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宛陈则除之”一词,见于《灵枢·九针十二原》:“凡用针者,虚则实之,满则泄之,宛陈则除之,……”。这里的“宛”,通郁,积滞也;“陈”,久也;“宛陈则除之”,就是对于气血郁积,陈陈日久的病证,采用砭刺泻血,直清其源的治疗大法。正如《素问·针解篇》所指出的:“宛陈则除之者,出恶血也。”也合“病在血,调之脉”之旨,使源流得清,邪无余蕴。至于放血泄邪的具体应用,《内经》有大量篇幅载及。如《灵枢·寿夭刚柔》篇云:“久痹不去身者,视其血络,尽出其血”。《素问·缪刺论》载有“凡刺之数……因视其皮部有血络者,尽取之,……”。此外,《灵枢·终始篇》更进一步指出:“久病者,邪气入  相似文献   

2.
背俞穴厚薄规律B超探讨86例730003福建中医学院针推系连维真310000空军杭州医院B超室吴筱辉脊俞穴,《灵枢·脊俞》”灸之则可,利之则不可。”而《灵枢·刺疟篇》云:“疟脉满大急,刺背俞,用中针,傍伍肢俞各一,”“适肥瘦出其血也’,“风疟,疟发则...  相似文献   

3.
古代称放血疗法为“启脉”、“刺络”,即《内经》中的刺络法,是用放血针具刺破患者身上的一定穴位或体表脉络,放出一定量的血液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尤其是止痛作用。如《素问·刺疟论》“先腰脊痛者,先刺郄中出血”,“先足胫疼痛者,先刺足阴阳十指间出血”,“骨行酸痛甚,按之不可,名曰附髓疾,以鑱针,针绝骨出血,立已”,“身体小痛,刺至阴”。同时又强调了“必先问其病所先发者,先刺之。”以及《灵枢·热病》“心疝暴痛,刺足太阴、厥阴,尽刺去其血络”等。疼痛证多由于经络卒然受伤或外邪侵袭,或积累性损伤造成气血壅滞,不通则痛。现代医学…  相似文献   

4.
刺血疗法也称刺络放血疗法,是用三棱针或梅花针刺破患者身上的穴位或浅表血络和病变部位,放出少量血液治疗疾病的一种特殊外治方法。刺血疗法是根据《灵枢·官针》所云:"络刺者,刺小络之血脉也",血络即络脉,是体表的表浅血管,包括小静脉、微静脉、毛细血管。《素问·调经论》指出"视其血络,刺其出血,无令恶血得人于经,以成其疾",《灵枢·九针十二原》则说"宛陈则除之"即通过刺络放血的方法疏通经络中壅滞的气血,协调虚实,调整紊乱的脏腑功能,从而达到积极的治疗作用。然而刺血疗法毕竟是有创伤性的,首先要与病人沟通好,消除不必要的顾虑,病人若不能接受,则不能勉强。其次放  相似文献   

5.
刺血疗法临床应用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刺血疗法,首载于《内经》,如《灵枢·九针十二原》中指出:“凡用针者,虚则实之,满则泄之,菀陈则除之……”“菀陈则除之”就是指刺血疗法的治疗原则。《素问·针解》中说:“菀陈则除之者,出恶血也”,《灵枢·官针》中还提出了“络刺”、“赞刺”、“豹文刺”等刺血之法;《素问·调经论》中说“视其血络,刺出其血,无令恶血得入于经,以成其疾”,“血有余,则泻其盛经出其血”。可见古人对刺血疗法极为重视,其应用范围广泛,是针灸临床中常用操作方法之一。1 痤疮齐某,女,25岁,学生。于2001年5月10日就诊。主诉:患面部痤疮1年余。每于月经来潮、…  相似文献   

6.
1是针疗法用毫针治疗急症,首先要辨证取穴,即所为'交通随证,不随手法";二要掌握运用好针刺手法。(内经)有"九刺""十二刺"'五刺",《灵枢)有疾徐、开阀补泻的记载。达到调整阴阳,疏通经络,扶正祛邪,救治急症的目的,用于治疗脱症,中风、痛证、出血、吐泻等多种急证。2制络疗法它适应于火热、风邪、气结、血瘀和一切銮闭有余的实证。如唐代传医秦鸣鹤针百会及脑户穴出血,治愈了唐高宗李治的头晕目眩急症,明代杨继洲治"卒暴昏沉不省人事""'"急以三棱针,刺手十指十二井,当去其恶血'1'。"3火针疗法火针又名幡针、对计。古代相沿…  相似文献   

7.
刺血疗法古称"刺血络",现代亦称"刺络放血疗法"、"放血疗法"或"刺络疗法".是用三棱针或其他粗而尖的针具刺破人体某些腧穴、病理反应点或浅表血络,使之出血少许,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一种独特的针刺疗法.刺血疗法最早可追溯到石器时代的"砭术".其理论奠基于战国时期,成书于这一时期的《黄帝内经》对其有不少相关的描述,如《灵枢·九针十二原》:"凡用针者……菀陈则除之."《索问·针解》:"菀陈则除之者,出恶血也."《索问·调经论》:"视其血络,刺出其血,无令恶血得人于经,以成其疾","血有余,则泻其盛经出其血."此外,《灵枢·官针》中还提出了"络剌"、"赞刺"、"豹文剌"等刺血之法.历代医家如孙思邈、刘完素、张从正、朱丹溪、薛己等都十分重视刺血疗法.尤以善攻下而闻名的张从正,对刺血之术最为推崇,认为针刺放血攻邪最捷.作者在自身临床实践中亦发现,刺血疗法对多种疾病疗效确切,且绝非局限于痛证与痹证范畴之中.  相似文献   

8.
曲泽穴刺络疗法是流传于甘肃民间的治疗急症方法。刺络疗法,早在《灵枢·经脉》中就有所记载:“故诸刺络脉者,必刺其结上,甚血者虽无结,急取之以泻其邪而出其血,留之发为痹也”。至明代张介宾在《类经·经络之辨刺诊之法》的注文中,亦详细描述了  相似文献   

9.
刺血疗法古代又称刺血络 ,源于《灵枢·九针十二原》“苑陈则除之”。此法具有开窍泄热、活血消肿等作用 ,用于治疗眼科常见病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急性结膜炎俗称“暴发火眼”、“红眼”,多由疫气流行 ,毒邪外客 ,风热相搏 ,上攻于目所致 ,多起病急 ,夏秋季易发病 ,出现眼睑结膜、球结膜充血或水肿 ,分泌物多 ,畏光流泪等症状。选取患侧耳穴 ,用三棱针点刺耳尖 ,使其出血 5~ 8滴 ,再轻轻快刺眼穴、目2 穴 ,刺后不用棉球压迫 ,每日 1次 ,3次为 1个疗程。按 :耳穴为经外奇穴 ,具有清热泄火之功 ,配以眼穴 ,目2 疏风泻毒。典型病例 :姜…  相似文献   

10.
尿血一症,《内经》称之为“溺血”、“溲血”。古人所说尿血是指肉眼血尿,现在则包括镜检下血尿。《素问·气厥论》曰:“胞移热于膀胱,则癃溺血”。《素问·四时刺逆从论》又指出:少阴“涩则病积溲血“。张仲景《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篇》认为“热在下焦者则尿血”。可知尿血主要与下焦肾和膀胱的病变有关。除此之外,尚与心、肝、脾密切相系。心主血,与小肠相表里,唐容川《血证论》指出“心经遗热於小肠”,为尿血病因之一。肝主藏血,其经脉“过阴器”,肝经蕴湿郁热,肝失疏泄,藏血之职,可致尿血。脾统血,脾虚则  相似文献   

11.
刺血疗法首载于《内经》,是针灸疗法中的操作手法之一。《内经》中不少篇幅都记载了刺血疗法,可见古人极为重视此法。《灵枢·九针十二原》中提出了“菀陈则除之”的治疗原则、《素问·针解》篇说:“菀陈则除之者,出恶血也。”《灵枢·官针》篇中提出了“络刺”、“赞刺”、“豹文刺”等刺血方法。《素问·调经论》中说:“视其血络,刺出其血,无令恶血得入于经,以成其疾”,“血有余,则泻其盛经出其血。”临床上凡是经络中气血壅滞不通,瘀血形成,或久病入络,或热毒蕴结,或气血逆乱所致昏厥,皆可用此法治之。刺血疗法具有开窍醒神、泄热解毒、通经活络等功效,临床  相似文献   

12.
《灵枢经·官针》篇有“九刺”、“十二刺”、“五刺”的论述,其中均有“输刺”,但其意各异,在针刺手法和配伍治病上不同。下面结合笔者临床体会,对其异同略作辨析。1 “九刺”法11 含义:《灵枢经·官针》篇谓:“一曰输刺,输刺者,刺诸经荥输脏输也。”指十二经肘膝关节以下五输穴中之荥穴、输穴,五脏六腑之背输(《类经》注:“脏输,背间之脏腑输也。”)属于一种配穴法。12 临床应用121 荥输常法:《难经》有“以输代原”之言,指五脏阴经的输穴,又是它本经之原穴,亦即输穴、原穴是同一穴。《难经·六十六…  相似文献   

13.
刺血疗法的临证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刺血疗法的临证应用610075成都中医药大学杨介宾一、概说刺血疗法,就是用三棱针在患者体表某一部位或腧穴浅刺,使之出血少许,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这种方法称为刺血疗法。刺血疗法由来久矣,它是在“砭石”治病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早在《内经》中就有不少篇章...  相似文献   

14.
《灵枢·官针》有“九刺”、“十二刺”、“五刺”之言,三者均有“输刺”一法,其字相同,但其意各异。它们各自的针刺手法和配伍不同,在临床上各发挥其特殊的作用。1 九刺法—输刺1.1 含义《灵枢·官针》曰:“一曰输刺,输刺者,刺诸经荣输、脏输也。”指十二经肘膝关节以下五输穴中之荣穴、输穴,五脏六腑之背俞(《类经》注:“脏输,背间之脏腑输也。”推而广之)。1.2 临床应用1.2.1 荣输常法前人有“以输代原”之言,指五脏阴经之输  相似文献   

15.
陈华德 《光明中医》2001,16(4):37-38
耳尖穴是临床常用耳穴之一 ,属于经外奇穴。该穴具有广泛的治疗作用 ,古今诸多医家善用之。据记载杨继洲用炙耳尖穴的方法治疗诸如早期白内障或角膜混浊之类的眼疾或失眠的疾病。我国民间很早就知道使用耳尖穴治疗疾病 ,甚至当猪、牛、羊等发生瘟疫时也用剪破耳尖放血的方法治疗 ,取得很好疗效。耳尖穴的刺激方法有毫针针刺、埋针、压丸、炙法等 ,但最常用的还是刺血疗法。耳尖刺血疗法符合我国古代传统医学的“刺络放血”的基本原理。它是根据“血实宜决之”、“菀陈则除之”和“泻热出血”的治疗原则而形成。大量的临床实践表明该穴具有消…  相似文献   

16.
<正>舌针疗法属于微针疗法,通过针刺刺激舌体上特定穴位,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舌针疗法的提出起于现代,但是在舌上刺血或者针刺的历史源于《黄帝内经》。如《素问·刺疟篇》中说"十二疟者,其发各不同时,察其病形,以知其何脉之病。先其发时如食倾而刺之,一刺则衰,二刺则知,三刺则已,不已刺舌下两脉出血"。继《黄帝内经》后,《针灸甲乙经》、《千金药方》等古籍对舌上刺血或者针刺都有不同的记载。20世纪70年代,在生物全息理论及微小针刺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正> 刺血疗法,又称刺络疗法,即指用针具直接施刺于瘀滞的络脉,使之出血,从而达到驱除血中瘀滞,使气血运行通畅的一种治疗方法。古代先贤从大量的临床实践中为我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仅《内经》中论述此方面的内容就近30余篇。《灵枢·九针十二原》中载道“凡用针者,虚则实之,满则泻之,宛陈则除之,邪盛则虚之”。《灵枢·脉度篇》云“盛而血者疾诛之”。明确地提出了刺血疗法的治疗原则,并从血络的形、色等表现为本证的诊断提出了理论依据。如《灵枢·经脉篇》曰“凡诊经脉,脉色青则寒且痛,赤则有热……其暴黑者,留久痹也;其有赤有黑有青者,寒热气也”.在治疗方法上,《内经》亦予以精辟的论述,遵循局部取穴、循经取穴的原则,运用络刺,赞刺、豹文刺等方法,以达到通经活络、消肿止痛、调和气血、清热开窍的作用,臻使“经脉流行、营复阴阳”。刺血疗法有其简便易行,疗效显著等特点,临床上除单纯刺血外,尚有配合拔罐、体针、中药、艾灸等方法,从而扩大了其治疗范围。现将近六年来临床各科应用的情况综述如下:一、皮肤科 (一)刺血法:有人用三棱针点刺颈7、胸1.2的棘突旁开2寸处的方法,治疗枕后硬结性毛囊炎97例,治愈率为86.6%。以耳背近耳轮角处小静脉放血之法治疗扁平疣100例,观察结果:  相似文献   

18.
应用刺血疗法的临床心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刺血疗法 ,又称刺络法、刺血络。具有开窍泄热 ,活血理气止痛 ,清热解毒消肿 ,祛风散寒除湿等作用。该法操作简便 ,疗效迅速。古人非常重视刺络法 ,如《灵枢·九针论》 :“泻热出血。”《素问·血气形志篇》云 :“凡治病必先去其血”及《灵枢·九针十二原》中“宛陈则除之”的治则。并在《灵枢·官针》中运用不同的针具 ,方法来达到刺络放血的目的。笔者在临床实践中 ,用 1次性注射针头作为针具 ,行刺血法治疗多种疾病 ,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 ,现采撷几点 ,简述如下 :1 交通阴阳、引邪外出  典型病例 :患者 ,女 ,4 0天 ,自出生时始即全身…  相似文献   

19.
透穴刺法的取穴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透刺作为一种刺法,其理论萌芽始于中医传统经典著作《黄帝内经》。《灵枢·官针》篇“十二刺”中的“直针刺者,引皮乃刺之,以治寒气之浅者也”及“五刺”中“合谷刺者,左右鸡足,针于分肉之间,……”等的记载即可看作是后世的直针透刺、一针多向透刺等刺法的源头。至金元针灸大家窦默在《针经指南》首次提及一针两穴的刺法。其后,元·王国瑞所著《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透穴刺法已有多处提及和论述,并与临床紧密相关。至明·杨继洲著《针灸大成》,并在此书注解《玉龙歌》时发挥其透穴之未尽之意,增述透穴十余组。发展至清,《循经考穴编》中已…  相似文献   

20.
火针疗法 ,古称火卒刺。最早见于《灵枢·官针》篇 :“火卒刺者 ,刺燔针则取痹也。”所谓燔刺 ,即用火将针烧至发白 ,然后以闪电般疾入疾出法刺入穴内或病所 ,从而达到通经活络、散寒止痛、扶正祛邪的一种针刺方法。笔者用此法治疗多种疾病 ,屡屡获效 ,兹介绍如下。肩凝案李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