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考察胆红素吸附柱联合血液灌流器的吸附系统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效果、护理方式与安全性。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在2012年9月~2013年12月收治的30例高胆红素血症患者,所有患者在药物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接受了这种组合式的治疗方法,患者的血液经过血浆分离器分离出血浆后经血液灌流器(MG-350)吸附后再通过胆红素吸附柱回输至体内。观察和检测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肝功能、凝血酶原活性、血常规、电解质、炎性因子及治疗中发生的并发症。结果30例患者接受该吸附系统治疗后其体内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总胆汁酸的下降幅度为(189.93±95.14)、(106.57±60.71)、(87.81±58.39)、(64.84±26.30)μmol/L。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观察胆红素吸附柱联合血液灌流器的吸附系统是一种新型有效的人工肝支持治疗,可显著降低患者的胆红素水平,改善生化检查指标及部分临床症状,且患者耐受性好。因此,血浆分离灌流方法是一种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的人工肝支持疗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回顾性分析血桨灌流在难治型高胆红素血症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39例高胆红素血症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人工肝支持系统中的血浆灌流进行治疗,39例患者共计进行112例次治疗,平均2~4次.每次治疗前后检测肝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血小板、及血氨等生化指标,并观察临床症状、体征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患者的症状减轻,肝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血氨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血浆灌流治疗可改善难治型高胆红素血症患者临床症状及生化指标,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3.
血浆灌流在难治型高胆红素血症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性分析血浆灌流在难治型高胆红素血症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39例高胆红素血症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人工肝支持系统中的血浆灌流进行治疗,39例患者共计进行112例次治疗,平均2~4次。每次治疗前后检测肝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血小板、及血氨等生化指标,并观察临床症状、体征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患者的症状减轻,肝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血氨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血浆灌流治疗可改善难治型高胆红素血症患者临床症状及生化指标,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延长血浆胆红素吸附的常规治疗时间,观察吸附效率的变化,探讨血浆胆红素吸附的最佳治疗时间。方法:11例高胆红素血症患者,使用BR350型胆红素吸附柱,每次吸附治疗时间由2 h延长至3 h,分别采取吸附前后血浆,分析胆红素吸附率的变化。结果:①治疗60min、120min、180min总胆红素水平与上机前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②治疗60min、120min、180min时总胆红素吸附率分别为(51.3±6.6)%、(46.9±9.9)%、(43.5±9.2)%,直接胆红素吸附率分别为(45.9±3.3)%、(40.6±5.1)%、(39.3±6.6)%。随时间延长,吸附率呈下降趋势。③治疗期间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①血浆胆红素吸附对高胆红素血症疗效明确,随治疗时间延长,全血总胆红素与直接胆红素水平均可持续下降。②胆红素吸附率随治疗时间延长而降低,但在治疗180 m in时仍在40%左右,仍然有相当的吸附能力,血浆胆红素吸附的最佳治疗时间应不少于3 h。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联合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ouble plasma molecular adsorption system,DPMAS)即PE+DPMAS治疗前与第1次、第2次治疗后肝衰竭高胆红素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5月于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57名肝衰竭患者,根据采取的人工肝治疗模式不同将接受PE治疗的24例患者纳入对照组,接受PE+DPMAS的33例患者纳入实验组。收集2组治疗前与2次治疗后肝衰竭高胆红素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并对比2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凝血功能、营养状况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球蛋白(globulin,Glb)、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与第1次、第2次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治疗比对照组治疗能更...  相似文献   

7.
血液灌流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疗效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为观察大孔树脂血液灌流降低血液中胆红素的临床效果,选择适应症患者,制定观察指标,通过体外循环方式,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发现吸附剂对胆红素的特异性吸附为22%~51%,无显著的非特异性吸附。因此,我们认为大孔树脂血液灌流可使血液中胆红素降低,从而可提供一条新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及比较血浆置换、血液灌流术治疗慢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别收集85例和68例慢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患者应用血浆置换及血液灌流治疗的临床资料,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组内及组间肝脏功能、凝血酶原时间、生化指标等指标,同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通过组内比较发现,血浆置换组患者的胆红素有明显的降低、凝血酶原活动度显著提高、白蛋白也有明显的增加;而血液灌流组患者治疗前后胆红素的降低程度、凝血酶原活动度的改善没有明显的差异.两组间比较,血浆置换组患者胆红素的降低、凝血酶原活动度的提高及白蛋白的增加均明显优于血液灌流组(P<0.05).两组患者的血液有形成分均有降低.血钾及尿素氮有一定的增高,但在正常范围内.结论:血浆置换能明显改善高胆红素血症患者的肝脏功能.而血液灌流的效果差.  相似文献   

9.
顽固持续胆红素和胆汁酸增高对机体有明显的危害作用,常见于急、慢性病毒性肝炎、免疫、药物及酒精引起胆汁淤积,胆红毒增高,树脂能有效吸附胆红素和胆汁酸,辅助缓解患者的中毒和瘙痒  相似文献   

10.
顽固持续胆红素和胆汁酸增高对机体有明显的危害作用,常见于急、慢性病毒性肝炎、免疫、药物及酒精引起胆汁瘀积,胆红素增高,树脂能有效吸附胆红素和胆汁酸,辅助缓解患者的中毒和瘙痒症状,而且不需补充异体血浆等血液制品,没有血浆过敏、血制品潜在感染等问题。是清除胆红素、胆汁酸的一种有效方法。现将我院2004年2月-2006年12月对12例高胆红素血症患者进行树脂吸附治疗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血浆置换治疗高胆红素血症一例邹昭平,陈孔陶,江娟(芜湖市中心血站241000)笔者遇1例病毒性甲、乙型肝炎重叠感染致高胆红素血症患者,对常规保肝药物及光量子血液治疗效果不佳,经我站进行血浆置换治疗后,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病历摘要男,18岁。自...  相似文献   

12.
血浆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2009年我科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输血浆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04例患儿,男63例,女4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观察组61例.治疗前两组总胆红素指数相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①蓝光照射;②肝酶诱导剂.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输血浆治疗.  相似文献   

13.
胆红素特异性吸附治疗难治性高胆红素血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应用胆红素特异性吸附治疗难治性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抽取符合病例选择标准的患者11例进行胆红素特异性吸附治疗。采用常规综合治疗的同时加用胆红素特异性吸附治疗。结果:本组患者计11例进行胆红素特异性吸附治疗19例次,治疗后显效8例,好转2例,同时联合血浆置换、血浆酒流治疗顺利过渡到肝移植1例,总有效率100%。结论:胆红素特异性吸附治疗是一种重要的人工肝支持疗法,应用胆红素特异性吸附治疗难治性高胆红素血症可显著提高胆红素的清除牢。但对伴的高胆红素血症的重型肝炎患者不易单纯选用胆红素吸附治疗,应与其它人工肝支持疗法有机的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4.
笔者应用血液灌流技术联合普通透析疗法治疗高胆红素血症患者32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2007年5月-2008年8月本院住院治疗的高胆红素血症患者6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男25例,女7例,年龄18~63岁;其中慢性乙型活动性肝炎26例,肝脏肿瘤致梗阻性黄疸3例,肝脏及胆道多发性结石经手术无效致黄疸3例;对照组35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清除血清中胆红素及致病物质的效果。研究该疗法对危重症临床症状改善及预后的变化。方法:用无主机血浆置换法,进行一级膜式分离,治疗前,后分别用终点法和速率法检测血清中TBIL、DBIL、IBIL、ALT、AST。结果。14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共进行35次血浆置换,溶质下降率分别为TBIL36.57%、DBIL40.93%、IBIL43.63%、ALT40.71%,AST42.01%,重型炎治愈率达66.67%,。结论:血浆置换能快速降低高浓度胆红素,迅速清除致病物质,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及体征,是重型肝炎及其他原因所致的高胆红素血症危重时行之有效的抢救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高胆红素血症患者行胆红素吸附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 2015—2017 年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行胆红素吸附治疗的高胆红素血症患者,共 10 例。其中,男性 8 例,女性 2 例 ; 平均年龄(57±18)岁。结果??10 例患者共行 18 次胆红素吸附治疗,其中显效 1 例,有效 8 例,无效 2 例,总有效率为 80%。治疗后胆红素降低( P <0.05) , 对转氨酶、肌酐、尿素、尿酸的清除无作用( P >0.05) , 对白蛋白、血常规、凝血常规、 E7A 无影响 ( P >0.05) 。结论??胆红素吸附在治疗以血清胆红素升高为主的高胆红素血症患者效果较好,安全性高。若合并有自发性腹膜炎、 肝肾综合征、 肝性脑病等并发症的危重患者, 则应联合多种人工肝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   

17.
韦君 《广西医学》2005,27(4):601-602
我科在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为10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进行了换血治疗均获得成功,无一例发生胆红素脑病。现将换血术的观察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李玉梅 《华夏医学》2000,13(5):640-641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血清胆红素浓度增高 ,特别是高末结合胆红素增高可直接威胁小儿生命或造成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后遗症 [1 ] 。而 G- 6 - PD缺乏是我国华南地区常见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之一。本组病例主要表现为重度黄疸伴肝脾肿大。治疗、护理的重点是防治高胆红素血症引起的核黄疸。换血疗法是去除体内过高的间接胆红素 ,使之下降至安全水平 ,防止核黄疸。本组对 4例高胆红素血症进行换血治疗 ,取得良好疗效 ,换血治疗过程中 ,护理人员的密切参与及配合 ,严密的术后监测及护理是减少术后并发症 ,保证治疗成功的重要环节。现将术…  相似文献   

19.
20.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的病症,可发生核黄疸,导致神经系统永久性损害,因此必须及时给予积极的治疗护理。该科自1999年3月~2004年10月共收治157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经积极治疗和精心的护理,均痊愈出院。现就体会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