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注射用利培酮微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54名受试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注射用利培酮微球和氟哌啶醇片治疗。注射用利培酮微球组在开始注射之前3 d给予利培酮口服液治疗,患者对利培酮口服液无过敏反应后给予注射用利培酮微球治疗,注射之日为基线,基线后第3周渐减利培酮口服液用量,第4周停用口服液治疗。分别在基线期、第4,8,12,16周进行PANSS、生活质量与满意度量表及锥体外系症状量表(ESRS)评分,并分析结果。结果:注射用利培酮微球组与氟哌啶醇组各时点PANSS量表分与基线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F=4.439,P=0.013),但两组间差异不具显著性(F=2.013,P=0.162)。注射用利培酮微球组生活质量及满意度评分的改善与基线相比有显著性差异(F=7.358,P=0.000),而氟哌啶醇组的这种差异不显著。注射用利培酮微球组在第16周时生活质量及满意度评分优于氟哌啶醇组(P<0.05)。氟哌啶醇组各时点ESRS评分与基线相比具显著性差异(F=45.93,P=0.000),而注射用利培酮微球组这种差异不显著。组间比较显示氟哌啶醇组ESRS评分明显高于注射用利培酮微球组(F=50.589,P=0.000)。结论:注射用利培酮微球对生活质量及满意度的改善作用优于氟哌啶醇,两者在改善PANSS量表分的临床疗效相当,但注射用利培酮微球所引起的锥体外系反应更轻微。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注射用利培酮微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54名受试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注射用利培酮微球和氟哌啶醇片治疗。注射用利培酮微球组在开始注射之前3 d给予利培酮口服液治疗,患者对利培酮口服液无过敏反应后给予注射用利培酮微球治疗,注射之日为基线,基线后第3周渐减利培酮口服液用量,第4周停用口服液治疗。分别在基线期、第4,8,12,16周进行PANSS、生活质量与满意度量表及锥体外系症状量表(ESRS)评分,并分析结果。结果:注射用利培酮微球组与氟哌啶醇组各时点PANSS量表分与基线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F=4.439,P=0.013),但两组间差异不具显著性(F=2.013,P=0.162)。注射用利培酮微球组生活质量及满意度评分的改善与基线相比有显著性差异(F=7.358,P=0.000),而氟哌啶醇组的这种差异不显著。注射用利培酮微球组在第16周时生活质量及满意度评分优于氟哌啶醇组(P<0.05)。氟哌啶醇组各时点ESRS评分与基线相比具显著性差异(F=45.93,P=0.000),而注射用利培酮微球组这种差异不显著。组间比较显示氟哌啶醇组ESRS评分明显高于注射用利培酮微球组(F=50.589,P=0.000)。结论:注射用利培酮微球对生活质量及满意度的改善作用优于氟哌啶醇,两者在改善PANSS量表分的临床疗效相当,但注射用利培酮微球所引起的锥体外系反应更轻微。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注射用利培酮微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54名受试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注射用利培酮微球和氟哌啶醇片治疗。注射用利培酮微球组在开始注射之前3 d给予利培酮口服液治疗,患者对利培酮口服液无过敏反应后给予注射用利培酮微球治疗,注射之日为基线,基线后第3周渐减利培酮口服液用量,第4周停用口服液治疗。分别在基线期、第4,8,12,16周进行PANSS、生活质量与满意度量表及锥体外系症状量表(ESRS)评分,并分析结果。结果:注射用利培酮微球组与氟哌啶醇组各时点PANSS量表分与基线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F=4.439,P=0.013),但两组间差异不具显著性(F=2.013,P=0.162)。注射用利培酮微球组生活质量及满意度评分的改善与基线相比有显著性差异(F=7.358,P=0.000),而氟哌啶醇组的这种差异不显著。注射用利培酮微球组在第16周时生活质量及满意度评分优于氟哌啶醇组(P<0.05)。氟哌啶醇组各时点ESRS评分与基线相比具显著性差异(F=45.93,P=0.000),而注射用利培酮微球组这种差异不显著。组间比较显示氟哌啶醇组ESRS评分明显高于注射用利培酮微球组(F=50.589,P=0.000)。结论:注射用利培酮微球对生活质量及满意度的改善作用优于氟哌啶醇,两者在改善PANSS量表分的临床疗效相当,但注射用利培酮微球所引起的锥体外系反应更轻微。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注射用利培酮微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54名受试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注射用利培酮微球和氟哌啶醇片治疗。注射用利培酮微球组在开始注射之前3 d给予利培酮口服液治疗,患者对利培酮口服液无过敏反应后给予注射用利培酮微球治疗,注射之日为基线,基线后第3周渐减利培酮口服液用量,第4周停用口服液治疗。分别在基线期、第4,8,12,16周进行PANSS、生活质量与满意度量表及锥体外系症状量表(ESRS)评分,并分析结果。结果:注射用利培酮微球组与氟哌啶醇组各时点PANSS量表分与基线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F=4.439,P=0.013),但两组间差异不具显著性(F=2.013,P=0.162)。注射用利培酮微球组生活质量及满意度评分的改善与基线相比有显著性差异(F=7.358,P=0.000),而氟哌啶醇组的这种差异不显著。注射用利培酮微球组在第16周时生活质量及满意度评分优于氟哌啶醇组(P<0.05)。氟哌啶醇组各时点ESRS评分与基线相比具显著性差异(F=45.93,P=0.000),而注射用利培酮微球组这种差异不显著。组间比较显示氟哌啶醇组ESRS评分明显高于注射用利培酮微球组(F=50.589,P=0.000)。结论:注射用利培酮微球对生活质量及满意度的改善作用优于氟哌啶醇,两者在改善PANSS量表分的临床疗效相当,但注射用利培酮微球所引起的锥体外系反应更轻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利培酮与氟哌啶醇对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的癫痫患者62例,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法分为利培酮组(31例)与氟哌啶醇组(31例).两组患者均行抗癫痫治疗,利培酮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利培酮治疗;氟哌啶醇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氟哌啶醇治疗,疗程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分、精神病理评分和攻击危险评分.结果 两组的PANSS、阳性症状、精神病理及攻击危险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培酮组阴性症状及SDSS评分差值改变大于氟哌啶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培酮及氟哌啶醇对癫痫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利培酮对于改善癫痫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阴性症状及社会功能具有更佳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利培酮与氟哌醇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0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定组,采用平行双盲随机对照方法分别口服利培酮2-6mg.d^-1(51例)或氟哌啶醇6-18mg.d^-1(50例)治疗。疗程6周。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临床疗效四级评定标准评定疗效。用Simpson-Angus量表(SAS)和治疗中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利培酮和氟哌啶醇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是68.6%和60.0%(P>0.05)。两药对精神分裂症阳性,阴性症状及一般精神病理学症状均有良好疗效。量两组间各种疗效指标无显著差异。利部酮的锥体外系症状(EPS)严重度显著低于氟哌啶醇,在肌紧张,震颤,静坐不能三种药物不良反应的严重度,TESS总严重度,药物不良反应所致痛苦程度诸方面,利培酮也显著低于氟哌啶醇(P<0.01)。结论:利培酮与氟哌啶醇总体疗效相当;临床治疗剂量的利培酮所致的EPS显著低于氟哌啶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国产利培酮(索乐)对精神分裂症男性患者血清催乳素(PRL)水平影响。方法将60例符合中国精神疾病障碍分类第3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男性患者随机分为利培酮(索乐)组(30例)和氟哌啶醇组(30例),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两组治疗前后的PRL水平;采用PANSS量表评定两组临床疗效。结果①两组治疗8周末的PANSS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②治疗前利培酮(索乐)组与氟哌啶醇组的PRL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利培酮(索乐)组与氟哌啶醇组的PRL水平均比治疗前升高,但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国产利培酮(索乐)和氟哌啶醇均能升高患者的PRL水平,但两者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利培酮在躁狂发作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70例患者随机分为利培酮组和氟哌啶醇组进行对照研究,两组均联用碳酸锂.采用Bech-Rafaelsen评定量表(BRMS)及其减分率对疗效进行观察,同时观察两组的锥体外系反应.结果 两组均从第2周开始起效,但从第4周开始利培酮组的减分率明显大于氟哌啶醇组,而且氟哌啶醇组联用抗霍奇金药的例数是氟哌啶醇组的2倍多.结论 利培酮不仅可以治疗躁狂,且具有相当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利培酮治疗Tourette’s综合症的疗效和依从性。方法对42例Tourette’s综合症患者,随机分为利培酮组(21例)和氟哌啶醇组(21例),进行8周的对照研究。于治疗前及治疗1周,2周,4周,8周末采用耶鲁抽动症严重程度量表(YGTSS)总分及减分率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对两组进行临床疗效及依从性评估。结果两组疗效相当,利培酮组有效率85.7%,氟哌啶醇组有效率90.5%。利培酮组不良反应少于氟哌啶醇组,治疗依从性好。结论利培酮治疗Tourette’S综合症疗效与氟哌啶醇相当,不良反应较轻,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小剂量氟哌啶醇与利培酮治疗老年期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60例门诊治疗或住院治疗的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给予小剂量氟哌啶醇(n=30)与利培酮(n=30)治疗,疗程8周,在治疗前及治疗后2、4、6、8周末分别采用阳性症状量表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锥体外系副反应量表(RSESE)、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8周后PANSS总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不良反应均少而轻。结论:小剂量氟哌啶醇与利培酮治疗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相当,同样具有依从性好,不良反应轻,疗效及安全性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利培酮治疗躁狂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药平行对照,剂量可调整的研究。受试者分别口服利培酮1~6mg/d或氟哌啶醇片2~12mg/d。疗程4周。结果:共收集符合入组条件的躁狂病人32例,其中利培酮组16例,氟哌啶醇组16例。主要疗效指标Young氏躁狂评定量表(YMRS)评分在治疗结束时较基线显著减少(P<0.01)。有效率利培酮组为87.5%,氟哌啶醇为81.25%,无显著性差异。两组常见不良反应有锥体外系反应、便秘及心电图异常,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试验药利培酮与对照药氟哌啶醇具有类似的疗效与不良反应。为治疗躁狂症的安全而有效的新药。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利培酮治疗躁狂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药平行对照,剂量可调整的研究。受试者分别口服利培酮1-6mg/d或氟哌啶醇片2-12mg/d。疗程4周。结果:共收集符合人组条件的躁狂症病人32例,其中利培酮组16例。主要疗效指标Young氏躁狂评定量表(YMRS)评分在治疗结束时较基线显著减少p<0.01。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利培酮口服液合并劳拉西泮治疗酒精所致精神障碍兴奋激越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72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急性期兴奋激越患者随机分为利培酮口服液组(研究组)和氟哌啶醇组(对照组),每组36例,分别给予利培酮口服液合并劳拉西泮口服与氟哌啶醇合并异丙嗪肌,注观察2周.用PANSS兴奋因子评定疗效,用TESS量表评定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 2组治疗后各时点PANSS兴奋因子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2组治疗前及治疗各时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症状轻微.结论 利培酮口服液治疗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急性期兴奋激越起效快、疗效好、安全性高,是精神分裂症急性期及全病程治疗的理想的药物.  相似文献   

14.
利培酮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2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华军  虞洪 《医药导报》2004,23(9):0654-0655
目的: 观察利培酮治疗少年儿童抽动 秽语综合征(Tourette)综合征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随机抽取符合CCMD Ⅲ诊断标准的Tourette综合征患儿3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1例和对照组18例。在精神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给予利培酮0.25~2.00 mg·d 1,对照组给予氟哌啶醇1.0 mg·d 1,均分两次口服。4周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85.7%,对照组有效率83.3%(χ2=0.042,P>0.05)。治疗组脱落1例,有轻微坐立不安4例;对照组脱落2例,嗜睡6例,静坐不能与反应迟钝5例。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χ2=7.70,P<0.01)。结论:利培酮治疗Tourette综合征与氟哌啶醇疗效相近,但不良反应较氟哌啶醇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5.
不同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血清催乳素和体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利培酮、奥氮平、氟哌啶醇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催乳素(PRL)、体重的影响。方法 6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利培酮组(23例)、奥氮平组(22例)、氟哌啶醇组(23例),分别在治疗前、治疗8周末测血清催乳素、体重、身高,计算体重指数,并同时做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分(PANSS),观察治疗前后各测量指标的变化及不同药物组的差异。研究期间由医院提供相同饮食。结果 (1)3组治疗后较治疗前PANSS评分均明显下降(P〈0.01),但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前患者血清催乳素水平与PANSS总分、各因子分无明显相关性。(3)与治疗前比较,利培酮组、氟哌啶醇组血清PRL明显增高(P〈0.01),而奥氮平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PR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催乳素的升高为利培酮〉氟哌啶醇〉奥氮平。(4)治疗前后3组体重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BMI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利培酮组(P〈0.01),奥氮平组(P〈0.01),氟哌啶醇组(P〈0.05)],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体重的影响作用奥氮平〉利培酮〉氟哌啶醇。(5)体重的增加和阴性症状评分相关。结论利培酮有明显升高PRL的作用,而奥氮平对体重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利培酮与氟哌啶醇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维持治疗的依从性。方法对两组患者进行6个月维持治疗期随访,采用PANSS、RSESE、TESS量表以及药物态度问卷在基线、4周、8周、12周、24周分别进行检查评定。结果维持治疗期两组PANSS无明显差异,而药物副反应尤其是锥体外系反应氟哌啶醇组较高,利培酮组与氟哌啶醇组因EPS而不依从维持治疗分别为9.1%与39.1%,后者显著比前者高(P<0.01)。结论本研究显示,EPS是导致患者维持治疗依从性低的主要原因,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利培酮口服液与肌内注射氟哌啶醇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兴奋激越症状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60例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并且均伴有冲动激越行为的男性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0例,在治疗前及治疗第24h,72h,治疗后1周和2周进行PANSS兴奋因子评分及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利培酮口服液组和氟哌啶醇肌内注射组患者兴奋因子评分均下降,两组减分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不良反应主要为锥体外系反应,应用抗胆碱能药消失。但利培酮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低于氟哌啶醇组。结论两组治疗均有较好疗效,但氟哌啶醇组药物不良反应多于利培酮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奥氮平和氟哌啶醇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差异。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2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均分为奥氮平组和氟哌啶醇组。使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副反应量表(TESS)进行评价。比较两组治疗前后PANSS评分、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治疗后奥氮平组PANSS总分、阴性量表分及一般病理分均显著优于氟哌啶醇组(P〈0.05);奥氮平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1.4%,显著高于氟哌啶醇组的38.1%(P〈0.05);奥氮平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氟哌啶醇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氯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不良反应少,耐受性好,优于氟哌啶醇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利培酮口服液与氟哌啶醇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102例儿童抽动障碍分别给予利培酮口服液与氟哌啶醇治疗,其中利培酮口服液组51例,氟哌啶醇组51例。疗效评定采用耶鲁抽动症状严重程度量表(YGTSS),不良反应采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观察8周。结果:利培酮口服液组显好率、好转率分别为58.82%、76.47%,氟哌啶醇组显好率、好转率分别为56.86%、72.55%,2组总有效率接近,氟哌啶醇组流涎、震颤、EKG异常多见。结论:利培酮口服液和氟哌啶醇同样能有效治疗儿童抽动障碍,利培酮口服液依从性较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与氟哌啶醇对老年期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6例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选用阿立哌唑和氟哌啶醇治疗,疗程12周,疗效评定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PANSS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阿立哌唑组有效率69.76%,显效率88.37%,氟哌啶醇组有效率65.12%,显效率86.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立哌唑组不良反应少而轻。结论:阿立哌唑与氟哌啶醇治疗老年期精神分裂症均有肯定疗效.阿立哌唑不良反应轻,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