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乳兔雪旺细胞对成兔视神经挫伤修复的作用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目的 研究乳兔雪旺细胞(Schwann cell,SC)对成兔视神经挫伤修复的作用。 方法 建立成兔视神经挫伤模型,伤后24 h分别向伤眼玻璃体腔内注入SC悬液(A组)、生理盐水(B组)各0.1 ml。伤后不同时间点进行视网膜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RGC)、轴突染色记数及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lash visual evoked potentials,FVEP)检测。 结果 伤后4周A、B组RGC平均记数分别为(19.89±3.79) /mm和(12.67±4.12) /mm,轴突密度分别为(94.569±793) /mm 2和(36.085±285) /mm2,A组明显高于B组(P<0.01)。伤后3 d A组伤眼与健眼FVEP幅值比由48%上升至88%,8周时仍为78%,各时间点均明显高于B组(P<0.01)。 结论 乳兔SC能够提高成兔视神经挫伤后RGC存活率,减轻轴突变性,显著促进视神经功能恢复,对视神经挫伤修复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中华眼底病杂志,2000,16:91-93)   相似文献   

2.
神经生长因子对成年兔视神经夹伤后 修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神经生长因子(NGF)对成年兔视神经夹伤后修复的影响。方法16只成年兔随机分成NGF组和对照组,每组8只兔。建立兔右眼视神经夹伤模型后分别将载有0.06 ml NGF(浓度:5×10-4g/L,NGF组)或等量磷酸盐缓冲液(PBS)(对照组)的组织工程化神经移植于视神经损伤处;并向右眼玻璃体腔内注入0.02 ml NGF(浓度:5×10-4 g/L ,NGF组)或等量PBS(对照组)。所有兔左眼为正常空白对照组。分别于夹伤后1 d、2周、8周进行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检查。夹伤后8周时作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检查观察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和视神经的改变,同时用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作视神经纤维计数。结果夹伤后2周时FVEP检查结果显示,NGF组伤眼与健眼FVEP幅值比为0.765±0.150,对照组为0.494±0.108, NGF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夹伤后8周时NGF组伤眼与健眼FVEP幅值比为0.581±0.138,对照组为0.409±0.119, NGF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夹伤后8周时的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检查结果显示:NGF组RGC、视神经纤维的退变较对照组轻。夹伤后8周时NGF组和对照组视神经纤维计数分别为(10 955±608.7)、(7 898±608.8)根/ mm2,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NGF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RGC的存活,促进轴突的再生,因而对视神经夹伤后的修复、视功能的恢复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中华眼底病杂志,2005,21:253-257)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大鼠视神经钳夹伤后不同时间的病理学变化及其修复规律.方法成年S-D大鼠36只,随机等分为6组:一组为正常对照,其余均用70g压力的显微无创血管钳于右眼球后1mm处夹持视神经15s,分别于损伤后3、7、14、30、60 d取材,观察视神经轴突和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的形态及数目变化.结果正常大鼠视神经髓鞘完整,损伤后3 d、7 d,髓鞘疏松解体,轴突内线粒体肿胀,伤后14 d胶质细胞开始增生,伤后60 d可见到新生样轴突.正常大鼠RGC单层排列,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均匀,伤后3 d、7 d,RGC胞浆中线粒体肿胀明显,尼氏体减少,RNFL水肿,之后上述改变程度减轻,部分恢复.轴突数目正常为555.00±93.80(单位:个/3258.04 μm2),视乳头两侧各1mm的视网膜切片RGC数目,正常为69.75±5.38(单位:个),损伤后均逐渐减少,至60 d时稍增多.结论夹持大鼠视神经70 g压力15 s可造成中等程度的损伤,表现在轴突和RGC的形态异常及数目减少,改变随时间加重,至1个月左右开始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硫氧还蛋白(thioredoxin,TXN)在视神经轴突保护中的作用,为视神经损伤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 制作大鼠视神经夹伤模型,以正常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按夹伤后处死时间不同,选取伤后1周、2周、4周三个时间点,提取实验组和正常对照组中大鼠视网膜的mRNA和蛋白,通过RTPCR和Westernblot实验方法检测TXN表达情况;用曲古抑菌素A(TSA)刺激RGC5细胞,观察在TSA刺激后,RGC5细胞的轴突形成情况,并检测TXN表达量的变化。构建TXN的真核表达质粒,转染进RGC5细胞,在TNFα刺激条件下,观察RGC5细胞的轴突形成情况以及轴突长度的改变。结果 与正常大鼠比较,视神经夹伤模型大鼠中TXN的mRNA以及蛋白水平明显下降。在伤后1周,TXNmRNA表达量仅下降了32%,而在伤后  相似文献   

5.
视神经挫伤后视网膜形态学和Bcl-2/Bax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大鼠视神经夹挫伤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形态学改变及Bcl-2/Bax蛋白表达的变化,为了解视神经损伤的病理机制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 建立大鼠视神经夹挫伤动物模型,伤后1d、3d、5d、7d、9d、2周、4周处死,HE染色观察RGC的动态变化,免疫组化方法检测RGC表达Bcl-2及Bax的水平。结果 视神经伤后RGC数目严重下降,2周内RGC快速减少,2周以后缓慢减少;伤后Bcl-2及Bax表达随时间而有不同程度的增加,Bax对损伤的反应较Bcl-2稍晚,两者表达均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并维持一定的时间。Bcl-2和Bax蛋白表达比与RGC存活数目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 视神经损伤后RGC数目减少是其视功能下降的病理基础之一,Bcl-2和Bax在RGC死亡机制中起重要作用,Bcl-2/Bax比率与RGC的减少呈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中草药灯盏细辛对大鼠标定性视神经压榨伤所致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损伤的防护和修复作用。方法  4 2只健康SD大鼠随机均分为A组和B组。两组均用特制微型视神经夹直接夹持视神经 ,制作成单眼视神经部分压榨伤模型后 ,A组不予任何治疗 ,B组予以灯盏细辛治疗 ,直至处死动物。以上两组按致伤日至处死日动物的存活时间又分为 :A1组和B1组 (损伤后 4d) ,A2 组和B2 组 (损伤后 14d) ,A3 组和B3 组 (损伤后 2 1d) ,每组各 7只大鼠。于处死前 3d双上丘直接注射 3%快蓝标记双眼RGC。处死日行眼球摘除术后 ,将双眼全视网膜组织铺片置于荧光显微镜下 ,在距视乳头 1mm处的颞上、颞下、鼻下及鼻上 4处作荧光摄影 ,并输入计算机经图像分析仪计数RGC。计算RGC标识率 ,即 (损伤眼RGC数 /未损伤眼RGC数 )× 10 0 % ,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组大鼠中 ,A1、A2 及A3 组的RGC标识率分别为 (77 79± 7 11) %、(6 3 76± 3 79) %、(5 4 6 6±4 75 ) % ;B组大鼠中 ,B1、B2 及B3 组的RGC标识率分别为 (80 13± 12 0 3) %、(78 17± 9 19) %及(83 5 9± 12 6 1) %。A2 和A3 组分别与B2 和B3 组比较 ,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 (t=14 10 8,36 2 0 3;P<0 0 1)。结论 大鼠标定性视神经压榨伤后用灯盏细辛治疗 ,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大鼠视神经横断伤及夹挫伤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形态学变化、区别及在不同时间的计数变化,探讨其与视神经损伤经过时间的关系,为视神经损伤的病理机制及损伤经过时间的推断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 采用大鼠球后视神经横断伤/夹挫伤动物模型,在伤后不同时间处死动物并取材,HE 染色,光镜下观察RGCs的动态变化.结果 视神经损伤后RGCs数日均严重下降,2周内RGCs快速减少,3~7 d为RGCs快速减少期,2周以后缓慢减少;但横断伤组3 d以后各个时期RGCs计数下降幅度与夹挫伤组相比更明显.结论 视神经损伤导致了视网膜形态结构的变化,RGCs丢失的严重程度与损伤类型及时问呈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对家兔视神经钳夹伤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RGC)存活的影响及损伤视神经、视网膜Nogo-A表达的变化。方法采用兔球后视神经钳夹伤模型,健康成年家兔分为正常对照组、损伤组、治疗组。分别于损伤后3d、7d、14d处死动物,观察单位面积RGC存活数量及损伤后Nogo-A在视神经、视网膜的表达变化。结果视神经损伤后,治疗组RGC的存活数高于损伤组及对照组(P<0.01)。对照组、损伤组损伤后3d、7d、14d视神经、视网膜Nogo-A表达增强,至损伤后7d达高峰;治疗组视神经、视网膜表达亦增强,各时间点均弱于损伤组、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视神经损伤后,地塞米松能够增加RGC的存活数量,能够下调No-go-A的表达,这可能是地塞米松治疗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视神经损伤是眼科重要的致盲因素之一,临床中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研究证实,晶状体损伤后可以成功促进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存活和视神经轴突再生.晶状体损伤后,晶状体上皮细胞活化,可能成为影响视神经轴突再生的潜在因素.同时,巨噬细胞活化并分泌某些因子刺激RGC轴突再生.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可溶性混合晶状体蛋白对RGC的存活和突起生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是晶状体来源的"神经保护性物质",其作用显著强于巨噬细胞提取液.因此,研究晶状体损伤后促进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存活和神经轴突再生的机制及其关键性物质,有利于进一步揭示视神经损伤和再生的机制,探求新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依托咪酯(ET)对成年大鼠视神经切断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存活的作用.方法:成年雌性SD大鼠42只,眶内距视神经根部1mm处切断左侧视神经,残端留置浸有荧光金(50g/L)的明胶海绵逆行标记RGC.术后大鼠随机分为ET(4mg/kg,ip,1次/d)治疗组、1,2-丙二醇(PG)溶剂对照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再根据术后不同存活时间将前3组动物分为7d和14d两个亚组,正常对照组动物则存活2d.于相应存活时间点处死动物,取出各组大鼠左侧视网膜平铺后计数存活RGC并得出RGC的平均密度.结果:术后7dET治疗组存活RGC平均密度为1 307±55/mm2,显著高于PG对照组(1 128±75/mm2)和生理盐水对照组(1 068±75/mm2,P<0.001).然而,未能在术后14d观察到ET的这种保护作用,因为ET治疗组存活RGC平均密度(210±36/mm2)与PG对照组(215±20/mm2)和生理盐水对照(208±19/mm2)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ET在视神经切断后一定时期内对RGC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