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女性,27岁。1年半前因妊娠后出现头晕、头痛、眼花、耳鸣及双下肢浮肿症状,感阵发性心悸,曾以“妊高症”治疗,但产后上述症状反复发作。查体:T36.2℃,P94次/分,BP23.4/19kPa,R23次/分,神志清,心界向左下扩大,脐下3cm处可闻及血管杂音,余(-)。B超检查所见:左肾形态失常,轮廓不清,于肾上极内侧前方探及一大小约 7.2cm×5.3cm×7.0cm之类圆形包块,包膜回声增强,内部为中等偏低回声,中央部可见多个强光点(图1)。诊断为左肾 相似文献
2.
病例女 ,45岁 ,既往12年前外伤后出现腹膜后肿物 ,当时大小不详 ,未经诊治。近3年来出现头痛 ,心悸 ,血压升高 ,最高时达34 0~36 0/18 7~20 0kPa,以腹膜后肿物收入院。超声检查 :腹膜后右肾上腺区可探及13cm×15cm椭圆形以囊性为主肿物回声 ,壁厚 ,厚度不规则 ,肿物边界清 ,包膜完整。CDFI:周围可见丰富血流绕行 ,肿物与下腔静脉关系密切(图1)。生化检查 :尿儿茶酚胺中儿茶酚乙胺是正常值6倍 ,去甲肾上腺素为正常值10倍。根据病史及检查结果 ,超声诊断为腹膜后肿物 ,巨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手术所… 相似文献
3.
4.
目的:为探讨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超声定位定性诊断在外科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均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23例,术前均行经腹部超声检查,将术前的超声定位定性诊断与手术进路的选择及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23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定位诊断符合率为95.7%(22/23),定性诊断符合率为91.3%(21/23),19例手术进路选择肋缘下切口,4例选择经腹“人”字形切口。结论:肾上腺铬细胞瘤的定位定性诊断在手术治疗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肾上腺嗜铬细胞肿瘤是发生在肾上腺髓质、交感神经质或其他部位嗜铬组织的肿瘤 ,90 %以上为良性肿瘤[1],引起的临床症状错综复杂 ,是人体变化最大的一种肿瘤[2]。其病理特点是该瘤细胞可阵发性或持续性地分泌大量的儿茶酚胺 ,从而引起阵发性或持续性的高血压及一系列代谢紊乱症候群。合并妊娠虽然罕见 ,但却是十分危险的情况[3]。作者近期收治1例妊娠合并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孕妇 ,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23岁 ,因停经36周、蛋白尿24周、头痛12d ,当地医院拟“右肾上腺区肿瘤、性质待查”转入本院。孕妇既往无高血压… 相似文献
6.
嗜铬细胞瘤的超声诊断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上腺肿块可分为非肿瘤性肿块和肿瘤性肿块。非肿瘤性肿块常见有:肾上腺皮质增生、肾上腺出血、肾上腺结核、肾上腺囊肿等。肿瘤性肿块按其组织起源一般为三大类:(1)皮质常见肿瘤有:醛固酮瘤、库欣瘤、皮质腺瘤和皮质癌等;(2)髓质常见肿瘤有:嗜 相似文献
7.
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超声诊断与鉴别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报告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29例32个瘤体。超声检出率为90.6%,定位准确率93.8%。肿瘤声像表现无特异性,与其他肿瘤较难鉴别。同时讨论了良性、恶性肿瘤鉴别点。 相似文献
8.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22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在泌尿外科并不少见,病情危重,手术风险大。1998年1月至2004年2月本院收治嗜铬细胞瘤22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曹晔 《中国超声诊断杂志》2006,7(10):801-801
例1,患者女,56岁。自述身体状况良好,单位健康体检时行超声检查,B超见右肾上腺4.6cm×3.0cm不均质偏高回声区,轮廓线清晰,边缘回声高而平滑(图1)。超声提示:右肾上腺占位。后在301医院手术,病理结果为嗜铬细胞瘤。RK:右肾;RL:右肝;箭头:肿瘤图1右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声像图例2,患者男,40岁。近日血压突然升高达26.7/20.0kPa(200/150mm Hg)伴头疼、恶心、呕吐来我院检查。B超检查:左肾上腺处见3.3cm×3.5cm内部呈分布均匀的点状偏低回声区(图2)。超声诊断:左肾上腺占位,经手术后病理诊断为嗜铬细胞瘤。LK:左肾;箭头:肿瘤图2左肾上腺嗜铬细胞… 相似文献
10.
患者 ,男 ,36岁 ,因两月前无意发现左上腹有一拳头大小的包块而就诊。查体 :左上腹有一 5cm× 5cm大小的肿块 ,质硬、光滑、无压痛。肝脾未触及肿大 ,肠鸣音正常 ,体温 36.2℃、脉搏 84次 min、呼吸 2 1次 min、血压 10 5 75mmHg( 14 10kpa)。超声所见 :左上腹探及一 8.8cm× 9cm复合性肿块 ,内部见不规则实质性高回声及囊性暗区呈偏心性分布 ,其内可见纤细的条形带状回声 (图 1)。实质部分高回声内可探及血流信号。肿块随呼吸动度而运动 ,运动幅度与其上方的脾、左肾等不一致。超声诊断 :左上腹复合性占位 (嗜铬… 相似文献
11.
12.
患者女 ,72岁。血压升高史近 2 0年 ,阵发性加重伴怕热多汗半年 ,于 2 0 0 1年 10月 6日入院。患者 2 0年来血压波动于 15 0~ 2 10 / 10 0~ 110 mm Hg(1mm Hg=0 .1333k Pa) ,无头痛、多汗、心悸、恶心 ,无面色发白和潮红 ,未经治疗。 3年前规律予心痛定、倍他乐克、开搏通等治疗 ,血压仍波动于135~ 180 / 90~ 10 0 mm Hg。近半年来血压升高阵发性加重 ,最高达 2 4 0 / 12 0 mm Hg,伴怕热、多汗、心悸 ,最低为14 0 / 70 m m Hg。患者体型消瘦 ,常便秘 ,睡眠差。否认糖尿病史。体格检查 :BP 16 0 / 10 0 mm Hg,体重指数 (BMI)14 .7kg… 相似文献
13.
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嗜铬细胞瘤属于APUD细胞瘤,该瘤持续或间断地释放儿茶酚胺,引起持续性或阵发性高血压和多个器管功能的代谢紊乱,若能及时准确诊断和予以手术治疗,大多病例可以治愈。近年来有关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报道较多,临床资料表明肾上腺外者出现的机率较传统报道的10%要高,其中Stertstrom等报道肾上腺外者占全部嗜铬细胞瘤的22%,Abara等亦报道了5例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患者(14.2%)。国内学者的报道更令人关注。王植柔等报道肾上腺外者占全部的32.5%,肖序仁等报道肾上腺外者高达35.4%,其中膀胱嗜铬细胞瘤的发生率10倍于文献报道。因此,加强对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现结合有关文献对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49岁。因情绪激动剧烈头痛、心悸、多汗、恶心、呕吐、视力模糊半天入院。体检:BP:29/16kPa,病人稍胖,面色苍白,四肢发凉,腹平软,未触及包块。病人既往有高血压病史。临床考虑高血压危象,怀疑嗜铬细胞瘤。 超声检查:右侧卧位及仰卧位经侧腰部扫查,在左肾上极与脾门之间见一类圆形中等回声团块,大小约4.4cm×3.7cm×4.0cm,边缘光滑,内回声均匀,与左肾实质界限清晰,上缘临近脾门。彩色多普勒显示其内部较少血流信号(图1)。肝胆胰脾声像图无异常。腹腔内未触及明显囊实性占位。超声诊断:左肾上极实性占位,结合临床提示:左肾上腺嗜铬性细胞瘤。 相似文献
15.
特殊类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超声诊断与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对特殊类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价值,指使临床上对该病特殊性有更深入地了解,以便处理时采取有效对策.方法从收治36例嗜铬细胞瘤患者中,对其中11例特殊类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及超声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声像图表现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4例为家族性(其中2例为双侧);1例伴有对侧肾上腺皮质腺瘤;4例为功能静止型;1例伴有顽固性低血钾;1例为双侧肾上腺区域多发性肿瘤(其中左侧子瘤3个,右侧子瘤2个).超声诊断符合率86.67%(13/15),超声对其定位符合率100%(15/15处),超声对肿瘤个数检出率83.33%(15/18个).结论超声显像对特殊类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但应指出,并发症与肿瘤个数检出的准确性尚应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39岁。因下腹酸胀2周来我院检查。腹部B超检查:膀胱充盈,膀胱左下壁见一肿块, 后改用阴道超声检查:膀胱充盈,膀胱左下壁腔内见21mm×15mm×19mm等回声团块,包膜光整,基底部位于粘膜层(图1),CDFI及PW:团块内部及周边血供丰富呈彩球样,团块中央采集一动脉频谱:PI:0.977,RI:0.6,PK1:18.7cm/s,PK2:7.5cm/s,AVG: 相似文献
17.
肾上腺恶性嗜铬细胞瘤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总结对肾上腺恶性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及治疗的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肾上腺恶性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的24小时尿儿茶酚胺均有不同程度升高(690nmol/24h-1023nmol/24h),静脉肾盂造影提示肾上腺恶性嗜铬细胞瘤3例;单行B超或CT检查提示肾上腺恶性嗜铬细胞瘤分别为6例和5例;B超结合CT检查提示肾上腺恶性嗜铬细胞瘤7例。9例行手术治疗,病理检查结果确诊为肾上腺恶性嗜铬细胞瘤,术后平均存活期为8.5个月至38个月,中位数16个月;3例经儿茶酚胺检测,B超及CT检查诊断为肾上腺恶性嗜铬细胞瘤,因一般情况差或广泛远处转移未行手术,其中1例行化学治疗,均于9个月内死亡,结论:检测24小时尿儿茶酚胺,并行B超及CT检查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方法,手术治疗是首选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8.
19.
患者,男性,61岁。因间断头痛、心慌、胸闷、视物模糊5年来就诊,发作时伴出汗,血压急骤升高,达200mmHg以上。查体血压不稳定,发作时在280~300/130~150mmHg之间波动。CT提示:膀胱前壁实质肿块。超声所见;双侧肾上腺处未见异常回声,肝胆胰脾肾图像未见异常。膀胱充盈,内壁光滑,于膀胱前壁见一大小约 5.2cm×4.1cm增强回声团,包膜光滑,内部回声不均,膀胱前壁受压(图1)。提示:膀胱前壁实质肿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异位)。手术所见:膀胱粘膜光滑,肿物位于膀胱底偏右侧肌层间,呈膨胀型生长,有包膜,在膀胱壁浆膜层下肌间、粘膜外将肿物完整剥出。病理诊断:符合嗜铬细胞瘤。 相似文献
20.
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超声诊断及病理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对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价值及其病理基础。
方法超声检查并经手术证实的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24例,腹膜后19例,膀胱5例。
结果腹膜后嗜铬细胞瘤多发生于肾门及腹主动脉旁,低回声,有包膜,可见无回声区,临床症状不典型;病理观察:肿瘤形态规则,有包膜,切面实性,多见出血及囊变,细胞胞浆丰富,结缔组织分割主细胞呈巢状;膀胱嗜铬细胞瘤位于膀胱黏膜下,呈均匀低回声,局部膀胱黏膜连续,瘤体内血流丰富,临床症状典型;病理观察:肿瘤形态规则,有包膜,切面实性、细腻,瘤细胞胞浆丰富,呈片状细胞球样排列。
结论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病理结构决定声像图有一定的特点,肿瘤位于腹膜后,结合好发部位及多发囊变,术前应想到本病,肿瘤位于膀胱,临床病史典型,超声图像有一定的特异性,不难作出诊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