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入放射学诊疗医生T淋巴细胞亚群测定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电离辐射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国内外早已有报道〔1,2〕,但关于介入放射学诊治技术、受照剂量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国内报道很少。已往的研究证明,免疫淋巴细胞及其参与免疫功能调节的相应器官,不仅是辐射敏感性的细胞群,而且其不同亚群对射线的反应也会影响到其他群体功能,从而涉及整个免疫系统〔2〕。为深入了解介入放射学工作者的免疫功能,我们采用APAAP桥联酶标技术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1 材料与方法11 检查对象 我省县级以上医疗单位从事介入放射学诊断、治疗的医护人员180例(男135例,女45例),年龄22~60岁,从事介入放射工龄1…  相似文献   

2.
介入放射学诊疗医生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180名介入放射学诊疗医生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表明介入放射组人员的微核率(3.04‰)与阳性检出率(31%)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2‰,13.4%),且随介入放射工龄的增加而增高,但二者与性别差异无关(P〉0.05)。  相似文献   

3.
介入放射学诊疗医生健康状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随着介入放射学诊疗技术的迅速发展 ,从事介入放射学临床应用和基础研究的人员日趋增多。介入放射学诊疗技术与一般放射学技术相比 ,操作人员受照时间长 ,距射线装置近 ,易受到较多射线照射。因此 ,为深入了解这部分人员的受照剂量及对健康的影响 ,加强对职业人员的健康管理 ,我们对山东省部分从事介入放射学的工作人员进行了健康状况及辐射效应分析 ,现报告如下。1 调查对象与方法1 1 调查对象 介入放射组 :县级以上医疗单位从事心、脑血管造影以及肿瘤检查、诊断治疗的医务人员 180例 (男 13 4例 ,女 46例 ) ,年龄 2 2~ 66岁 ,介入放…  相似文献   

4.
介入放射学诊疗医生染色体畸变及微核率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随着介入放射学的不断发展,从事介入放射学诊疗的工作人员日益增多。由于操作人员在利用X射线显影时,长时间在机床侧工作,易受到较多的散射线照射,为了解这部分人员的辐射效应,进一步搞好健康管理工作,我们对120名介入放射学诊疗医生的辐射遗传学效应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5.
介入放射学的技术防护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减少介入工作者及受检者的X射线辐射剂量。方法 根据各种有关X射线防护的理论及实际操作经验,探讨介入放射学的技术防护。结果 技术防护贯穿每台介入手术的全过程,是介入防护的重点。结论 介入工作者应不断增强防护意识,提高操作技能,规范操作过程,尽量将X射线可能带来的危害降低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6.
随着放射医学的发展,介入放射学的诊疗技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因此,从事该技术的医护人员越来越多,他们的健康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为了解本市介入诊疗医生外周血象的变化,我们对其进行了全血细胞观察。  相似文献   

7.
介入放射学的防护特点和要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为了保障介入放射工作人员和患者的健康与安全。方法 根据总结出的介入放射学的防护特点。结果 对介入放护产品的设计提出基本要求。结论 必须按照辐射防护最优化的原则选择防护用品。  相似文献   

8.
介入放射学与辐射防护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10  
介入放射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研究。  相似文献   

9.
介入放射学是在现代医用X线影像监控下进行一系列诊疗操作,达到诊断或者治疗疾病目的的一门学科。由于具有创伤小,疗效好的特点,它一出现便得到飞速的发展并形成了一套成熟而完整的体系,使放射学跨入了临床科室的行列。  相似文献   

10.
介入放射学防护用品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介入放射学提供符合辐射防护最优化的防护用品。方法 根据防护最优化的原则和屏蔽防护的原理,针对国产500mA透视X射线机的特点,设计介入防护装置;模拟介入手术条件;测试在不同防护条件下介入手术者身体主要部位的散射线;设计安全,轻便,舒适的个人防护用品。结果 研制出一套由4部分组成的介入防护装置和4种个人防护用品。  相似文献   

11.
介入放射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自20世纪60年代兴起,到70年代逐步应用于临床,开辟了诊断和治疗的新途径,由于导管技术的完善,电视影像技术、电子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的发展,使介入放射学更加迅速地发展起来,也由于介入放射学诊断和治疗具有创伤小、精度高和疗效快之特点,使之倍受欢迎。但是,由于操作过程中工作人员几乎完全暴露在X射线剂量较高的辐射场中,而且操作时间又较长,使受照剂量较高,因此,介入放射学的放射防护显得尤为重要,只要做好防护,可以把危害降低到最低点,以保护医务人员的身体健康,从而也能更好的为病人服务,本文在该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介入放射学综合防护措施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入放射学是现代医学中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它是在X射线导视下进行插管或穿刺操作,对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3.
介入放射学诊疗医生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研究在目前卫生防护条件下,电离辐射对介入放射学诊疗医生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郭峰[1982]首创的红细胞C3b受体(RBC-C3b)花环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RBC-IC)测试法,测定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结果介入放射学组RBC-C3b受体花环率与RBC-IC花环率分别为15.83%和7.20%与对照组(19.00%和5.61%)比较,统计学分析有明显的差异(P<0.05),且有随着介入放射工龄的增加变化越明显趋势。但除不足5年与15年工龄组有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它各工龄组间,男女性别之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研究结果表明介入放射学工作者的红细胞免疫功能已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提示从业人员应进一步提高防护意识,减少射线带来的危害。  相似文献   

14.
介入放射学临床应用及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入医学即通过X射线,CT和超声等影像的导向,借助专用器械治疗躯体疾病的方法,广义地讲也应该涵盖利用内窥镜,胸腔镜,腹腔镜等设备非直视下手术,本文从影像学设备,支架技术,导管栓塞技术等三方面阐述介入技术的临床应用及最新进展,介入放射学是近几年迅速发展起来的学科,现已被称为内科,外科以外的第三临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介入放射学提供符合辐射防护最优化的防护用品.[方法]根据防护最优化的原则和屏蔽防护的原理,针对国产500mA透视X射线机的特点,设计介入防护装置;模拟介入手术条件;测试在不同防护条件下介入手术者身体主要部位的散射线;设计安全、轻便、舒适的个人防护用品.[结果]研制出一套由4部分组成的介入防护装置和4种个人防护用品.[结论]介入防护装置与适当的个人防护用品相结合,不仅达到比较理想的防护效果,减轻介入手术医生60%以上的负重,而且价位适中,对大多数利用国产透视X射线机开展介入放射诊断和治疗的地、县级医院,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介入放射学是近十多年迅速发展起来的融医学影像和临床治疗学于一体的新兴边缘学科。介入放射技术是在X线引导监控下,采用局部麻醉和(或)镇静下经皮或其他途径进行介入性诊断和治疗的操作技术。随着各种放射检查技术的发展和导管、导丝等器材的推广应用,介入放射学发展迅猛,并在临床上发挥着毯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介入放射诊疗在我市是一门新兴的放射诊断治疗技术。  相似文献   

18.
介入放射学工作者健康状况动态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入放射学工作者在临床上是一类特殊的放射工作人员,有的单位并不将其纳入放射工作人员的管理范围,在实际工作中,这部分人员因操作原因防护受到一定的限制,受照剂量也普遍高于其他放射工作人员.为了解这部分人员的健康状况,以利改善介入放射学工作者的防护条件,进而为其纳入放射人员的管理范围提供科学依据,我们根据<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规定>的要求,于1997~1999年对156名介入放射学工作者的健康状况进行了连续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9.
20.
介入放射学工作者剂量估算方法探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介入放射学工作者已成为放射诊断工作群体中最有代表性的一部分。由于在诊视床边长时间曝光下进行操作及所处的辐射场与传统X射线诊断的差异,介入放射学工作者的外照射监测剂量明显比传统X射线诊断外照射剂量高[1]。通常认为个人剂量计测量值是多数外照射监测中受照剂量的恰当量度,但此种方法无法准确和真实反映介入放射学工作者的全身有效剂量。为此,在该方面进行了探讨研究。1介入放射学工作者剂量估算方法──分部相加法1.1准备工作对46名介入放射学工作者进行为期3个月的剂量监测。每次操作前,将剂量元件分别佩戴在铅胶帽外、铅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