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形态学特点,进而与其他甲状腺疾病做鉴别。方法对我院2005年至2011年收治的38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标本进行分析,做常规病理检查,并采用光镜对其做形态学结构观察。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主要形态学特点为乳头状和毛玻璃样核为主要形态学特征,其他形态学特征有核体积增大、核重叠、核沟、核内假包涵以及砂粒体等。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为异常增生的乳头状结构伴有毛玻璃样核的常见肿瘤。  相似文献   

2.
甲状腺乳头状癌32例临床病理诊断价值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诊断价值。方法:对3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光镜下组织学形态进行回顾性分析和研究。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在本地发病率为8.1%,女性明显多于男性,好发于青壮年,平均发病年龄为45岁,患者多以颈前包块就诊,病程长短不一。就诊患者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11例(34.375%),甲状腺内癌13例(40.625%),甲状腺外癌8例(28.125%)。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标准已从乳头转向细胞参数,核的特征性改变和经典的乳头状结构一样,在诊断上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甲状腺微小癌的病理特点.方法 收集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自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收治甲状腺微小癌的53例病理新鲜检品,进行冷冻和石蜡病理切片检查.结果 病检结果 显示40例为经典的乳头状癌;13例为滤泡型乳头状癌.结论 手术中的取材得到的甲状腺微小癌诊断结果 可靠,可减少漏诊和误诊的概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提高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诊断水平。方法搜集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2004年1月至2010年1月间68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资料,观察其临床病理特点。结果 68例患者的发病年龄在25~52岁,年龄高峰在30~40岁。女性42例;男性26例。右侧40例;左侧24例;双侧4例。大体观察:肿物大小不一,直径在1~3cm55例;直径在3~5cm13例。其中有完整包膜2例,有囊性变5例,囊内充满棕褐色液体,囊壁可见乳头状物,切面灰白或棕褐色。镜下:真乳头形成、特征性细胞核改变、砂粒体形成。通常甲状腺乳头状癌按其变异可分6个亚型:①微小甲状腺乳头状癌;②包膜内型甲状腺乳头状癌;③滤泡型甲状腺乳头状癌;④弥漫硬化型甲状腺乳头状癌;⑤嗜酸细胞型甲状腺乳头状癌;⑥柱状细胞癌。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资料中有真乳头形成和特征性核改变的50例;无乳头状结构而有特征性核改变和砂粒体形成的14例;包膜内型2例;滤泡型1例;嗜酸细胞型1例。其中35例有砂粒体形成。12例获得随访资料,随访时间2~5年。11例无病生存,1例疾病进展(因甲状腺乳头状癌复发),无死亡病例。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具有独特的真乳头结构和特征性细胞核改变,多数有砂粒体形成,是甲状腺癌较常见的类型,占甲状腺癌大部分,预后较好。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早期正确病理诊断对临床的治疗和预后的判断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05年1月至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30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其临床病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此研究中的248例患者存在真乳头形成以及核改变特征;58例患者为无乳头状结构,同时存在砂粒体形成以及存在核改变特征;48例患者为滤泡型;8例为嗜酸细胞癌型,弥漫硬化型2例。随机选取196例患者进行5年随访,181例患者为无病生存,12例患者出现复发现象,3例因其他疾病死亡。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除了表现真乳头结构外,部分也可无乳头状结构,可见核特征性改变,多数存在砂粒,是一种常见的甲状腺癌,同时具有良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徐芳芳 《华夏医药》2002,6(2):43-44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1989至2000年收治的36例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34例,髓样癌2例,36例中12例作颈部淋巴结清扫,5例有转移,占41.7%,结论:甲状腺微小癌多并存其他甲状腺疾病,临床治疗以手术为首选,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7.
王瑜 《中国实用医药》2013,8(14):99-100
目的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形态学特点进行研究探讨。方法本组研究收集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标本43例,采取了常规病理检查,同时借助光镜观察了本组43例癌标本的形态学结构。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主要形态学特征为乳头状、毛玻璃样核,其他的形态学特征有核沟、核重叠、砂粒体,核内假包涵等。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是乳头状结构,伴有毛玻璃样核的异常增生,是一种常见的肿瘤。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特征,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36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标本切片呈细小颗粒状,颜色呈灰白、灰黄色,外观粗糙或绒毛状,质地较硬,浸润甲状腺实质内部,呈不同程度的纤维化或者纤维瘢痕样。肿块直径在0.3~0.8 cm,质地较硬,多发结节为7例,单发结节为29例。结论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术前诊断困难,通过明确该病的病理特征,能够提高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9.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要点及治疗.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至2006年手术切除甲状腺标本1 321例,常规病理检查筛选出微小乳头状癌,光镜观察其形态特点,并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K19的表达情况. 结果 1 321例中检出微小乳头状癌29例,组织学表现为:有纤维血管轴心的复杂分支乳头状结构及毛玻璃样核、核沟及核内假包涵体.免疫组化标记29例CK19均阳性. 结论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是乳头状癌的1个亚型,临床易漏诊,准确的病理诊断有助于临床正确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常规病理检查手术切除88例甲状腺癌中共检出9例微小癌,应用光镜观察其形态改变.结果 9例均为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具有诊断意义的主要组织学特征为毛玻璃样核,核内包涵体、核沟及纤维性问质反应.结论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是乳头状癌变形的特殊表现,主要依据组织病理学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单侧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合并对侧甲状腺小结节患者的临床症状与病理进行分析,为其治疗提供一定价值的参考。方法利用多普勒彩超技术对53例单侧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合进行病灶的检查,观察单侧甲状腺微小乳头癌的病例特征和3年后其对侧甲状腺小结节诊断。结果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呈结节状,边界较为模糊不清,颜色呈现灰白,对侧小结节出现恶性结节患者49例,良性结节患者4例。结论单侧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对侧发生恶性甲状腺小结节的概率比较高,二者存在某种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的临床病理特点与预后。方法通过对34例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34例,男性6例,女28例,男女之比为1∶4.7,其中23例在甲状腺其他良性病变基础上发生的,光镜下特点为具有纤维血管轴心的乳头被覆排列拥挤的异型上皮。所有病例均免疫组化标记,CK19显示弥漫强阳性。34例中有21例经5个月6年随访,均健在。结论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多数在甲状腺良性病变基础上发生,可早期发生局部淋巴结转移,但远处转移者甚少,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FNAC联合FNA-Tg在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8月兵器工业五二一医院收治的20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共有220个颈部淋巴结疑似发生转移。比较FNAC、FNAC二者单独、联合与病理学检查对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疑似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结果及其诊断效能。结果 FNAC检查、FNA-Tg检查、二者联合检查对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疑似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5.45%、79.09%、84.55%;与FNAC、FNA-Tg检查相比,FNAC联合FNA-Tg检查对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疑似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准确度均较高(均P<0.05)。结论 FNAC联合FNA-Tg检查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中可明显提高阳性检出率,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且优于单一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经手术切除的甲状腺疾病标本进行病理检查,复习资料,筛选出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病例8例,应用显微镜观察其形态以及特点。结果女5例,男3例,年龄40岁左右。形态特征:癌灶呈结节状或纤维瘢痕状,灰白色,界限不清,质硬,大小约为0.2~1.0cm,瘤细胞呈乳头状结构,毛玻璃状核、核内包涵体、核沟,纤维性间质反应或砂粒体。结论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为乳头状癌变型的特殊表现形式,常与其它良性疾病伴发,需在外检时细致、系统地多取材,仔细阅片,以免造成漏诊,引起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15.
韩绘宇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5):163-164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15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病理特征。结果所有肿瘤标本均未见包膜,肿瘤呈圆形或卵圆形,质地较硬,灰白色。肿瘤与周围组织的分界不清楚,部分肿瘤出现钙化现象,无坏死和出血,部分有砂粒感。乳头状癌组织散在纤维瘢痕组织中呈放射状浸润性生长。大多数癌细胞呈乳头状排列,少数呈现实心团块或滤泡状。镜下可见真性乳头,以纤维血管为轴心,可有二或三级甚至多级分支。肿瘤表面由单层柱状上皮覆盖,细胞核为圆形或卵圆形,细胞质丰富且呈淡染,细胞重叠排列形成复层,可出现轻度异型。12例(80.0%)病理标本可见毛玻璃样细胞核,7例(46.67%)病理标本肿瘤细胞核出现包涵体,8例(53.33%)病理标本肿瘤细胞核出现核沟,核分裂少,核仁较小,4例(26.67%)病理标本肿瘤细胞出现砂粒体。结论对甲状腺组织进行多处取材,仔细观察,临床病理医生必须掌握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形态特点以及甲状腺疾病的病理变化,以降低临床漏检率。  相似文献   

16.
甲状腺乳头状癌被认为是一种低度恶性的肿瘤,但其确诊时多伴有颈部淋巴结转移等,但很少发生远处脏器转移。该文报道了1例发生于腹腔内脏器转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孤立性肝转移,并对2021年8月以前的相关文献进行了复习,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17.
刘雪 《中国基层医药》2014,(18):2756-2758
目的 分析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高频超声特征和病理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的89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的超声诊断特征,并将超声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比对.结果 高频超声检查提示为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4.4%.主要集中在40~59岁,其中Ⅰ型血流8例,Ⅱ型血流16例,Ⅲ型血流65例,L/T(纵横比)≥1有83例.结论 甲状腺微小乳头癌不同的病理特征决定了不同的超声图像,多普勒高频彩超鉴别和诊断甲状腺微小乳头癌具有准确率高、操作方便、费用低等优点,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28例原发性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复习,重新阅片确诊。结果形态特征:癌灶呈结节状或纤维瘢痕状,边界不清,灰白色,质较硬,直径为0.1~1.0cm,癌组织有纤维血管轴心的复杂分支乳头状结构及毛玻璃核、核内假包涵体、核沟,纤维间质反应及砂粒体。结论对甲状腺组织标本应仔细观察,书页状切开并多取材,可以提高检出率,减少漏诊。  相似文献   

19.
杨倩 《安徽医药》2016,20(4):738-739
目的 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生物学行为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2年1月—2015年12月56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资料及超声检查结果,对肿块行石蜡包埋切片和HE染色后观察。同时对肿块进行免疫组化检查,并统计分析结果。结果 56例患者中,女性多见(80.4%);中位年龄47岁。超声表现为低回声结节,其内可见强弱不等光斑,常合并钙化。与肿块<0.5 cm相比,肿块≥0.5 cm患者发病年龄较大,颈部淋巴结转移率较高。免疫组化学示CK19、Galectin-3、甲状腺球蛋白(Tg)、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均表达阳性。结论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以女性多见,中位年龄为47岁;肿块≥0.5 cm容易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CK19、Galectin-3、TTF-1对明确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诊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王新征  侯永强  汲权威 《安徽医药》2022,26(5):1004-1007
目的 检测甲状腺良性结节和甲状腺乳头状癌病人血清长链非编码RNA-尿路上皮癌相关分子1(LncRNA UCA1)水平,并探讨其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病人48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和甲状腺良性结节病人32例(良性结节组)为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