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患者术前、输血前接受传染性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03年7月~2005年12月本院18275名肿瘤患者术前、输血前血液进行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艾滋病病毒抗体(抗-HIV)和梅毒试验(TRUST)检测分析。[结果]HBsAg阳性率11.5%,抗-HCV阳性率1.8%,抗-HIV阳性率0.01%,TRUST阳性率1.18%。[结论]对患者术前、输血前进行传染性指标检测对于血液传播性疾病的预防和减少因输血后感染引起的医疗纠纷的发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患者、医院及供血单位均有保护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受血者输血前检测传染病血清学5项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80例受血者在输血前进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梅毒试验(TRUST)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检测分析。结果血清学5项指标检测结果总阳性率为22.84%。其中HBsAg为9.71%,抗-HCV为1.35%,抗-HIV为0.00%,TRUST阳性率为2.07%,ALT〉40U/L者为7.02%;HBsAg、ALT同时阳性为1.83%,抗-HCV、ALT同时阳性为0.19%,ALT、TRUST同时阳性为0.24%,HBsAg、抗-HCV同时阳性为0.14%。结论受血者进行输血前5项指标检测对预防和减少因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输血作为一种特殊的临床抢救治疗手段,同其他治疗方法一样都存在着一定风险,甚至会造成严重后果。进行输血前五项指标的检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障病人及医务人员的健康,对于避免输血传播疾病所引起的医疗纠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方法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1625例拟输血患者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1+2型)指标检测,用血清反应素试验(TRUST)筛查梅毒抗体(RPR),讨论其意义。结果拟输血的1625例患者中 HBsAg 阳性患者77例,占4.7%,抗-HCV 阳性患者5例,占0.3%,抗-HIV(1+2)型阳性患者1例,占0.06%,RPR 阳性患者17例,占1.0%,检测阳性总数99例,总阳性率6.06%。结论对拟输血患者进行输血前血源性感染疾病标志物检测非常重要,它是避免和预防医院感染及医疗纠纷发生的重要手段,同时,输血前常规的血清检查,通过四项感染指标可以为相关血源性感染的疾病提供依据,以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保证了输血的安全,可为血源性医院感染诊断提供依据,预防职业暴露有重要的保护意义。  相似文献   

4.
《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6(9):695-696
目的探讨患者输血前、手术前、产前血源性感染痰病检测的必要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8877例患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2)型抗体(抗-HIV1/2)、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的检测。结果8877例患者中HBsAg阳性1000例(11.27%),抗-HCV阳性88例(0.99%),抗-HIV1/2阳性58例(0.65%),抗-TP阳性166例(1.87%)。各指标均有交叉阳性。结论输血前、手术前、产前血源性感染疾病的检测,对控制经血液传播的疾病有重要意义,基本保证了临床输血的安全性,可提高医护的防范意识,减少医疗纠纷,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本地区2006~2010年拟输血患者输血前4项血液传染性检测结果,分析输血前传染原因,避免和预防医院感染和医疗纠纷的发生。方法对拟输血患者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检测,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阳性患者再加作梅毒筛查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如阳性再测定其效价。结果 4项血液传染性指标总不合格率次11.6%,各传染性指标不合格率从高到低依次为HBsAg、抗-TP、抗-HCV、抗-HIV,抗-TP阳性率有明显增加的趋势。结论对拟输血患者输血前4项传染性指标的检测,对减少和杜绝是否为医源性经血液传播疾病而引起的医疗纠纷,保护医患双方利益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患者术前、输血前检测血液传播性疾病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03年1月~2008年3月本院16512名患者术前、输血前进行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艾滋病病毒抗体(抗-HIV)和梅毒螺旋体抗原(TRUST)检测分析。[结果]HBsAg阳性率5.06%,抗-HCV阳性率0.18%,TRUST阳性率0.15%,未检测到抗-HIV阳性。[结论]患者术前、输血前进行血液传播性疾病检测对于预防血液传播性疾病和减少因输血后引起的医疗纠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患者、医院及供血单位均有保护意义。  相似文献   

7.
输血前检查血清感染性指标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对输血前患者,做血清感染性指标检测,及早发现阳性患者,避免医疗纠纷。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7000例受血者进行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检测、ALT活性测定。结果7000例受血者中,HBsAg阳性患者553例(7.90%),抗-HCV阳性患者34例(0.48%),抗-TP阳性患者30例(0.43%),抗-HIV阳性患者4例(0.04%),ALT〉40U/L610例(8.70%)。结论输血前患者各项血清感染指标均有一定比例的感染率,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手术前、输血前检测患者血清经血传播疾病指标的情况。[方法]对11045例手术前和输血前患者进行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梅毒血浆反应素快速实验(RPR)、梅毒特异性试验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和2型抗体(抗-HIV1和抗-HIV2)的检测分析;并对前4种指标阳性患者不同性别、年龄作统计分析。[结果]11045例患者中检出HBsAg阳性726例,抗-HCV阳性50例,RPR和TPPA阳性45例,单独TPPA阳性120例,并按性别和年龄进行分组比较;除了HbsAg、抗-HCV阳性患者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抗-HIV1和抗-HIV2阳性4例。[结论]HBsAg、抗-HCV、单独TPPA阳性患者中50岁以上较高,表明中老年健康值得关注。手术前、输血前检测患者血清经血传播疾病指标可为血源性医院感染诊断提供依据,减少医疗纠纷,对医患双方均有保护意义。  相似文献   

9.
输血和手术前患者传染病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检测输血和手术前患者传染病感染指标,预防医院感染和医疗纠纷的发生.方法对1 880例本院输血和手术前患者进行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标志物、抗-HCV、抗-HIV和梅毒试验(TRUST)检查.结果 HBsAg阳性、抗-HCV阳性、TRUST阳性的血清标志物百分率分别为15.8%、1.22%、0.48%,未检出抗-HIV阳性.结论对输血和术前患者进行相关传染病指标检测是避免和预防医院感染和医疗纠纷的重要手段,对保护患者和医务人员健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3 480例输血前患者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了解和掌握输血前患者血清标志物的感染状况。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对3480例输血前患者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梅毒抗体(抗-TP)、艾滋病病毒抗体(抗-HIV)检测;并对前3种标志物阳性患者不同性别、年龄作统计分析。结果 3480例患者中HBsAg、抗-HCV、抗-TP、抗-HIV的阳性率分别为11.10%、0.40%、4.30%、0.08%;对197例HBsAg、71例抗-TP和22例抗~HCV阳性患者按性别和年龄进行分组比较,除了HBsAg、抗-TP阳性患者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1)HBsAg、抗-HCV、抗-TP阳性患者中40岁以上较高,表明中老年健康值得关注。(2)对受血者输血前血清标志物检测,有利于医患双方采取有效的预治措施,同时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产前、术前及输血前患者5种传染性指标的感染情况,预防与避免医院感染及医疗纠纷。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CMIA)技术对2011年8月至2012年1月产前、手术及输血前4 553例患者行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肝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及人类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抗体(抗-HTLV)检测,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5种指标的阳性率分别为HBsAg 11.55%、抗-HCV 0.46%、抗-HIV 0.04%、抗-TP 2.28%和抗-HTLV 0.11%。结论对产前、术前及输血前患者进行相关传染性指标的检测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可以全面了解患者的感染情况以减少医疗纠纷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可降低医务人员发生院内感染的机会。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自贡市第三人民医院受血者在输血前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1/2)和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等传染病指标的感染状况和受血者的相关疾病情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自贡市第三人民医院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近4年的受血者4373例进行输血前4项检查。相关疾病的统计按照受血者的临床出院诊断进行统计。结果 4373例受血者输血前相关检查的血清学标志物阳性率分别为HBsAg19.41%、抗-HCV3.18%、抗-HIV1/20.11%、抗-TP1.17%。结论本组样本受血者资料分析表明,输血前4项检查中HBV感染率高于普通人群,同时还可以减少输血的医疗纠纷及隐患,有利于受血者的治疗及医院内感染的预防。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拟输血患者在输血前进行血液传染性指标检测,分析相关性传染病感染情况,以减少和避免因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以及医务人员的职业感染。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0年9月32 418例拟输血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1/2)的检测,采用胶体金方法对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以及梅毒抗体(抗-TP)进行检测。结果在接受检查的患者中共查出阳性标本4 863例(15.0%),其中HBsAg阳性4 460例(13.9%),抗-HCV阳性265例(0.82%),抗-TP阳性401例(1.24%),抗-HIV阳性67例(0.21%)。在HIV阳性标本中出现不同程度的重叠感染情况,并以HCV的重叠感染率最高。另外抗-TP阳性率呈现逐年大幅上升趁势,而且感染人群中大部分为40岁以上中老年人。结论输血前进行血液传染性标志物检测对减少医疗纠纷及加强医务人员自我保护意识,降低职业暴露危险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患者输血前血液传染病指标的感染情况,为避免和预防医院感染和因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的发生,防止医护人员职业感染。方法:采用ELISA法对我院2683例输血前患者血清进行HBsAg、抗-HCV、抗-HIV及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结果:我院输血前患者血液传染病指标阳性率为11.5%,其中HBsAg阳性率为9.84%,抗-HCV阳性率为1.57%m,抗-HIV阳性率为0.04%,梅毒抗体阳性率为0.15%。结论:对输血患者进行输血前相关传染病指标的检测是非常重要的,是避免和预防医院感染和医疗纠纷发生的重要手段,并可加强医护人员的自我保护。  相似文献   

15.
临床输血与肿瘤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临床输血是肿瘤治疗的重要支持手段之一。输血对肿瘤患者起着双重作用,一方面可纠正患者的贫血状况,提高血氧含量,加速肿瘤细胞氧化和变性坏死;另一方面也可能引起受者免疫抑制,导致肿瘤复发和术后感染。滤除白细胞输血能减少输血不良反应,合理进行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的自体输血是国内外医学界关注的问题。本文就输血对肿瘤患者治疗的支持作用、输血和免疫抑制、输血与肿瘤患者术后感染和肿瘤复发、去白细胞输血及肿瘤患者自体血输注等问题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搭桥患者应用自体采血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12年1-6月期间做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患者,对符合自体采血的患者进行自体采血,做为自体输血组,同时随机选取100例年龄、性别均匹配的未进行自体输血的患者,做为异体输血组,对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及出院前测定血液学参数,应用SPSS1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自体输血组采血前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和红细胞数(RBC),与术前、术后第1天以及出院前指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择期符合自体输血条件的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患者,可以进行自体输血。既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又可避免异体血输注中输血反应以及疾病传播。  相似文献   

17.
胡莉  吴书笔  朱合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22):2789-2789,2791
目的探讨拟受血者输血前各项血液传播性疾病血清标志物情况。方法对15 055例拟受血者血液传播疾病血清指标进行分析,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拟受血者进行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检测;梅毒螺旋体(抗-TP)检测采用ELISA、明胶颗粒凝集试验和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3种方法检测。结果抗-HCV阳性率为1.67%,抗-HIV阳性率0.03%。单独ELISA检测抗-TP阳性、ELISA和RPR检测抗-TP均阳性、单独RPR检测抗-TP阳性率分别为2.76%、0.58%和0.03%。15例同时抗-HCV和抗-TP阳性。结论做好输血前血液传播疾病检测,不仅可以了解该地区血源性疾病的感染情况,还可减少和避免医疗纠纷及医源性感染,保证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肿瘤患者输血前和手术前相关血液传染病发生的情况及意义.方法 对1862例输血前和手术前肿瘤患者的血清进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抗体(抗-HC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的检测和分析.结果 1862例受检血清中,HBsAg阳性率占16.48%,抗-HCV阳性率占1.50%,抗TP阳性率占1.88%.抗-HIV不确定病例有1例.结论 为了维护患者的利益,同时也为了加强医护人员自我保护意识,有效防止医疗纠纷的发生,对患者进行输血前和手术前相关传染病检测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住院患者输血前血清学4项检查结果分析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平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16):1963-1964
目的探讨住院患者输血前检测4项指标在医院感染管理和控制中的临床意义,以便做好自我防护及预防交叉感染,同时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方法对本院2007~2010年3 237例住院输血前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血清学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人类免疫缺陷病毒(Ⅰ型、Ⅱ型)抗体(抗-HIV1/2)、丙型肝炎抗体(抗-HCV)、梅毒抗体(抗-TP)检测分析。结果检测样本总阳性数531例,总阳性率16.40%。其中检出HBsAg阳性362例、抗-HIV阳性13例、抗-HCV阳性50例、抗-TP阳性116例,经梅毒螺旋体血细胞凝集试验确证106例。不同性别的检测情况来看,男性抗-TP阳性率(4.16%)明显高于女性(2.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输血患者进行输血前血清学4项检测,明确患者的健康状况,可避免或减少因输血产生的有关血源性传播疾病的医疗纠纷,为医疗纠纷的处理提供法律依据,同时有利于医患双方的自我保护。  相似文献   

20.
summary .  To determine how well anaesthetists in Nigeria determine the need for transfusion based solely on physiological variables and estimated blood loss. To determine the incidence of inappropriate blood transfusion. Anaesthetists in our hospital determine when to transfuse patients based solely on clinical acumen. This may result in inappropriate transfusion especially in this subregion where blood donors are scarce and risk of transmission of infection high. All surgical patients requiring blood transfusion were prospectively studied over 3 months. Transfusion was based solely on the discretion of the attending anaesthetist. Haemoglobin (Hb) concentration was measured prior to transfusion and 24 h postoperatively. Appropriate transfusion was defined as blood transfusion at Hb < 8 g dL−1 or 10 g dL−1 in the elderly and those with medical comorbidities. The trigger for transfusion was documented as well as estimated blood loss. Thirty-four patients were studied. The mean pretransfusion Hb was 8·09 ± 2·45 g dL−1 (range 4·6–14·2). Twenty-one patients (61·8%) had appropriate blood transfusion. The commonest transfusion triggers were clinical pallor (82·4%), excessive blood loss (76·4%), delayed capillary refill (55·9%) and severe hypotension (50%). The use of near patient monitoring devices might further improve blood transfusion practice in this setting where donor blood is scar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