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 毫秒
1.
2.
目的 分析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患儿采取一氧化氮吸入(iNO)联合高频震荡通气(HFOV)治疗的效果.方法 55例PPHN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27例)与观察组(28例).对照组予以HFOV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iNO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后氧合指数及肺动脉压水平,氧疗时间、呼吸机治疗时间及住院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高频振荡通气对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2013年10月~2016年10月我院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患儿60例,按治疗方法分两组,对照组采用常频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采用高频震荡通气治疗。结果 (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平均住院时间和通气时间明显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pH值明显更高,PaO_2明显更高,PaCO_2明显更低,呼吸频率和心率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观察组pH值明显升高,PaO_2明显升高,PaCO_2明显降低,呼吸频率和心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观察组治疗后LVEDD、LVESD、LVEDV、LVESV水平明显比对照组治疗后更低,比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观察组治疗后PEFR、MVV比治疗前明显升高,Raw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EFR、MVV比对照组明显更高,Raw比对照组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振荡通气对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治疗的有效性显著,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广泛应用以及推广。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探讨吸入一氧化氮(NO)联合高频振荡通气(HF0V)治疗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PHN)。方法 30例肺血管痉挛和6例解剖性血管梗阻PPHN患儿,联合高频振荡通气和吸入NO治疗。NO吸入前、后30分钟及24小时监测氧合指数、血气分析、无创血压、SPAP、心率、平均气道压、经皮测血氧饱和度(TcSaO2),NO吸入30分钟及24小时测定高铁血红蛋白(MHb)浓度与NO2浓度。结果 Ⅰ组26例(86.67%)患儿治愈,氧合指数明显改善,且无明显副作用。Ⅱ组患儿治疗无效。 结论 肺血管痉挛型PPHN患儿尽早采用最低有效剂量吸入。≥34周早产PPHN患儿可应用高频振荡通气联合NO吸入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西地那非联合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PHN)的效果。方法46例持续性肺动脉高压患儿,在高频振荡通气的基础上联合应用西地那非0.5mg/kg,每6小时1次,连用5天。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3、5天患儿平均动脉压(MAP)、肺动脉压(PAP)、血气、氧合指数(OI)等。结果发绀缓解43例(93.5%),无效3例(6.5%)。治疗后患儿PAP下降,PaO2、PaCO2改善,OI升高,MAP无明显变化。新生儿窒息引起的PPHN高频通气、氧暴露及住院时间长于胎粪吸入综合征、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及重症肺炎。结论西地那非联合高频振荡通气能有效降低肺动脉压力,改善氧合功能,纠正低氧血症,但对体循环血压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ersistent pulmonary hypertension of the newborn,PPHN),又称持续胎儿循环,指多种病因所引起的新生儿出生后肺生障碍,以至于在动脉导管和卵圆孔水平出现右向左分流,从而导致严重的低氧血症和青紫,甚至死亡。它是一种威胁患儿生命的疾病,1000个活产婴儿有1.9例发病[1,2],死亡率高达20%[3] ,存活者后遗症发生率较高,包括认识障碍、听力损伤和频繁再入院等[4]。1969年,Gersony首先报道该病为“持续性胎儿循环”[5]。1976年Levin以“持续性肺动脉高压”命名该病[6]。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频震荡通气(HFOV)联合米力农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的疗效。方法:将30例肺源性PPHN患儿随机分成三组各10例:(1)CMV+米力农组,应用常频机械通气(CMV)联合米力农治疗;(2)HFOV组,应用HFOV治疗;(3)HFOV+米力农组,应用HFOV联合米力农治疗。米力农用法用量:负荷量50μg/kg,60 min静脉滴注,然后以0.50~0.75μg/(kg.min)维持,连用3 d。监测治疗前后氧合指数(OI)、PaO2/FiO2和血压,比较三组患儿疗效。结果:三组OI、PaO2/FiO2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而逐渐改善,以HFOV+米力农组改善最为显著,治疗2 h时开始出现明显改善(OI:28.76±5.12→21.06±2.79;PaO2/FiO2:44.74±11.60→57.65±17.53),而另两组改善不明显,在治疗2h、12 h、24 h、36 h时HFOV+米力农组分别与另两组进行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低血压,治疗后CMV+米力农组、HFOV组、HFOV+米力农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0.0%、60.0%、90.0%,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FOV联合米力农治疗新生儿肺源性PPHN可有效改善氧合,对血压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一氧化氮吸入(Inhaled nitric oxide,iNO)治疗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ersistent pulmonary hypertension of newborn,PPHN)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我院新生儿病房收治的重度PPHN患儿共80例,分为iNO组(iNO+机械通气)40例和常规组(单独应用机械通气)40例,比较两组患儿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肺动脉压力、血气离子分析及呼吸功能。结果 iNO组患儿使用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均小于常规组,肺动脉压力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NO组和常规组平均气道压(Mean airway pressure,MAP)、氧合指数(Oxygenation index,OI)及pH值组间、时间及组间×时间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患儿使用一氧化氮吸入联合机械通气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儿呼吸功能,从而减少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和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吸入(iNO)联合高频震荡通气(HFOV)治疗新生儿严重呼吸衰竭疗效。 方法 选取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60例HFOV中高参数设置下氧合差的患儿[吸入氧浓度(FIO2)>60%,经皮血氧饱和度(TcSO2)<80%],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予iNO联合HFOV治疗,对照组予单纯HFOV治疗,治疗中监测血气分析、血氧饱和度、血压、心率,监测血常规、出凝血时间、高铁血红蛋白等指标。比较两组的机械通气时间、救治成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iNO联合HFOV,能显著改善患儿氧合指数,使呼吸机参数逐渐下调至安全范围,且合理调整参数后患儿无明显不适,缩短患儿机械通气时间,提高呼吸衰竭患儿的抢救成功率。机械通气时间对照组为(107.00±39.60)h,观察组为(89.34±22.75)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率对照组32.14%,观察组9.3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未用iNO之前PH值、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氧分压与吸入氧浓度比(PaO2/FiO2)、氧合指数(OI)值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NO后2 h、24 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西地那非联合高频振荡通气(HFOV)治疗足月新生儿肺动脉高压(PPHN)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PPHN患儿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时间段治疗措施不同分为HFOV组、常频机械通气(CMV)+西地那非组、HFOV+西地那非组.分析各组患儿治疗前、治疗3、6、12 h后的P/F比值、氧合指数(OI)、肺动脉压力,以及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转归.结果 治疗3、6、12 h后HFOV+西地那非组P/F、OI、肺动脉压力均优于CMV+西地那非组和HFOV组,CMV+西地那非组优于HFO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FOV+西地那非组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CMV+西地那非组和HFOV组,CMV+西地那非组短于HFO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儿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西地那非联合HFOV治疗PPHN疗效显著,能迅速改善肺动脉高压患儿的氧合情况,显著缩短患儿的上机时间、氧疗时间及住院时间,但对患儿病死率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2.
西地那非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西地那非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确诊PPHN的23例患儿给予西地那非0.25~0.5 mg.kg-1.次-1,6~8 h 1次。观察治疗前和服药3 d后,利用超声心动图仪检测平均肺动脉压等。结果治疗3 d后,除病情恶化2例死亡外,平均肺动脉压、PaCO2均有下降(P<0.01),SaO2、PaO2显著升高(P<0.01)。治愈14例,好转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2.6%。结论西地那非对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有肯定的疗效,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小剂量牛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高频震荡通气(HFOV)对新生儿呼吸衰竭(NRF)临床症状及呼吸状态的改善效果。方法 选取88例NRF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就诊时间随机将其分成研究组(A组,n=44)和对照组(B组,n=44)。B组予以常规治疗联合HFOV方案,A组则在上述治疗基础上联合小剂量牛肺表面活性物质经气管插管给药方案。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T0)、治疗后3小时(T1)、治疗后6小时(T2)、治疗后24小时(T3)等不同时间点呼吸功能指标及动脉血气指标变化情况,记录其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差异,分析其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及治疗后转归、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①T1-T3时,两组新生儿PaO2水平均较T0时显著提升,且PaCO2及氧合指数(OI)、吸入氧气体积分数(FiO2)、MAP等呼吸功能指标均较T0时降低(P<0.05);其中A组新生儿各指标改善幅度大于B组新生儿(P<0.05);②A组新生儿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均短于B组新生儿(P<0.05);③治疗后24小时,两组患儿呼吸衰竭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其中A组患儿降幅大于B组患儿(P<0.05);④两组新生儿在病死率、治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对比上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NRF患儿予以小剂量牛肺表面活性物质经气管插管给药联合HFOV疗法,安全有效,可有效提高患儿呼吸功能,对缓解其相关症状、改善呼吸状态等具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对改善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科室2011年1月~2012年10月收治的呼吸困难的新生儿36例,在常频通气治疗失败后给予高频振荡通气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36例患儿中达到阶段性有效的有29例(80.6%),最终有效26例(72.2%),最终治疗失败10例。患儿给予高频振荡通气治疗30min后氧分压及氧合指数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振荡通气用于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疗效肯定,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MDT)式护理模式在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气管插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5月来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就诊的92例PPHN作为研究对象, 简单随机分为常规组(46例)、观察组(46例)。常规组男22例, 女24例, 胎龄(39.35±0.74)周, 予以传统护理干预;观察组男20例, 女26例, 胎龄(39.08±0.82)周, 在常规组基础上予以MDT式护理模式。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康复情况、体循环血压、收缩期肺动脉压、神经行为[新生儿神经行为量表(NBNA)评分]及家属护理满意度。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观察组新生儿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常规组[6.52%(3/46)比21.74%(10/4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90, P=0.036);观察组的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住院时间、气管插管时间、氧疗时间均短于常规组[(8.26±1.38)d比(10.14±1.27)d、(5.32±1.05)d比(6.74±1.13)d、(7.25±0.97)d比(9.47±1.1... 相似文献
16.
《Expert opinion on investigational drugs》2013,22(7):1601-1609
Pulmonary hypertension of the newborn is an important cause of hypoxaemia, particularly in the at term or near term neonate. It can occur as a primary condition or secondary to a variety of other diseases. Endogenous nitric oxide is an important modulator of vascular tone in pulmonary circulation. Initial uncontrolled studies indicated that inhalation of nitric oxide resulted in a reduction in pulmonary hypertension, with improvement in oxygenation, but no change in the systemic vascular resistance. There have now been a number of randomised trials performed exploring the efficacy of inhaled nitric oxide. These trials have demonstrated that in at term or near term infants, inhaled nitric oxide reduces the combined end point of death or the need for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The significant effect seems due to the reduced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requirement. No such beneficial effect has been consistently reported in infants with congenital diaphragmatic hernia. Randomised trials have failed to highlight long-term positive results in preterm infants. Inhaled nitric oxide has side effects, although those due to nitrogen dioxide and methaemoglobin formation can be minimised by appropriate nitric oxide delivery. It is important to use the smallest effective nitric oxide dose, continuous nitric oxide and nitrogen dioxide monitoring and frequent methaemoglobin analyses. Careful patient selection should be undertaken, avoiding those at high risk of haemorrhagic complications. Longer term follow-up studies are required to determine the real risk:benefit ratio of inhaled nitric oxide treatment.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和无创性间歇呼吸道正压通气(无创SNIPPV)防治晚期早产儿(LPI)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本院新生儿科收治的LPI中合并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或胎粪吸入综合征(MAS)的病例126例,根据患儿是否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和无创SNIPPV模式分为治疗组(70例)和对照组(56例),比较两组发生PPHN的比例、机械通气使用率和拔管后再次上机的比例以及平均机械通气时间、高PIP时间、高FiO2时间.结果 治疗组发生PPHN的比例(17.14%比41.07%)、机械通气使用率(25.71%比85.71%)和拔管后再次上机率(4.29%比25.00%)均比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平均机械通气时间、高PIP时间、高FiO2时间均比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和SNIPPV治疗LPI的NRDS或MAS,可有利于减少PPHN的发生,降低机械通气使用率和拔管后再次上机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死亡率,有利于改善高危LPI的预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