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溃疡性出血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溃疡出血是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出血可发生溃疡的活动期,也可发生于溃疡的愈合期。消化性溃疡25%发生出血。常见的溃疡出血常因溃疡活动期小血管充血、破裂或基底肉芽组织增生的血管破裂所致。往往有饮酒、饮食不当或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及应激等诱因。另外,溃疡如侵蚀较大的血管,发生出血的几率就大。  相似文献   

2.
应激性溃疡系指应激状态后发生的急性胃、十二指肠溃疡,可在应激状态发生后数小时出现,也有几天后发生者。上消化道出血严重威胁病人生命,且死亡率高。大面积重度烧伤病人休克期微循环不足,脑细胞缺氧,胃肠粘膜微血管充血、水肿、粘膜下出血,甚至发生糜烂溃疡而引起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我院从1988~1992年8月共收治416例烧烫伤  相似文献   

3.
<正> 消化性溃疡出血,乃溃疡侵蚀,血管破裂所致。止血后因溃疡创面一时未瘳,若不善调治,往往可因溃疡活动而反复出血,故出血停止期的正确调治,对于促进溃疡愈合,以防止出血再发,至关重要。笔者临证恒守健脾养胃之法组方,并伍以制酸止痛,敛溃生肌之品,治疗该病证获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出血患者使用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后小肠细菌的过度生长情况。方法 60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出血患者使用PPI治疗,3 d后行葡萄糖氢呼气试验(GHBT)检测小肠细菌过度生长情况,并与20例健康志愿者GHBT检测结果作对照。结果 60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出血患者中未发现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其呼出氢浓度与健康志愿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单纯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出血者短期静脉内使用PPI治疗后并未发现引起小肠细菌过度生长,提示不需要常规使用抗生素预防院内获得性肺炎。  相似文献   

5.
袁红 《内蒙古中医药》2013,32(19):150-151
目的:探讨临床对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导致出血患者护理的策略。方法:抽取我院收治的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患者87例,术前评估病情及时抢救,在对症护理的基础行临床标准护理。结果:本组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导致出血患者对症护理的基础行临床标准护理,84里患者无出血迹象,并无相关并发症状;另3例因本身有多因数的病症,最终导致治疗无效而失去生命体征。结论:准时抢救和临床标准护理是治愈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引起出血的必要条件,术者对病情的评估和高标注的临床护理也是提高临床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心理疲劳不仅降低工作效率,而且对心理健康也有很大的影响。长期的心理疲劳,使人情绪低落、心境抑郁、百无聊赖、精疲力竭,进而引起心因性疾病。这些疾病包括内分泌紊乱、免疫力下降以及各种慢性消耗性疾病,如消化道溃疡、糖尿病、心血管病、癌症等。  相似文献   

7.
小肠出血是指不包括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十二指肠、空肠或回肠病变引起的出血。约占整个消化道出血3%~5%。其病因很多,主要有肿瘤、血管畸形、憩室、炎症性疾病。Lewis Bs。报道小肠出血以血管畸形最多见占70%~80%,肿瘤仅占5%~10%。国内多篇文献报道最常见肿瘤占22.2%~60%。患病年龄与疾病的分布相关,不同年龄段疾病排列各异。本文就小肠出血各类疾病的发病情况作初步介绍。  相似文献   

8.
二至丸加味治疗妇女出血性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德梅 《四川中医》2003,21(8):62-62
本文运用二至丸治疗证属肝肾阴虚引起的妇女出血性疾病,如崩漏、经间期出血、赤带等证,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很多疾病可以引起上消化道出血,但杜氏病(Dieulafoy溃疡)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临床少见,因诊断困难,极易发生误诊、漏诊,近年来,作者遇到3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疾病引起的出血,为临床常见急症之一,主要表现为黑便、呕血、头昏、心悸等,大量出血还可导致失血性休克而危及生命。出血不仅导致病人的生理变化,还对病人的心理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做好此类病人的心理护理是促进疾病好转和缩短住院时间的重要措施之一。笔者于2005年7月~2008年5月对我科收治的33例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人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溃疡止血合剂治疗溃疡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溃疡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均给予溃疡止血合荆加减连续治疗1~3个月。结果临床治愈30例,显效15例,有效1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3%。结论溃疡止血合剂治疗溃疡性上消化道出血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儿消化道出血性疾病的病因,分析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1年1月我院住院诊治的42例消化道出血疾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对病因进行总结探讨。结果:上消化道出血14例,下消化道出血28例,上消化道出血为应激性溃疡5例、十二指肠部溃疡4例、胃溃疡3例;下消化道出血为结肠及直肠息肉20例,急性坏死性肠炎4例,溃疡性结肠炎2例,肛周疾病2例。结论:小儿消化道出血以下消化道出血为主,消化道息肉是下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胶体果胶铋联合云南白药治疗消化道溃疡出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PU)是内科临床的常见病,它主要包括胃溃疡及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是其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临床分为隐性出血及显性出血,又以慢性隐性出血及慢性显性出血较常见[1]。由于消化道出血可导致休克甚至救治不当而致死亡,为此迅速止血是一个重要的抢救步骤。1994年1月—2002年1月我院应用云南白药联合胶体果胶铋治疗30例消化道溃疡出血患者,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4年1月—2007年1月我院共收治消化道溃疡出血患者95例,全部病例均符合消化性溃疡诊断标准[1],均有不同程度呕血、黑便或大便隐血试验阳性,…  相似文献   

14.
上消化道再发性出血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再发性出血是指距离首次出血 1~ 7d发生的 2次出血。2 0 0 0年 5月— 2 0 0 2年 5月我院收治上消化道大出血伴失血性休克再发性出血患者 117例 ,现将临床资料整理分析并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7例患者中 ,男 75例 ,女 4 2例 ;年龄 19~ 73岁 ,平均 4 9.5岁 ,<4 5岁者占 6 5 %。10 7例行胃镜检查者中溃疡直径大于 1cm者 31例 ,有新鲜血痂形成者 2 0例 ,血管裸露9例 ,重度食管静脉曲张 32例 ,胃黏膜广泛糜烂 3例 ,胃癌12例。7例行胃肠钡餐检查 :食管静脉曲张 3例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2例 ,胃癌 1例 ,其他 1例。3例未行检查。其中内科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根治幽门螺杆菌(H.pylori)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复发及再出血的关系。方法将H.pylori感染的出血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75例用洛赛克、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治疗1周,再继续洛赛克治疗3周;对照组64例单用洛赛克治疗4周。疗程结束后4周及每隔6个月复查1次胃镜和H.pylori,定期随访2 a。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溃疡愈合率分别为100%和86%,H.pylori根治率分别为88%和16%。随访2 a后,治疗组溃疡复发率为13%,再出血率为5%;对照组溃疡复发率为88%,再出血率为39%。2组溃疡复发率与再出血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根治H.pylori是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以及预防其复发、再出血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胃术后吻合口溃疡出血治验山西中医学院(030024)冯学中关键词胃术后吻合口,溃疡出血,石花汤胃术后吻合口溃疡是胃溃疡行胃切除术后复发性消化性溃疡,临床较为多见,平均发病率为5%,《克氏外科学》称其为边缘溃疡,认为该病很难用内科方法治疗,一但有出血或...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药治疗上消化道溃疡出血的规律。方法:依据出血程度及中医辨证分型,采取不同的治疗原则及方剂进行治疗。结果:总有效率为69.17%,其中轻度出血有效率为100%,中度出血、重度出血次之;肝郁胃热型有效率为93.55%,阴虚火旺型及脾胃气虚型次之。结论:中药对轻度上消化道出血和肝郁胃热型疗效最好,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8.
白及散配合治疗消化道溃疡出血武夷山市林委卫生所(354300)潘维祥孙鲁闽作者自1991年1月~1997年2月,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白及散配合治疗消化道溃疡出血27例,收到较好效果。1一般资料27例病人,男18例,女9例;年龄29~77岁。呕血1...  相似文献   

19.
内科保守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并出血8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二指肠溃疡是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原因,也是内科危重症之一,2000年1月--2004年1月我院收治82例确诊病例,经保守治疗无一例死亡,出血全部治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口腔溃疡是较为常见的口腔粘膜病,因粘膜受到创伤而导致的溃疡就更为多见。口胶粘膜创伤性溃疡又称口腔褥疮性溃疡,主要是由于慢性机械性刺激或压迫引起的口腔粘膜损害。中老年人因为生理自然规律及缺乏相应的意识而易致粘膜受伤发展为溃疡。创伤性溃疡若不及时治疗可导致多种疾病,如面部感染肿胀,粘膜组织炎性增生,癌肿,口腔异味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