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本研究分析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胱抑素C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9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淋巴结微转移关系,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诊治的p N0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78例(非小细胞肺癌组)临床资料,分析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胱抑素C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9与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微转移关系。以本院同期肺良性肿瘤患者(良性肿瘤组,n=62)及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n=80)为对照。以CK20mRNA、MUC1mRNA为标志物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p N0期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微转移情况。结果经病理学确认和CK20mRNA、MUC1mRNA检测,78例p N0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淋巴结微转移患者31例(39. 7%),非淋巴结微转移患者47例(60. 3%);与健康对照组和良性肿瘤中相比,非小细胞肺癌组患者血清Hcy、Cys C、MMP2及MMP9、TIMP1和TIMP2水平明显升高(P 0. 05),且淋巴结微转移患者上述因子水平明显高于非淋巴结微转移患者(P 0. 05)。结论 NSCLC患者血清中Hcy及Cys-C的水平与淋巴结微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2.
刘涛  郭建极 《临床肺科杂志》2012,17(6):1141-1142
目的探讨MAGE-1 mRNA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初治的NSLCL患者56例,以肺部良性疾病27例和健康对照4例作为对照组,运用两步法RT-PCR技术,外周血中MAGE-3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 (1)56例NSCLC检测出32例(57.15%)明显高于34例非癌外周血中检出0例(0%,P=0.000)。(2)NSCLC患者外周血MAGE-1 mRNA阳性率与该患者癌症分化程度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与否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性别、吸烟史、年龄、病理类型和原发肿瘤部位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MAGE-1 mRNA可作为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微转移特异、敏感的分子标志物,可以作为鉴别良、恶性肺部疾病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淋巴结中细胞角蛋白19 (CK19)、肺组织特异性X蛋白(LunX)、上皮癌相关基因(KS1/4)的表达与NSCLC微转移的关系.方法 选择经过9个月随访的52例NSCLC患者,分为转移组和无转移组.提取淋巴结标本的总RNA,反转录为cDNA,采用荧光定量实时PCR检测其中CK19、LunX、KS1/4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 总RNA通过紫外线分光光度仪检测RNA纯度,OD260/280值为1.650~2.1,RNA浓度为560~1420 mg/L.经过随访,52例研究病例中发生转移或复发共18例,转移复发率为34.6%.其中转移组淋巴结中CK19、LunX、KS1/4的mRNA表达均高于无转移组(P值均<0.05).结论 CK19、LunX、KS1/4可以作为预测NSCLC转移或复发的指标,辅助诊断NSCLC微转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淋巴组织的细胞角蛋白19(CK19)、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2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院确诊的非小细胞肺癌Ⅱ期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手术切除的淋巴结标本进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将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结果任一阳性的患者设为淋巴转移组,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的患者设为非淋巴转移组。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淋巴转移组和非淋巴转移组患者的CK19、TTF-1表达情况。将淋巴组织CK19、TTF-1检测结果均为阳性的患者设为微转移组,将CK19、TTF-1检测结果单阴性或全阴性的患者设为无微转移组,随访3年,比较微转移组和无微转移组患者的3年生存率。结果淋巴结转移组患者淋巴组织的TTF-1、CK19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淋巴结微转移组患者的3年生存率(57. 14%)明显低于无微转移组患者(88. 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淋巴组织中CK19、TTF-1的表达与患者淋巴结转移和术后生存的关系密切,与肺癌发生微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链(PDGF-B)在pN0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与淋巴结微转移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链霉菌蛋白生物素(LSAB)法检测PDGF-B在50例pN0期的NSCLC患者原发灶(152枚淋巴结)及22例癌旁组织中的表达,通过细胞角质蛋白(CK)抗体为标志物来检测pN0期NSCLC的淋巴结微转移情况。结果 pN0期NSCLC组织中PDGF-B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50例pN0期NSCLC患者中16例患者检测存在微转移;152枚淋巴结中,CK表达阳性率为18.42%(28/152);pN0期NSCLC患者淋巴结微转移与临床分型有关,ⅠB期和ⅡB期NSCLC患者的淋巴结微转移发生率较高(P均0.05)。结论以CK细胞角质蛋白抗体为标志物检测pN0期NSCLC淋巴结微转移情况及pN0期NSCLC中PDGF-B与淋巴结微转移的关系可准确NSCLC的分期,为早期NSCLC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并显著提高患者的长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CT联合血清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蛋白片段19(Cyfra21-1)检测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NSCLC患者105例,根据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的纵隔淋巴结转移情况将其分为转移组28例和未转移组77例.患者术前均接受CT检查与血清标志物检...  相似文献   

7.
经手术根治、无远处转移(PT_1 _4PN_1 _2M_0)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139例,对照组215例为良性上皮肿瘤,非上皮肿瘤或炎症性疾病。除了手术后30天内死亡的11例外,以书面形式每6个月向经治医师了解关于患者的复发或死亡情况。于切除原发肿瘤前后即刻行2~4次骨髓穿刺检查,共抽取骨髓液2~10ml。采用针对细胞角蛋白多肽18(CK18)的CK2单抗检测骨髓肿瘤细胞,Ber-EP4单抗免疫组化检测淋巴结的微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肿瘤标记物细胞角质片段 2 1 1(CYFRA2 1 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对肺癌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 将 3 0例肺癌患者分为非小细胞性肺癌组 (NSCLC)和小细胞性肺癌组 (SCLC) ,良性疾病患者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经支气管镜检查进行患侧和健侧肺泡灌洗 ,收集肺泡灌洗液 (BALF) ,同时采静脉血 ,按放射免疫方法 (RIA)检测CYFRA2 1 1、NSE。结果 CYFRA2 1 1水平在NSCLC中明显高于SCLC和良性疾病患者。NSE则在SCLC中显著高于NSCLC和良性疾病组。各组BALF中CYFRA2 1 1、NSE水平均以患侧增高明显 (P <0 .0 5或0 .0 1) ,CYFRA2 1 1、NSE联合检测与各单项指标相比 ,正确率提高 ,以患侧BALF联合检测方法最优。结论 联合检测患侧BALF中CYFRA2 1 1、NSE的含量诊断肺癌的阳性率最高 ,准确性达97.14 %。  相似文献   

9.
就肿瘤医院住院肺癌患者合并感染的特点 (部位 ,病原体 )进行了前瞻性研究。1997年 1月至 2 0 0 1年 2月期间在某肿瘤医院内科或ICU住院的肺癌患者 4 4 2例 ,其中伴有发热或合并得到微生物学或其它方法证实的感染 2 75例 ,共 4 35例次。包括非小细胞肺癌 (NSCLC) 2 18例 (79.3% ) ,小细胞肺癌 (SCLC) 4 9例 (17.8% )。NSCLC伴有转移 15 4例。广泛型SCLC或伴有转移 33例。伴有COPD 10 2例。确诊感染时伴有诱发感染的危险因素 :包括激素治疗 (10 0例 ) ,粒细胞减少 (76例 ) ,留置周围静脉导管 (6 9例 ) ,中心静脉导管或全植入式导管…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2)在非小细胞肺癌(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血清及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1)用ELISA法检测85例NSCLC患者和20例肺良性病变患者血清中MMP-2的表达;(2)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5例NSCLC患者和20例肺良性病变患者组织中MMP-2的表达;(3) NSCLC患者术后5年生存期调查。结果 (1)肺癌组(实验组)术前血清MMP-2水平(529. 23±57. 16) ng/m L显著高于肺癌组术后(260. 45±24. 21) ng/m L和对照组(242. 16±30. 43) ng/m L(P 0. 05);肺癌组(实验组)术前血清MMP-2水平与肿瘤直径大小、肿瘤病理类型、肿瘤临床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有显著相关性(P 0. 05);(2)肺癌组(实验组)癌组织中MMP-2阳性率为55. 29%,其表达与肿瘤直径大小、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是否有淋巴结转移有明显相关性(P 0. 05);(3)肺癌组MMP-2蛋白表达阳性者其血清MMP-2水平显著高于肺癌组MMP-2蛋白表达阴性者的血清MMP-2水平(P 0. 05);(4)血清高表达MMP-2肺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2. 33%)显著低于低表达MMP-2肺癌患者(7. 14%)(P 0. 01)。结论血清中MMP-2水平与癌组织中MMP-2蛋白的表达基本一致,MMP-2可能在肿瘤浸润和转移过程中起着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单纯手术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 (NSCLC)的效果不理想 ,术后辅以化疗对生存率的提高亦微乎其微。而术前支气管动脉介入化疗可直接将药物准确输入肿瘤床 ,提高肿瘤局部药物浓度 ,同时对全身微转移灶起到杀灭作用。为此 ,1998年 2月至 2 0 0 2年2月 ,我们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法对 88例Ⅲ期NSCLC患者进行临床研究。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88例Ⅲ期NSCLC(UICC1997年肺癌分期 )均经纤支镜或穿刺证实。患者近 1个月内体重下降 <5 % ,预期生存 >6个月 ,Karnofsky评分法 (KPS) >90分 ,骨及脑、腹CT检查显示无远处转移 ,…  相似文献   

12.
通常认为决定肺癌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是确诊 时的肿瘤临床分期(TNM分期),手术仍是Ⅰ~ⅢA 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最主要的治疗手段。然 而,Ⅰ~Ⅱ期NSCLC患者手术后的5年生存率约 50%~70%,ⅢA期NSCLC患者手术后的5年生存 率降至约30%。因此,即使是临床上通过影像学检 查和手术的病理学检查未发现有转移而诊断为早期 的NSCLC患者,也有可能存在隐匿性转移,谓之微 转移(micrometastasis)。如何发现临床分期中尚属 早期NSCLC患者的微转移,进而调整治疗策略和正 确评估预后,是近年来肺癌研究的热点问题[1]。目 前肺癌微转移诊断的研…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新的肿瘤标记物水溶性细胞角质蛋白 19片段(CYFRA2 1 1)、神经原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就各自对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以及组织学分型的诊断作了研究。对象与方法 肿瘤组 43例 :男 32例 ,女 11例 ,年龄40~ 76岁。非肿瘤对照组 32例 :男 19例 ,女 13例 ,年龄 30~78岁。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固相夹心技术检测血清中的CYFRA2 1 1、NSE正常值分别为 0~ 80U/L ,0~ 13μg/L。肺癌血清标本非小细胞肺癌 (NSCLC)组 32份 (鳞癌 19份 ,腺癌 13份 ) ,其中Ⅰ~Ⅱ期 7份 ;小细胞肺癌 (SCLC)组 11份 ,其中局…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中细胞角蛋白19(ck19)、肺特异性蛋白X(LUNX)mRNA表达与转移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68例我院胸外科术后经病理证实为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观察组)和20例确诊为肺炎性假瘤病例(对照组),将入选病例肿瘤组织、肺门旁(N1)、纵隔淋巴结(N2)蜡块,分别做HE染色和免疫组化检测CK19、LUNX mRNA因子表达。结果 68例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肿瘤组织均有CK19、LUNX mRNA表达,肺炎性假瘤病例患者淋巴结未见CK19、LUNX mRNA表达。22例淋巴结可见CK19表达,腺癌17例,鳞癌5例;ⅠA期8例,ⅠB期14例。15例淋巴结可见LUNX mRNA表达,腺癌11例,鳞癌4例;ⅠA期5例,ⅠB期10例。腺癌患者淋巴结CK19、LUNX mRNA表达显著高于鳞癌患者,ⅠB期患者淋巴结CK19、LUNX mRNA表达显著高于ⅠA期患者。鳞癌患者与腺癌患者、ⅠB期与ⅠA期患者的N1淋巴结CK19、LUNX mRNA表达差异不明显,鳞癌患者与腺癌患者、ⅠB期与ⅠA期患者的N2淋巴结CK19、LUNX mRNA表达差异显著(P0.05)。仅N1淋巴结表达CK19、LUNX mRN患者的生存时间62.5个月,仅N2淋巴结表达CK19、LUNX mRN患者的生存40.2个月,N1和N2均表达CK19、LUNX mRN患者的生存时间36.6个月,NI和N2均为表达CK19、LUNX mRN患者的生存时间为64.8个月。仅NI表达患者与仅N2表达及N1+N2均表达患者的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未表达患者的差异不显著。仅N2表达患者的生存时间显著低于未表达患者,与N1和N2均表达患者的生存时间差异不显著。结论 CK19和LUNX mRNA可作为I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淋巴结微转移的标记物,腺癌患者和ⅠB期患者淋巴结微转移率更高,N2淋巴结微转移是患者影响I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主要原因,N2淋巴结微转移患者的预后更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建立检测肺癌患者外周血及淋巴结中微转移癌细胞的敏感分子检测方法 ,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巢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技术特异引物扩增细胞角蛋白 19(CK19) m RNA,检测76例肺癌患者外周血及淋巴结中 CK19m 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76例肺癌患者中 39例外周血 CK19m RNA阳性 ,阳性率为 5 1.3% (39/ 76 ) ,2 7例肺良性病变中仅 1例阳性 ,阳性率 3.7% ,15例健康对照者均为阴性。全部肺癌患者 15 7枚淋巴结中 CK19m RNA阳性率 38.9% (6 1/ 15 7) ,常规病理方法检测淋巴结阳性率 14 .6 % (2 3/15 7) ,两者相比 ,P<0 .0 5 ;HE染色阴性的 134枚淋巴结中 ,经巢式 RT- PCR技术检测证实存在癌转移的阳性率为 2 8.3% (38/ 134) ,两者相比 ,P<0 .0 5。结论 巢式 RT- PCR技术是一种特异性和敏感性均较高的微量癌细胞转移检测方法 ,可能有助于肺癌微转移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6.
丁凯  周华富 《山东医药》2009,49(44):112-113
肺组织特异性蛋白(Lunx)是一种新型的肺癌分子标记物,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微转移的检测中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本文就其在NSCLC微转移检测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P53蛋白和肺耐药蛋白 (LRP)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运用免疫组化 ELISA法检测76例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组织切片中 P53和 LRP的表达。结果  76例老年患者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切片中 P53(+) 1 2例 ,LRP(+) 4 0例 ;P53及LRP的阳性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的老年患者组织学分级呈正相关 (P<0 .0 5) ,与淋巴结转移 (P<0 .0 5)呈正相关。 P53与 LRP之间的阳性表达无相关性 (P>0 .0 5)。结论  (1 ) P53与 LRP二者之间的表达无相关性。 (2 ) P53及 LRP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更容易发生淋巴结转移。 (3) P53及 LRP在老年患者中的表达无明显特异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细胞角蛋白(CK19)及癌胚抗原(CEA)的表达,探讨对检测NSCLC微转移的可行性。方法应用RT—PCR技术检测48例NSCLC患者、15例肺良性疾病(BLD)患者和10例健康人外周血CK19及CEA mRNA的表达。结果NSCLC患者外周血中CK19及CEA mRN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75%、58.33%,在BLD组中表达率分别为13.33%、6.67%,而对照组外周血中均无表达,NSCLC组CK19及CEA表达均高于BLD组及对照组(P〈0.05)。外周血CK19及CEA的表达与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与病理类型及分化程度无关。结论CK19与CEA均可作为检测NSCLC患者外周血微转移较为合适的分子标志物,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检测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凝血功能指标与肿瘤标志物的相关性,并评估其对NSCLC患者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VTE)、远端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沧州市中心医院肿瘤科收治的NSCLC患者14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合并VTE情况,将患者分为VTE组(25例)和非VTE组(120例);根据合并远端转移情况,将患者分为远端转移组(12例)和非远端转移组(133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凝血功能指标〔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与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烯醇化酶(NSE)、糖类抗原125(CA125)、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Ag)、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的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NSCLC患者合并VTE、远端转移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ROC曲线评估凝血功能指标、肿瘤标志物及其联合对NSCLC患者合并VTE、远端转移的诊断价值。结果 NSCLC患者FIB与CA125、CYFRA21-1呈正相关,D-D与NSE、CA125、CYFRA21...  相似文献   

20.
刘东华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8):3927-3928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的表达与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LYVE-1)标记的微淋巴管密度(MLVD)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56例NSCLC、10例肺良性病变组织中VEGF-C的表达水平,采用淋巴管特异性标志物LYVE-1检测MLVD,并做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 VEGF-C蛋白在NSCLC组织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肺良性病变组织(P<0.05)。NSCLC组织中LYVE-1标记的MLVD明显高于肺良性病变组织(P<0.05)。VEGF-C表达阳性的组织中MLVD显著高于阴性组织(P<0.05)。VEGF-C蛋白的表达与NSCLC患者淋巴结转移、PTNM分期有关。结论淋巴管生成因子VEGF-C在NSCLC中表达明显升高,其促进了淋巴血管内皮细胞的大量增殖以及淋巴血管的生成,对肿瘤生长和转移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