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免疫功能变化及匹多莫德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和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66例难治性MPP和40例普通MPP患儿外周血免疫球蛋白和淋巴细胞亚群,并以18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66例难治性MPP分为二组,MPP治疗组口服阿奇霉素和匹多莫德,MPP对照组仅口服阿奇霉素,剂量和疗程相同.结果 难治性和普通MPP患儿CD4 及CD4 /CD8 比值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CD8 、CD19 及IgG、IgM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难治性MPP组CD3 、CD16 CD56 明显低于普通MPP组和正常对照组,CD19 明显高于普通MPP组和正常对照组(P均<0.05);匹多莫德治疗后CD3 、CD4 、CD16 CD56 及CD4 /CD8 比值有明显升高(P<0.05),MPP治疗组平均病情反复次数、症状持续时间、使用抗生素时间均较MPP对照组明显减少(P均<0.01).结论 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存在T淋巴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NK)免疫功能低下和B淋巴细胞异常活化,匹多莫德可提高T细胞数量、增强CD4 辅助性T细胞功能,有助于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恢复并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急性期的临床特点以助临床早期评估和治疗,并了解其转归.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儿童医院呼吸科病房101例重症MPP患儿(重症组)和102例轻症MPP患儿(对照组)的住院病例资料,包括症状和体征、影像学表现及肺内外并发症等临床特点,并对其中16例重症MPP患儿进行肺部高分辨CT及肺功能的随访.结果 重症MPP多表现为咳嗽、高热,热程长,易出现气促、心动过速,甚至可有发绀及三凹征,肺部影像学常表现为大片状阴影,伴或不伴有肺不张、胸腔积液及坏死性肺炎/肺脓肿等肺内并发症,也可导致呼吸、神经、循环、消化、泌尿等系统功能严重损害.在重症MPP患儿中有16.3%出现闭塞性支气管炎(15/92).16例重症患儿平均随访(9.81 ± 3.85)个月,仅3例肺内病变基本吸收好转,肺功能正常;余13例肺部高分辨CT均有肺不张,其中7例合并支气管扩张,5例伴限局性气体潴留,肺功能异常8例.结论 对于临床症状重、热程长、肺部影像学为大片状阴影,伴有肺不张、胸腔积液及坏死性肺炎/肺脓肿等肺内并发症或伴有系统功能严重损害的儿童MPP,应高度注意重症MPP的可能性并予以尽早治疗.重症MPP可遗留肺结构和(或)功能损害,需对其进行肺部高分辨CT和肺功能的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嗜碱性粒细胞与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发病的关系,以及糖皮质激素在治疗中对嗜碱性粒细胞的影响.方法 60例难治性MPP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另选择30例非难治性MPP患儿和30例正常对照儿童.难治性MPP治疗组接受阿奇霉素 + 地塞米松(Dx)治疗,阿奇霉素剂量为10 mg/(kg·d)(最大量不超过0.5 g/d),Dx为0.2 mg/(kg·d)(最大量不超过5 mg/d),疗程5 d;难治性MPP对照组和非难治性MPP患儿仅接受阿奇霉素治疗,剂量同上,疗程5 d.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所有MPP组患儿治疗前、后及正常对照组儿童外周血CRTH2+CD63+双阳性细胞百分率.结果 MPP组CRTH2+CD63+双阳性细胞百分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 < 0.05);难治性MPP组CRTH2+CD63+双阳性细胞百分率明显高于非难治性MPP组(P < 0.05);难治性MPP患儿在常规用阿奇霉素治疗同时加用地塞米松治疗后CRTH2+CD63+双阳性细胞百分率明显下降至正常水平,未加用地塞米松的难治性MPP患儿CRTH2+CD63+双阳性细胞百分率仍显著高于正常对照儿童(P < 0.01);治疗5 d后,难治性MPP治疗组患儿咳嗽评分明显低于难治性MPP对照组患儿.结论 嗜碱性粒细胞可能参与了MPP的发病;糖皮质激素能够有效抑制难治性MPP嗜碱性粒细胞的活化,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合并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减少的临床特征。方法 纳入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的MPP住院患儿310例作为研究对象,包括单纯MPP患儿241例(未合并外周血淋巴细胞减少),MPP合并外周血淋巴细胞减少患儿69例,比较两组患儿临床资料及治疗转归。结果 与单纯MPP组比较,MPP合并淋巴细胞计数减少组的热程和住院时间均较长,C反应蛋白、乳酸脱氢酶、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肺炎支原体DNA拷贝数值均显著升高(P < 0.05)。MPP合并淋巴细胞计数减少组肺实变、肺外并发症、支气管镜下严重病变(糜烂/痰栓)及重症MPP病例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单纯MPP组(P < 0.05)。结论 MPP合并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减少患儿存在更严重的免疫损伤;外周血淋巴细胞数量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MPP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检测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患儿免疫球蛋白、CD4+T、CD8+T、血清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探讨其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2年11月至2013年10月诊断为MPP的患儿126例,分为大叶性肺炎组(42例)及支气管肺炎组(84例),以同时期儿科门诊体检的健康儿童28例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测定免疫球蛋白、PCT和CRP.结果 (1)MPP患儿IgG、IgM、IgE异常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IgA异常率无明显差异(P>0.05);大叶性肺炎组IgG异常率高于支气管肺炎组(P<0.05),IgM、IgE及IgA异常率无明显差异.(2) MPP患儿CD4+T、CD4+ T/CD8+T比值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3)MPP患儿血清PCT及CRP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 MPP患儿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在MPP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且病情越重,免疫功能紊乱越明显,PCT、CRP对MPP病情评估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肺炎患儿外周血白细胞表面CD11b、CD54、CD62L在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与病情的关系。方法 采用全血直接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术检测34例肺料患儿及22例正常小儿外周血白细胞粘附分子(AMS)CD11b、CD54、CD62L的表达。结果 1.肺炎组与对照组比较:淋巴细胞(L)、单核细胞(M)、多形核细胞(PMN)表面CD11b、CD54、CD62L的阳性细胞百分率(PPC)和(或)平均荧光强度(MFI)普遍上调(P<0.05或<0.0001),其中以M的AMS牙调最为显著;2.重型肺料组与轻型组比较;PGE表面CD11b、L表面CD62L的PPC和(或)MFI表达上调,3类白细胞表面CD54的PPC和MFI表达均显著上调(P<0.05或P<0.001)。结论 1.AMS在肺炎的发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三类白细胞表面CD54表达均同时上调的水平有可能作为判断肺炎病情程度的免疫学指标;3.此结果可能为肺炎的抗粘附疗法提供了一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通过D二聚体评估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严重程度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5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呼吸科165例MPP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研究MPP患儿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炎症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 (1)165例MPP患儿中,重症95例,轻症70例,重症病例血浆D二聚体水平较轻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影像学表现为肺实变(95例)、胸腔积液(68例)、肺不张(35例)的患儿血浆D二聚体水平较无相关表现者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27例有肺外并发症患儿血浆D二聚体水平较无肺外并发症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MPP患儿热程、白细胞计数(WBC)、中性比例(N%)、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呈正相关(P<0.01)。结论 MPP患儿血浆D二聚体水平能反映疾病严重程度,检测D二聚体水平有助于评估MPP病情,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CD28在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uvenile idiopathic arthritis,JIA)活动期及疾病静息期变化的意义.方法 利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36例初发JIA患儿治疗前和疾病稳定后外周血CD4+、CD8+T细胞表面CD28的表达.结果 JIA患儿疾病活动期外周血CD4+T细胞CD28+表达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CD8+T细胞CD28+表达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 <0.01);JIA患儿疾病活动期外周血CD28-表达的CD4+T细胞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 <0.01);JIA患儿疾病活动期外周血CD4+T细胞数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CD8+T细胞显著减少(P <0.01);JIA患儿疾病静息期外周血CD4+T细胞和CD8+T细胞数量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JIA患儿疾病静息期外周血CD4+T细胞CD28表达和CD8 +T细胞CD28表达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28-的表达水平可以作为JIA疾病活动期的指标之一;JIA患儿疾病活动期CD4+T细胞、CD4+ CD28-T细胞出现凋亡障碍.  相似文献   

9.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免疫功能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我院收治的肺炎患儿中,确诊为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共246例。为观察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免疫功能的变化,我们对这些患儿进行了急性期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和免疫球蛋白测定。结果:MPP组246例,CD3、CD4、CD8和CD4/CD8分别为60.8±4.41、33.7±5.42、28.8±2.94、1.25±0.09 ;对照  相似文献   

10.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淋巴细胞亚群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35例ITP患儿进行T淋巴细胞亚群研究,发现ITP急性期CD3、CD4明显低于正常对照,CD8与正常对照相比增高,CD4/CD8比值明显小于正常对照,显示ITP患儿存在细胞免疫紊乱,随病情好转T细胞亚群比例异常有所改善。仍未达正常水平。ITP患儿治疗后据病情恢复与否进行比较,发现恢复组与未愈组问CD4/CD8存在显著差异,提示T淋细胞亚群变化可能与ITP患儿病情恢复及疗效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婴幼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急性期与恢复期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入选MPP患儿60例,正常对照儿童60例,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免疫球蛋白(IgM、IgG、IgA)及补体C3、C4水平;ELISA法测定血清TNF-α、IL-8、IL-10、IL-13水平。结果 MPP患儿急性期IgM,补体C3、C4,TNF-α,IL-8,IL-13水平均高于恢复期或正常对照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MPP患儿急性期IgG水平与正常对照儿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gA和IL-10水平均低于恢复期和正常对照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检测MPP患儿免疫球蛋白、补体及促炎/抗炎细胞因子水平的动态变化对判定病情和预后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婴幼儿肺炎支原体肺炎7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婴幼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和预后.方法 分析79例MPP患儿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及预后.结果 婴幼儿MPP 1岁以上者多见,临床表现以发热、有痰咳嗽为主,70%有喘息,半数可闻及肺部湿啰音和(或)喘鸣音,95%伴有肺外损害,其中心肌酶升高最为常见.双肺均可受累,局部病变部位以右、中下肺受累最常见,多见斑片影、片状密度增高影.病程10 d之后MP-IgM检测100%阳性.多数血细胞计数和C反应蛋白在正常范围.50%以上患儿出现CD4+细胞比值降低,73%总IgE升高.绝大多数患儿存在小气道通气功能损害.19%的患儿表现为重症/难治性肺炎,2例遗留支气管扩张和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ronchiolitis obliterans,BO)改变,多数病程中出现喘息者随访1年不再发生喘息.结论 除一般表现外,婴幼儿也可出现重症/难治性MPP(SMPP/RMPP).MPP可继发免疫紊乱、小气道功能障碍,个别病例可出现BO和局限性支气管扩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分析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手足口病患儿外周血CD8+T细胞数量变化与患儿年龄以及病情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进而分析探讨CD8+T细胞在EV71感染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中的潜在作用。方法收集2014年3月至9月昆明市儿童医院感染科确诊的手足口病患儿138例,其中普通型33例,重型45例,危重型60例。患儿年龄9个月~5岁。采用流式细胞术对外周血中CD8+T细胞亚群进行检测。结果与各年龄段健康儿童CD8+T细胞参考值相比,除~2岁年龄段普通型手足口病患儿CD8+T细胞百分比增高明显,~5岁年龄段危重型手足口病患儿CD8+T细胞减低外,其他各年龄段各病情患儿中CD8+T细胞均增高或略高。其中,9~15个月普通型、重型患儿外周血CD8+T细胞百分比增高均较明显,而危重型患儿略增高;~2岁患儿随病情加重CD8+T细胞增高幅度逐渐减低;~5岁年龄段患儿,普通型增高不明显,重型略高,危重型减低。~2岁年龄段普通型与重型、危重型手足口病患儿CD8+T细胞百分比均存在显著差异( P均﹤0.05);而其他年龄段手足口病患儿,不同病情严重程度者CD8+T细胞的表达无显著差异( P均﹥0.05)。结论 CD8+T细胞的表达变化与患儿年龄及病情严重程度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尤其是~2岁年龄段手足口病患儿体内CD8+T细胞的表达减低与患儿病情发展至重症相关,推测CD8+T细胞在~2岁年龄段手足口病患儿很可能发挥重要的抗病毒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控制年龄因素,探讨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常规免疫指标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住院的120例MPP患儿的常规免疫指标。参考中国不同年龄及性别的健康儿童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参考值,将120例患儿分为正常或异常组,对于异常组的患儿进一步分为减少组或增多组。比较普通型肺炎支原体肺炎(GMPP)与RMPP两组患儿常规免疫指标的变化的差异性。 结果 RMPP组淋巴细胞亚群异常的患儿比例均高于GMPP组, 两组CD3+, CD19+及NK细胞百分比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多数患儿均表现为淋巴细胞计数、 CD3+、 CD4+、 CD8+及NK细胞绝对计数减少。进一步对淋巴细胞减少的亚群分析, 发现两组CD3+及NK细胞计数、 CD3+及NK细胞百分比、 CD4+百分比、 CD4+/CD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血清免疫球蛋白(IgA、 IgM、 IgG、 IgE)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T细胞及NK细胞在MPP炎性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CD4+ 细胞及NK细胞与MPP的严重程度相关, 可能是RMPP的免疫致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 MPP)呈大叶性肺炎改变的临床特点和诊疗方法.方法 对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2010年1~12月收治的111例胸片呈大叶性肺炎改变的MPP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发病以3岁以上学龄前期和学龄期儿童为主,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外周血白细胞大多正常,胸片显示病变以右下肺叶最多见,111例中有12例合并肺外并发症.治疗上选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合并细菌感染者联合第3代头孢菌素(头孢噻肟钠)治疗,重症者短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2)学龄前期和学龄期患儿的临床表现在性别、最高体温、住院时间、热程、病程和并发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临床特征基本相似.结论 呈大叶性肺炎改变的儿童MPP虽然病情相对严重且病程迁延,但经合理治疗均可有效治愈.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初步探讨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s)在儿童重症化脓性脑膜炎病程早期的变化及其可能的作用。方法回顾性研究2014年8月至2015年12月入住PICU的39例严重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并根据患儿入院后12h内血Tregs降低与否分为无Tregs降低组和Tregs降低组(Tregs计数410个/mm3为降低),分析早期Tregs改变与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和转归的关系。结果 39例患儿中,13例(33%)Tregs比例明显下降(31%),18例(46%)Tregs绝对计数下降(410个/mm~3)。4例病死患儿均来自于Tregs降低组。与无Tregs降低组比较,Tregs降低组患儿外周血白细胞低于正常的比例更高,血清降钙素原升高更显著(P0.05)。结论儿童重症化脓性脑膜炎患儿早期Tregs可能受到抑制,这与患儿炎症反应更重、病死率更高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重症肺炎患儿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CD11b表达的意义.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6例重症肺炎患儿(重症肺炎组)血液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CD11b表达,并与35例普通肺炎患儿(普通肺炎组)和30例正常儿童(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急性期重症肺炎组和普通肺炎组中性粒细胞CD11b[ (90.67±7.03)%,(84.03±5.08)%]表达均高于正常对照组[(69.32±5.72)%](P<0.05),且急性期重症肺炎组中性粒细胞CD11b表达高于普通肺炎组(P<0.05).恢复期重症肺炎组中性粒细胞CD11b[ (72.68 ±2.07)%]和普通肺炎组CD11b[ (71.45 ±3.21)%]表达均低于同组急性期CD11b的表达(P<0.05).急性期重症肺炎组淋巴细胞CD11b表达[(13.35 ±6.52)%]低于普通肺炎组[(19.19±6.47)%](P<0.05),与正常对照组[(12.42±6.4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恢复期,重症肺炎组淋巴细胞CD11b表达[(13.37 ±4.88)%]与普通肺炎组[(13.78±4.5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CD11b表达在重症肺炎的演变过程中起到一定的作用,可作为重症肺炎的判断依据,预测疾病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在儿童急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AIT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以25例AITP患儿的外周血为标本,30例健康儿童为正常对照.采用三色单克隆抗体直接标记法检测细胞膜表面抗原;检测胞浆/核抗原时先标记膜表面抗原,固定破膜后再标记胞浆/核抗原;应用多参数流式细胞仪进行Treg细胞的数值检测和结果分析;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儿和正常儿童血清中TGF-β和IL-10水平.结果 约60%的CD4~+CD25~+细胞为FoxP3阳性,而90%以上的CD4~+CD25~(hi)表达FoxP3.AITP患儿与健康儿童CD4~+CD25~(hi)、CD4~+CD25~+FoxP3~+细胞数和CD4~+CD25~+FoxP3~+与CD4~+CD25~+FoxP3~-的比值分别为(0.95±0.27)%对(1.08±0.37)%、(4.54±1.31)%对(5.28±1.52)%和(0.61±0.26)%对(0.73±0.29)%,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ITP患儿和正常儿童血清的TGF-β水平分别为(9.44±2.78)ng/ml对(25.23±3.42)ng/ml,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IL-10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ITP患儿的成熟B淋巴细胞显著高于正常儿童[(19.90±7.42)%对(12.02±3.82)%],P<0.05;NK细胞、CD3~+T细胞和CD3~+CD4~+/CD3~+CD8~+数值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数量正常但TGF-β分泌不足的Treg细胞,可能在儿童AITP发病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不同年龄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特征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不同年龄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因确诊MPP的住院患儿112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将所有入选患儿按年龄分为婴幼儿组(< 3岁)20例、学龄前儿童组(3岁~)41例、学龄儿童组(6~15.2岁)51例。比较不同年龄段儿童MPP的临床表现、肺部体征、全胸片及实验室检查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婴幼儿组MPP患儿咳痰与喘息症状相对明显,发热多以低热为主,肺外表现以胃肠道症状为主,肺部体征较明显;学龄儿童组MPP患儿多表现为高热,干咳明显,多不伴喘息,肺外表现以皮损多见,肺部体征轻;学龄前组患儿临床表现介于两者之间。婴幼儿组、学龄前儿童组MPP患儿全胸片以支气管肺炎为主要表现,而学龄儿童全胸片以肺段实质浸润为主;婴幼儿组淋巴细胞计数高于学龄儿童组,学龄儿童组血CRP水平高于婴幼儿组。结论: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MPP临床特征不同,尤其是婴幼儿与学龄儿童之间差异更明显。  相似文献   

20.
不同年龄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了解不同年龄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06年10月-2007年9月本院呼吸病房经ELISA法检测血清肺炎支原体(MP)IgM结合PCR方法确诊的161例MPP患儿,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总结。所有患儿按年龄分为婴幼儿组(≤3岁)、学龄前组(〉3~6岁)和学龄组(〉6岁)。比较不同年龄儿童在临床症状、肺部体征、胸部X线表现、肺外并发症情况及合并其他病原体方面的差异。结果婴幼儿组MPP起病相对急,咳痰及喘息症状相对明显,肺部干湿啰音多,体温相对低,平均热程短;学龄组儿童多表现为高热,干咳症状重,肺部体征轻,平均发热时间长。MPP患儿胸部X线表现具有多样性。小叶实质浸润是各个年龄组最常见的胸部X线征象,学龄前组及学龄组肺段实质浸润明显多于婴幼儿组。消化系统、心脏、肾脏、皮肤等是MP感染常累及的肺外部位,其中除消化系统损伤学龄儿童少于其他二组儿童外(P〈0.01,0.05),其他方面各年龄组均无明显差异。胸膜受累在年长儿相对多见,多为胸膜增厚或少量积液,少数引起大量胸腔积液,是重症MPP的主要表现之一。各个年龄组均易并多种病原感染。结论不同年龄儿童MPP在临床症状、肺部体征及胸部X线表现等方面均存在一定差异,须结合血清学等检查才能帮助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