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近几年来,冠心病的发病率呈逐渐增高趋势,且发病年龄明显提高,死亡率较高,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动脉粥样硬化是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病理生理基础,有研究指出:慢性炎性反应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不同水平高敏C反应蛋白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预后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几年来,冠心病的发病率呈逐渐增高趋势,且发病年龄明显提高,死亡率较高,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动脉粥样硬化是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病理生理基础,有研究指出:慢性炎性反应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高敏性C反应蛋白(hs-CRP)是一项反应机体炎症反应的敏感指标,其浓度增加与冠脉事件发生的危险性密切相关.本文探讨UAP患者基础hs-CRP水平对患者预后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正常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介入术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80例LDL-C正常水平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测定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前血清hs-CRP水平,介入术后随访9个月,观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高hs-CRP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 hs-CRP可预测接受PCI治疗的LDL-C正常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对判断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培哚普利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的影响。方法将5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予以硝酸酯类药物、抗凝等常规治疗,治疗组除予以上述药物外,还给予培哚普利4 mg,每日1次口服连续治疗56 d。在治疗前、治疗后第14 d、28 d、56 d分别抽取静脉血,用比浊法检测血清hs-CRP含量。结果对照组hs-CRP在治疗后血清hs-CRP含量较治疗前无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hs-CRP在治疗后血清hs-CRP含量较治疗前有显著降低(P〈0.01)。结论培哚普利能明显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关系。方法:入院第1 d均采血检查高敏C-反应蛋白及颈动脉超声检查,将患者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组52例,无冠心病的对照组50例,均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结果:不稳定型心绞痛组的高敏C-反应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颈动脉超声不稳定型心绞痛组阳性率67.3%明显高于对照组14%(P〈0.05)。结论: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是不稳定型心绞痛的重要评估指标,颈动脉超声具有早期预测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C-反应蛋白水平与不稳定型心绞痛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C 反应蛋白 (CRP)水平与不稳定型心绞痛 (UA)预后的关系。方法 测定 76例患者的CRP ,根据CRP水平分为CRP升高组和CRP正常组 ,随访 3个月。比较两组急性心肌梗死 (AMI)和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结果 CRP升高组有 9例发生AMI,3例发生心源性猝死 ,而CRP正常组仅有 1例发生AMI,无心源性猝死发生。两组比较有高度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CRP在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而且使AMI发生率和心源性猝死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血清肌钙蛋白T(cTn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对不稳定心绞痛(UAP)患者近期预后判断价值。方法对42例健康人、38例稳定心绞痛(SAP)患者和52例UAP患者分别检测cTnT、hs—CRP,并对UAP患者随访6个月,观察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UAP组血清cTnT、hs—CRP浓度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和SAP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UAP组患者中,23例(44.2%)cTnT高于正常,20例(38.5%)hs—CRP高于正常,两者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期间心脏事件发生率,cTnT和hs—CRP升高组明显高于cTnT和hs—CRP正常组,其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血清cTnT水平预测UAP患者随访期间发生心脏事件的阴性预测值与hs—CRP有可比性,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阳性预测值cTnT高于hs—CRP,其差异有显著性(P〈0.05);cTnT和hs—CRP同时升高组,阳性预测值明显高于cTnT或hs—CRP升高组,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cTnT和hs—CRP测定可较敏感地反映微小心肌损伤.联合检测更可提高阳性预测值,对预测UAP的预后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中国人群中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早期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对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中全面检索已公开发表的有关中国人群C-反应蛋白与不稳定型心绞痛预后意义的全文文献。经严格筛选后,最后纳人的文献用STATA8.0进行Meta分析,计算合并效应指标。结果共有14篇文献97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病人纳入研究。合并的比值比OR为10.02,95%的CI为[6.23,16.13],P〈0.001。结论C-反应蛋白水平增高的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发生不良心脏事件的危险性显著增加,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可作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9.
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颖轩 《新医学》2005,36(11):629-630
1引言 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是指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AMI之间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在长期引起冠状动脉狭窄的基础上,斑块破裂、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或冠状动脉发生严重痉挛,造成狭窄程度进一步加重,使心肌供氧与需氧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扩大,从而引起心绞痛的发作失去原来稳定的特征,而表现为各种类型的UA.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探讨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对评估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预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92例,皆在入院后接受常规内科治疗,根据入院后检测血清CRP水平分为A组(血清CRP高水平)52例和B组(血清CRP低水平)40例,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入院后2周和随访6个月的心绞痛发作次数、远期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A组患者入院后2周和随访6个月的心绞痛发作次数分别为(4.9±0.6)次和(13.7±1.4)次,明显高于B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入院后2周和随访6个月AMI发生率分别为30.8%和23.1%,明显高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入院后2周和随访6个月猝死率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血清CRP水平对评估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预后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是一种炎症反应标志,炎症反应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旨在评估不同危险程度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hs—CRP水平的变化及其治疗前后不同变化趋势对预后的影响,以便更好地指导关于病情的诊断、预后评估以及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耳穴贴压法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血淤阻型)病人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耳穴贴压法。[结果]试验组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耳穴贴压法可有效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C反应蛋白的水平,缓解病人心绞痛的症状和体征。  相似文献   

13.
耳穴贴压法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耳穴贴压法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血淤阻型)病人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耳穴贴压法。[结果]试验组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耳穴贴压法可有效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C反应蛋白的水平,缓解病人心绞痛的症状和体征。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在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中的发病机制和对预后的判断。方法通过测定3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病(Unstableangina,UA)和30例稳定型心绞痛(Stableangina,SA)病人血清中CRP的含量并相互比较,观察住院期间和随访6个月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组CRP含量为(10.52±2.01)mg/L,而稳定型心绞痛病人组为(2.11±0.38)mg/L,相比有着非常显著的差异(P=0.004)。结论伴有CRP升高的UA病人心绞痛发生的次数比SA病人明显增多(P=0.007),且心肌梗死及猝死的发生率高于SA组。  相似文献   

15.
临床上,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是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重要类型之一,是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的中间状态,及时有效的干预能够防止发生急性冠状动脉事件,避免或减少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与初发的无并发症的心肌梗死病人其心脏事件发生的关系。方法 :检测 6 0例初发无并发症的AMI发病 6~ 12h内CRP值 ,随访 13± 4个月后 ,比较分析其再发心源性死亡、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肌梗死及充血性心力衰竭与其无再发心脏事件者的CRP值 ,同时按CRP值高低 ,将全组病人分成 4组 ,比较CRP值与心脏事件发生率的关系。结果 :全部初发的无并发症的心肌梗死再发心脏事件的病人 ,入院时CRP值均高于无再发心脏事件病人 (P <0 .0 5 ) ;随着CRP值的增加 ,心脏事件的发生率也随着增加 (P <0 .0 5 )。结论 :C反应蛋白是慢性炎症的独立敏感指标 ,对于无并发症的心功能良好的低危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入院时的CRP值 ,对其预后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可作为一种独立的危险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7.
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发病机制涉及多种因素,其中炎症发挥重要作用。新近的研究证明动脉粥样硬化不仅仅是脂质沉积病,炎症反应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和粥样斑块的不稳定化过程中扮演了主要角色[1]。C-反应蛋白(CRP)是最常用的炎症指标,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进展过程中,CRP可  相似文献   

18.
C—反应蛋白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脏事件的预测价值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为探讨血清 C-反应蛋白 (CRP)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心脏事件的预测价值 ,我们对 1 999- 0 1~ 2 0 0 0 - 0 5在我院住院的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 2 0 6例进行了研究 ,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 按 Braunwald分级标准分为 3级 ,入选指征 :以急性心前区或左侧胸痛就诊 ,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住院期间的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连续变化。方法:选择近期住院治疗的67例UAP患者和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对照组)53例,人选对象均于入院后24h、3d、7d和出院前各进行1次血浆hs—CRP检测。结果:UAP组住院期间的不同时间点采样平均血浆hs—CRP浓度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0.01)。结论:UAP患者住院期间常伴有血浆hs—CRP浓度显著升高,检测后者对心绞痛性质判定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0.
C反应蛋白水平对判断炎症和创伤转归的价值   总被引:38,自引:1,他引:37  
我们以三组不同患者,对比和追踪检测CRP在判断炎症和创伤转归的价值,结果指示,(1(细菌性脑膜炎患者,在抗菌治疗后,CRP量见明显的下降,尤以急性化脓性脑膜炎为最。(2)凡WBC增高的绝大多数患者,CRP量有明显增高,反之亦然。但仍有少部分例外,经持续随访。WBC数与CRP:水平两者基本上呈平行关系。(3)外科术后24小时,CRP量均见上升。凡手术顺利无感染者,7一后CRP均恢复正常,据此确认,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