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临床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病例为我院 1997年 10月~ 1999年 12月门诊患者。过敏性鼻炎组 2 0例中男性 8例、女性 12例 ;年龄 2 5岁~ 6 1岁 ,平均 36 2岁。支气管哮喘组 2 0例中男性 10例、女性 10例 ;年龄 2 4岁~ 5 8岁 ,平均 38 4岁。正常对照组 2 0例为我院工作人员 ,其中男性 12例、女性 8例 ;年龄 2 3岁~ 46岁 ,平均 31 6岁。对选择对象要求 :①无吸烟史及其它呼吸道疾病 ;②近期 (1周 )未用平喘药物。1 2 方法雾化吸入气道反应测定仪 (日本产AstographTcK 6 10 0型 ) ,吸入浓度倍增的乙酰甲胆碱 ,连续记录呼吸…  相似文献   

2.
过敏性鼻炎和支气管哮喘同为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有相似的免疫系统机能异常和变态反应过程。二者的病变部位,即上、下呼吸道之间,因管腔相通、粘膜连续和神经反射的存在,在生理和病理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临床上常见过敏性鼻炎和哮喘互为诱因,相继或同时发病。有人认为鼻的疾病反映了整个呼吸道粘膜的病变,将鼻称为“无平滑肌的支气管”。本文综合文献资料,试述二  相似文献   

3.
王巍 《中国医药导报》2008,5(21):109-110
目的:探讨儿童期过敏性鼻炎(AR)和支气管哮喘(BA)的关系。方法:对113例患儿进行血清IgE及过敏原的测定。结果:AR合并BA患儿血清IgE明显高于单纯AR及单纯BA患儿;且有较大比例的单纯AR患儿的血清IgE〈150IU/ml;AR的主要过敏原为花粉(〉90%),BA、AR+BA的主要过敏原除花粉外,螨、屋尘及霉菌亦为主要过敏原,AR合并BA患儿皮试阴性率明显低于单纯AR及单纯BA。结论:尽早积极干预,修正过敏性疾病的发展过程,可减少儿童过敏性鼻炎合并哮喘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林莉 《海南医学》2001,12(3):45-46
支气管哮喘 (以下简称哮喘 )与过敏性鼻炎 (以下简称鼻炎 )的密切关系已日益被认识。两者在诱因、发病机制、病理生理等诸方面都非常相似 ,所以有人认为两者是同一性质的呼吸道疾病。为了进一步了解两种疾病之间的关系 ,我们测定了支气管哮喘与过敏性鼻炎病人血清中特异性 Ig E  相似文献   

5.
过敏性鼻炎和支气管哮喘是最常见的呼吸道过敏性疾病,其发病率不断上升,过去认为,过敏性鼻炎和支气管哮喘是上、下呼吸道两种独立的疾病.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过敏性鼻炎与哮喘是同一种疾病在上、下呼吸道的不同表现.建议儿科及呼吸科医师将过敏性鼻炎、鼻一鼻窦炎的治疗纳入哮喘病人的治疗方案之中,这将更有益于上、下气道炎性疾病治疗的一致性和协同性.文章就此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过敏性鼻炎与支气管哮喘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将该院接受治疗的120例支气管哮喘、58例支气管哮喘伴过敏性鼻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对58例存在鼻部症状患者给予鼻镜以及鼻分泌物涂片嗜酸性粒细胞检查,对于变应原皮试阳性患者给予免疫治疗.结果:支气管哮喘与过敏性鼻炎的主要变应原均为粉室尘螨与花粉.58例过敏性鼻炎伴支气管哮喘均有不同程度鼻粘膜苍白、水肿出现,鼻分泌物涂片嗜酸性粒细胞阳性率达到60.3%,采用免疫治疗后,变应原皮试阳性者的总有治疗效率达到97.1%,仅给予糖皮质激素、酮替芬治疗的患者有效率达到78.3%,差异较大(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过敏性鼻炎与支气管哮喘的发病诱因、发病机制与病理改变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支气管哮喘与过敏性鼻炎很大程度上与遗传、环境及感染因素相关,适当的免疫治疗能够有效控制过敏性鼻炎的发作,降低发展为支气管哮喘管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儿童支气管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的情况。方法在首都儿科研究所哮喘门诊收集4~18岁支气管哮喘儿童223例,通过家长笔答问卷,了解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的比例及相关情况。结果鼻部症状(未患上感时,经常有喷嚏、流涕、鼻塞、鼻痒)者191例,占85.7%,191例患者中诊断过敏性鼻炎者81例,占42.4%(81/191);鼻部症状与季节相关者83例,占有鼻部症状者43.5%;此类哮喘患儿有相关家族史者(哮喘、过敏性疾病)97例,占50.8%;有个人过敏史者94例,占49.2%。无鼻部症状者32例,占调查总数的14.3%(32/223),其中有相关家族史者21例,占此类人群65.6%;有个人过敏史者11例,占34.4%。结论有相当一部分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的患儿存在鼻炎漏诊的情况,儿科医师要充分地重视这一点,以全面、整体地考虑患儿的疾病情况,提高哮喘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过敏性鼻炎与支气管哮喘临床表现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目的了解过敏性鼻炎(AR)伴支气管哮喘(BA)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AR与BA在临床表现方面的相关性.方法问卷调查82例确诊为AR伴BA的患者,详细了解其临床表现,建立相应的个人数据库档案,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82例患者,年龄5~72岁,平均年龄为(34±27.1)岁,其中男45例,女37例.AR和BA的发病年龄及病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1).其中,哮喘严重程度一级(轻度间歇)56例,二级(轻度持续)21例,三级(中度持续)4例,四级(重度持续)1例.AR分型,间歇性65例,持续性17例;按严重程度分级,轻度63例,中-重度19例.结论AR与BA的临床表现相关,两者的分型及严重程度具有高度一致性.  相似文献   

9.
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简称哮喘)和过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均是儿童常见的呼吸道过敏性疾病,是同一气道内的同一种不断性炎性疾病,均为Ig E介导的Ⅰ型变态反应,二者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有过敏性鼻炎的患儿患哮喘的几率要比普通人群高3~4倍。本文从疾病流行状况、发病原因和机制及其相应的治疗策略等方面对儿童AR与哮喘的关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患者的护理方法及护理效果。方法 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期间,我院诊治的40例支气管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患者,给予相应治疗和护理措施,对其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0例支气管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患者,经过相应治疗和护理治疗后,所有症状都得到了较好改善,没有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有效率达到100.0%。结论对于支气管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患者,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较好控制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变应性鼻炎与支气管哮喘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上、下呼吸道变应性炎症的相关性。方法 对54例变应性鼻炎、36例变应性鼻炎并支气管哮喘病人及20例正常对照者的肺功能及支气管激发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变应性鼻炎病人的肺功能FEV 1.0%F为(83.90±4.87)%,鼻炎并哮喘病人为(78.82±7.41)%,正常对照组为(90.25±4.69)%,三组间差异有极显著性(F=11.25,q=5.48~12.71,P〈0.01)。变应性鼻炎病人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率为64.81%,鼻炎并哮喘病人为83.33%,正常对照者为0,三组间差异有极显著性(X^2=33.2,P〈0.01)。结论 上、下呼吸道变应性炎症密切相关,同时治疗上、下呼吸道炎症性疾病更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应用新的儿童哮喘诊断标准,对49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远期随访,以运动诱发哮喘(ExerciseInducedAsthmaEIA)检测气道反应性。结果显示随访组71.2%发展为哮喘,其中37%和17%分别在学龄期前和学龄期临床痊愈,仍有发作者占随访总数的32.6%。运动诱发哮喘阳性率为46.9%,提示毛细支气管炎与哮喘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丙酸倍氯米松粉雾剂治疗中青年中度支气管哮喘舍并过敏性鼻炎的疗效,寻求一种高效、经济、安全、可靠的给药途径和方法。方法8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1例经口吸再经鼻呼丙酸倍氯米松粉雾剂每次200μg,3次/d,富马酮替芬1mg,2次/d;对照组43例,经口吸再经口呼丙酸倍氯米松气雾剂250mg,3次/d,富马酮替芬1mg,2次/d,二组按需给予沙丁胺醇2.4mg,每日不过3次。疗程均为12周。结果治疗后二组在白天症状,夜间症状,哮喘和鼻炎的控制,FEV1、FEV1占预计值和PEF值比较治疗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经秩和检验P〉0.01)。结论经口吸再经鼻呼丙酸倍氯米松粉雾剂的方式治疗青中年中度支气管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可取得较好的疗效,是一种高效、经济、安全、可靠的给药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与结合珠蛋白的遗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聚丙烯酰胺凝电泳技术研究患者和正常人HP型分布特点,并计算HP^1基因频率,比较两组间的统计学差异。结果:0~50岁哮喘病人HP^1基因频率显著高于正常人;外源性哮喘组HP^1基因频率高于正常对照组,内源性组则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结论:四川地区HP^1基因与哮喘发生有关,可能主要在外源性哮喘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15.
血清IL-18水平与过敏性哮喘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血清IL-18水平及其编码基因-137G/C-、607C/A多态性与过敏性哮喘的相关性。方法提取受试者白细胞DNA,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引物PCR检测37例过敏性哮喘病人(哮喘组)和52例对照组IL-18基因多态性;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两组血清IL-18含量。结果哮喘组IL-18基因-137G/C-、607C/A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哮喘组血清IL-18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t=27.751,P<0.001)。哮喘组不同基因型间血清IL-18水平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过敏性哮喘病人血清IL-18水平表达降低,提示过敏性哮喘的发生可能与血清IL-18水平低下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过敏性鼻炎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中西药物或手术( 鼻翼管神经电灼术) 治疗的远期临床疗效。方法: 30 例患者中, 手术组19 例、非手术组11 例。10 a 前后, 均使用日本FUDAC60 型肺功能仪和ASTOGRAGHTCK6100 H 型气道反应仪, 在缓解期上午测定肺功能和气道反应性。结果: 2 组临床表现均好转, 手术组更明显。2 组10 a 前后肺功能、气道反应性自身对比: 用力肺活量均增高、25 % 用力肺活量呼气流速与身高之比均降低( P< 0-05) 。Rrs ( 呼吸阻力) 、Dmin ( 药物累计量) 增高, SGrs ( 诱导控制值下降斜率) 明显降低。组间对比: 非手术组各项肺功能指标均比手术组有大幅度改善。非手术组Rrs 增高小于手术组, Dmin 增高大于手术组, SGrs 降低小于手术组。结论: 两种治疗均使患者临床症状、肺功能和气道反应性有不同程度改善。非手术组肺功能和气道反应性的指标较手术组改善更大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支气管哮喘与原癌基因Proto -oncogenec -fos间关系 ,该文建立了哮喘豚鼠模型 ,用免疫组化及图像分析测定支气管上皮细胞c -fos蛋白表达量。结果哮喘组病理检查细支气管壁上皮细胞脱落、上皮层破坏明显 ,上皮细胞c -fos蛋白表达量 (2 9.13± 7.2 ) %显著高于DXM治疗组 (15 .0± 2 .96 )及对照组 (4.19±1.2 5 )。说明c -fos表达增强可能与哮喘发生密切相关 ,而且c-fos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活化、损伤气道上皮细胞有关 ,肾上腺皮质激素能控制哮喘可能与其下调c -fos基因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支气管哮喘患儿的行为特征,找出行为特征与支气管哮喘相互关系的规律。方法:使用Rutter行为量表对小儿支气管哮喘病人做心理测验,先将男女在一组比较,再将男女分成两组分别比较,将每组的总分数、神经质(N)和焦虑(A)比较,进行统计学处理,最后再分析检验组具体的行为问题的发生率。结果:总体比较检验组的总分及神经质和焦虑的分数均高于对照组;男患儿组的总分与N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女患儿组的总分与A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支气管哮喘患儿较普通儿童有较多的行为问题,在生物学治疗的同时也需要考虑行为问题的矫正。  相似文献   

19.
应用微波治疗变应性鼻炎和血管运动性鼻炎48例,经临床观察,对改善鼻通气,减少喷嚏及清水样涕有明显疗效,近期有效率达95.8%。此法简便易行,安全有效,无明显副作用,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患者肺功能的变化情况.方法:2014年3月-2014年11月就诊于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的哮喘病人100例,根据有无过敏性鼻炎分为单纯哮喘组(n=41)和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组(n=59),记录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并检测两组患者的肺功能.结果: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组38.98%(23/59)的患者有遗传史,明显高于单纯哮喘组(P <0.05);两组患者年龄分布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患者多分布在36-49岁;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组患者的FVC%、FEV1%明显低于单纯哮喘组患者(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患者肺功能明显降低,有效治疗过敏性鼻炎可减轻哮喘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