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探讨抗抑郁药艾司西酞普兰对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治疗作用及安全性。方法对85名符合入组标准的精神分裂症后抑郁诊断的患者进行随机分组。研究组(42例)给予利培酮合并艾司西酞普兰(10 mg/d)治疗;对照组(43例)单予利培酮治疗;运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PANSS量表及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对两组患者进行症状及不良反应的评定。结果两组的HAMD和PANSS总分在治疗后均显著下降(P〈0.05);研究组2周末和4周末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能较快改善精神分裂症后抑郁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疗法对精神分裂症伴发抑郁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符合人组标准的精神分裂症伴发抑郁焦虑症状的患者随机分为帕罗西汀合并认知行为治疗组(研究组,32例)及帕罗西汀治疗组(对照组,32例)。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4、6、8周末及随访1年后HAMD评分较对照组显著改善;人组前及8周末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随访1年后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0.01);研究组复发率低,依从性好。结论:认知行为疗法对精神分裂症伴发抑郁障碍疗效确切,有利于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疗法对精神分裂症伴发抑郁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符合入组标准的精神分裂症伴发抑郁焦虑症状的患者随机分为帕罗西汀合并认知行为治疗组(研究组,32例)及帕罗西汀治疗组(对照组,32例).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4、6、8周末及随访1年后HAMD评分较对照组显著改善;入组前及8周末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随访1年后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0.01);研究组复发率低,依从性好.结论认知行为疗法对精神分裂症伴发抑郁障碍疗效确切,有利于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艾司西酞普兰结合认知-行为疗法与单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产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首先使用爱丁堡(Ed-inburgh)产后抑郁量表(EPDS)筛选患者,将确诊为产后抑郁的52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26例,给予艾司西酞普兰20 mg/日结合认知-行为疗法,对照组26例,给予单用艾司西酞普兰20 mg/日治疗,疗程6周。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2、4、6周末评定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艾司西酞普兰结合认知-行为疗法与单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产后抑郁均有良好的效果,但前者疗效更佳(t=3.18~5.91,P〈0.01)。结论艾司西酞普兰结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产后抑郁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利培酮联用西酞普兰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4例精神分裂症以阴性症状为主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4例和对照组30例,分别给予利培酮联用西酞普兰及单用利培酮治疗,疗程8周,采用PANSS评定疗效、TESS评定不良反应,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4、8周末各评定一次,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4周末两组PANSS总分、阳性因子分、阴性因子分及8周末两组PANSS总分和各因子分与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者性(P<0.05或P<0.01).8周末两组间比较PANSS总分及阴性因子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利培酮联用西酞普兰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可以提高疗效,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联合西酞普兰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6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阿立哌唑加西酞普兰)和对照组(阿立哌唑),每组30例。观察12周。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副反应量表(TESS)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4、8、12周分别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PANSS总分、各因子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研究组阴性因子分在第4周末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O.05),而对照组阴性因子分则在第8周末显著降低(P〈0.01),且第8、12周末研究组阴性因子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O.01)。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立哌唑联合西酞普兰能明显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7.
王萍  娄涛  李曦  段德香  武小玉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4):104-104,107-108
目的:探讨利培酮联用西酞普兰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4例精神分裂症以阴性症状为主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4例和对照组30例,分别给予利培酮联用西酞普兰及单用利培酮治疗,疗程8周,采用PANSS评定疗效、TESS评定不良反应,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4,8周末各评定一次,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4周末两组PANSS总分、阳性因子分、阴性因子分及8周末两组PANSS总分和各因子分与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者性(P〈0.05或P〈0.01)。8周末两组问比较PANSS总分及阴性因子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利培酮联用西酞普兰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可以提高疗效,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8.
李晶莹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5):1934-1935,1938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合并认知治疗对首发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首发抑郁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艾司西酞普兰合并认知治疗组)35例,对照组(单用艾司西酞普兰组)35例,疗程6周,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2、4、6周末分别进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总疗程6周。结果:HAMD评分治疗2周末与入组时比较两组差异有显著性。艾司西酞普兰合并认知治疗组在治疗1周末即显示出明显疗效。两组间HAMD量表评分及减分率在治疗的1、2、4、6周末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研究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艾司西酞普兰合并认知治疗对首发抑郁症疗效显著,疗效无性别差异,能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西酞普兰合并奋乃静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入院顺序分层随机法,将12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平均分为研究组(西酞普兰+奋乃静)和对照组(奋乃静+安慰剂).在治疗前、治疗后4,8,12周末分别以阳性症状、阴性症状量表和副反应量表评定疗效和副作用,用韦氏成人智力量表、韦氏记忆量表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评定治疗前后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变.结果治疗12周后,研究组的言语量表、操作量表、全量表和记忆量表分分别为(84.97±3.73)分、(80.41±5.93)分、(83.37±5.81)分、(77.26±13.31)分;对照组分别为(75.41±3.95)分、(72.43±5.56)分、(75.87±5.34)分、(72.15±13.19)分,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PANSS总分、阴性因子分比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后4,8,12周末TESS评分,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且治疗后低于治疗前,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西酞普兰合并奋乃静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0.
林卫  吴爱勤  万好 《中外医疗》2010,29(15):1-1,3
目的本研究探讨认知行为治疗对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方法将60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随即分为2组,研究组采用西酞普兰合并认知行为治疗,对照组仅用西酞普兰治疗,2组作8周持续治疗观察,于入组前及入组后第4、8周末分别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A),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评定。结果 2组在治疗后第4、8周末HAMD、HAMA总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认知行为治疗对难治性抑郁症有效,并且远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西酞普兰对急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8~2012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7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患者给予西酞普兰结合常规的脑卒中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脑卒中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的NIHSS评分、HAMD评分、BI指数、MMSE评分、神经肽Y以及血浆P物质、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含量.结果 经过3个月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HAMD评分较对照组显著下降、MMSE评分、BI指数较对照组显著上升、血浆P物质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神经肽Y、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均<0.05).结论 西酞普兰有利于急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加心理干预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173例COPD患者进行调查,对HAMA≥7分或HAMD≥8分的COPD患者61例进行观察治疗,其中单独抑郁30例(17.3%),单独焦虑11例(6.4%),焦虑合并抑郁20例(11.6%)。随机分为干预组31例,对照组30例。干预组给予COPD规范化治疗+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心理干预;对照组给予COPD规范化治疗+安慰剂。2组均在治疗前后进行HAMD、HAMA评分及肺功能测定。结果 (1)2组治疗后HAMA、HAMD总分及各因子评分比较,干预组均低于对照组(除焦虑心境、抑郁心境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对照组精神焦虑和焦虑/躯体化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治疗后HAMA、HAMD总分及各因子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2)2组治疗后FEV_1、FEV_1%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2组间FEV_1、FEV_1%、FEV_1/FV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化治疗+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心理干预能明显改善COPD患者的情绪障碍、躯体症状,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王东波  徐松泉  汤庆平  朱桂东  金国林  曹江 《浙江医学》2013,(23):2093-2095,2098
目的探讨抗抑郁药合并认知治疗对社区老年抑郁症患者残留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抑郁症的诊断标准,且经过充足抗抑郁药物治疗20周以上。症状部分缓解而未达到痊愈的患者10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临床管理组(CM组)52例和合并认知治疗组(CBT组)54例,连续治疗20周。分别比较两组患者入组前与治疗后4、10、20周的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缓解率以及48周复燃率;并对治疗前后进行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评定。结果治疗第4周末,CBT组HAMD总分、焦虑因子分显著下降;治疗第20周末,两组HAMD总分、焦虑因子分、睡眠因子分、抑郁因子分均明显下降,与CM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CBT组有效率为68.5%(37/54),CM组为42.3%(22/52);CBT组完全缓解率(24.1%)较CM组(13.5%)高;随访48周,CBT组复燃率(2212%)较CM组(42.3%)低;TCSQ结果显示,CBT组患者表现出更多积极的应对方式。结论抗抑郁药配合认知治疗是改善社区老年抑郁症残留症状的有效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复燃率,可能与患者应对方式的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幸福感提升训练合并安非他酮对抑郁症患者的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抑郁症诊断标准的患者92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患者给予幸福感提升训练合并安非他酮治疗(研究组);另一组患者单用安非他酮治疗(对照组)。5周后,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患者的疗效,用生活质量评定量表(QOL-100)评定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于1年后统计复发率及再评生活质量。结果:5周后研究组患者的HAMD及QOL-100总评分较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1年后研究组患者的HAMD及QOL-100总评分较对照组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复发率研究组患者为6.5%,对照组患者为19.6%,两组患者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幸福感提升训练可提高抑郁症患者的疗效及生活质量,并能降低其复发率。  相似文献   

15.
廖粤媛 《热带医学杂志》2014,(5):689-690,F0003
目的探讨老年脑卒中患者抑郁筛查情况及相关心理治疗的影响。方法将首次脑卒中发病1个月后的患者80例作为治疗组,另外选择同期住院的老年脑卒中抑郁患者74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每日口服百忧解20 mg,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治疗,分析脑卒中后患者抑郁的因素,于治疗前、治疗8周和6个月后根据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抑郁情况判断,进行HAMD、SDS评分和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情况(CSS)比较,并统计治疗1年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后8周和6个月的HAMD、SDS和C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年后,临床有效率达到91.2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抑郁量表筛查和相关心理治疗指导,对缓解抑郁症状、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治疗联合拉莫三嗪治疗双相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认知行为治疗,而对照组给予一般心理支持。测定入组基线及治疗第1、3、5及8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积分、治疗前后应付方式积分,计算两组临床总有效率、HAMD17减分率、因子分变化及应付方式积分变化。结果两组治疗方案的总体疗效相当(χ2=0.0934,P〉0.05),且HAMD17积分均在第3周明显降低,说明两组起效时间相同(P〉0.05);但治疗组在认知障碍、迟滞因子的改善上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能更有效的改善幻想、求助因子积分(P〈0.05)。结论认知行为治疗能显著改善双相抑郁患者应付方式,重视应付方式等人格因素可能是双相抑郁预防复发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齐拉西酮与西酞普兰联合治疗抑郁症的疗效。方法抑郁症患者65例,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用齐拉西酮联合西酞普兰治疗(联用组)和单用西酞普兰治疗(单用组),疗程8周。采用HAMD、HAMA评定疗效,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后联用组HAMD和HAMA评分显著低于单用组;在第4、第8周末联用组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单用组,两组不良反应相仿。结论齐拉西酮联合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舒必利治疗阻滞性抑郁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对62例阻滞性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合用组(舒必利合并西酞普兰,31例患者)和单用组(单用西酞普兰,31例患者),治疗8周,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第4、6、8周末两组患者间HAMD总分和阻滞症状项目评分比较,合用组患者低于单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治疗8周末合用组和单用组患者的显效率分别为83.87%和58.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间TESS评分比较,单用组患者主要以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为主,而合用组患者则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结论:小剂量舒必利合并西酞普兰治疗阻滞性抑郁症疗效较单用西酞普兰好,且起效快,舒必利可消除西酞普兰所致的恶心、呕吐等胃肠道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