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14例手指残端痛性神经瘤的患者经过手术行神经瘤切除,并将自体神经插入移植于两中枢端神经间,用生物膜包绕移植的神经及两吻合口。残端神经瘤性疼痛症状消失,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自体神经移植治疗手指残端神经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4例手指残端痛性神经瘤的患者经过手术行神经瘤切除,并将自体神经插入移植于两中枢端神经间,用生物膜包绕移植的神经及两吻合口。残端神经瘤性疼痛症状消失,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介绍治疗神经瘤性残端痛的新方法及疗效;方法:1990年起,在切除残端神经瘤后,采用残端直接缝合法(15例)、神经原位移植法(21例)两种重建神经连续性的方式治疗残指(趾)肢神经瘤性残端痛36例;结果:术后32例随访6个月~2年,患者症状、体征改善明显,治愈好转率90%以上;结论:使残端神经的再生恢复其生理过程,无论从预防还是治疗的观点出发,都是治疗神经瘤性残端痛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介绍治疗神经瘤性端痛的新方法及疗效;方法:1990年起,在切除残端神经瘤后,采用残端直接缝合法(15例)、神经原位移植法(21例)两种重建神经连续性的方式治疗残指(趾)肢神经瘤性残端痛36例;结果:术后32例随访6个月-2年,患者症状、体征改善明显,治愈好转率90%以上;结论:使残端神经的再生恢复其生理过程,无论从预防还是治疗的观点出发,都是治疗神经瘤性残端痛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由于手指捻挫伤或手指离断伤后 ,无条件再植或再植失败 ,截指缩短缝合是一种简单、有效的闭合创口的方法 ,但由于截指时残端软组织条件以及手术操作方法的不同 ,常出现截指后残端外伤性神经瘤并产生相应的疼痛症状。木文总结了 4 9例 86指的残端痛性神经瘤 ,采用不同的方法处理残端 ,术后疼痛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 ,现总结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本院自 1992~ 2 0 0 2年间 ,共有 4 5 1例手外伤患者 931指行残端截指缩短缝合 ,其中出现痛性神经瘤 4 9例 86指 ,约占 9.2 % ,男性 4 1例 ,女性 8例 ,年龄 14~ 61岁。损伤原因 …  相似文献   

6.
长段神经液氮冷冻预防残端神经瘤形成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绍安  尹烈 《广东医学》1999,20(6):405-406
目的 探讨长段神经液氮冷冻预防残端神经瘤形成的效果。方法 实验用 3 0只SD大鼠 ,左侧坐骨神经切断并切除残端 6mm、神经残端液氮冷冻 12± 1mm ,右侧同样切断但不冷冻设为对照侧 ,观察 2 8周 ,采用肉眼及光镜组织学的方法进行评价。结果  3 0例对照侧均有坐骨神经瘤形成 ,而神经残端长段经冷冻处理后未见神经瘤形成。结论 大鼠长段神经液氮冷冻的方法可以预防神经瘤形成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皮三针与药物治疗截肢术后残端神经瘤疼痛疗效比较。方法治疗组30例在神经瘤局部以皮三针治疗,对照组30例口服路盖克(氨酚双氢可待因片)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0%,两者之间疗效比较P〈0.05。结论皮三针治疗残端神经瘤疼痛有显著的临床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介绍治疗痛性指固有神经瘤的手术新方法?方法:30例患者,11例采用神经移植神经弓式的双端侧吻合?术中游离修剪神经断端,将远端尺?桡侧指固有神经先吻合,形成远神经弓,再将近端尺?桡侧指固有神经吻合,形成近神经弓;测量两神经弓间距,取直径相近的前臂外侧皮神经,平分为两段,分别于神经弓的尺?桡侧开窗式端侧吻合?10例采用神经移植端-端吻合,9例采用直接端-端吻合?结果:术后创面均Ⅰ期愈合?术后24.5~52.0个月,平均38.2个月随访?双端侧吻合组9例指疼痛完全消失,2年后未见复发;2例指自发性疼痛消失,但仍有轻度触痛;指感觉测定为S(4.35 ± 1.98)级,高于其它两组(P = 0.027);两点分辨觉为(5.0 ± 0.7)mm,小于其他两组(P = 0.022);对疼痛参照Burchiel疗效的评定:优9指,良2指,3组Burchiel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9.824,P = 0.043)?神经移植端-端吻合组指感觉测定为S(2.42 ± 0.74)级;两点分辨觉为(7.3 ± 1.2)mm;对疼痛参照Burchiel疗效的评定:优4指,良3指,可3;直接端-端吻合组指感觉测定为S(3.18 ± 0.82)级;两点分辨觉为(6.1 ± 1.1)mm;对疼痛参照Burchiel疗效的评定:优4指,良4,可1例?后两组感觉测定和两点分辨觉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5.943,P = 0.033)?结论:神经弓式的双端侧神经吻合具有放大生理性神经端-端吻合效应,可有效治疗痛性指固有神经瘤,消除患指疼痛,恢复指腹触摸灵敏性?  相似文献   

9.
 外周神经损伤后,受损神经局部往往会出现神经纤维的异常生长增生,于损伤局部形成迂曲、错长,最终形成局部肿块,即所谓创伤性神经瘤,而其中约10%的创伤性神经瘤出现顽固的病理性疼痛。在手外科,创伤后痛性神经瘤是上肢外周神经损伤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疗效尚不理想。经典手术治疗方法如神经残端转位至肌肉、残端缝合至小静脉及神经残端骨内包埋等往往疗效有限。近年来已尝试将自体脂肪移植、组织移植、电刺激及神经导管等新技术应用于创伤后痛性神经瘤的治疗。本文就上肢常见的痛性神经瘤的原因、诊断及治疗进展进行综述,为将来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 神经瘤性残端痛多由外伤所致,使手指固有神经离断,神经纤维过度增生而形成神经痛,手指末端疼痛,患者十分痛苦。过去多采用肌内植入、骨内植入、单纯神经瘤切除,端—端神经吻合、同位素敷贴和石炭酸残端腐蚀等疗法,效果均不理想。神经瘤残端痛的复发率几乎百分之百,患者反复手术,十分痛苦。影响工作和学习。尹维田在王首夫教授的指导下,对固有神经残端神经瘤切除后,指端两个固有神经残端行自体静脉桥接,重新恢复固有神经连续性,消除神经瘤生长的基础。他用此法治疗30例患者,随访3年,治愈率达87%,仅有4例复发,原因是静脉血管外,因有部分神经纤维遗留重新形成神经瘤所致,其余远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采用超声刀进行甲状腺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甲状腺疾病患者18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93例,研究组采用超声刀进行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治疗。结果研究组切口长度、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VAS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少于对照组(P〈0.05)。随访3个月,研究组切口粘连、颈部麻木、颈部疼痛、吞咽不适及皮下结节例数少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两组不同手术方式喉返神经损伤的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刀用于开放性甲状腺切除手术,可以减少手术对患者的创伤,且不增加喉返神经损伤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推拿结合电针与单纯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推拿结合电针与单纯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从湖北省中医院门诊两年来收治的颈椎病患者1480例,遴选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200例,根据患者的治疗方案随机分为观察组(推拿联合电针治疗)和对照组(牵引治疗)各100例,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McGill疼痛指数和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PRI、VAS和PPI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治疗总有效率以85.0%高于对照组59.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非手术疗法能有效缓解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缓解周围组织压迫,但相比单纯治疗治疗,复合型治疗更能改善患者的疼痛感,效果也更显著.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 探讨超声刀联合美容切口对腮腺肿瘤手术面神经的保护作用。 方法 将150例腮腺肿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观察组采用超声刀联合美容切口,对照组采用传统电刀联合美容切口。比较2组术中术后指标、面神经肌电图、面神经功能分级、术后并发症及肿瘤复发率。 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明显短于或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30 d,2组波幅值明显低于术前,神经损伤变性率明显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波幅值明显高于对照组,神经损伤变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 d,2组面神经功能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暂时性面瘫、耳垂麻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超声刀具有良好止血切割功能,联合美容切口可以减轻腮腺肿瘤切除术中面神经损伤,缩短手术时间,加快患者康复进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频射频电波刀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2007年2月至2007年11月检查确诊为慢性宫颈炎(均为重度宫颈糜烂合并宫颈肥大)的患者140例,随机分成高频射频电波刀治疗组(60例)及传统物理治疗方法主要为宫颈电灼治疗组(80例),比较分析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治疗效果以及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电波刀治疗组的手术时间均数及术中出血量均数分别为10±1.2min,12±1.3 ml,一次性痊愈58例(96.67%);宫颈电灼治疗组手术时间均数及术中出血量均数分别为16±1.5min,8±1.4ml,一次性痊愈49例(61.25%)。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均未见宫颈粘连闭锁等严重并发症。结论:电波刀是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方法,电波刀技术既可用于全面估计宫颈病变的情况,同时也有较确切的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较轻。规范操作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针刀与针刺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针刀组和针刺组(各40例),分别采用针刀治疗和针刺治疗,疗程2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腰部疼痛评分(VAS)及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变化。结果:针刀组的临床疗效优于针刺组(P〈0.05);治疗后两组腰部疼痛评分和OD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针刀组腰部疼痛评分降低幅度大于针刺组(P〈0.05)。结论:针刀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疗效确切,且改善腰部疼痛作用优于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布朗式吻合术在预防Billroth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并发碱性反流性胃炎及十二指肠残端破裂的效果。方法:将BillrothⅡ式胃大部切除术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传统BillrothⅡ胃大部切除术组)30例,实验(Billroth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布朗式吻合术组)55例,对比两组手术效果。结果:对照组发生重度反流21例,轻度反流9例,无反流0例,反流率100%,发生十二指肠破裂1例;实验组发生重度反流0例,轻度反流8例,无反流47例,反流率14.5%,反流率明显比对照组低(x2=57.35,P〈0.01),无十二指肠残端破裂病例。结论:布朗式吻合术在BillrothⅡ式胃大部切除术中的应用,显著减少了碱性反流性胃炎及十二指肠残端破裂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温针对疼痛性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镇痛效果观察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温针对疼痛性膝骨性关节炎的镇痛效果.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温针)30例;对照组(中频)30例.比较2组的镇痛效果.结果 经10 d治疗,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0%,对照组为85.7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疼痛评分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温针对疼痛性膝骨性关节炎有更好的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LigaSure血管闭合系统、超声刀及单极高频电刀在开放性甲状腺手术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该院序贯入院并符合纳入标准的甲状腺手术患者29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LigaSure血管闭合系统手术组(LigaSure组)98例、超声刀手术组(超声刀组)100例、单极高频电刀组(电刀组)95例,分别比较3组手术患者的术中和术后情况。结果 Li‐gaSure组及超声刀组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均明显少于电刀组(P<0.05),且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减少了患者的住院时间(P<0.05),促进了患者的术后恢复;而LigaSure组及超声刀组患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igaSure血管闭合系统和超声刀在开放性甲状腺手术中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和术后引流,减轻疼痛,减少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并对比改良缝合和传统术式在乳腺区段切除术残端腺体治疗当中的效果。方法方便收集2014年7月—2015年6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乳腺良性疾病患者共120例,根据平行、单盲、随机对照的设计原则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均接受乳腺区段切除术,对照组接受传统全腺体缝合术,观察组接受残端腺体改良缝合术,将两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术后出血率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平均手术时间为(30.7±3.5)min,显著短于对照组的(34.5±3.6)min,t=5.862,P=0.000;观察组的术后出血率为3.3%,与对照组的0.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34,P=0.154。结论在乳腺良性疾病患者的乳腺区段切除术当中,残端腺体改良缝合能够使患者更加获益,减轻患者的痛苦和负担,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基于“元觉知”为基础的正念训练联合空气波压力治疗(IPC)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病人痛苦体验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10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DPN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2组均给予降糖、降压、降脂,营养神经,改善循环,IPC等措施及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基于“元觉知”为基础的正念训练联合IPC治疗,评价2组病人干预2周后的疗效及12周后心理痛苦评分。结果干预前2组病人的一般资料、心理痛苦评分及相关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干预2周后的疗效和12周后痛苦评分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基于“元觉知”为基础的正念训练联合IPC可有效引导DPN病人进入正念训练,改变行为模式,提高DPN病人下肢神经传导速度,改善不适症状,减轻痛苦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