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静息心率(RHR)水平对心脏性猝死(SCD)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2006—07—01开始对有完整查体资料的预测价值,煤矿职工75788例(男59874例,女15914例,年龄18~86岁)进行3年的观察。发现SCD患者80例。从研究队列健康人群中为每一例入选患者匹配2例对照(共160例)。比较两组间基线1RHR水平,分析RHR水平与SCD事件发生的相对危险。结果SCD患者基线RHR水平为(76.8±10.6)次/min,显著高于对照组[(72.4±8.4)次/min,P〈0.01]。RHR与SCD事件的发生风险相关,RHR水平〉80次/min者发生SCD事件的风险是RHR水平〈80次/min者的2.603倍(95%CI1.195~5.67,P〈0.05)。结论基线RHR对SCD事件风险有预测价值,基线RHR水平较高者(〉80次,min]发生SCD的风除明昂增加。  相似文献   

2.
系统性接触性皮炎8例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系统性接触性皮炎(SCD)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接触性皮炎,是已经接触致敏的个体系统摄入相同致敏原后发生的皮肤炎症性疾病。本文报道了8例金属镍所致SCD,并结合文献简要介绍了SCD的定义、临床表现、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及常见致病原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系统性接触性皮炎(SCD)患者过敏原的分布特征,为诊治预防和过敏原检测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分别采用斑贴和血清IgE过敏原检测系统回顾性分析SCD各项过敏原阳性率和分布差异。结果 60例患者斑贴试验硫酸镍、咪唑烷基脲、重铬酸钾、松香、溴硝丙醇、对苯类混合物、芳香混合物、卡巴混合物、对苯二胺基质阳性率明显增高(P0.05);36例IgE检测发现总IgE明显增高,吸入性过敏原中户尘螨、矮豚草、青霉\孢霉阳性率明显增高,食物性过敏原中仅牛、羊肉两项阳性率较对照明显增高(P0.05)。结论斑贴试验在SCD患者中的应用意义重大,血清IgE检测是对斑贴试验有益的补充,能进一步指导患者的生活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男性精子DNA碎片与精液常规参数及精子顶体酶活性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生殖中心门诊553例男性患者精液标本,采用改良精子染色质扩散实验(SCD)检测精子DNA碎片指数(DFI),按精子DFI结果分为DFI〈15%(I组)、15%≤DFI〈25%(II组)、DFI≥25%(III组),同时检测精子密度、总数、(a+b)级精子百分率、畸形率及顶体酶活性,对DFI与精液各项参数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精子密度及精子总数与DFI无显著相关性;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随DFI升高逐渐降低,III组与I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精子正常形态率随DFI的增加有下降的趋势,但是差异不显著;精子顶体酶活性随DFI升高而降低,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精子DNA碎片指数与前向精子百分率及精子顶体酶活性呈负相关。因此DFI可作为评估精子功能的一个较好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镍是最常见的金属致敏物之一,它普遍存在于地核以及土壤、水和空气当中。镍主要用于制造不锈钢,它同样存在于大多数饮食中,含镍食品被认为是普通人群镍暴露的主要来源。由于在不同区域土壤的镍含量之间存在差异,不同食品中镍的含量也有所不同。镍敏感人群食用含镍食品可以引起系统性过敏反应,即系统性接触性皮炎(systemic contact dermatitis,SCD),表现为手部汗疱症、泛发性皮炎、湿疹等。诊断镍引起的SCD可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及皮肤斑贴试验,必要时采取口服镍激发试验。选择低镍饮食能减少每天镍的总膳食摄入量,可明显缓解甚至治愈系统性接触性皮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精子DNA完整性与精液参数、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胚胎发育及早期自然流产的关系。方法:采用改良精子染色质扩散实验(SCD)检测1160个辅助生殖技术(ART)周期(899对夫妻)中精子DNA的完整性,以精子DNA碎片指数(DFI)为参数,将患者分为高DFI组(DFI≥25%)和低DFI组(DFI <25%),根据采用不同的体外受精方式将两组又分为IVF亚组和ICSI亚组,比较组间精液参数、受精率、卵裂率、可移植胚胎率、优胚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分娩率。结果:精液参数(精液密度、精子活力、正常精子形态率)与DFI显著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低DFI组中的IVF亚组的受精率、分娩率显著高于高DFI组,早期流产率显著低于高DFI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其余各亚组间的卵裂率、可移植胚胎率、优胚率、临床妊娠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精子DNA完整性与精液密度、精子活力、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呈负相关,对IVF的受精率、早期流产率和分娩率有显著影响,故建议在DFI≥25%时,优先考虑ICSI授精。同时建议将精子DNA完整性作为辅助生殖的常规精液指标。  相似文献   

7.
中国心肺复苏指南(初稿)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1心脏骤停与心肺复苏 心脏骤停(sudden cardiac arrest,SCA)是公共卫生和临床医学领域中最危急的情况之一,表现为心脏机械活动突然停止,患者对刺激无反应,无脉搏,无自主呼吸或濒死喘息等,如不能得到及时有效救治常致患者即刻死亡,即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  相似文献   

8.
系统性接触性皮炎(systemic contactdermatitis,SCD)是在已具有接触致敏的个体,当半抗原通过口服、透皮、静脉注射或吸入进入机体到达皮肤而发生的一种炎症性皮肤病1。几年来我们在临床上陆续收治了染发剂致系统性接触性皮炎7例,结合文献分析如下。临床资料7例患者均来自我院皮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精液不液化患者精液各项参数与精子DNA碎片指数(DNA fragmentation index,DFI)的相关性,探讨DFI在评估男性不育方面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70例精液不液化不育患者与40例正常健康生育史男性为研究对象,将前者设为实验组,将后者设为对照组。按照《WHO人类精液检查与处理实验室手册(第五版)》进行精子质量分析、精子形态学分析以及精子染色质扩散实验(SCD)等方法检测各项指标,并分析DFI与精子浓度、前向活动精子、正常形态率的关系。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精子浓度、前向活动精子、正常形态率、DFI分别为(40.36±15.42)×10~6/mL、(29.17±6.13)%、(7.45±3.03)%、(29.17±8.46)%,对照组成员的相关指标分别为(79.03±39.61)×10~6/mL、(47.15±7.23)%、(22.19±2.06)%、(14.36±3.78)%,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DFI与精子浓度、前向活动精子、正常形态率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03、-0.683、-0.799。结论男性精液不液化不育患者精子浓度、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正常形态率比对照组均有所下降,而DFI有所升高,这些参数变化也是导致精液不液化患者不育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猝死是当今人类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在猝死复杂的病因中,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占猝死的80%。在青少年人群中发生的猝死,遗传性心律失常是常见原因。分子生物学及基因组学等研究进展,对心律失常基因机制有了长足的认识,基因的突变在遗传性长QT综合征、短QT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和儿茶酚胺依赖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被证实,并可预测年轻人猝死的危险性,因而,心律失常基因机制研究成为近年来心血管领域内的一个研究前沿。以下分别对与猝死有关的遗传性心律失常的分子生物学与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这是Scott等在1938年报告的少见病.患者中有皮肤特异性皮疹的就更少见,在文献上报告的不超过10例.日本已报告3例.本文报告1例(55岁,男性)的尸体解剖结果,以及1例(31岁,男性)皮肤和淋巴结活检用电子显微镜检查的结果,作者还复习了文献.这是一种急性进行性疾病,可在几个月内死亡.Abele统计了85例的临床表现,100%贫血,96~97%衰弱发热和有倦怠感,86~88%有肝脾肿大,80%体重减轻,72%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59%淋巴结肿大,48%黄疸,37%有紫斑.Greenberg认为浮肿和腹水(82%)是三大症状之一.皮肤通常有黄疸和点状或斑状紫癜,多在末期才出现.特  相似文献   

12.
近来,由于淋病的病程发生了改变,因此研究孕妇淋病的临床特征有其特殊意义.本文作者观察到的孕妇淋病均为主动发现的.46%是在孕妇有流产的危险,经产科医生检查发现有淋病而送来的;28%患者有与淋病患者性交史,17.3%患者被怀疑为淋病传染源;8.7%是在孕妇定期医学检查中发现的;65.3%孕妇淋病是在一次调查中用细胞镜检或培养法发现淋球菌;21.3%用激发试验;13.4%只在用接种培养时发现淋球菌.150例孕妇淋病中67.3%诊断为慢性淋病,32.7%为新发者.慢性淋病孕妇中34%伴有滴虫,27%伴念珠菌感染,6%伴滴虫和念珠菌感染.新发淋病孕妇中12%伴滴虫,17%伴念珠菌感染.在慢性和新发的淋病孕妇中,几乎都有子宫颈内膜炎和尿道炎,少数有阴道炎和子宫颈糜烂,此外慢性淋病  相似文献   

13.
0.3%维胺酯霜治疗寻常痤疮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 0 .3 %维胺酯霜治疗寻常痤疮的疗效与安全性 ,并与维肤膏进行比较。结果 0 .3 %维胺酯霜治愈率为 2 7.8% ,总有效率为 75 .0 % ;维肤膏治愈率为 18.2 % ,总有效率为 45 .5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0 .3 %维胺酯霜疗效明显高于维肤膏。  相似文献   

14.
第六届国际免疫学会议于1986年7月在加拿大多伦多举行.会议上以"SLE"为主题交流的论文有51篇.现将关于自身抗体的部分概要介绍如下.Sehgal等检测了70名SLE患者的血清,发现97%有抗核抗体,55%有抗DNA抗体,45%有抗Sm抗体,40%有抗心拟脂抗体,3%有抗肝细胞抗体,全部患者均有抗ENA抗体,抗IgD类的抗体也相当普遍.Meroni等在140名SLE患者中发现抗线粒体M_5型抗体可以在20%的患者中检测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精子染色质结构与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期间收治的40例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孕妇的配偶组成实验组,同时选择40例正常男性组成对照组。对两组男性的精液进行常规检查、精子染色质扩散试验(sperm chromatin dispersion,SCD)实验以及苯胺蓝染色实验,分析两组男性精液的常规数值、DNA完整性以及核蛋白组型,分析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与精子染色质结构的关系。结果:经过检测,实验组男性精液的p H、精液体积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性(P>0.05),但实验组精液的密度、活动率、活动力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畸形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经过分析,实验组男性的SCD大光晕与中光晕的比值显著小于对照组,小光晕、无光晕以及DFI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经过苯胺蓝染色实验分析,实验组男性苯胺兰染色阳性例数以及阳性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男性精子染色质DNA异常可能是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发生的原因之一,需要进一步深入的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16.
回顾95例过敏性紫癜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分析过敏性紫癜患者的发病因素和常见症状.95例患者中,单纯皮肤紫癜80例(84.2%),皮肤紫癜合并胃肠道症状4例(4.21%),皮肤紫癜合并关节损害1例(1.05%),皮肤紫癜合并肾脏损害10例(10.53%).95例患者中10例(10.53%)发病前有明显上呼吸道感染史,1例(1.05%)有皮肤感染史,3例(3.16%)有药物过敏史,5例(5.26%)有蚊虫叮咬史,2例(2.11%)有受寒史,74例(77.89%)未找到明显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17.
对麻风患者进行咨询服务的近期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47例麻风现症病人提供咨询服务,每月1次,每次30分钟左右,计3次.咨询前进行基线调查,结束后进行效果评估.结果:47例麻风患者经过咨询后麻风相关知晓率从23.40%~82.98%提高到72.34%~93.62%,相关正确的心理态度行为分别从咨询前的19.15%~87.23%提高到53.19%~95.75%,且大多数有显著性差异.78.72%认为咨询有助于及时报告反应和副作用,51.06%认为有助于防止残疾,36.17%认为有助于减轻心理压力.咨询服务对麻风现症病人有肯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皮肤血管炎163例组织病理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163例皮肤血管炎组织病理和临床特点,指导临床诊疗.方法:采用回顾分析的方法对163例皮肤血管炎患者的皮损组织病理及临床资料作分析总结.结果:163例患者中男64例,女99例,平均年龄39.8岁,平均病程3.68年.与发病有关因素依次为:感染15.9%,系统性免疫性疾病15.9%,季节性因素8.59%,药物3.68%,食物1.84%,劳累0.6%;不明原因52.7%.组织病理分为5型.其中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36.8%,淋巴细胞性血管炎10.43%,节段透明性血管炎1.84%,肉芽肿性血管炎8.59%,血管炎伴脂膜炎[42.3%(69例),其中57例(82.6%)为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部分临床表现与组织病理特点有很好的一致性,但时有相左.结论:皮肤血管炎分类复杂,临床表现各异,根据组织病理学特点分型更加准确.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最常见,加上伴脂膜炎的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总共占71.7%,其中有部分临床损害类似脂膜炎,此时需要组织病理检查确诊.组织病理学分型对皮肤血管炎的治疗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复习和分析了近期内因住院罹患真菌血症的77例成人患者的临床过程.42例年龄在50岁以上.46例男性,31例女性.血培养:共发生85次真菌血症.其中56次作2~14次血培养均有酵母菌生长,每次真菌血症平均有4.2次阳性血培养.另29次真菌血症仅1次血培养有酵母菌生长.真菌血症的病期1~21天不等.基础疾病和病况:病人100%用过抗菌素及静脉插管,97%用过Foley插管,88%合并细菌感染,69%作过外科手术,66%用过肠胃外高营养疗法.几乎所有真菌血症病人或有发热或为低体温.  相似文献   

20.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2007年明确诊断的83例皮肌炎(DM)患者,针对性别、年龄、职业、诱因、病程、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伴发疾病、死亡原因等参数做分析.比较活动性间质肺病组、非活动组及无肺病组的病死率. 皮肌炎常见于女性(74.7%),发病年龄集中在40~60岁.大部分患者无明显诱因,部分病例显示感染(8例)、劳累(5例)、染发(5例)及紫外线(1例)是诱因.从发病到就诊平均时间为半年左右.95.1%有颜面红斑,42.7%有Gottron征,41.5%有吞咽困难,39例做了肌肉活检,其中37例活检阳性,阳性率94.9%.82例作了肌电图,72例显示肌源性损害,阳性率为87.8%,肌电图93.2%有三角肌损害.22例有肺间质病变,15例合并肿瘤,其中80.0%伴肿瘤的皮肌炎患者未见肺间质病变.有5例死亡,4例死于呼吸衰竭,1例死于肿瘤.伴活动性肺间质病变组病死率为25.0%,明显高于非活动性肺间质病变组(0)和无肺间质病变组(0,P&lt;0.05).皮肌炎临床表现具有多样化和复杂化的特点,肌肉活检、肌电图、肌酶是皮肌炎重要的诊断依据.皮肌炎常伴发肿瘤和间质性肺炎,肿瘤和活动性肺间质病变是相互独立的预后不良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