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2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EB病毒所致的急性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发热、咽痛、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和外周血中淋巴细胞增多,并出现异常淋巴细胞,该病在基层医院误诊率极高,我院内科于2004年10月收治2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患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重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一例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唐云章,杜跃进关键词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异常淋巴细胞,EBV抗体患者,女,岁。因2月来全身反复皮疹,发热浮肿5天于1993年3月31日入院。患儿于2月前于颜而及胸腹部出现淡红色斑丘疹,伴轻咳,经当地医院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以及langerhans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临床表现和诊治方法。方法对诊治的1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合并langerhans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患者进行病例分析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患者为17岁男性,因"咽痛发热10d,皮疹2d"收入院。经头孢美唑钠、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头胞哌酮舒巴坦抗细菌及利巴韦林、更昔洛韦抗病毒治疗后无效,经骨髓细胞学检测确诊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经淋巴结病理学检查确诊为langerhans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经COP化疗1疗程后体温正常。后经5疗程COP方案巩固治疗。结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同时合并langerhans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极为罕见,经COP方案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一种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生性疾病,多为急性、自限性病程,以不规则发热、淋巴结肿大、咽痛、周围血液单核细胞增多、出现异常淋巴细胞为主要表现,预后良好。诊断以临床症状、典型血象以及阳性嗜异性凝集实验为主要依据,尤以后两者较为重要。本文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误诊做一陈述  相似文献   

5.
我科于1995年11月6日收治1例急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患者,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显著效果,报告如下: 患者,樊某,男,21岁,工大管理系学生,住院号:14137。病人因发热、头晕、全身不适,来我院诊治收入院。入院后1天出现了咽痛不敢进食,腹部胀满感,全身皮肤瘙痒红疹。查体:体温39.4℃,咽部充血,扁桃体Ⅱ°肿大,且有化脓豆点、颈淋巴结明显肿大,肝脾肿大,全身皮肤红色斑丘疹。实验室检查:血常规中白细胞总数13.2×10~9/L,中  相似文献   

6.
王增跃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20):607-608
目的 总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确诊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住院治疗的临床病例资料.结果 首诊症状表现为发热14例,占100%;颈淋巴肿大11例,占78.6%;咽痛8例,占57.1%;扁桃体肿大4例,占28.6%;皮疹4例,占28.6%;咳嗽4例,占28.6%;头痛3例,占...  相似文献   

7.
<正>小儿外周血中异型淋巴细胞增多见于多种小儿疾病。最常见于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其次部份病毒感染性疾病,另外还可见于小儿淋巴细胞增多症,细菌、支原体、原虫,以及某些药物反应均可引起外周血中异型淋巴细胞增多。除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及支原体肺炎外,其他几种小儿疾病异型淋巴细胞数量增多,但大约在3%8%范围内波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初期部分还达不到>10%的标准,而支原体肺炎部分超过10%的标准。因此,对异型淋巴细胞增多的患  相似文献   

8.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由EB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感染性网状内皮增生性疾病,临床表现有发热,咽峡炎,淋巴结肿大,周围血中淋巴细胞增多.异型淋巴细胞占10%。肺炎支原体(MP)是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一种病原体,MP感染患者临床症状多种多样.病情程度轻重不一.多有发热、畏寒、咳嗽、头痛、全身不适、疲乏、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腹泻等症状,胸部X线检查显示呈点片状阴影及间质性肺炎.可作为诊断MP感染的重要依据。本文对我院2001年1月~2004年9月收治的42例MP感染并发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护理.方法 对收治的25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进行密切观察及护理,及时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经过休息、退热、抗炎、保肝等处理,所有病例临床症状均消失,出院时好转或痊愈.结论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变涉及全身各系统,病情复杂,临床表现多样,易发生多脏器功能受损而危及生命,有效的护理措施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并发类白血病反应是一种少见的并发症。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报告如下。 患者,男,18岁,因畏寒、不规则发热11天,全身皮肤及尿色变黄4天而入院。体查:T38℃,P120次/分,BP12/8kPa。意识清楚,较烦躁,时有谵妄,皮肤及巩膜中度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可触及,如黄豆至花生米大,轻度压痛。两侧扁桃体轻度肿大及充血,无异常分泌物,颈软。心肺正常,腹平软,肝肋下1cm,脾肋下4cm,质软,无压痛,神经系统检查除两侧踝阵挛阳性外,余均正常。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加深认识,以便及早发现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心肌损害的情况,及早治疗。方法对48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48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中伴心肌损害32例,其中20例行心电图检查,正常8例(40%),异常12例(60%),经用更昔洛韦、病毒唑、营养心肌等治疗,治愈38例(79%),好转7例(14.6%),自动出院1例(2%)。结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心肌损害发生率较高,提示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常规及时行心酶谱及心电图检查,以便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HFRS、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和正常健康人群的血小板数量、形态和功能上的差异对其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06年~2008年确诊为HFRS患者30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40例和正常对照组40例的血小板参数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的血小板四项参数基本正常与正常人群的血小板四项参数无显著差异(P>0.05)。在HFRS患者相对于正常人群PLT减少,MPV增大,MPV增加(P<0.05)。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未引起多个器官系统损害时如骨髓造血功能抑制、脾亢等PLT、MPV、MPV可正常或稍减低。结论血小板参数检测结果在HFRS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两种疾病诊断时具有一定的鉴别价值。  相似文献   

13.
冉亚林 《重庆医学》2012,41(13):1330-1331
目的提高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就诊于该院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9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76例患儿治愈出院,16例患儿好转出院。误诊率为30.43%。结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表现多样、易误诊。多数预后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4例重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误诊原因,以总结早期确诊本病的经验。方法:对1990年至2000年间收治的4例重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进行分析。结果: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虽临床症状各异,但掌握其特点对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结论:掌握影响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诊断的四大特点,才能减少漏诊或误诊。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EBV-DNA检查在不典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中的应用价值,指导临床合理治疗。方法:取16例急性扁桃体炎,14例典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6例不典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外周血标本,用PCR法检测EBV-DNA。结果:20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EBV-DNA阳性17例,其中典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阳性率达78.5%,不典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阳性率高达100%,而急性扁桃体炎16例,阳性率仅25%。结论:PCR法检测EBV-DNA对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诊断起确诊作用,且可帮助医生更好认识不典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有利确定临床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详细了解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表现。减少误诊率。方法:对本院25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表现既有相对集中,也有多样性。结论: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表现复杂多变,易漏诊、误诊,应引起临床医生注意。  相似文献   

17.
镜热[Kagami fever]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镜热指1916年在熊本县镜町地方流行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亦即腺热。参见“大阪热”项。里吉病[Satoyoshi's disease]全身返病recurrent muscle spasms of central origin,A syndrome ofprogressive muscle spasm,alopecia and、diarrhea,疼痛性肌痉挛综合征。是以全身骨骼肌痉挛和疼痛,伴有腹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实验室检查对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对80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进行生化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71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生化指标异常。结论: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易出现心肌、肝功能损害,早期联合治疗应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加深认识,及早发现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肝功能的损害,及早诊治。方法对48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48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中伴肝功能损害30例(62.5%),经用更昔洛韦、病毒唑、护肝等治疗,治愈40例(83.3%),好转7例(14.6%),自动出院1例(2%)。结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肝功能损害发生率较高,提示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常规及时行肝功能检查,以便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新蝶呤水平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80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及60例健康儿童的血清新蝶呤水平。结果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组血清新蝶呤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缓解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其血清新蝶呤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新蝶呤水平升高,提示免疫激活参与了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病理生理过程,动态检测血清新蝶呤,对疾病的诊断及疗效监测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