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999年4月,山东省某县发生一起因食用自制臭豆腐引起的食物中毒,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分析和细菌学检验,确诊为B型肉毒中毒。  相似文献   

2.
E型肉毒杆菌食物中毒调查报告仪征化纤公司卫生防疫站白德心,顾立铭关键词肉毒毒素类;食物中毒中图法分类R595.7肉毒杆菌中毒在我国近年已较少见,但在新疆、西藏、青海、山东、宁夏、吉林、河南、四川等省(区)尚有报道,而在江苏省则已罕见。肉毒中毒的食物种...  相似文献   

3.
Liu HM  Zhao H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0,30(10):2380-2383
目的 探讨比较离断神经后与肉毒神经毒素A(BTA)诱导下兔咬肌萎缩的变化,指导安全应用BTA,为临床提供实验资料和理论依据.方法 健康成年新西兰白兔75只,随机取25只不作任何处理作为正常对照组(N组),另50只平均分为A组和B组进行咬肌萎缩实验:A组右侧离断咬肌神经干,B组右侧咬肌为实验侧注射BTA(3μg/kg),左侧均为对照侧.行超声检测、质量测量及肌细胞组织化学检测比较肌肉变化.结果 术后两组实验侧咬肌厚度及质量均显著减小,分别减小至正常的50.80%、66.80%及54.07%、56.16%.两组实验侧肌纤维类型及肌细胞结构无明显变化.结论 BTA对咬肌的化学去神经诱导肌萎缩作用较离断神经产生的作用为弱,BTA诱导骨骼肌萎缩主要是在注射部位的靶肌,无明显扩散作用.BTA对肌细胞无明显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4.
1995年8月2日,同德县谷芒多扎西村发生一起由E型由毒极前毒素引起的食物中毒,造成3人死亡的严重事件。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事件的概要1995年8月2日晚8时左右,牧民久条因事外出回家,见爱妻吴某(藏族,39岁)、养女朵某(藏族,14岁)、长女杨某(藏族,8岁)、幼子叶荣(藏族,4岁),全病倒在帐房内,睁眼困难,说话费力,不可行动,见状惊甚。经询知:全家在做中餐时(约上午11时许),生吃了储存10多B(已有异味)的羊肉,至下午相继感到全身不适,而后走路不稳,时下看东西模糊等.户主久某即请乡卫生院医师求治(用药不详),…  相似文献   

5.
梁剑虹  欧波 《海南医学》2004,15(1):77-78
肉毒杆菌毒素是由厌氧梭状芽胞杆菌属中的肉毒杆菌产生的外毒素 ,是一种神经毒素 ,在动物体内能与肌肉迅速而牢固地结合 ,并固定在神经末梢 ,以某种方式拮抗钙离子的作用 ,干扰乙酰胆碱从神经末梢的释放 ,使肌纤维不能发生收缩 ,致运动障碍称之为化学去神经作用。根据肉毒杆菌毒素血清抗原性不同 ,可分为A、B、C、D、E、F、和G等 7个型别 ,其中以A型毒素对人体肌肉的麻痹作用最弱 ,眼科多选用A型肉毒杆菌毒素。因此 ,A型肉毒杆菌毒素作为斜视及其它非手术方法的一种补充 ,在斜视治疗中具有一定的适应证 ,效果可靠。现把 2眼麻痹性斜视应…  相似文献   

6.
1994年11月荔波县播尧乡发生了一起村民食用变质生猪肉腌制的酸肉所造成的食物中毒。共发病50人,死亡2人。根据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验结果,证实中毒是由肉毒杆菌B型毒素所致。现将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7.
反向间接血凝检测肉毒毒素和含毒食物标本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亲和层析交叉吸收纯化A、B型肉毒抗体致敏红细胞,用RPHA检则了肉毒毒素标本20份(阴性标本5份),其中10份完全消除了交叉反应,另外5份标本的交叉反应显著减少。分型结果与动物(小鼠)实验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8.
<正> 河北省枣强县1990年3月发生一起食用自制臭豆腐引起食物中毒,经流行病学调查,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诊断,证实为一起B型肉毒梭菌毒素中毒,现将调查分析报告如下: 一、流行病学调查 1、臭豆腐制作过程:2月26日,枣强县张米乡李福庄村农民张某,将购买的2.5公斤豆腐,用锅蒸后,切成小块,放入唐瓷盆内,密封后放在火炉边发酵,10天左右,加入调料,开始食用。 2、食用过程:3月8日,张某一家开始用自制臭豆腐,并将部分臭豆腐分送给其亲属及邻居,4户共13人进食,10人发病。3月12日,首例病人出现症状,以后其他,人陆续发病,3月14日最后1例患者出现症状。经调查,发病者均食用了张某制作的臭  相似文献   

9.
我国由肉毒毒素引起的食物中毒以A、B型最常见。但用常规法制备的抗血清在两型间常有交叉反应,不适于分型鉴定之用。即使应用亲和层析交叉吸收纯化,仍难以获得B型特异性抗体。为获得高效价的型特异性抗体,本研究以B型肉毒类毒素免疫纯系BALB/c小鼠,注射3次后,血清抗体琼脂双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获得高效价的马血浆,选择最佳E型肉毒类毒素免疫原配制比例。方法用3种不同配制比例配制E型肉毒类毒素免疫原,免疫原1、2、3分别为V(羊毛脂):V(液体石蜡):V(精制E型肉毒类毒素抗原)=1:2:6,1:2:3,1:2:2。将24匹马分为3组,分别用3种免疫原按常规法免疫,采用小鼠中和试验方法检测马血浆效价。结果用免疫原2免疫的马匹,马血浆平均效价比用免疫原1、3平均效价提高了36.3%,且马匹表现状况好于免疫原1、3。结论免疫原2的配制比例使用安全、稳定性良好、马匹免疫效果较好,为目前抗毒素生产用免疫原最佳配制比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构建带TAP标签流感病毒8质粒反向遗传包装系统,以期应用于流感病毒感染宿主细胞的蛋白分子机理的研究。方法两步RT—PCR方法扩增流感病毒8基因,人工合成TAP基因序列,并采用3次PCR的方法融合TAP基因和NP基因。将流感病毒8基因和NP—TAP基因克隆于反向遗传载体PIVVⅡ-1,阳性克隆用PCR和序列测定进行鉴定。结果经PCR和序列分析鉴定,筛选到了带TAP标签的流感病毒8质粒反向遗传阳性克隆。结论成功构建了带TAP标签的流感病毒8质粒反向遗传包装系统,为进一步研究流感病毒感染宿主细胞的蛋白分子机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人工重组A型肉毒素重链(Bo NT/A重链)对在体大鼠脊髓损伤局部生长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为阐明Bo NT/A重链促神经突起再生机制提供依据。方法建立大鼠单侧腰段脊髓横断损伤模型并局部及鞘内给予Bo NT/A重链;对用药后不同时间局部骨髓组织进行双向电泳检测总体蛋白表达;选择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和颈上神经节蛋白10(SCG 10)进行蛋白印迹和免疫荧光检测以观察二者在Bo NT/A重链影响下的表达及分布。结果 (1)单侧腰髓离断损伤模型动物呈现明显单侧运动及感觉功能障碍;(2)脊髓损伤后给予Bo NT/A重链可影响损伤局部蛋白表达谱变化:Bo NT/A重链可引起损伤局部蛋白点群在变化的基础上逆转或表达进一步增加,尤以MW位于35~45 k Da及18~25 k Da、等电点在5~7范围的蛋白点表现明显;(3)蛋白印迹和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提示:Bo NT/A重链可促进p-GAP 43和SCG 10的表达(P0.05),且p-GAP 43及SCG 10主要以损伤周围细胞阳性明显,胞浆及突起皆呈阳性。结论脊髓损伤后给予Bo NT/A重链可促进脊髓损伤后选择性生长相关蛋白p-GAP 43和SCG 10的表达。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国家级精品课程《医学遗传学》的建设和实践过程的探索,总结了注重教学思想、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深化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改革等多项宝贵经验,旨在为国家精品课程的建设及应用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了适应当前医学生素质教育的要求,培养“科研型”医学生的实验技能,在医学遗传学实验课程中,改革以往那种传统的、单一的实验,从整合优化实验教学内容人手,开设了以疾病为主线的医学遗传学实验教程,引入PBL的教学模式,形成了主线明确、内容系统的综合实验体系,激发了学生创新性思维,培养了其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5.
胃癌单克隆抗体反向被动血凝方法的建立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林  张学庸 《医学争鸣》1993,14(5):353-357
作报道了用小鼠抗人胃癌单克隆抗体MG7,MGd1以铬-1免疫球蛋白鞣酸法致敏绵羊红细胞(SRBCs),建立反向被动血凝(RPHA),建立反向被动血凝,检测不同人群组中MG7,MGd1抗原(MG-Ags)的水平 如以≥1:32血凝滴度为分界值,则诊断胃癌的敏感性为52.4%,特异性92.9%,准确性76.7%。食管癌,肺癌,消化道良性病及健康献血员的阳性率分别为35.75,33.3%,24%,10  相似文献   

16.
刘辉  王力  吴守伟  胡明洁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3,37(11):1499-1500,1505
目的:发挥混合式教学(blended learning)的优势,构建医学遗传学网络课程,将网络课程与传统课堂教学有机结合。方法:使用多种软件制作协作型医学遗传学网络课程。结果:构建了基于blended learning的医学遗传学网络课程。结论:信息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高校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通过基于blended learning的医学遗传学网络课程,能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网络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发挥其混合式教学的特点与优势。  相似文献   

17.
人角蛋白K6acDNA的克隆及其在E.coli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克隆并表达人角蛋白K6a cDNA。方法:从人角质形成细胞中提取RNA,以RT-PCR法扩增人角蛋白K6a(1.7kb)cDNA。测序正确,将该片段克隆入表达载体pRSETB中,用IPTG诱导表达。结果:获得了角蛋白K6a(1.7kb)cDNA片段,并在大肠杆菌中获得高效表达。结论:获得了人角质蛋白K6a(1.7kb)cDNA片段及其原核表达产物,对研究人角蛋白K6a功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A型肉毒素(BTX-A)在大鼠化学性内脏损伤中的止痛作用及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的影响。方法:8周的Wistar雄性大鼠72只,随机分为4组:A组为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 mL;B组、C组、D组分别腹腔注射含2 U、4 U、6 UBTX-A的生理盐水2 mL。4周时各组随机取6只应用结直肠气囊扩张方法测定结直肠痛阈。分别于注射BTX-A后1周、4周各组随机取6只,腹腔内注射乙酸,观察大鼠扭体反应45 min,进行行为学评分和比较。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TNF的含量。结果:给药后4周各组大鼠结直肠痛阈与A组结果无明显差异。给药后1周,总的疼痛积分C组、D组均少于A组(P<0.05);D组血清TNF较A组明显减少(P<0.05)。4周时,B、C、D组大鼠疼痛积分与A组相比均明显减少(P<0.05);C组、D组血清TNF较A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腹腔注射BTX-A能缓解乙酸所致的大鼠内脏损伤的疼痛行为学反应,减少血清TNF释放,BTX-A可能通过减少血清TNF释放,减轻炎性反应,减少疼痛刺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全基因合成B型流感病毒B/Yamagata/16/88的8个基因节段,并利用反向遗传技术从体外拯救B型流感病毒B/Yamagata/16/88,同时建立BALB/c小鼠感染模型,为下一步研究B型流感病毒致病机制、传播机制以及开发新型疫苗奠定基础。方法 通过基因合成和反向遗传技术体外拯救B型流感病毒B/Yamagata/16/88。全基因组测序验证拯救病毒基因组序列与Genbank序列的一致性。将拯救病毒以105EID50的攻毒剂量人工感染BALB/c小鼠,通过体重变化、生存率、肺脏病毒复制等方面进行致病性分析,建立小鼠感染模型。结果 成功从体外拯救出B型流感病毒B/Yamagata/16/88,命名为B-S9。全基因组测序结果表明,B-S9基因组序列与Genbank公布序列一致。B-S9能够人工感染BALB/c小鼠,但不致死,对BALB/c小鼠呈现低致病性;攻毒后第3天,B-S9感染小鼠体重出现下降,攻毒后第8天,小鼠体重开始回升;攻毒后第3天和第6天,B-S9感染小鼠的肺脏内均能检测到病毒复制,且攻毒后第3天的小鼠肺脏病毒滴度比攻毒后第6天的小鼠肺脏滴度高132倍。结论 成功搭建B型流感病毒B/Yamagata/16/88反向遗传操作平台,并建立BALB/c小鼠感染模型。目前国内外对B型流感病毒的研究比较少,该反向遗传操作平台的建立为B型流感病毒致病机制和传播机制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包括B型流感病毒减毒活疫苗在内的新型疫苗的研制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膀胱不同部位注射A型肉毒素治疗女性难治性膀胱过度活动症的疗效。方法40例入选病例,随机分为逼尿肌注射组(A组)、逼尿肌联合三角区注射组(B组),评估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的临床症状(平均每日日间排尿次数、平均每次排尿量、夜尿次数、尿急次数)及尿动力学指标(初始尿意膀胱容量、最大膀胱容量)和 OABSS 评分、QOL 评分情况。结果经过A型肉毒素注射治疗4周后,A组平均每日日间排尿次数、平均每次排尿量、夜尿次数、尿急次数以及OABSS评分, QOL评分、最大膀胱容量均较B组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 A型肉毒素膀胱内注射治疗难治性膀胱过度活动症疗效好,无明显毒副作用,是治疗难治性膀胱过度活动的经济、有效的新方法;采用逼尿肌联合三角区部位的注射,症状缓解更为明显,值得进一步的研究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