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非肢体血管瘤手术中阻断血供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探讨非肢体血管瘤手术治疗时减少术中出血的方法. 方法 1998年11月~2003年11月共收治非肢体血管瘤49例,其中男21例,女28例,年龄3个月~63岁.毛细血管瘤14例,海绵状血管瘤25例,蔓状血管瘤7例,混合性血管瘤3例.根据血管瘤的性质和不同部位选择不同阻断血供的方法.头面颈部蔓状血管瘤扪清搏动的滋养血管后,于其一侧血管约1 cm处用7号丝线深缝一针,暂时缝扎致血管远端搏动消失再切除血管瘤;腹股沟及大腿上份蔓状血管瘤于瘤体组织近端腹股沟韧带上切开分离出髂总或髂外动脉、或在其远端切开分离出股动脉,通过无创血管夹阻断血流,再切除血管瘤;头面颈部、躯干部的毛细血管瘤及海绵状血管瘤瘤体周围用7号丝线间断缝扎,暂时阻断周围滋养血管,再切除血管瘤. 结果通过阻断血供,血管瘤组织不同程度缩小,术中出血明显减少.术后均获随访6个月~4年,49例中47例完全愈合,无复发,外形满意,功能恢复正常.有2例因术后第2天出血行二次手术止血,术后伤口愈合,功能基本恢复正常. 结论手术切除非肢体血管瘤之前阻断血供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降低手术难度,为尽可能彻底切除血管瘤、减少复发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肌间血管瘤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对7例肌间血管瘤患者,术前行CT、CT血管造影、MRI检查确定血管瘤侵及范围及血供特点,其中3例行手术前介入血管栓塞,1例行颈外动脉临时阻断。结果本组7例患者的疼痛、肿胀症状明显好转,肢体和躯干功能恢复良好。6例经Ⅰ期完整切除后无复发,1例切除后复发经Ⅱ期手术切除。结论早期手术彻底切除瘤体,防止病情快速进展是治疗肌间血管瘤的最有效方法,围手术期对手术难度和并发症要有充分准备;对于瘤体巨大或邻近重要器官的患者,可术前行介入治疗或术中阻断主要供血动脉以控制术中致死性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笔者9年间手术治疗体表巨大血管畸形62例,对其中14例蔓状血管瘤患者术前在DSA下行超选择性供瘤动脉栓塞,栓塞后48h手术切除。经上述方法栓塞后,瘤体体积和血流量明显减少,病变边界清楚,可最大限度保留正常组织,术中未发生大出血,完整地切除了巨大蔓状血管瘤。术后随访患者3个月至9年,无复发,生活工作均正常。提示沿病灶周围“安全平面”进行手术是保证巨大蔓状血管畸形根治性切除的前提。术前超选择性供瘤动脉栓塞联合手术切除是治疗巨大蔓状血管畸形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缝扎与肿胀麻醉技术在非肢体部位皮肤巨大良性肿瘤切除中的应用.方法 对病灶位于面颈部者,在切除前单纯采用肿胀麻醉技术;对病灶位于头部与躯干部者,采用缝扎与肿胀麻醉技术,即先环绕病灶四周缝扎1圈或2圈,然后将肿胀麻醉液注射入病灶基底部,沿缝扎线内侧或2圈缝扎线中央做切口,切除病灶.结果 1次病灶切除面积154.00~2394.75 cm2,病灶下注射肿胀麻醉液150~1950ml,病灶切除前环绕病灶缝扎最长耗时1h,术中出血明显减少.结论 缝扎与肿胀麻醉技术有助于减少非肢体部位皮肤巨大良性肿瘤切除术中出血,增加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儿童患嚼肌血管瘤临床上少见,近两年我科收治2例,经手术部分切除,残存瘤体缝扎及直视下注射平阳霉素,经半年至1年的随访观察,瘤体无复发,面部畸形明显改善,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病例1,患儿,男,6岁。因右面颊部肿块4年入院。外院曾行肿块穿刺抽出暗红色血液。体检:右侧面部嚼肌处明显隆起,可触及6cm×5cm×3cm包块,中等硬度,边缘清楚,无压痛,咬牙 合 时包块隆起更明显,口腔内无异常。CT显示:右侧嚼肌肥厚,有强化显影。手术见嚼肌增宽肥厚,肌肉深层见4cm×3cm迂曲扩张的血管团,以静脉为主,管壁菲薄,部分呈窦腔样,极易出血。因分离瘤体时出血多,无法完全切除瘤体,即切除浅部瘤体,深层瘤体行密集缝合结扎,至无隆起无出血为止,然后向缝扎后瘤体内注射平阳霉素5mg,分层关闭切口,皮肤伤口行皮内缝合,不放引流,加压包扎。病理检查:海绵状血管瘤。术后患侧面部明显肿胀,半个月后减轻,1个月后恢复正常。经1年随访,面部对称,无凹陷,瘤体无复发,下颌运动无异常,咬牙 合 有力(图1)。  相似文献   

6.
体表巨大血管畸形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5年 2月至 2 0 0 3年 12月我们收治体表巨大血管畸形5 6例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 一般资料 :本组 5 6例 ,男 34例 ,女 2 2例 ;年龄 2~ 5 5岁。其中弥漫型海绵状血管瘤 30例 ,蔓状血管瘤 19例 ,混合型血管瘤 7例 ;面颈部 8例 ,胸背部 13例 ,臀部及腰部5例 ,四肢 30例。病变范围 :8cm× 7cm~ 5 5cm× 15cm ,平均 2 4cm× 36cm。病程 2~ 5 5年。术前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17例 ,其中 12例蔓状血管瘤患者在DSA检查后立即对主要滋养血管进行栓塞 ,栓塞后造影示瘤体中畸形血管影明显减少 ,栓塞后查体发现血管瘤体积缩小 ,血流杂音…  相似文献   

7.
铜针治疗体表血管瘤5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总结单纯铜针留置、铜针留置加瘤体缝扎、铜针留置结合平阳霉素注射、铜针直流通电治疗血管瘤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1999年1月-2006年1月,采用铜针治疗体表血管瘤55例,其中男28例,女27例;年龄3~50岁,中位年龄19岁.其中海绵状血管瘤42例,蔓状血管瘤4例,混合性血管瘤9例.瘤体大小6cm×4cm~40cm×25cm.分别采用单纯铜针留置(29例)、铜针留置加瘤体缝扎(21例)、铜针留置结合平阳霉素注射(3例)、铜针直流通电(2例)治疗.结果 行铜针治疗1次50例,2次5例.术后获随访3~18个月,参照王永洁疗效评价标准,治愈15例(27.3%),好转38例(69.1%),无效2例(3.6%),总有效53例(96.4%),其中铜针留置结合瘤体缝扎或平阳霉素注射疗效显著.结论 铜针是治疗体表血管瘤的一种有效方法,采用铜针留置结合瘤体缝扎或平阳霉素注射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8.
头颈部化学感受器瘤的手术前栓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冯继  李宝民 《中华外科杂志》1995,33(11):675-676
作者采用手术前血管内栓塞治疗10例颈动脉体瘤和颈静脉球瘤。栓塞后脑血管造影显示肿瘤染色消除100%者7例,80~90%者3例。作者认为,术前对肿瘤供血动脉行超选择造影和栓塞治疗可减少术中出血,利于解剖肿瘤,避免损伤肿瘤周围重要的血管和神经,从而提高肿瘤全切率。作者还对栓塞操作要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腹腔镜肝切除的术前血管预处理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目的 探讨术前肿瘤供血动脉及门静脉血管内阻断在腹腕镜肝切除中的.1例肝海绵状血管瘤及1例肝癌患者,于术前1h数字减影下经股动脉插管入肝动脉,造影后超选择至肿瘤的供血动脉,用明胶海绵行动脉栓塞完毕即经B超引导穿刺肿物的供血门静脉,超声监视下注入TH生物胶5ml,栓塞肿瘤的供血门静脉干,而后在腹腔镜下行肝肿瘤切除。结果 经血管内阻断后分离肝组织时出血明显减少,病例1术中出血约300ml,病例2术中出血约200ml,手术经过顺利,术后恢复良好。结论 术前肿瘤供血动脉及门静脉的血管内阻断对减少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出血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数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在脊柱肿瘤诊断与外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8例脊柱肿瘤患者术前行DSA检查,有主干血管供血或血运丰富的27例行管栓塞+手术治疗,11例无主干血管供血者直接行手术切除。结果:27例行栓塞后再手术者无术中,术后并发症,11例直接切除病例中1例术后出现伤口感染,平均随访13个月,栓塞+手术治疗组有1例转移患者术后1年复发;11例直接切除病例中1例转移瘤患者术后8个月复发。结论:DSA在脊柱肿瘤治疗过程中对确定肿瘤部位,范围和区别肿瘤良恶性有较大的应用价值;术前应用血管栓塞治疗椎体血管瘤及脊柱恶性肿瘤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并可有效地防止肿瘤复发。  相似文献   

11.
刘金彪  张广平  邓淼 《腹部外科》2004,17(3):162-163
目的 探讨肝血管瘤手术适应证和手术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 9例肝血管瘤病人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共 9例。其中 2例为不能排除肝癌 ,1例瘤体生长过快 ,1例肿瘤体积大且位置位于肝表面 ,其余 5例均因有不同程度的不适而要求手术。手术方法 :右半肝切除 4例 ,第 6段切除 1例 ,第 6、7段切除 1例 ,不规则切除 3例。手术视野充分暴露、肝门阻断、预先选择性结扎进入瘤体的肝动脉 ,指断法切除或应用彭氏多功能手术器 ,全部手术顺利。结论 肝血管瘤在不能排除肝癌 ,瘤体生长过快 ,肿瘤体积大且位置位于肝表面 ,有破裂可能且伴有不同程度的不适的应积极手术 ,手术行肝血管瘤切除较安全 ,手术成功的关键是控制出血  相似文献   

12.
腹腔镜下巨大肾上腺肿瘤切除术7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肾上腺巨大肿瘤(直径≥6 cm)切除术的技术方法和应用价值.方法:7例肾上腺肿瘤患者均行腹腔镜下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在瘤体表面相对无血管区处切开包膜,沿包膜与瘤体之间迅速分离,切除肿瘤,填塞纱布止血.结果:5例腹腔镜下肾上腺肿瘤切除术顺利完成,1例手助腹腔镜下完成,1例粘连明显转开放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20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200 ml.术后1~4天肠功能恢复,3~5天拔除引流管;无明显外科并发症,术后住院平均10天.术后病理诊断嗜铬细胞瘤4例,肾上腺囊肿1例,神经节细胞瘤1例,畸胎瘤1例.术后随访6(3~18)个月,临床症状消失,复查彩超及SCT未见肿瘤复发及恶性变.结论:腹腔镜下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创伤小、恢复快、效果满意,是治疗巨大肾上腺肿瘤的一种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13.
A case of urethral hemangioma in a 61-year-old female is reported. She had the complaint of urethral bleeding and difficulty on urination since November 2, 1986. Physical examination revealed a reddish colored, thumb-head sized tumor at the external urethral meatus. All laboratory tests revealed normal findings. At cystoscopy reddish mucosa was found at the distal urethra. With the preoperative diagnosis of urethral tumor, the tumor was removed en masse under spinal anesthesia. The tumor mass was 2.0 x 1.7 x 1.2 cm. The specimen was pathologically diagnosed as venous hemangioma of the urethra. The patient remains symptomless for 2 months after the operation. Six cases of urethral hemangioma including this case have been reported in the Japanese literature and are reviewed briefly.  相似文献   

14.
巨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提高手术治疗巨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效果的措施。方法:对13例巨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患者,采用控制肾蒂血管和后控制肾蒂血管、术中出血回收回输技术、创面修复及生物蛋白胶粘合,切除巨大肿瘤,保留肾脏。肾盂破损的予以修复,同时置入双J管。结果:13例均成功地切除肿瘤组织,保留肾组织。肾盂修复置入双J管,术后无继发性出血和尿瘘发生。术后3个月复查,2例静脉肾盂造影肾脏显影良好,8例术后分别行B超和CT检查,提示肿瘤切除术后改变,血供无异常,血清肌酐、尿素氮正常。结论:综合应用创面修复技巧、血液回收回输技术及生物蛋白胶,可以有效地增加保留肾脏的机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臀部巨大肿瘤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总结11例臀部巨大肿瘤的临床资料,其中血管瘤5例,神经纤维瘤4例,软组织肉瘤2例,采用Seldinger技术,分别选用明胶海绵及线段作为栓塞剂,选择性插管技术栓塞治疗.11例患者术前介入栓塞成功后,再行手术切除肿瘤.结果 本组11例患者行选择供瘤动脉栓塞治疗后瘤体体积变小,张力降低,质地变软,边界相对清楚,且疼痛减轻,避免了术中致命性出血,5例血管瘤术中平均出血约450 ml,4例神经纤维瘤术中平均出血约420ml,2例软组织肉瘤术中出血平均约150ml,术中、术后均未输血,手术切除较彻底,手术时间2~3 h,最大限度地保留正常组织,外形和功能恢复好.10例切口一期愈合,1例切口感染,延迟1周愈合.术后随访4~8个月,未出现肿瘤复发,下肢静脉栓塞等并发症.结论 对臀部巨大肿瘤行介入栓塞联合手术切除治疗,大大降低了手术大出血风险,提高了手术成功率,显著改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肝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与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86年-2008年经手术证实的肝海绵状血管瘤77例临床资料。结果:肿瘤直径5~9cm42例,〉10cm24例,≤15cm11例。手术前确诊73例肝海绵状血管瘤,术前确诊率94.8%;4例误诊,误诊率5.2%,分别误诊原发性肝癌2例,巨大肝囊肿癌变1例,肝脏局灶结节性增生1例。3例腹腔出血、休克,急诊剖腹探查均死于术中;4例肿瘤巨大,经剖腹探查未能切除。70例均皆手术切除,手术切除率90.9%,肝叶切除术38例(4914%),剥除术21例(27.3%),局部切除术11例(14.3%)。70例无手术死亡,无严重并发症。结论:手术是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最有效的手段;手术剥除术操作简单、创伤小、出血量少,便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肝血管瘤的介入栓塞和手术切除的治疗效果,深入对肝血管瘤治疗的认识,制定更加合理的治疗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1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外科住院治疗的肝血管瘤患者的治疗特点,包括治疗指征、时机、方法、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预后、住院花费、住院时间等指标,并综合最新文献分析总结。结果:共纳入患者36例,男女比例1:5.17。年龄29~60岁,平均年龄48.9±6.6岁。76.5%患者有临床症状。病灶最大径6.5~27 cm。介入栓塞治疗3例,其中1例联合介入栓塞和手术切除治疗。腹腔镜手术11例(32.4%);开腹手术24例,其中1例为腹腔镜中转开腹。术式包括右肝段切除、左肝外叶切除、左半肝切除、肝脏不规则部分切除或血管瘤摘除术。患者均治愈出院,无手术切口部位感染。1例患者出现明显血红蛋白尿和肾功能损害。随诊7~68个月,4例复发。与手术切除治疗比较,介入栓塞治疗住院时间短,住院花费无明显差异;与开腹手术比较,腹腔镜手术住院花费少,住院时间短。11例手术患者应用了射频技术,住院费用增加,但出血得到较好控制。结论:血管瘤的治疗策略应当根据治疗效果、成本效益和安全性,进行合理的个体化选择。  相似文献   

18.
头皮恶性肿瘤外科切除后的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不同手术方法修复与重建头皮恶性肿瘤术后缺损,评价其临床效果. 方法 1995 年1 月-2004 年9月,对70例头皮恶性肿瘤患者行手术治疗,其中男41例,女29例;年龄30~85岁,平均50.3岁.病程2周~3年,平均 3.5 个月.基底细胞癌 31 例,鳞状细胞癌24例,恶性黑色素瘤8例,纤维肉瘤4例,脂肪肉瘤2例,血管肉瘤 1 例.病变范围 1.0 cm×0.5 cm~10.0 cm×8.0 cm.根治性切除肿瘤后缺损3 cm×3 cm~12 cm × 11 cm,采用中厚皮片移植 51 例,邻近头皮瓣移位12例,颈肩随意皮瓣移位2例,斜方肌肌皮瓣移位3例,桡动脉逆行岛状皮瓣2例,切取范围 5 cm×4 cm~18 cm × 12 cm. 结果 67 例皮片及皮瓣成活,伤口Ⅰ期愈合;2例皮瓣远端坏死,经过换药后Ⅱ期愈合;1 例桡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感染,对症处理后愈合.供区均Ⅰ期愈合.55例患者获随访 1~5年,5例复发.植皮患者中鳞状细胞癌患者和纤维肉瘤患者各1例,分别于术后1年及2年半复发,均再次行根治性切除后采用皮瓣移位修复刨面;皮瓣移位患者中血管肉瘤患者及鳞状细胞癌患者各1例于术后6个月及3个月复发放弃治疗,1 例纤维肉瘤患者术后2年复发,再次根治性切除后采用皮瓣移位修复创面.余患者均存活良好. 结论 头皮恶性肿瘤应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广泛彻底切除并进行合理的创面修复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We report herein the case of a 28-year-old woman with a rectal cavernous hemangioma in whom recurrent rectal bleeding and marked anemia were interpreted as being caused by her coexisting internal hemorrhoids, resulting in a delay in the correct diagnosis for 1 year. Digital examination revealed a walnut-sized, wide-based, and elastic soft mass, 3 cm proximal from the anal verge, in addition to the internal hemorrhoids. Colonofiberscopy revealed a bluish submucosal lesion with superficial capillary dilatation at the same site. A transanal local resection was performed and the histological diagnosis of the tumor was cavernous hemangioma. The patient has been well without any recurrence of rectal bleeding for 2 years and 6 months since her operation. Thus, although rectal cavernous hemangioma is rare, a lack of awareness of this condition could lead to misdiagnosis as hemorrhoids and subsequent inappropriate therapy.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切除原发性骶前肿瘤的可行性、手术方法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6例原发性骶前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经直肠指诊、B超、CT和/或MRI做出诊断,均采用完全腹腔镜手术切除肿瘤。患者21~63岁,平均(40.8±13.5)岁;肿瘤直径平均(6.7±2.1)cm。结果:肿瘤均被顺利完整切除,术中未出现不可控制的出血,出血量200~1 100 ml,平均(350.2±118.3)ml;6例患者术后24~72 h肠道功能恢复并进食,未出现腹部并发症。随访3~24个月,平均(11.2±7.2)个月,随访期间患者均未出现肿瘤复发,排尿及性功能基本正常。术后标本病理类型:皮样囊肿2例,良性畸胎瘤1例,间质瘤1例(高风险),脂肪瘤1例,神经纤维瘤1例。结论:腹腔镜下切除骶前肿瘤是安全、可行的,与既往文献报道的开腹手术相比,具有出血少、创伤小、术后康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是技术条件成熟的医院可选择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