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急性心肌梗死(AMI)伴有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的冠脉造影和临床特点。方法将83例AMI患者分为伴应激性高血糖33例(A)组,血糖正常50例(B)组,比较两组临床特点等。结果 A组和B组比较,A组年龄大,心功能差,住院病死率高。A组无复流现象高于B组。A组中女性、冠状动脉三支病变、弥漫性病变高于B组,病变程度重。结论合并应激性高血糖的心肌梗死患者年龄大,心功能差,冠脉病变严重,住院病死率高。临床上对急性心肌梗死并高血糖患者应给予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急性脑血管病并发应激性高血糖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2例急性脑血管病合并应激性高血糖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强化治疗组(治疗组)和常规组(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显著好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性脑血管病并发应激性高血糖时采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能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减轻伤残程度,对改善急性脑血管病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应激性高血糖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老年AMI后应激性高血糖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101例不伴糖尿病的老年AMI患者根据入院早期空腹血糖水平分成3组.A组55例,血糖正常(≤6.1mmol/L).(2)B组21例,血糖介于6.1与8.0mmol/L之间.(3)C组25例,血糖≥8.0mmol/L.对3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3组梗死部位无差异,P>0.05.B组,C组心衰发生率较A组高,P<0.05.C组心源性休克,死亡率较A组高,P<0.05.死亡组血糖水平高于存活组(8.1±3.1mmol/L vs6.6±2 1mmol/L,P<0.01).结论老年AMI伴应激性高血糖心衰发生率高,当血糖≥8.0mmol/L时,心源性休克及死亡率亦增加,AMI后应激性高血糖提示预后不良,应引起临床医生重视.  相似文献   

4.
急性心肌梗死与应激性高血糖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应激性高血糖与急性心肌梗死 (AMI)之间的关系及对患者急性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 94例AMI患者入院时的血糖进行测定 ,并根据血糖测定结果 ,将其分为无应激性高血糖组和应激性高血糖组 ,观察 2组严重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及死亡情况。结果  94例AMI患者急性期有 32例出现高血糖 ,发生率为 34 0 % ,应激性高血糖组严重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及死亡发生率比无应激性高血糖组高 ,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AMI有性高血糖患者其死亡及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的危险均显著高于无应激性高血糖者 ,可作为反映患者病情严重度、判断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伴高血糖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将262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例分为AMI合并糖尿病(A)组;应激性高血糖(B)组;血糖正常(C)组3组。所有病例均按急性心肌梗死常规治疗。观察各组胸痛、CK-MB的峰值、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感染及病死率指标,并做x^2检验。结果;A组感染的发生率、病死率显著高于C组(P<0.01)。A组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的发生率C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与糖尿病有相关性,其严重并发症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临床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在危重症状况下,非糖尿病患者出现的暂时性血糖升高,被称为应激性高血糖。相较于单一血糖值,应激性高血糖比调整了上次就餐及基础血糖的影响,有利于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预测。通过对应激性高血糖发生及损伤机制的研究,并进行早期适当治疗,有利于患者预后的改善,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急性心肌梗死(AMI)可激发全身应激反应,其中应激性高血糖是影响AMI预后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高血糖可使细胞线粒体产生超氧阴离子增多,后者通过间接作用影响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的活性,使舒血管因子一氧化氮(NO)的生物利用度下降,从而导致血管内皮功能紊乱[1].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胰岛素强化治疗能有效地减少高血糖所致的并发症,促进AMI的恢复,改善其预后.本研究通过静脉微量泵泵入胰岛素,治疗由AMI引起的应激性高血糖,并将其控制在不同水平,探讨胰岛素治疗AMI后应激性血糖升高对内皮功能的影响和寻求最佳胰岛素控制范围.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伴随应激性高血糖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及临床特点。方法 5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两组:应激性高血糖AMI组:30例,伴随应激性高血糖(血糖≥7.0 mmol/L);血糖正常AMI组:28例,血糖正常(血糖≤6.1 mmol/L)。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 应激性高血糖AMI组和血糖正常AMI组相比,前者年龄较大,且心功能不全,无复流现象较高,病死率较高。应激性高血糖AMI组患者3支病变、弥漫性病变与血糖正常AMI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合并应激性高血糖的心肌梗死患者年龄较大,心功能差,相关病变血管多为前降支或右冠状动脉近端,住院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微量泵静脉泵入诺和锐短期强化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应激性高血糖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54例AMI合并应激性高血糖者,按数字随机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n=26)采用微量泵持续泵入诺和锐强化控制血糖,对照组(n=28)给予糖尿病饮食,避免输入含糖液体治疗。比较2组血糖变化及临床情况,包括胸痛缓解时间、溶栓再通率、并发症及预后。结果治疗组血糖平稳下降,胸痛缓解时间缩短,溶栓再通率高,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I合并应激性高血糖采用微量泵静脉泵入诺和锐短期强化治疗能提高AMI的治愈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急性脑血管病并发应激性高血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16例急性脑血管病并发应激性高血糖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胰岛素强化治疗组,每组108例。常规治疗组对应激性高血糖不作治疗,胰岛素强化治疗组采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严格控制血糖在4.0~6.1 mmol/L,治疗观测期为7 d,期满后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胰岛素强化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较常规治疗组显著降低,胰岛素强化治疗组治疗后基本痊愈率和显著好转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不良转归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急性脑血管病并发应激性高血糖时采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能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减轻伤残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对改善急性脑血管病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急性心肌梗死(AMI)时常合并反应性高血糖即应激性高血糖(stress- induced hyperglycemia,SHG).ST段抬高AMI患者中,应激性高血糖发病率可高达50%[1],既往无糖尿病的AMI患者给予口服糖耐量试验检查,2型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的发病率高达65%[2].一项Meta分析结果表明,急性心肌梗死时应激高血糖与患者病死率密切相关[3],同时无论患者是否存在糖尿病,入院时血糖在( 140~180) mg/dL均可以增加充血性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的风险.因而,及时准确认识AMI伴有的应激高血糖并有效干预,对于改善AMI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应激性高血糖与急性心肌梗死短期及长期不良预后均有关,但应激性高血糖的最佳衡量方法、最佳临界值的定义、潜在机制以及降糖治疗能否改善伴有应激性高血糖的患者预后仍存在争议。现对目前急性心肌梗死后应激性高血糖的研究现状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应激性高血糖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变化,探讨血浆BNP在非糖尿病AMI并发应激性高血糖患者近期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将60例AMI患者根据空腹血糖值分为2组,非糖尿病AMI并发应激性高血糖组(试验组)(血糖≥7.0mmol/L)36例,AMI未并发应激性高血糖组(对照组)(血糖<7.0mmol/L)24例,对AMI患者在发病后24h时测定血浆BNP水平。所有入选患者入院后2周行心脏彩超检查,测定和计算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Sd)、左室射血分数(LVEF);同时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测,记录2组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并观察住院2周内心绞痛、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心源性猝死等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①发病后24h血浆BNP浓度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671.87±631.71)ng/L∶(299.53±455.67)ng/L,P<0.01]。②试验组LVDd、LVSd均高于对照组[(53.01±4.00)mm∶(50.50±3.20)mm,(45.32±5.92)mm∶(42.52±3.27)mm,均P<0.05],LVEF低于对照组[(52.86±5.79)%∶(61.00±7.54)%,P<0.05]。③试验组室性心律失常、室上性心律失常、严重窦性心动过缓和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66.67%∶41.67%,63.89%∶37.50%,47.22%∶20.83%,均P<0.05)。④试验组与对照组住院2周内MACE发生率,包括心力衰竭(36.11%∶12.50%)、心源性休克(16.67%∶0.00%)、梗死后心绞痛(25.00%∶4.17%)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死亡率(2.78%∶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糖尿病AMI并发应激性高血糖患者近期预后差,血浆BNP水平升高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4.
背景 研究表明,胰岛素强化治疗可有效控制急性心肌梗死(AMI)伴应激性高血糖(SHG)患者血糖,但对AMI的影响尚未明确.目的 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对AMI伴SHG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炎性反应、心功能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6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心...  相似文献   

15.
急性心肌梗死后应激性高血糖与心室重构以及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急性期的空腹血糖水平与心室重构之间的相关性以及与1个月、1年死亡率的关系。方法:连续248例非糖尿病AMI患者,排除了其他引起慢性应激的因素,测定患者次日晨起空腹血糖(FG)。AMI后第2周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随访患者1个月和1年的存活情况。进行FG和超声心动图各参数间的相关分析。比较不同血糖水平下的1个月和1年死亡率。结果:①FG与左室射血分数(r=-0.287,P<0.01),左室后壁厚度(r=-0.205,P<0.01)均呈轻度负相关,与左室舒张末径(r=0.166,P<0.05),左室收缩末径(r=0.312,P<0.01)均呈轻度正相关。②合并应激性高血糖者预后较无应激性高血糖者差(1个月死亡率:19.8%vs.7.5%,P<0.01;1年死亡率26.7%vs.12.2%,P<0.01)。血糖重度升高者预后较轻度升高者差(1个月死亡率:33.3%vs.13.2%,P<0.05;1年死亡率42.4%vs.19.1%,P<0.05)。结论:AMI急性期的FG水平作为机体应激程度的标志与左心室重构相关,FG高者,1个月和1年预后均较差。  相似文献   

16.
分析我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 ,评价应激性高血糖对急性心肌梗死的预后及其对介入治疗效果的影响。一、资料与方法 :1 入选标准 :发病 2 4h内入院 ;初次诊断急性Q波心肌梗死 ;既往无糖尿病史 ;住院期间未诊断糖尿病 ;住院期间未给予任何降糖治疗 ;住院期间接受介入治疗 ;存活患者出院时复查血糖正常。分组情况 :自 1996年 6月~ 2 0 0 2年 4月我院满足入选条件的患者 181例 (男 15 6例 ,女 2 5例 ) ,平均年龄 (5 9± 12 )岁。根据入院时血糖是否≥ 6 7mmol/L将患者分为应激性高血糖组 6 6例和正常组 115例 ,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病…  相似文献   

17.
急性心肌梗死后应激性高血糖诊断标准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后应激性高血糖的诊断标准。方法对26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空腹血糖及近期预后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非糖尿病组应激性血糖≥6.1mmol/L时心力衰竭及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升高(P<0.05),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死亡率亦升高(P<0.05)。糖尿病组应激性血糖≥8.0mmol/L时心力衰竭及心源性休克、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均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从近期并发症及死亡率表明,非糖尿病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后血糖≥6.1mmol/L,糖尿病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后血糖≥8.0mmol/L可作为急性心肌梗死后应激性高血糖的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8.
宋丽琴 《山东医药》2008,48(16):61-62
83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根据C反应蛋白(CRP)及血糖水平的检测结果分为CRP及血糖水平正常或轻度增高组和明显增高组,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再发心绞痛、严重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及死亡情况.结果 血糖及CRP明显增高组再发心绞痛、严重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发生率及病死率高于CRP及血糖水平正常或轻度增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认为应激性高血糖及CRP增高可作为判断AMI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发生应激性高血糖的相关危险因素,并评估应激性高血糖对STEMI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2009年8月至2010年4月92例初次发生STEMI的非糖尿病住院患者,根据入院后测定的空腹血糖或随机血糖分A组(应激性高血糖组)41例和B组(血糖正常组)51例。平均随访1.5年。结果应激性高血糖的发生率是44.6%(41/92)。A和B组间经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女性(OR=8.952,P=0.013)、心功Killip分级越高(OR=3.530,P=0.048)、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越高(OR=9.408,P〈0.001)均是应激性高血糖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Cox回归对A和B组患者1~2年内发生的死亡风险进行分析,提示应激性高血糖是远期死亡(RR1.532,95%CI1.004--2.337,P=0.048)的独立预测因子。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远期死亡风险是正常者1.557倍(P=0.041)。结论女性、Killip分级、CK.MB增高是应激性高血糖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应激性高血糖可能是STEMI患者远期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子和危险因素。高甘油三酯血症可能加重患者的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20.
应激性高血糖与急性心肌梗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随着人类对于疾病的不断认识,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这一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心血管疾病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且引起了医学工作者对于这种疾病不断深入的研究。早在19世纪末期人们就已经注意到高血糖症和危重患者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并逐渐提出了应激性高血糖(stress—induced hyperglycemia,SHG)的概念。近年来研究发现,AMI患者并发应激性高血糖症,无论既往是否伴有糖尿病,都将显著增加AMI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