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 毫秒
1.
多茎委陵菜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更好地开发利用多茎委陵菜(Potentilla multicaulis Bunge.)药用植物资源。方法对多茎委陵菜体积分数为70%的乙醇提取物利用AB8大孔吸附树脂吸附、水及不同质量分数的乙醇梯度洗脱和反复硅胶柱色谱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为没食子酸(gallic acid,1)、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2)、槲皮素(quercetin,3)、2-吡咯酮(2-pyrrolidone,4)、2,4-二羰基氢氮杂卓(1H-azepine-2,4(3H,5H)-dione,dihydro,5)、β-谷甾醇(β-sitosterol,6)、β-胡萝卜苷(β-daucosterol,7)。结论化合物4、5为首次从委陵菜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7均为首次从多茎委陵菜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中国沙棘果实中的黄酮苷类成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中国沙棘果实中的黄酮苷类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95%乙醇渗滤提取得总浸膏,经溶剂萃取及柱层析分离,采用化学及光谱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异鼠李素-3-O-槐二糖-7-O-鼠李糖苷(Ⅰ)、异鼠李素-3-O-芸香糖苷(Ⅱ)、异鼠李素-3-O-葡萄糖-7-O-鼠李糖苷(Ⅲ)、丁香亭-3-O-芸香糖苷(Ⅳ)、山柰酚-3-O-槐二糖-7-O-鼠李糖苷(Ⅴ)、山柰酚-7-O-鼠李糖苷(Ⅵ)、槲皮素-3-O-葡萄糖苷(Ⅶ)和槲皮素-3-O-芸香糖(Ⅷ).结论 化合物Ⅰ、Ⅴ为首次从中国沙棘果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Ⅳ、Ⅵ为首次从胡颓子科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火绒草中的黄酮苷类成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火绒草[Leontopodium leontopodioides(Wild.)Beauv.]中黄酮苷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法、Sephadex LH-20柱色谱法、ODS柱色谱法和反复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波谱分析鉴定了其化学结构。结果从体积分数为60%的火绒草乙醇溶液提取物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并鉴定其结构为:芹菜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apigenin-7-O-β-D-glu-copyranoside1)、木犀草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luteolin-4′-O-β-D-glucopyranoside2)、6-羟基-木犀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6-hydroxyluteolin-7-O-β-D-glucopyranoside3)、6-羟基-芹菜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6-hydroxyapigenin-7-O-β-D-glucopyranoside4)、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quercetin-3-O-β-D-glucopyranoside5)。结论化合物4,5为首次从火绒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3为首次从本植物火绒草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多裂委陵菜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多裂委陵菜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色谱技术分离纯化,应用波谱技术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多裂委陵菜中分离鉴定了4个化合物,分别为腺苷(1)、芹菜素-6-C-阿拉伯吡喃糖基-8-C-葡萄吡喃糖苷(2)、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3)、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4).结论 4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委陵菜属中得到.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北葶苈子的黄酮苷类成分进行研究,为该植物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综合应用大孔吸附树脂、硅胶、Sephadex LH-20和ODS等柱色谱以及HPLC制备法对北葶苈子化合物进行分离纯化,利用理化性质与核磁共振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体积分数为50%的北葶苈子乙醇溶液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7个单体成分,分别为芹菜素-7-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苷(apigenin-7-O-β-D-pyranglycuronide,1)、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luteolin-7-O-β-D-glycuronide,2)、(+)-4'-O-methylcatechin-7-O-β-D-glucopyranoside,3)、山奈酚-3-O-β-D-葡萄糖醛酸苷(kaempferol-3-O-β-D-glycuronide,4)、山奈酚-3-O-β-D-葡萄糖(1→2)-β-D-葡萄糖苷(kaempferol-3-O-β-D-glucosyl(1→2)-β-D-glucoside,5)、山奈酚-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基7-O-β-D-吡喃葡萄糖苷(kaempferol-3-O-β-D-glucopyranosyl(1→2)-β-D-glucopyranosyl-7-O-β-D-glucopyranoside,6)及kaempferol 2G-glucosylgentiobioside(7)。结论在对北葶苈子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分离鉴定了7个黄酮苷类化合物。化合物1~7均为首次从独行菜属中分离得到,并首次对化合物7的核磁数据进行报道。  相似文献   

6.
毛冬青根中三萜苷类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植物毛冬青(llex Pubescens Hook.et Arm)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反相硅胶、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法对毛冬青根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毛冬青根中分离鉴定了4个化舍物和1个混合物:冬青素B-3-O-β—D-木糖苷(1)、齐墩果酸-3-O—β—D-葡萄糖醛酸苷(2)、长梗冬青苷(3)、泰国树脂酸-28-O-β-D-葡萄糖酯和冬青素B-28-O—β—D-葡萄糖苷的混合物(4),豆甾醇-3-O—β—D-葡萄糖苷(5)。结论:化合物2—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甘青铁线莲Clematis tangutica全草的黄酮类成分。方法甘青铁线莲全草经乙醇提取,依次用石油醚、水饱和正丁醇萃取,对正丁醇部位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色谱及半制备型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6个黄酮苷类化合物,分别为芹菜素-7-O-β-D-(-6’’-p-香豆酰基)-吡喃葡萄糖苷(1)、槲皮素-3-O-β-D-吡喃半乳糖-7-O-β-D-吡喃葡萄糖苷(2)、异荭草素(3)、槲皮素-3-O-β-D-吡喃半乳糖苷(4)、木犀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5)和芹黄春(6)。结论化合物1为首次从铁线莲属中获得,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获得。  相似文献   

8.
江南卷柏中的黄酮碳苷类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江南卷柏中的黄酮碳苷类成分。方法:采用溶剂提取、聚酰胺柱色谱、SehpadexLH-20柱色谱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鉴定结构,并对化合物Ⅰ进行活性测试。结果:从江南卷柏正丁醇部位得到4种黄酮碳苷,鉴定其中3种,分别为芹菜素-6,8-二-C-β-D-吡喃葡萄糖苷(Ⅰ)、芹菜素-6-C-β-D-吡喃葡萄糖-8-C-β-D-吡喃木糖苷(Ⅱ)和芹菜素-6-C-β-D-吡喃木糖-8-C-β-D-吡喃葡萄糖苷(Ⅲ)。化合物Ⅰ能浓度依赖性地抑制结肠癌细胞环氧化酶-2mRNA的表达。结论:化合物Ⅰ为首次从江南卷柏中分离得到,Ⅱ、Ⅲ为首次从卷柏属中得到。  相似文献   

9.
北沙参的苷类成分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目的研究北沙参 (Glehnialittoralis)的化学成分。方法用SephadexLH 2 0柱层析 ,通过光谱数据分析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北沙参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萃取部分分离得到 5个化合物 ,分别鉴定为syringin( 1 ) ,vanillicacid 4 O β D glucopyranoside( 2 ) ,benzylβ D apiofuranosyl ( 1→6 ) β D glucopyranoside( 3) ,icarisideD( 4 ) ,n butylα D fructofuranoside( 5 )。 结论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徐方方  孙彪  张晓琦  刘博 《中国药学》2020,29(11):813-818
本文对北枳椇种子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从中分离得到10个黄酮碳苷类成分,通过波谱解析、理化常数及比对文献数据资料进行结构鉴定,分别为2′′-O-β-D-glucopyranosyl isovitexin (1), spinosin (2), 6′′′-acetyl spinosin (3), 6′′′-phydroxycinnamoyl-2′′O-β-D-glucopyranosyl isovitexin (4), 6′′′-p-hydroxy-cinnamoyl spinosin (5), 6′′′-(E)-feruloyl O-β-Dglucopyranosyl isovitexin (6), isospinosin (7), isovitexin (8), swertisin (9), swertiajaponin (10)。所有化合物均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卢旺达产金盏菊花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该植物资源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大孔吸附树脂、正相硅胶、Sephadex LH-20、反相ODS等柱色谱以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法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性质与核磁共振等波谱学数据相结合的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金盏菊花体积分数为70%的乙醇溶液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6个单体成分,分别为异鼠李素-3-O-芸香糖苷(isorhamnetin-3-O-rutinoside,1)、异鼠李素-3-O-新橙皮糖苷(isorhamnetin-3-O-neohespeidoside,2)、香蒲新苷(typhaneoside,3)、槲皮素-3-O-β-D-新橙皮糖苷(quercetin-3-O-β-D-neohespeidoside,4)、芦丁(rutin,5)、槲皮素-3-O-(2″,6″-二-O-α-L-鼠李糖基)-β-D-葡萄糖苷(quercetin-3-O-(2″,6″-di-O-α-L-rhamnopyranosyl)-β-D-glucopyranoside,6)。结论首次对东非产金盏菊干燥花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分离得到了6个黄酮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中草药回回蒜子(Rannunculus chinensis Bunge)的正丁醇部位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和制备薄层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鉴定出9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对羟基苯甲酸(1)、咖啡酸(2)、tachioside(3)、蛇床子素(4)、蒽醌(5)、大黄素(6)、1,7-二羟基-6-甲氧基-2-甲基蒽醌(7)、β豆甾醇(8)和熊果酸(9)。结论化合物3、4、5、7为首次从回回蒜子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素馨花中黄酮苷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素馨花药材70%乙醇提取物中具有抗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活性的化学成分。方法:通过硅胶柱色谱、聚酰胺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HPLC、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1H-NMR,13C-NMR,UV,MS)鉴定化学结构。结果:从素馨花干燥花蕾70%乙醇提取物的抗HBV活性部位中,分离得到6个黄酮苷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山柰酚-3,7-O-双-β-D-吡喃葡萄糖苷(1)、山柰酚-3-O-(6″-O-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2)、槲皮素-3-O-桑布二糖苷(3)、硫磺菊苷(4)、紫铆黄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5)、合金欢素-7-O-(α-D-芹菜呋喃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6)。结论:化合物1~6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文冠果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目的对文冠果 (XanthocerassorbifoliaBunge )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方法按照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类型进行分类综述。结果与结论文冠果中主要含有三萜皂苷、黄酮、香豆素等类型成分 ,并且具有抗炎、抑制HIV 1蛋白酶、改善学习记忆功能等药理活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菊科植物万花木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 H-20、硅胶制备薄层,对万花木的乙酸乙酯部位进行反复色谱分离;采用谱学分析和理化常数对照等方法对所得化合物进行化学结构鉴定。结果从万花木乙酸乙酯部位中分离得到5个贝壳杉烷型二萜类化合物,分别为:16-烯-19-羧基贝壳杉烷(1),16α,17-二羟基贝壳杉烷(2),16-烯-19,20-贝壳杉烷型内酯(3),16-烯-6,19-贝壳杉烷型内酯(4),3β,19-二羟基-16-烯贝壳杉烷(5)。结论化合物1~5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沙棘果实中总黄酮苷类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结合的方法筛选,对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料液比、提取时间进行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结果最佳工艺条件为70℃下采用60%的乙醇浸提,固液比1∶15,回流提取(0.5 h×3)。结论首次将水解后的沙棘总黄酮苷元作为沙棘总黄酮提取工艺的评价指标,在分析检测方法上不仅应测定水解前,还应考察测定水解后总黄酮苷元的含量。  相似文献   

17.
Three new flavonoid glycosides (1–3) and one new aristololactam N-glycoside (4) were isolated from the rhizome of Aristolochia championii. The structures of compounds 1–4 were elucidated on the basis of their spectroscopic data and chemical evidence (UV, IR, HR-ESI-MS, 1D and 2D NMR). Their structures were determined as 8-(5-formyl-2-furanmethyl)-isorhamentin 3-O-robinobioside (1), 8-(5-methyl-2-furanoyl)-isorhamentin 3-O-robinobioside (2), 8-formylisorhamentin 3-O-robinobioside (3), and N-β-D-glucopyranosylaristololactam V (4),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olia Bunge)种皮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文冠果种皮中分离得到8个已知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秦皮素(fraxetin,1)、秦皮苷(fraxin,2)、异嗪皮啶(isofraxidin,3)、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4)、香草酸(vanillic acid,5)、对甲氧基苯甲酸(4-methoxybenzoic acid,6)、β-谷甾醇(β-sitosterol,7)、胡萝卜苷(daucosterol,8)。结论化合物3~7均为首次从文冠果种皮中分离得到,化合物6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