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郄玉兰 《中国针灸》2002,22(3):20-28
简介尤老配取背部腧穴的医理、临床运用背部腧穴的经验,并列举了一些选配背部腧穴治疗疑瘫杂症的典型病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刺调泌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效果。方法:40例随机分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取调泌穴及背部(后)、腿部腧穴,对照组取普通针刺组腹部(前)、背部腧穴(后)合腿部腧穴交替取穴,两组均在来月经前7天开始针刺,每日1次,来月经时停止,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观察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5%,对照组8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疼痛指数VAS评分均显著下降,但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针刺调泌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颈肩肌筋膜炎属中医的“痹症”范畴 ,为临床常见病症之一。笔者自 1999年 2月起 ,采用皮肤针围刺阿是穴及邻近腧穴治疗颈肩肌筋膜炎 38例 ,疗效满意 ,现总结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38例均为门诊患者 ,男 2 9例 ,女 9例 ;年龄最小 2 6岁 ,最大 46岁 ;病程最短 1个月 ,最长 6浕。均有颈项、肩背部为特定的疼痛点 ,局部肌痉挛甚则可触及条索状物等典型临床表现。2 治疗方法2 1 皮肤针围刺疗法2 1 1 取 穴 以阿是穴为主 ,辅以邻近腧穴 ,如肩井、天宗、巨骨、肩外俞、华佗夹脊穴等。每次取 4穴~ 6穴。2 1 2 方 法 阿是穴及局部穴…  相似文献   

4.
有问必答     
河北省河间四号信箱魏增谦问: 一、络穴与腧穴有何不同?人体的哪些穴位为络穴? 答:腧穴,泛指穴位。络穴,是十四经中具有特殊治疗作用的一组腧穴。腧与“输”通,有转输的含义。“穴”即孔隙的意思。腧穴有“砭灸处”、“节”、“会”、“骨孔”、“气穴”、“穴位”等不同名称。为人体脏腑经络气血输注出入的处所。它通过经络与脏腑密切相关,可反应各脏腑生理或病理的变化,也可接受各种刺激(如针、灸、按摩、电针、药物注射等)以调整各脏腑机能达到治疗的效果。腧穴分经穴和经外穴两大类。此外,没有固定位置,随病痛处和压痛点而取  相似文献   

5.
偏头痛是一种反复发作性的血管神经性头痛 ,表现为一侧、双侧或全头部疼痛 ,以颞额部为主 ,呈搏动性跳痛 ,可持续数小时至数天不等。笔者在近几年临床过程中发现 ,偏头痛患者多在风池部有明显压痛和异常改变 ,采用针刺风池为主治疗偏头痛 56例取得较好疗效 ,现总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 56例中 ,男性 2 2例 ,女性 34例 ;年龄最小 17岁 ,最大 6 0岁 ;病程最短 1个月 ,最长12年。2 治疗方法  取头部腧穴为主 ,单侧偏头痛取患侧腧穴 ,双侧偏头痛取双侧腧穴。以风池为主穴 ,配取太阳、角孙、外关、合谷等。针刺方法 :取风池或压痛明…  相似文献   

6.
拔罐促进皮肤损伤愈合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宏  刘刚  于春燕 《中国针灸》2001,21(7):24-32
1 临床资料观察对象全部为门诊外伤或伤口感染后导致皮肤缺损及烫伤的病人共 94例 ,男 4 3例 ,女 51例 ;年龄最小 9岁 ,最大 70岁 ;病程最短 7天 ,最长 11个月。临床见皮肤大面积撕脱或小面积缺损 ,边缘不整。随机分为治疗组 72例和对照组 2 2例。2 治疗方法治疗组 :根据病灶的部位选择腧穴。病灶在上肢、胸、脐以上腹、头颈部取大椎穴。病灶在下肢、脐以下腹部、背部、腰骶部取命门穴。伤口局部不用拔罐。拔罐用闪火法或投火法 ,拔罐时间为 15分钟 ,每 3天拔罐 1次 ,同时外科常规换药。对照组 :只用外科常规换药及 0 2 %新洁尔灭局部消…  相似文献   

7.
正皮内针是将皮内针刺入并固定于腧穴部位的皮内或皮下,进行较长时间刺激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近年来,在临床应用皮内针治疗多种疾病,取得满意疗效,现将笔者将皮内针治疗头面部疾病的临床与机制研究进展作如下综述。1皮内针的规格及特点临床常用皮内针类型有:(1)麦粒型皮内针,一般为(0.18~0.22)mm×(5~7)mm,针柄形似麦粒,针身与针柄呈一直线,多适用于皮肉较为丰富的腧穴,如背部、四肢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a2+与经络现象之间的联系。方法:采用新型Ca2+生物传感针,实时、动态观测Ca2+在山羊膀胱经腧穴以及非经穴上的分布特性,取“肝俞”“大肠俞”“关元俞”及各穴旁开3cm处为测试点,共记录3min。结果:山羊膀胱经腧穴的Ca2+浓度明显高于旁开对照点(P<0·01或P<0·05)。结论:膀胱经穴Ca2+浓度高于旁开非穴对照点,提示循经脉线上有Ca2+富集现象,其浓度的测定有可能作为鉴别腧穴的重要理化指标。  相似文献   

9.
呃逆是以气逆上冲 ,喉间呃呃连声 ,令人不能自主为特征的一种病证。古称“哕” ,俗称打呃 ,现代医学称为“膈肌痉挛”。呃逆常偶然发作 ,大多轻微 ,不治自愈。若持续不断 ,则需治疗。笔者采用以下方法治疗呃逆多例 ,获效显著 ,特介绍如下 :1 穴位封闭取穴 :内关、足三里。治疗方法 :取两侧内关、足三里 ,用 5ml针管抽取阿托品 2ml,进针 1寸 ,轻微行针 ,当病人有酸麻感时 ,快速注射阿托品各 0 5ml,取针以干棉球压之。注 :内关 ,足三里可交替使用 ,每日 1次 (双侧 ) ,7天为 1疗程。2 耳穴压豆法取穴 :膈区 (敏感点或压痛明显点 ) ,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循经远取动法结合背部阳经透刺与单纯背部阳经透刺治疗轻中度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轻中度腰背肌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背部阳经透刺治疗,取T2~L5的督脉穴位及足太阳膀胱经第一侧线上的穴位,分别沿腰背部疼痛部位的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第一侧线由上向下进行透刺(即从某一腧穴向下透刺至另一腧穴),直至无疼痛处为止。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循经远取动法治疗,先进行循经远取动法,穴取攒竹,并让患者配合做腰背部前屈、后仰及左右转侧动作,时间约10 min,之后进行背部阳经透刺治疗,同时攒竹留针30min。两组治疗均每天1次,每周连续治疗5次,1周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后、治疗后1个月随访时观察两组患者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和功能障碍指数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且观察组VAS评分和功能障碍指数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1,P0.05);随访时,观察组VAS评分和功能障碍指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27/30),高于对照组的83.3%(25/30,P0.05)。结论:与单纯背部阳经透刺相比,循经远取动法结合背部阳经透刺治疗轻中度腰背肌筋膜炎的疗效更显著。  相似文献   

11.
笔者临证常选取督脉上背部的5个腧穴(身柱到至阳),用三棱针点刺并配合拔罐的方法治疗“五脏之热证”,常获意外之效果。现介绍如下。1理论依据在《内经》中就有从背腧取穴而治疗脏腑疾病的记载。其中选取背部腧穴治疗脏腑疾病的方法共有2种:①选取督脉上背部的5个腧穴。《素问·刺热论》云:“热病气穴,三椎下间主胸中热,四椎下间主膈中热,五椎下间主肝热,六椎下间主脾热,七椎下间主肾热。”即第三胸椎到第七胸椎脊突下间的5个腧穴——身柱、神舍(笔者取名)、神道、灵台、至阳作为治疗用穴,来分别治疗“五脏之热”证,笔者命名为“督五腧”。②《灵枢·背腧》中记载的“胸中大腧在杼骨之端,肺腧在三焦之间……背夹脊相去三寸所,欲得而验之,按其处,应在中而痛解”。此种选穴治疗相应脏腑疾病方法临床报道较多,笔者不再赘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以循经取五腧穴为主针刺联合西药治疗足部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足部痛风性关节炎患者140例,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以循经取五腧穴为主针刺治疗(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太冲、阿是穴),1 d 1次。两组均治疗2周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19例,显效26例,有效21例,无效4例,有效率为94. 29%;对照组痊愈13例,显效17例,有效27例,无效13例,有效率为81. 43%。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 0. 01)。结论:以循经取五腧穴为主针刺联合西药治疗足部痛风性关节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3.
夏枯草煎剂外洗治疗热痱2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 2 0 0 1年 1月~ 2 0 0 3年 1 2月 ,采用夏枯草煎剂外洗治疗热痱 2 0例 ,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 2 0例中 ,男 9例 ,女 1 1例 ;年龄最小 2个月 ,最大 3岁 ;病程最长 1 0天 ,最短 2天 ;患者均表现为颈、背部及上胸部或腋窝及股内侧等皱襞部皮肤处 ,初期起片状红斑 ,继之出现多发密集的丘疹或疱疹 ,如针尖大小 ,内含胞浆液 ,瘙痒刺疼、灼热难忍 ,舌红苔黄。中医诊为“热痱”。治疗方法及结果取夏枯草花穗 2 50 g(干品 ) ,加水适量 ,文火煎取汁。用以洗患处 ,每日 5~ 1 0次。同时注意保持患儿居处通风凉爽 ,衣…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背部特定腧穴拔罐治疗感染后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0例感染后咳嗽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70例予背部特定腧穴(定喘、肺俞、肺底)拔罐治疗,对照组70例(后脱落1例)予盐酸氨溴索口服液治疗,5 d为1个疗程,共治疗1~2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咳嗽、咽痒、咽干、咯痰的中医证候评分变化,比较2组起效时间、痊愈时间及治疗总有效率;治疗结束6个月,统计呼吸道疾病发作次数。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3%,高于对照组(85.5%,P0.05)。2组治疗后各项中医证候评分及总积分均降低(P0.01),且治疗组治疗后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起效时间、痊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结束6个月内呼吸道疾病发作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背部特定腧穴拔罐治疗感染后咳嗽能有效改善症状,缩短疗程,提高临床疗效,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5.
我们自 1 987年至今 ,单用传统医学的手法治疗急性胃脘痛患者 40例 ,止痛效果较理想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40例患者中 ,男 1 6例 ,女 2 4例 ;年龄最大 69岁 ,最小 2岁 ;病程最长 2h ,最短 1 5min。2 治疗方法2 1 取 穴 以背部脊柱及两旁沿膀胱经顺序而下龟尾。2 2 手 法 提捏法、一指禅推法、按揉法、摩法。2 3 操 作 患者取俯卧位 (个别患者不能俯卧 ,采取坐或半卧位亦可 ) ,医者先用一指禅推法从其背部脊柱 (督脉 )及两旁膀胱经顺序而下至龟尾 ,往返 4遍~ 5遍 ;然后重点按揉肝俞 (双 )、脾俞 (双 )、胃俞 (双 )、三…  相似文献   

16.
反阿是穴治疗疼痛12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金喜 《陕西中医》2003,24(12):1117-1118
目的 :观察“反阿是穴”治疗疼痛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针刺取“反阿是穴”。对照组取阿是穴、传统循经取穴或经验穴。结果 :治疗组 1 2 0例 ,愈显率 76.66% ,对照组 96例 ,愈显率 5 1 .0 4 % ,两组有显著性差异 ( P<0 .0 0 5 )。提示 :针刺“反阿是穴”可遏制肌纤维紧张 ,疏通经络 ,达到治疗疼痛的目的 ,且痛苦小 ,病人易于接受。是一种治疗疼痛的新疗法。  相似文献   

17.
督脉腧穴电针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IL-2影响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督脉腧穴电针对大鼠炎症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制作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模型 ,观察电针“大椎”、“命门”对关节炎症局部 ,下丘脑、脾脏、肾上腺、血清白细胞介素 2 (IL 2 )的影响。结果 :电针组大鼠的局部炎症肿胀明显好转 ,且IL 2在下丘脑、脾脏、血清中的含量或活性均有改变 ,其中在下丘脑表现为降低 ,在脾脏、血清中表现为升高 (P <0 .0 1 )。结论 :电针“大椎”或“命门”能在神经、免疫、内分泌各不同水平影响IL 2的含量 ,以发挥其抗炎免疫的调节作用。同时也说明针刺督脉腧穴可以通过IL 2等共同介质对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进行免疫调节。  相似文献   

18.
针刺推拿治疗颈肩肌筋膜炎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戚红亮 《中国针灸》2001,21(8):28-36
自 1999年起 ,笔者用针刺推拿诊治颈肩肌筋膜炎 30例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30例中 ,男 2 1例 ,女 9例 ;年龄最小 18岁 ,最大 4 9岁 ;病程最短 2个月 ,最长 5年。均有肩部、颈后的疼痛 (多为钝痛 )、特定的激痛点、局部肌痉挛甚可触及条索状物等典型临床表现。2 治疗方法2 1 针刺治疗取穴 :以阿是穴为主 (2~ 4穴为宜 ) ,辅以邻近腧穴 ,如肩井、天宗、巨骨、曲垣、肩外俞、华佗夹脊穴(以邻近患区的夹脊穴为宜 )等。每次取 4~ 6穴。操作 :常规消毒后 ,以 1~ 1 5寸毫针快速刺入所取腧穴 ,针用平补平泻法。得气后留针 2 0分…  相似文献   

19.
对于临床中经治不愈或虽治有效但不能尽除的某些病症 ,经过辨证确诊为“外感病余邪未尽”者 ,笔者每每采用配合放血的治疗办法获效 ,兹介绍如下。1 方法用穴 :十二井穴、耳穴 (耳尖、扁桃体、轮1~6 ,肝阳 )、大椎、肺俞、风门等。操作 :据具体病症分别选用上穴 ,按《腧穴学》(上海科技出版社 1984 .12 .第 1版 )定位取穴 ,常规消毒后 ,取三棱针一枚 ,以“点刺法”刺入穴中令出血 ,并不断挤压 ,让血出顺畅、色由黯红转鲜红为止。每日治疗1次。2 病例2 .1 带状疱疹白某 ,男 ,2 4岁 ,1996年 6月 8日就诊。左侧胸痛持续发作 2 0天。经内科治…  相似文献   

20.
以“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针灸”为关键词,通过万方、维普、CNKI三大中文数据库对近10年中文文献中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文献进行检索,共检索出相关文献546篇,排除无效文献后,最终有效文献173篇,主要使用穴位49个.采用分层聚类统计方法分析前20个穴位之间可能存在的内在规律.结果足太阳膀胱经穴(膈俞、小肠俞、肾俞、大肠俞、膀胱俞、关元俞、委中、秩边、承山、昆仑)10个,足少阳胆经穴(环跳、阳陵泉)、督脉穴(腰阳关、水沟)、足阳明胃经穴(足三里、巨髎)、足太阴脾经穴(三阴交、血海)各2个,其余为经外奇穴(华佗夹脊穴)、阿是穴,故腧穴以膀胱经为主,配合胆经、督脉、胃经、脾经腧穴、经外奇穴及阿是穴;选穴所取的部位以腰骶部、腿部腧穴为主,以背部、面部腧穴及阿是穴为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