交泰丸主治"心肾不交",药味简单而功效卓越,临床应用广泛,但究其病因病机却不尽相同,甚而错综复杂,当须厘清头绪,方才适证,事半而功倍。  相似文献   

20.
心肾不交理论是中医学理论的重要内容,对临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是目前对该理论的认识与研究不够翔实深入。本文基于中医文献并结合个人见解,侧重从阴阳与水火的角度探析心肾不交的理论内涵、病理表现与证治分类,以期挖掘其理论实质,丰富其理论内容,拓宽其理论外延,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