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BRETT  J  HAMPTON  WILLIAM  H  HARRIS  曹沛宏 《骨科动态》2006,2(4):217-220
我们早期曾报道应用半球窝状多孔涂层髋臼假体,连续对20例高选择性严重髋关节发育不良或完全脱位患者施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后7年的结果报道。此文是对这些髋关节在其后9年,即术后平均随访16年(范围,11.5~19年)的结果报道。在我们早期报道后,有2个髋臼壳行翻修术,其中1个由于无菌性松动,另1个由于聚乙烯衬垫在固定齿片未破裂情况下脱落。其余髋臼壳固定良好。X线片未见骨盆骨溶解,聚乙烯衬垫平均磨损率为0.09mm/年。髋臼壳的无菌性松动定义为失败,术后平均16年髋臼壳的生存率为92%。我们认为本组经严格选择的严重髋关节疾患的患者,经长达16年的随访髋臼杯的固定极好。可信水平:治疗性研究,Ⅳ级。进一步可信度参见作者介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初次全髋关节置换(THA)术后髋关节脱位的易发因素及治疗方法.方法 笔者共治疗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患者15例,分析患者的原发病、脱位的时间、次数、原因及治疗方法.结果 8例采用闭合复位后牵引或石膏固定,有1例再次脱位,复位后改为外支架固定.7例手术患者未出现再脱位.结论 THA术后,早期脱位多与术后搬动不当或假体位置不良有关,中晚期脱位多与术前合并症及术后功能锻炼不当有关.偶发性脱位多可非手术治疗,复发性脱位多需手术矫正假体的位置.  相似文献   

3.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脱位的防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伟群  王莉 《护理学杂志》2006,21(22):35-36
目的 探讨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脱位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75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做好围术期护理及功能锻炼指导.结果 75例患者无1例发生假体脱位,均能进行日常生活.结论 术前护理指导、术后正确搬动患者、保持髋关节正确位置、加强功能锻炼及出院指导,是预防THA术后假体脱位、提高手术成功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脱位是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常见的并发症,仅次于无菌性松动,它是引起翻修术、全髋关节置换失败的第二大原因[1].一旦发生,可能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康复时间.本文就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的危险因素及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的预防与处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是全髋置换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它可以使患者对手术治疗及手术医师失去信心,同时患者对手术的满意度也会明显降低.关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脱位率,报道不尽相同.复习近年来的文献报道,初次全髋置换术后的脱位率一般认为在2%~3%,全髋翻修手术的脱位率则较初次置换高3~4倍,达9%~10%,而第2次或更多次翻修手术后脱位率可高达26.7%[1].大多数脱位发生在术后早期,即术后3个月之内,其中75%为后脱位[2].Berry等[3]2002年在AAOS会议上总结了6600个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脱位的情况:术后1个月有1%的患者发生脱位,至术后1年时1.8%患者出现脱位,以后每5年有约1%的患者出现脱位,至术后25年时共有7%发生了脱位.在发生脱位后55%的患者会复发,其中30%需要行翻修手术.  相似文献   

6.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病人假体松动机制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根据松动假体周围骨溶解情况分析各种机制在假体松动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自 1991年 8月~ 2 0 0 1年十一年期间我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 132例病人 ,共计 137髋。失访 31例 ,2例高龄病人死于与手术无关内科疾病。剩余 99例病人 (10 2髋 )年龄范围 :35~ 78岁 ,平均年龄 6 1.5岁。平均随访时间 6 .9年。其中 4 3髋出现假体松动 ,1髋假体松动由感染引起 ,余下 4 2髋为无菌型松动 ,并伴不同程度骨溶解。将假体周围骨溶解根据形态分为衬性骨溶解和扩张性骨溶解。按 Delee & Charnley髋臼分区和 Gruen近端股骨分区标准进行假体周围骨溶解发生率的影像分析。结果 :髋臼侧扩张性骨溶解 区的发生率最高 ,为 6 9% ,骨水泥固定组与非骨水泥固定组在扩张性骨溶解发生率有显著差异 (P<0 .0 5 ) ,非骨水泥固定组各区发生率较高 ;分别为 6 8%、79% ,骨水泥固定组与非骨水泥固定组在溶骨发生率无显著差异 (P>0 .0 5 )。衬性骨溶解髋臼侧发生率 区最高 ,股骨柄侧衬性骨溶解发生率由高至低为 区、 区、 区、 区 ,两种固定形式假体周围衬性骨溶解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 (P>0 .0 5 )。结论 :磨屑诱导的炎症性骨溶解在假体松动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而股骨侧骨溶解的发生以应力遮挡和假体早期微动等机械力学因素为前提  相似文献   

7.
<正>人工关节置换是作为一种重建关节功能有效的方法之一,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很大改善。随着人工关节使用年限的延长,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已成为人工关节置换术远期疗效受限的最主要原因,并严重妨碍了人工关节的发展和推  相似文献   

8.
Zha ZG  Liu N  Dong X  Yao P  Lin HS  Wang GP  Wang Z  Wu H  Huang YX 《中华外科杂志》2004,42(23):1416-1418
目的 探讨陈旧股骨颈骨折伴严重髋关节脱位的有效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自1996年4月采用股骨近端缩短及全髋置换术治疗7例陈旧股骨颈骨折伴严重的髋关节脱位的患者。结果 7例患者平均为51岁,术后随访平均为27.3个月,在近期随访过程中,按Harris评分由手术前的36.7分增加至术后84.3分,髋臼及股骨柄假体位置良好,未出现假体松动和下沉,也未出现截骨处骨不愈合。结论 股骨近端缩短及全髋置换术治疗陈旧股骨颈骨折伴严重髋关节脱位,近期疗效十分满意,其后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保髋手术后继发重度骨关节炎的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术后的早中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9年9月-2021年3月收治的保髋术后继发重度骨关节炎并接受...  相似文献   

10.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artificial hip arthroplasty/replacement)自发明至今已有70多年的历史,随着冶金、高分子工业的发展及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理论与技术已较为成熟,但术后如何延长人工关节的使用寿命、避免二次手术翻修一直是困扰医务工作者的难题。早期翻修的主要原  相似文献   

11.
全髋关节置换术能有效重建髋关节功能 ,减轻疼痛 ,提高生活质量。随着假体设计改进 ,骨水泥技术提高 ,人工关节假体无菌性松动已日益成为影响人工关节使用寿命的主要因素。目前文献[1] 已证实假体周围界膜的存在 ,普遍认为该界膜具有生物学活性并在假体松动中起重要作用。其中基质金属蛋白酶与其组织抑制剂的相互作用关系在假体松动中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1 基质金属蛋白酶 (MatrixMetalloproteinases,MMPs)MMPs是一组结构中含Zn2 + 和Ca2 + 的蛋白水解酶家族 ,目前至少有 16个成员。根据其作用底物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体位管理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12—2020-12濮阳广慈医院急诊科行髋关节置换术的8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护理方法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体位管理.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评价患者预防脱位知识的掌握程度评分,统计术后3个月内假体脱位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广泛多孔涂层柄应用于初次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无菌性松动翻修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自2009-01—2015-03应用同一广泛多孔涂层柄对25例初次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无菌性松动行翻修术。观察翻修时间、出血量、术中骨性操作、术后并发症等。结果手术时间平均82.5(60~200)min,出血量平均750(400~2300)ml。1例因假体取出困难行扩大粗隆截骨术,4例行股骨远端开窗,1例因假体固定较好而强行打出假体时并发股骨近端骨折,1例在置入假体时假体末端突出皮质并发骨折。所有患者均获随访平均26(6~67)个月,均显示骨长入,末次随访时HSS评分平均84.4(82~94)分,无一例诉大腿痛。结论初次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无菌性松动行翻修术对假体的选择提出更高的要求,应用广泛多孔涂层翻修柄可安全、有效地对PaproskyⅠ~ⅢA型骨缺损进行股骨重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骨小梁假体与S-ROM假体在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2年10月~2018年10月初次行THA治疗的76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A组38例,采用骨小梁假体;B组38例,采用S-ROM假体。观察并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术后疗效,评估术前、术后1周、1个月、6个月疼痛VAS评分、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指标比较,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手术切口长度、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A组VAS评分高于B组(P<0.05),但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及术后6个月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A组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2.11%,B组为94.7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26%,B组为10.5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初次行THA的患者中,采用骨小梁假体与S-ROM假体可获得相似的近期疗效,但前者手术时间更短,出血更少,后者可减轻术后短期疼痛,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予以选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成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自1999~2005年共有19例成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患者23髋施行了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其中1例髋臼过浅而采用特别小型人工髋臼,1例髋臼上缘缺损采用取下的股骨头修整成形螺钉固定后安装人工髋臼假体,其他均采用常规手术方法及关节假体。[结果]1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4~72个月,平均34.5个月。Harrris评分由术前34.9分(29~42分)转为术后84.8分(70~96分),髋关节疼痛消除。其中有1例患者稍有跛行,持手杖行走,其他18例患者功能明显改善,可以从事正常生活和体力劳动。[结论]人工全髋置换手术方法能恢复髋关节正常位置,增加稳定性和灵活性,使之成为无痛性关节,是治疗成人先天性髋脱位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6.
KELLY  J.  HENDRICKS  WILLIAM  H.  HARRIS  张辉 《骨科动态》2007,3(2):73-77
我们曾经报告采用高髋臼中心植入多孔涂层非骨水泥型髋臼假体的方法,对34例(36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严重髋臼骨缺损的患者行翻修手术,术后随访平均10年的结果。本文将报告对21例(23髋)患者平均随访16.8年的结果。在最初的44例(46髋)患者中,39例(41髋;89%)患者仍使用原来的髋臼杯。2例(4.3%)髋臼杯因无菌性松动而翻修,3例(6.5%)髋臼杯因感染而翻修。6例股骨侧假体因为股骨骨溶解行翻修,另外7例无骨溶解但因无菌性松动行翻修。基于我们平均随访16.8年的结果,我们相信:在部分髋臼严重骨缺损的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翻修时,高髋臼中心植入非骨水泥型髋臼假体仍然是一种优良的方法。 可信水平:治疗性研究,Ⅳ级,进一步可信度参见作者介绍。  相似文献   

17.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的原因分析和防治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的原因分析和防治对策.[方法]本科自2001年1月~2006年12月行全髋置换术311例,对术后脱位1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术后脱位的危险因素及防治对策.[结果]所有病例中术后6个月发生脱位15例(脱位率4.82%),首次全髋置换术后脱位11例,脱位率4.00%,而全髋翻修术后脱位4例,翻修手术脱位率11.11%,两者有显著差异(P<0.01).首次全髋置换手术患者中,骨折组、侧卧外展试验阳性组、后外侧入路组、髋臼假体置于安全区外组,患者术后脱位率分别为6.04%、10.29%、4.52%、9.9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不同性别、年龄以及使用不同直径股骨头的患者中术后脱位率无明显差异(P>0.05).15例脱位中14例经保守治疗后未再发生脱位.1例患者发生习惯性脱位,行全髋翻修后未再发生脱位.[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与是否翻修,术前疾病状态,组织的肌力平衡,手术入路,假体位置的安放等因素有关,与患者性别、年龄以及假体设计无关.大多数脱位患者通过保守治疗未再发生脱位.通过改进手术方式,正确安放假体位置,及在医师指导下康复训练等会降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THA)术后假体松动的原因,以提高全髋关节翻修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0-06—2010-06诊治由于THA术后假体松动而行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术31例,探讨THA术后假体松动的诊断、原因和翻修注意事项。结果假体取出后31例中27例关节内出现灰黑色颗粒样物质,27例髋臼假体与31例股骨假体中骨水泥或假体与骨质间形成界膜。31例经全髋关节翻修术后30例疼痛消失,髋关节功能恢复满意;1例翻修术后1周出现脱位,经制动6周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THA术后假体松动与患者自身原因、假体的选择和手术技术操作有密切关系,早期翻修手术要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19.
应用后外侧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早期假体脱位是较严重的并发症。本文就5年来22例THA术后假体脱位的原因及处理提出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20.
<正>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1]是近年来髋关节疾病与骨折外科治疗的新方法,但THA后容易出现髋关节脱位。髋关节脱位在我国的发生率约为2.6%~5.1%[2],在国外的发生率约在3%左右[3]。脱位发生后,视其严重程度进行翻修甚至有全髋关节翻修的可能性,严重的患者还会遗留髋关节功能损害[4]。因此,髋关节脱位不仅对患者的身体和信心是沉重的打击,对医院的社会形象也会造成不良的影响,而且住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