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观察血液透析滤过(HDF)和血液透析(HD)对尿毒症患者不同溶质的清除和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 45例规律透析患者前6个月行HD治疗为自身对照组.后6个月间歇行HDF治疗为实验组.对照组采用F6聚砜膜透析器,每周透析2~3次,每次4小时;实验组采用F60s聚砜膜透析器,每周透析2~3次,每次4小时,每2周HDF 1次.观察两组透析前后溶质:血尿素氮(Bun)、肌酐(Cr)、β2微球蛋白(β2-MG)清除及透析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透析前后Bun、Cr、均明显下降(P<0.01).HDF组透后β2-MG明显低于透前(P<0.01),HD组透析前后β2-MG差异无显著性(P>0.05).HDF组并发症的发生率较HD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HDF较HD能明显清除中分子物质,能明显降低透析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基因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对维持性血透患者血管活性物质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影响.方法:将长期规律性血透尿毒症患者80例分为血液透析应用rHuEpo者(HDepo组,n=43例),血液透析不应用rHuEpo者(HD组,n=37),根据血压情况两组再分为HDepo高血压亚组(HDepo-1组,n=23)、HDepo血压正常亚组(HDepo-2组,n=20)和HD高血压亚组(HD-1组,n=19)、HD血压正常亚组(HD-2组,n=18).另选尿毒症未透析患者20例(NHD组)、健康对照组20例(CON组,n=20).HDepo组患者均接受rHuEpo治疗3个月以上,用比色法测定血NO水平,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ET-1、AngⅡ水平.结果:(1)尿毒症透析患者血清NO、ET-1、AngⅡ浓度较正常对照组高(P<0.001).透析治疗的尿毒症患者与尿毒症未透析者比较,血清NO水平较未透析者低,血清ET-1、AngⅡ水平较未透析者高(P<0.05).(2)HDepo组经rHuEpo治疗3月后,血NO水平降低,血清ET-1、AngⅡ水平增高,与用药前及对照组比较(P<0.05).(3)用rHuEpo治疗后,HDepo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均较HD组高(P<0.001),血压增高与血NO浓度的降低,血清ET-1、AngⅡ浓度的增高有相关性.结论:rHuEpo可使尿毒症透析患者血清NO水平降低、血ET-1、AngⅡ水平增高,rHuEpo所致高血压与血NO浓度的降低,血清ET-1、AngⅡ浓度的增高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退出腹膜透析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的预后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在我院进行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的终末期肾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退出腹膜透析患者例数并分析其原因.结果 95例入选患者中有39例患者退出腹膜透析,退出率为41.1%,退出原因死亡为56.4%(22/39)、改血液透析为20.5%(8/39)和肾移植为15.4%(6/39).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为心力衰竭(54.5%)和肺部感染(27.3%).死亡组患者高龄、开始透析时的残余肾功能差、营养不良及贫血程度较重;此外死亡组患者原发病为糖尿病比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控制血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膜炎是导致患者改血液透析的主要原因.结论 死亡是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退出腹膜透析的主要原因,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为心血管疾病和感染、高龄、糖尿病、残余肾功能差、贫血和营养不良是影响患者生存的危险因素,早期肾脏替代治疗、积极改善贫血和营养状况以及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可改善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退出腹膜透析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的预后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在我院进行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的终末期肾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退出腹膜透析患者例数并分析其原因.结果 95例入选患者中有39例患者退出腹膜透析,退出率为41.1%,退出原因死亡为56.4%(22/39)、改血液透析为20.5%(8/39)和肾移植为15.4%(6/39).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为心力衰竭(54.5%)和肺部感染(27.3%).死亡组患者高龄、开始透析时的残余肾功能差、营养不良及贫血程度较重;此外死亡组患者原发病为糖尿病比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控制血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膜炎是导致患者改血液透析的主要原因.结论 死亡是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退出腹膜透析的主要原因,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为心血管疾病和感染、高龄、糖尿病、残余肾功能差、贫血和营养不良是影响患者生存的危险因素,早期肾脏替代治疗、积极改善贫血和营养状况以及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可改善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不全梗阻性肾积水多普勒参数与肾盂形态学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在慢性不全梗阻性肾积水动物模型上,用彩色多普勒B超检测肾血流多普勒参数在梗阻解除前后的动态变化.分析了血管阻力指数(RI)与积水肾形态学指标的相关性.结果:1.积水肾RI值随梗阻时间延长而逐渐升高,积水肾肾盂容积(v)、前后径(APD)逐渐增大,肾皮质厚度(RCT)逐渐变薄.梗阻解除后,原积水肾RI值逐渐降低,V、APD逐渐减小,RCT逐渐增厚.2.在梗阻解除前后,APD与RI呈密切正相关,RCT与PI呈负相关.结论:将积水肾肾形态学指标与肾血流多普勒参数(RI)综合考虑.有助于判断积水肾功能及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65例慢性肾衰竭行规律血液透析的患者透析前后QT间期离散度(QTd)的变化以及QTd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65例血透患者分为有室性心律失常组及无室性心律失常组,记录患者透析前及透析后心电图并计算QTd值,同时记录临床参数并检测相关实验室指标,最后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 存在室性心律失常的血透患者较无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透析前QTd显著增高(P<0.01);透析后QTd较透析前明显增加(P<0.01);透析后QTd的增加程度与透析前后钾离子浓度及二氧化碳结合率(CO2CP)的变化程度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血透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与QTd的增加有关;血透中QTd进一步增大,可能与钾离子浓度快速变化以及酸中毒的快速纠正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对尿毒症难治性高血压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46例尿毒症顽固性高血压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血液灌流组(n=23)和血液透析组(n=23).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浆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甲状旁腺激素水平,观察血压变化情况.采用t检验或卡方检验进行数据统计.结果 治疗8周后,血液灌流组血浆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甲状旁腺激素及血压水平较治疗前有明显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液透析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上述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能有效清除血浆肾素和血管紧张素,更好地控制尿毒症患者的难治性高血压.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液透析过程中血液动力学变化,探讨不同心功能状态下的血液动力学改变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本院规律性血液透析患者临床资料,采用超声稀释法检测患者动静脉内瘘流量(Qa)和透析后1h、2h和3h的血液动力学指标,包括心输出量(CO)、心搏出量(SV)、心脏指数(CI)、中心血容量(CBV)、中心血容量指数( CBVI)、外周血管阻力(PR)等参数.结果 75例患者平均年龄为(55.84±12.39)(21 ~81)岁,女性占57.3%.随着透析的进行,患者收缩压、SV、CO、CI及CBV显著下降,PR增加,而舒张压及心率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根据透析后1 hCI值,将患者分为<2.5 L·min-1·(m2)-1组、2.5~4.2 L·min-1· (m2)-1组和>4.2 L·min-1·(m2)-1 3组.前两组患者透析3h后SV、CO、CBV较透析1h明显下降,PR增高(P均<0.01),CI<2.5 L·min-1· (m2)-1组最为明显,而CI>4.2 L·min-1·( m2)-1组前后血液动力学指标无明显差异.CI与Qa、收缩压、平均动脉压、年龄、糖尿病、PR相关.结论 血液透析过程血液动力学改变表现主要为血压、CO、CI以及CBV降低,PR增高.不同CI患者透析过程中血液动力学改变程度不同,CI<2.5 L·min-1· (m2)-1组患者血液动力学改变最为明显.CI与Qa、收缩压、年龄、糖尿病有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angiotensin system, RAS)与肾脏病关系密切.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AngⅡ)不仅通过影响全身及肾脏的血液动力学升高肾小球内压力,还直接促进肾脏炎症细胞浸润及增殖,释放多种生长因子[1],促进细胞外基质(ECM)的合成、聚集,导致间质纤维化和肾小球硬化[2].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由于能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减少AngⅡ的产生,而起到延缓肾脏病进展,保护肾脏的作用.这一点已得到公认.而近年来发现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拮抗剂(AT1RA)能从受体水平上直接阻断AngⅡ的生物学作用,因而成为一类新的肾脏保护药物,用于治疗多种原发性和继发性肾小球疾病.本文观察了AT1RA替米沙坦用于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时,对血压、尿蛋白和肾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联合25羟维生素D水平检测对腹膜透析患者腹主动脉血管钙化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05月—2020年05月医院收治的100例腹膜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腹主动脉血管钙化患者(记为血管钙化组)53例,腹主动脉血管无钙化患者(记为血管无钙化组)47例。对比两组生化指标及血清FGF23、25羟维生素D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腹膜透析患者腹主动脉血管钙化的影响因素,分析血清FGF23联合25羟维生素D水平检测对腹膜透析患者腹主动脉血管钙化的预测价值。结果:血管钙化组透析龄、血肌酐(Scr)、碱性磷酸酶(ALP)、血磷、血钙水平、钙磷乘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质金属蛋白酶-9(MMP-9)、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FGF23水平高于血管无钙化组(P<0.05);血管钙化组血清FGF23水平高于血管无钙化组(P<0.05),血管钙化组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低于血管无钙化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钙磷乘积、LDLC、血清FGF23、25羟维生素D是腹膜透析患者腹...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病理特点,探讨特发性膜性肾病的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2004年我院收治的70例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临床资料.结果:(1)特发性膜性肾病好发年龄为30岁~65岁(74.29%),男女之比为1.59:1.肾病综合征、镜下血尿和高血压的发生率分别占68.57%(48/70)、61.43%(43/70)和44.29%(31/70).肾脏病理改变以Ⅰ(52.9%)和Ⅱ期(42.3%)为主.(2)ⅠA组平均随访47.64月,缓解率达61.9%;Ⅱ组平均随访26.67月,缓解率达73.33%.结论:特发性膜性肾病多见于中老年,男多于女,常表现为肾病综合征.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抗凝及降脂等非特异药物可作为特发性膜性肾病的常规用药.如患者表现明显肾病综合征,联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能有效提高缓解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健脾益肾活血方外用穴位敷贴对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残肾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在我院腹透中心行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共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其中试验组采用健脾益肾活血方外用穴位敷贴联合基础治疗(包括维持性腹膜透析,降压降糖治疗,补铁、促红素治疗,纠正钙磷代谢紊乱及甲旁亢等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健脾益肾活血方联合基础治疗(同前)。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残肾功能、尿量、中医证候积分、计算尿素清除指数(Kt/V),腹膜透析肌酐清除率(creatinine clearance rate,Ccr),血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钙磷乘积、甲状旁腺激素、体重指标、三酰甘油、胆固醇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前后残肾功能、尿量均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且两组RRF的差值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试验组中医证候有效率为37. 5%,对照组为30%,两组无明显组间差异(P> 0. 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在营养指标(血浆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体重指数、三酰甘油、胆固醇)方面均无明显变化(P> 0. 05)。对照组相较于基线,在血红蛋白、前白蛋白上有所下降(P <0. 05),体重指数有所升高(P <0. 05),其余各指标在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营养指标方面在治疗后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试验组与对照组在透析充分性指标(Kt/V、腹膜透析CCr)方面,组内、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健脾益肾活血外用中药穴位敷贴对腹透患者残肾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与口服中药汤剂比较疗效相当,且对改善患者营养状态方面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低钙透析联合高通量透析( HFHD)对透析患者颈动脉钙化的影响。方法:将3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 MHD)患者随机分为A组(使用高通量透析器)和B组(使用低通量透析器),两组均为低钙透析,共观察12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两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生化指标、血压、碳酸钙和活性维生素D3用量变化,记录不良反应。结果:(1) A组颈动脉IMT轻微增加,B组IMT明显增加,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两组血钙、磷均有降低,A组较明显,B组甲状旁腺素(iPTH)明显升高,A组营养及炎症指标、血压改善优于B组;(3)两组碳酸钙及活性维生素D用量均增加;(4)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低钙透析联合高通量透析可改善血管钙化危险因素,延缓血管钙化的发生发展,可成为一种有效、安全且经济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膜型热循环双重血浆滤过治疗难治性高脂血症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膜型热循环双重血浆滤过(DFPP-thermal)治疗难治性高脂血症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 对17例高脂血症患者实施DFPP-thermal治疗22例次,留取治疗前后的血标本,比较治疗前后血浆TC、TG、LDI、HDL和清蛋白水平的变化.治疗前做好心理护理,选择合适的血管通路,充分抗凝;治疗中严密监测并记录生命体征的变化和仪器显示的各种参数.结果 血浆TC、TG、LDL水平与治疗前比较下降显著(均P<0.01),而治疗前后HDL、清蛋白无明显改变(均P>0.05).治疗过程中未发生低血压等不良反应.11例患者主诉治疗后症状改善.结论 DFPP-thermal血浆滤过疗法能显著改善难治性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血脂生化指标,护理干预措施可提高该治疗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本实验观察外周血小板膜上GPⅡb、GPⅢa在各种肾小球疾病中不同肾功能状态及透析与否中的变化,探讨GPⅡb、GPⅢa在肾小球疾病中的作用.方法:测定48例血小板膜上GPⅡb、GPⅢ a、P-140分子量及血浆vWF变化.A组:18例肾功能正常组;B组:10例肾衰竭非透析组;C组:20例肾衰竭透析组;另设D组:20例无肾脏疾病正常对照.结果:外周血小板膜上GPⅡb、GPⅢa、P 140在A组明显升高,B、C组明显下降,vWF在A、B、C组均明显增加.结论:GPⅡb、GPⅢa与肾小球疾病中凝血功能紊乱有关,可能与血小板在肾脏的致病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不同血液透析方式对患者抵抗素水平及其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常规低通量透析(LFHD)患者27例、高通量透析(HFHD)患者28例及健康志愿者30例(正常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组患者透析前后血清抵抗素水平,并检测生化指标[营养指标:总蛋白(T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血红蛋白(Hb);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CRP)、铁蛋白(Fer);血脂: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肾功能及电解质: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尿酸(UA)、钾(K)、钙(Ca)、磷(P)、镁(Mg)],比较各组患者透析前后抵抗素水平及其生化指标的差异。由专人进行患者主观综合营养评估(SGA),并收集各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分析各组抵抗素水平变化及其与上述各生化指标的关系。结果 (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LFHD组、HFHD组抵抗素水平明显增高;LFHD组、HFHD组透析前抵抗素水平及透析后抵抗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FHD组、HFHD组透析前后抵抗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FHD组透析前后抵抗素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不同方式血液透析患者Alb、PA、SGA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LFHD组相比,HFHD组的Alb与PA较高、SGA评分较低。(3)单因素分析:血清抵抗素与SCr、CRP呈正相关(r=0.768,r=0.473,P0.05),与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呈负相关(r=-0.813,P0.05);血清抵抗素与TC、TG、LDL、SGA呈正相关(r=0.408,r=0.294,r=0.397,r=0.286,P0.05)。(4)多元线性回归分析:eGFR及CRP对抵抗素水平均有影响。结论高通量血液透析可能清除部分抵抗素。血液透析患者抵抗素与其营养状况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高通量透析对尿毒症患者营养状态的总体影响.方法 使用主观综合营养评估得分(SGA)、人体测量指标及血清生化指标等方法对33例患者进行营养评估,观察高通量透析前后患者营养状态的变化.结果 (1)SGA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A级,但营养状态同为A级的患者,有更多的题目选择“A”选项,且选择“明显改善”选项的患者数增多;(2)人体测量指标:高通量透析治疗6个月后,TSF、MAC测量值显著上升(P<0.05),体重、BMI、MAM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营养不良分级发生变化,有更多的以体重为衡量指标的中度营养不良患者转变为轻度营养不良;(3)生化检测指标:高通量透析3个月后,血清CHOL和LDL显著下降(P<0.05),血清PA、ALB、TG和HDL无显著性变化;高通量透析治疗6个月后,与高通量透析治疗前相比,血清ALB、HDL显著上升,血清CHOL、LDL显著下降(P<0.05),PA、TG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通量血液透析可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的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44例,透析时间≥3个月.根据不良心血管事件确认标准分为无心血管事件组24例,有心血管事件组20例.记录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原发病、透析龄;同时记录血生化指标:血尿酸、血色素、血浆白蛋白、总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血钙、血磷、钙磷乘积、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25-(OH)D3、碱性磷酸酶、尿素氮、肌酐水平.结果 有心血管事件组血浆总蛋白、白蛋白、血肌酐、25-(OH)D3水平均低于无心血管事件组,而年龄、血胆固醇、尿酸水平则明显高于无心血管事件组(p<0.05或p<0.01);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浆白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血尿酸、25-(OH)D3可能是腹膜透析患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结论 心血管事件是腹膜透析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血脂异常、营养不良、高血尿酸、低血25-(OH)D3是腹膜透析患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两种血管通路的选择比较   总被引:11,自引:7,他引:4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不同血管通路治疗重型肝炎的效果.方法将45例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血管穿刺组(n=22例)和股静脉置管组(23例),各42例次.血管穿刺组采用动-静脉血管通路或静-静脉血管通路进行治疗;股静脉置管组采用双腔导管经皮穿刺股静脉进行治疗,监测两组治疗前后的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固醇(TC)及凝血酶原活动度等生化指标变化,并判断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各生化指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治疗后两组各生化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建立良好的血管通路是血浆置换治疗成功的关键,采用两种血管通路均能显著改善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生化指标,但应根据患者病情选择不同的穿刺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超声心动图评价一氧化氮(NO)吸入预测肺动脉高压患者肺血管病变的可逆性。方法对50例即将进行心脏手术的肺动脉高压患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检测吸入10~20ppm NO 15min前后与术后1月肺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参数变化,包括肺血管阻力(PVR)、肺动脉平均压(PAMP)、肺动脉收缩压(PASP)和肺循环血流量(PVCO)。结果与吸入NO前比较,39例肺血管反应阳性的患者吸入NO 15min、1月后PVR、PAMP、PASP明显降低(P0.01),术后监护室停留天数为(1.34±0.38)d,术后1月患者恢复良好。11例肺血管反应阴性患者在吸入NO前后肺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监护室停留天数为(2.95±0.93)d,术后1月仍无改善,甚至有2例患者肺血管参数有所增高。结论初步结果显示吸入NO可以作为预测肺动脉高压患者血管参数可逆性的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