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纪淑兰  黄亚平 《实用医技杂志》2004,11(15):1510-1511
肋骨形态细长且不规则,其肋骨体部呈弯曲的弓形状.采用常规前后位投照方法,肋骨前后相互重叠,在X线照片上不能满意显示.而采用常规斜位投照方法摄取的X线照片,也不能将肋骨完全展开,因此往往引起误诊和漏诊.为了提高诊断符合率和投照质量.我们在工作中将常规肋骨斜位投照方法做了进一步的探讨和改进.从而使被检测肋骨完全展开,并能清晰显示在X线照片上.此投照方法的改进,对诊断肋骨的骨折、囊肿性病变及良恶性肿瘤具有很大的帮助和提高.具体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肋骨形态细长且不规则 ,其肋骨体部呈弯曲的弓形状。采用常规前后位投照方法 ,肋骨前后相互重叠 ,在 X线照片上不能满意显示。而采用常规斜位投照方法摄取的 X线照片 ,也不能将肋骨完全展开 ,因此往往引起误诊和漏诊。为了提高诊断符合率和投照质量。我们在工作中将常规肋骨斜位投照方法做了进一步的探讨和改进。从而使被检测肋骨完全展开 ,并能清晰显示在 X线照片上。此投照方法的改进 ,对诊断肋骨的骨折、囊肿性病变及良恶性肿瘤具有很大的帮助和提高。具体方法介绍如下。1 方法1.1 胶片  11英寸× 14英寸或 12英寸× 15英寸直立放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锁骨骨折轴位改良投照技术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仰卧前后位,将球管向头侧倾斜30°角~40°角,对准患侧锁骨中点进行投照点片。结果:15例锁骨骨折伤患,采用常规后前位投照,仅3例明显显示骨折端前后移位和/或向后成角X线征;1例小儿未被发现骨折;其余11例骨折伤患显示骨折端对位对线良好。而采用改良轴位投照,原诊对位对线良好的11例患者,7例出现明显前后移位和/或成角的X线征;1例原未见骨折的小儿伤患,显示青枝骨折X线征。结论:锁骨骨折投照中,常规后前位投照不能全面反映骨折情况,应用锁骨轴位改良投照技术,能够较明确反映锁骨骨折骨折线对位对线情况,提高锁骨骨折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在颜面部外伤时,由于鼻骨骨质较薄,从鼻尖至鼻根骨质又逐渐增多。鼻骨后面为空腔,所以鼻骨易发生骨折。在实际工作中,对于鼻梁完整的鼻区骨折,常易漏诊。经过多年探索。我科自1995年来开始采用双侧侧位投照法诊断鼻骨骨折,其效果明显优于单一侧侧位法。但X线平片由于重叠显示不清,对鼻骨骨折后周围器官血肿、积血、积脓及骨碎片很易漏诊。而CT扫描对于鼻骨骨折后周围器官的显示更为直观清晰。因此,外伤后鼻骨骨折的放射诊断X线平片加CT扫描很有必要。现将我院自2002—2004年以来对23例鼻骨骨折病人行X线平片加CT扫描检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股骨颈骨折是临床常见损伤,占全身骨折的6.2%[1].X线摄影是诊断股骨颈骨折的常用检查方法.然而由于X线投照角度不同以及周围骨性结构的影响,部分移位不明显的股骨颈骨折在常规骨盆正位和髋关节正侧位的X线摄影图像上不能清晰显示,导致股骨颈骨折诊断困难,甚至漏诊.笔者利用X线从不同的角度投照观察完整的股骨颈和股骨颈骨折模型,分析不同角度X线摄影图像对股骨颈的显示,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胃肠道穿孔病人的放射学检查资料。方法:本组(131例)均摄上腹部前后立体位片及双斜位片,其中膈下气腹征阴性共21例加摄上腹部左侧卧水平投照位片,8例经上述方法检查膈下气腹征仍为阴性行上腹部CT平扫。结果:前后立位片示63例出现膈下游离气体,双斜位片示92例出现膈下游离气体,21例左侧水平投照位片示5例右侧腹壁下方出现游离气体,8例CT扫描均于腹壁与肝外缘间出现极少量游离气体。结论:上腹部双斜位片膈下游离气体显示率较前后立位片高;CT扫描能显示极少量游离气体,可以通过调整窗宽窗位,改变扫描体位及测CT值定性分析游离气体。故对临床高度怀疑胃肠道穿孔而普通X线仍不能明确诊断的病人,上腹部CT检查为行之有效的方法,优于其它放射学检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体位投照X线平片在肋骨骨折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我院收治的64例确诊为肋骨骨折患者的X线平片影像资料,观察多体位投照X线平片检查的影响学特征。结果:本组64例肋骨骨折共发现75处骨折,其中正位片发现骨折43例(49处),占总例数的67.2%,加摄斜位及切线位片后发现骨折61例(68处),占总例数的95.3%。结论:胸部正位片、斜位片加切线位片联合应用可多方位观察肋骨的情况,从而大大提高了肋骨骨折的检出率,值得临床诊断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正> 中国所有大、中型医院和大部份小型医院都具有普通X线检查(透视、摄片)的设备。胸部外伤患者常出现肋骨骨折。由于肋骨的解剖特点以及与周围组织器官的相互重叠,会发生肋骨骨折的漏诊。为了减少甚至避兔肋骨骨折的漏诊,对于临床拟诊的同一肋骨不同部位和不同部位肋骨的骨折,作者总结其普通X线检查方法,供我国放射技术医学界的投照技术人员参考。1 同一肋骨不同部位骨折的摄片检查方法 前肋骨折摄胸部后前位片,后肋骨折摄胸部前后位片;腋中线部位肋弓骨折摄45°胸部后前斜位片,腋前线部位肋弓骨折摄30°胸部后前斜位片,腋前线至腋中线部位助弓骨折摄30°~45°胸部后前斜位片(骨折部位越靠前角度越小),腋后线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作者对鼻部外伤的体征与症状明显而常规鼻骨侧位X线平片大体正常者,补照鼻骨轴位改良投照平片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中国人鼻骨的解剖特点是鼻梁低小,而且易与前额骨、上颌骨和牙齿重叠,显示差。作者投照摆法:坐或俯卧位,使鼻梁前线与暗盒垂直,听毗线与水平面呈ZO>30o,矢状面垂直暗盒。中心线:经鼻梁前线垂直暗盒(附图见封三右下)小结:鼻骨X钱侧位平片,如发现鼻骨骨折时多见向后移位,少数向前移位,有的无移位但可见不同形状与走向的骨折线,对左右方向移位者不易发现而漏诊,加之鼻部外伤体征与症状明显,常规鼻骨…  相似文献   

10.
颈椎病是一种巾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x线检查是诊断本病的主要依据,以往常用颈椎正倒垃X线投照方法诊断此病,但单用此位置拍照有时显示不清。为避免这一现象出现,目前加做颈椎双斜位投照法。这一位置能清晰地显示出椎间孔、构推关节和难体后外侧缘,避免了下颌骨与上位颈椎的相互重叠,提高了X线检查对颈椎病的诊断率。现就此种投照法及其特点做一介绍。病人位置:患者取前后直立位或坐位,右前斜位时面向左侧转,人体右侧向前远离胶片,左侧向后靠,左前升位时则反之,下颠稍上抬,颈椎长轴与暗金平行,两肩尽力下垂,颈部冠状面与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使用多体位投照X线平片对肋骨骨折进行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0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3例肋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我们为这73例患者均进行了多体位投照X线平片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经过多体位投照X线平片检查,在这73例肋骨骨折患者中共检查出骨折189处,其中54例患者的122处骨折是通过使用正位胸片检出,占骨折总数的64.5%,有14例患者的43处骨折是通过使用斜位胸片检出,占骨折总数的22.8%;有3例患者的14处骨折是使用局部切线片检出,占骨折总数的7.4%。结论:使用多体位投照X线平片检查对肋骨骨折患者进行诊断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骨折的检出率,此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多体位投照在肋骨骨折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肋骨骨折的X线平片诊断率。方法:对我院近年来200例肋骨骨折确诊病例平片诊断进行回顾分析。结果:200例中。膈上肋骨骨折147例,膈下肋骨骨折53例;共有487处骨折,其中单发63例;正位显示142例,占71%;斜位显示184例,占92%;正斜位均显示152例,占76%;正斜位均不能显示仅透视下动态显示10例,占5%。结论:X线摄片体位应根据肋骨外伤的具体部位而定,多体位摄片结合透视下点片并注意复查能提高诊断率,可减少误漏诊。  相似文献   

13.
目的:讨论X线投照体位在肋骨骨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47例肋骨骨折病例中,有39例常规正位投照.有8例进行特殊体位投照。结果:经过胸部肋骨特殊体位投照,可以发现或更好地显示胸部正位片未能显示的骨折线影。结论:胸部X线特殊投照体位能更好显示肋骨骨折线及其类型,为临床准确提供诊断,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分析Broden位投照在跟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3年9月间我院收治的跟骨骨折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为其进行跟骨侧位+轴位X线投照检查及Broden位X线投照检查,观察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骨折检出率,并将对比的结果及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Broden位X线投照检查的骨折检出率为93.5%(43例/46例),跟骨侧位+轴位X线投照检查的骨折检出率为78.3%(36例/46例),X2值分别为5.385和6.238。Broden位X线投照检查的骨折检出率明显高于跟骨侧位+轴位X线投照检查,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Broden位投照在跟骨骨折诊断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将其与跟骨侧位+轴位X线检查的结果相结合,可进一步提高跟骨骨折的检出率,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前尘肺病检查仍以后前位高千伏胸部平片为主要手段,然而常规X线胸片为肺部前后组织叠加在一起的影像,对肺隐蔽部位(如脊柱、心旁区等)显示较差,尤其受到心脏大血管、肋骨、横隔等的遮盖,加之受到重叠摄片技术的影响,在显示尘肺的表现上远没有CT多。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鼻骨骨折的X线平片和CT扫描影像学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X线检查采用GE R-500mAX线机,俯卧双侧住投照,必要时加鼻骨轴位投照.CT扫描取标准仰卧位,层厚2mm,层间距1mm,螺距0.9扫描.结果 X线平片50例表现为鼻骨连续性中断、鼻骨骨折端不同程度成角、移位、鼻骨塌陷等.34例行CT扫描,所有鼻骨骨折全部显示,表现为外鼻肿胀、鼻骨同缝分离、断离鼻骨向后移位等,占100%.结论 应在X线平片的基础上进一步作CT扫描检查,其清晰的显示鼻部损伤的程度,对鼻骨骨折的类型,鼻骨骨折的折块错位情况以及鼻中隔损伤情况等能清晰显示.  相似文献   

17.
卓恩德  史林  陈业平  罗逸林 《中国CT和MRI杂志》2020,(3):135-137,146,F0002
目的探讨X线平片与多层螺旋CT(MSCT)后处理技术在诊断四肢骨关节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就诊治疗的62例四肢骨关节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整理分析,以手术诊断为标准,总结不同检查方法对四肢骨关节骨折的诊断正确性,分析不同骨关节骨折在不同影像学检查中的图像特征。结果整理临床病例资料可知,X线平片和MSCT后技术处理检查对四肢骨关节骨折检出率分别为83.87%和96.77%,比较差异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MSCT后技术处理对四肢骨关节骨折的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X线平片检查,比较差异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资料可知,经X线平片检查符合诊断48例,其余14例显示为可疑及未见异常但是实际上存在着隐匿性骨折,而X线检查中,多数均表现为骨皮质不连续,呈现中断。由于X线平片检查中对于髋臼、髌骨、踝关节后踝、肱骨内上髁、第4、5掌骨基底部中细小骨折线因影像的重叠未能明显显示,故易发生误诊,而在MSCT后处理技术检查中,行MSCT扫描后,再经MPR SSD VRT多方面重建,其中MPR轴位可明显见掌骨基底存在细小骨折线,且对于肱骨内上髁游离的细小骨碎片也可清晰显示。结论 MSCT后处理技术诊断四肢骨关节骨折的正确符合率更高,对于实际在但未能明显表现的隐匿性骨折、骨折部位、位置以及与周围组织关系更能清晰立体的显现,进而更有利于临床医生进行观察和诊断。  相似文献   

18.
在胸部创伤中 ,肋骨骨折最常见 ,其中大部分骨折有后前位胸片就能满足诊断需要 ,部分弓部无移位的骨折及前端部骨折则需用肋骨特殊体位投照才能显示。而肋骨前端的骨折 ,由于其与背侧组织重叠多、结构中松质骨多、成像密度低等因素 ,极易漏诊。为了提高诊断率 ,减少病员痛苦 ,使病人早期得到治疗 ,我们在工作中 ,根据肋骨的解剖行径 ,在肋骨展开投照法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并反复实践 ,探索出一种我们称之为肋骨双斜位投照法。此位置能充分暴露肋骨 ,弥补正位片的不足 ,减少肋骨骨折的漏诊。现就投照方法作一介绍 ,供同道们参考。投 照 方 法…  相似文献   

19.
CR在鼻骨骨折检查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徐晓彤  杨惠珍  杨蓉  周海 《河北医学》2001,7(9):790-792
目的:为探讨CR在鼻骨骨折检查中的作用,回顾性分析了40例鼻骨骨折患者的鼻骨侧位CR片及普通X线平片。结果:40例鼻骨骨折在CR片上均有不同程度X线表现,而普通X线平片仅发现鼻骨骨折19例。结论:鼻骨侧位CR片对鼻骨骨折及其它面骨复合骨折的诊断敏感性高于普通X线平片,CR片骨折线显示清晰,综合信息量高,在实际工作中可以替代普通X线平片并可减少漏诊。  相似文献   

20.
①目的探讨X线平片与CT对脊柱爆裂骨折的诊断价值及对临床治疗的指导作用。②方法分析150例爆裂骨折的X线平片和CT扫描资料。③结果因X线平片无典型征象而误诊13例,由于对典型征象缺乏认识而误诊6例,由于投照因素漏诊15例。④结论X线平片对脊柱爆裂骨折的误诊、漏诊率较高,提高认识水平和投照质量可减少误、漏诊;CT能显示椎体、附件骨折、椎管狭窄及后移骨片优于X线平片。提高脊柱爆裂骨折的诊断准确率并显示椎管的狭窄程度,二者结合可详细反映爆裂骨折的各种损伤情况,对决定外科手术方式有重要作用,也有利于临床及时正确地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