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病理及证候规律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病理和证候规律.方法:选择61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作为观察对象,19例健康同龄妇女为对照.采用"证素辨证"及积分方法进行临床观察.结果:①围绝经期综合征各证型中,以肾阴虚证和肝郁气滞证所占比例最大,差异非常显著(P<0.01);②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肝郁积分及肝郁分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③各证型肝郁积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肝郁气滞组积分最高,显著高于肾阴虚组、阴阳两虚组(P<0.01).结论:肝郁气滞证是围绝经期综合征最常见的证型之一,各证型均有不同程度的肝郁病理变化,肝郁是围绝经期综合征的重要病机.  相似文献   

2.
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证素规律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证素辨证规律.方法 选择100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证素辨证及积分方法进行临床观察.结果 围绝经期综合征虚证证素阴虚、血虚、阳虚显著高于气虚(P<0.05,P<0.01),阴虚、血虚高于阳虚(P<0.05);国绝经期综合征实证证素肝郁、气滞、热积分显著高于湿、痰(P<0.05,P<0.01);围绝经期综合征病位证素以肝、肾、脾积分显著高于肺、心(P<0.01).结论 围绝经期综合征虚证证素主要以阴虚、血虚、阳虚为主:实证证素主要以肝郁、气滞、热为主;病住证素主要在肝、肾、脾,属虚实夹杂之证.  相似文献   

3.
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病位证素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围绝经期综合征病位证素特征和脏腑病理特点。选择200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为对象,20例同龄健康妇女作为对照,采用病理积分、分级方法。结果:围绝经期综合征证型分布频数依次为阴虚阳亢证、肝郁气滞证、阴阳两虚证(P<0.01);各证型组肾病证素积分及分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阴阳两虚组积分最高(P<0.01);各证型组肝病证素积分及分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肝郁气滞组积分最高(P<0.01)。结论:肾虚是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病理基础;肝郁是其病理变化的重要环节;采用证素积分及分级的方法能较好反映围绝经期妇女“亚健康”的中医病理特点和围绝经期综合症的证候规律。  相似文献   

4.
从师临证,总结经验,介绍祝肇刚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经验。祝氏认为围绝经期往往责之于肾虚肝旺,芩连四物汤是祝氏用于治疗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常用方,本着是之证用之方的原则进行加减,临床往往卓有成效。  相似文献   

5.
上海地区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上海地区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的流行病学调查,了解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心理状态及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证型分布特点。 方法:应用围绝经期妇女一般生活问题调查表,了解围绝经期妇女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认知程度;应用抑郁自评量表,评价围绝经期妇女的心理特点;应用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症状调查表,总结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证型分布情况。 结果:有效调查问卷634例,其中74.76%(474/634)的被调查者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相关知识缺乏了解和认识,有抑郁倾向者占被调查者总数的77.29%(490/634),有抑郁表现者占8.36%(53/634),有72.40%(459/634)的被调查者具有烦躁易怒、夜寐不安、口干口苦等心肝火旺的临床表现。 结论:被调查者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认知程度不足,并且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心理,根据本次被调查者的主要临床表现得出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主要证型为心肝火旺。  相似文献   

6.
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证素特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证素特点。方法:选择64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证素辨证及积分方法进行临床观察。结果:①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病位主要在肝、肾、胞宫、脾、胃。②围绝经期综合征虚证证素积分从高到低依次为阴虚、气虚、血虚、阳虚,阴虚积分显著高于气虚、血虚、阳虚积分(P〈0.05~P〈0.01)。③实证证素积分从高到低依次为气滞、湿、热、血瘀、寒、痰,气滞积分显著高于热、血瘀、寒、痰积分(P〈0.05~P〈0.01)。结论: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病源于肾虚,发于肝郁,病性属虚实夹杂,肾阴虚、肝气滞为其病理变化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证素特点。方法:选择64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证素辨证及积分方法进行临床观察。结果:①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病位主要在肝、肾、胞宫、脾、胃。②围绝经期综合征虚证证素积分从高到低依次为阴虚、气虚、血虚、阳虚,阴虚积分显著高于气虚、血虚、阳虚积分(P<0.05~P<0.01)。③实证证素积分从高到低依次为气滞、湿、热、血瘀、寒、痰,气滞积分显著高于热、血瘀、寒、痰积分(P<0.05~P<0.01)。结论: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病源于肾虚,发于肝郁,病性属虚实夹杂,肾阴虚、肝气滞为其病理变化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8.
围绝经期综合征为妇科常见病,由于卵巢功能衰退引起内分泌失调、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而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临床表现个体差异大,主要病机为肾阴阳平衡失调。本文通过对《内经》五脏痹理论病因及其证候进行分析,探讨其与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联系,并思考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病因病机。通过将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与五脏痹对比,发现外感因素也是其发生的病因之一,但需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祖国医学对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相关症状具有较大临床效益,其中,调肝法在更年期引起的月经不规则、潮热、不寐等病证的治疗中发挥较大优势,疗效颇显,调肝养血始终贯穿女子绝经前后诸症的诊治全过程。笔者在跟师临诊中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病例进行整理分析,尝试从病因病机、具体经典病例及临证用药不同角度阐明调肝法在围绝经期综合征中的临床意义,从而促进中医药在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妇女绝经前后因性激素波动或减少所致的一系列以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伴有神经心理症状的一组证候群。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个体差异性较大,临床症状多而杂,根据其临床表现的侧重点不同将其归属于中医郁证、不寐、汗证、眩晕、脏躁等病的范畴。通过分析病因病机发现,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证型是以肝肾阴虚型、肝郁型、阴虚阳亢型为主,治则治法是以滋肾疏肝、清热安神为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综合征证素与舌苔、阴道脱落细胞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02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采用辨证要素积分的方法,通过对患者舌象、舌苔与阴道脱落细胞的观察,研究围绝经期综合征证素与脱落细胞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紫舌与剥苔MV最低,舌苔脱落细胞MV与肾、肝、气滞、寒、阳虚、血虚呈负相关;阴道脱落细胞MV与热呈正相关,与肾、气滞、寒、气虚、阳虚、血虚呈负相关。结论围绝经期综合征舌象的形成与舌苔脱落细胞具有内在联系,舌苔脱落细胞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肾虚、肝郁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肾阴虚型围绝经期综合征与机体慢性炎症状态的关系并观察中药大补阴煎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符合肾阴虚型围绝经期综合征诊断标准的患者30例及正常对照组15例,检测血清中IL-6、TNFα的水平。对肾阴虚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给予中药大补阴煎加味治疗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中医证候、Kupperman评分以及血清IL-6、TNFα的水平。结果:肾阴虚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血清IL-6、TNFα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P<0.05,P<0.01);患者用大补阴煎加味治疗3个月后中医证候总有效率达90%,Kupperman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血清IL-6、TNFα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结论:肾阴虚型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与机体的慢性炎症状态有关;大补阴煎加味对肾阴虚型围绝经期综合征有显著疗效,且能改善机体的慢性炎症状  相似文献   

13.
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围绝经期综合征(perimenopause syndome)又称更年期综合征(climacteric syndome),是由于卵巢功能退行性改变。脑垂体功能亢进、雌激素水平低下所导致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为主,伴有心理症状的一组证侯群[1]。现就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常见证素与血脂等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74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采用辨证要素积分方法,通过对患者血脂等指标的观察,研究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证素与血脂等的相关性。结果绝经组LDL-C、TG、TC、TG/TC水平明显高于未绝经组,HDL-C、HDL-C/LDL-C水平明显低于未绝经组。FPG与肝、肾、气虚、血虚呈正相关;HDL-C与肾、脾、湿呈负相关;HDL-C/LDL-C与湿呈负相关;TG/TC与脾、痰呈正相关;ApoB与肝呈正相关。结论血脂等指标变化与围绝经期综合征证素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从痰瘀角度探讨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证型.方法:采用文献学方法.结果:围绝经期综合征亦称更年期综合征,属祖国医学的"绝经前后诸证"、"脏躁"、"郁证"等范畴,是更年期妇女发病率最高的一种病症.本病的发生和"痰"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临床证型可分为痰湿内阻、痰热内扰、痰瘀互阻、血瘀四型,治疗则采用相应的治则治法与方药.结论:今后应加强本病的标准化研究,以期客观评价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确切疗效及其机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全国名老中医何嘉琳教授运用膏方诊治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特色经验。[方法] 分析二则临床典型医案,总结何教授应用膏方诊治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辨证思路与遣方特色。[结果] 何教授认为,围绝经期综合征以脏腑阴阳失调、功能减退和气血虚弱为主要病机特点,临证主张调脏腑、理阴阳、益气血等对症治疗,同时注重心理疏导,强调身心同调。文中所附医案分别属于绝经前期肝肾阴虚型和绝经后期心肾不交型,何教授分别治以调补肝肾和交通心肾,兼顾调理脏腑阴阳气血,辨证论治,终得良效。[结论] 何教授运用膏方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从调脏腑、理阴阳、益气血入手,辨证细腻准确,方大效宏,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7.
金代名医李东垣提出的阴火理论以“脾胃气伤,升发失常;元气不充,阴火内盛”为根本病机,能较为完整地阐述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基于阴火理论分析可知,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基本病机包括“元气不充,阴火上冲”“升发失常,郁火内结”“阴火内盛,煎熬肾水”。李东垣创立治疗阴火证的甘温除热法,选用辛温药行散透达、甘温平益气安神、甘寒凉滋阴泻火,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临床治疗上可根据此法灵活用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指导老师何若苹运用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方法]通过侍诊学习、收集分析老师临床资料,研究探讨何老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对其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辨证特色和用药规律予以总结,并通过案例分析进一步阐述何师的治疗特点。[结果]何老师认为围绝经期综合征之病机总属于肾阴不足,并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将其分为肝郁气滞、气滞血瘀、心肾不交、心脾两虚、阴阳两虚等五种证型。治疗上选用六味地黄丸加减为主,佐以疏肝理气、行气活血、交通心肾、补益心脾、阴阳并补,并给予患者疏导开解,从整体上调整患者的身心状态,获得良效的同时避免了激素替代疗法的潜在风险。所举案例疗效显著。[结论]何师以补益肾阴为主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并兼顾兼证,临床疗效明显,对临床实践具有启示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健康指导,使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进行自我调理,保持心理平衡,不因客观环境和工作、生活能力下降而致心理痛苦,从而减轻围绝经期症状,较快地平安度过这一特殊时期。  相似文献   

20.
结合文献详细阐述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病因病机和针灸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具体方法及其实验研究,探讨针灸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针灸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临床疗效显著,在某些方面具有极大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