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探讨西北五省(区)车辆事故分布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原理分析。结果 1995~1998 年共发生事故86 781起,死亡26 350人,受伤55 669人,且事故发生数,伤亡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个体运输车事故发生率明显较高,分别为41.79% 、7.83% 和25.72% 。8、9月为高发;6、7 月次之。驾龄3年以内的驾驶员较高(占33.19% ),6% 驾驶适性差的驾驶员占40% ,以超速行驶最高(占22.72% )。事故好发生于无交通控制的路段(67.73% )或平直良好路段(70.40% )。结论 应加强车辆事故的预防研究。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北京市高层建筑逐年增多,二次供水设施相应增多。由于二次供水是近年来新出现的一个问题,所以在二次供水设施的设计、施工、管理等多方面还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截止到1998年底,北京约有二次供水设施2500个,约240万人使用,占总人口的20%。随着二次供水设施的增加,二次供水造成的饮水污染事故也在上升。1990年~1998年,北京市发生88起饮水污染事故,由二次供水造成的就有29起,占饮水污染总数的1/3。下面就近年来发生的一起具有典型意义的污染事故,谈一谈二次供水污染事故发生的一般规律和应采取的预防措  相似文献   

3.
对吉林省1980~1996年饮用水污染事故案例进行了分析。42起污染事故,受影响人数127万余人,发生在自备水源和二次供水占64.3%。其中生物性污染66.67%,主要引起伤寒、痢疾、腹泻、肝炎等;化学性污染33.33%,污染物有六价铬、亚硝酸盐、氨水、汽油、白炭黑等。保障饮水安全卫生,应进一步完善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法规,开展预防性卫生监督,提高人们对饮用水自我保护意识,防止饮水污染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北京市1984~1999年人群脑卒中发病率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88,自引:8,他引:80  
目的:评估北京市城区1984-1999年16年间急性脑卒中发病率的变化趋势及强度。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心血管病趋势及其决定因素的监测方案(monitoring of trends and determinants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s,简称WHO MONICA方案)中北京市城区心血管病人群监测及后续研究的资料,逐年计算急性脑卒中事件发作粗率,年龄标化发作率和首发发病粗率,年龄标化首发发病率,用线性回归方法分析发病率的变化趋势和年平均变化幅度,分析各年龄组发病专率的变化状态。结果:(1)北京市1984-1999年急性脑卒中事件的发作率和首发发病率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男性年平均增长幅度分别为4.5%和4.1%,女性均为4.2%,(2)65-岁和70-74岁老年组发病率增加尤为明显;(3)1999年北京市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比较为10.3%,已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结论:北京市脑卒中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老年组增加更为明显,随着人口的老龄化,人群中脑卒中病人的绝对数增加,应加强脑卒中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  相似文献   

5.
饮用水水源污染事故在我市屡有发生,而且近几年有上升趋势。据不完全统计,我市1961年以来已发生饮用水水源污染事故100余起,我区1966年以来发生21起。为了探讨污染事故发生的原因,搞好卫生管理工作,我们于1986年5月~1986年底、1989年底,采用访问老防保干部、老环保工作者及有关人员的方法,调查了解本区历年饮水污染事故的发生情况,并搜集,整理了1966年以来有文字记载、有明确结论的饮水污染事故资料。结果本区发生的21起水污染事故,其中60年代1起,占4.8%;70年代14起,占66.7%;80年代6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东莞市食物中毒特征,为制定食物中毒防控策略及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析2009年东莞市食物中毒资料。结果共发生食物中毒事件21起,中毒人数301人,无死亡病例;中毒事件主要发生在5-9月(15起,占71.43%),其中5-6月份为高峰期(9起,占42.86%)。事件主要为细菌性因素引起(13起,占61.90%),其中以副溶血性弧菌为主(6起);中毒食物主要为肉类(11起,占52.38%)及菜豆类(5起,占23.81%);发生场所以企业食堂为主(14起,占66.67%);检测细菌性污染样品的阳性检出率为40.88%(56/137),检测化学性污染的样品的阳性捡出率为71.43%(5/7);13起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中有4起来捡出病原菌。结论2009年东莞市食物中毒发生场所以企业食堂为主,主要发生在5-9月份,以肉类细菌性污染为主。应针对关键控制点重点管理,提高事件原因查明率,加大监管及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北京市男男性接触(MSM)人群HIV和其他性传播疾病的感染状况及危险性行为。方法使用同伴推动抽样法(RDS)在北京市对MSM进行问卷调查及HIV、HBV、HCV和梅毒血清学检测,用RDSAT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征募MSM 427人,30和35岁以下分别占65.4%和81.0%,文化程度在高中或以下者占69.2%(95%CI:63.9~75.5),外地户籍人口占73.3%(95%CI:66.7~79.8);城市和农村户籍各占约半数比例;HIV抗体阳性率为4.6%(95%CI:2.2~7.6)。56.3%(95%CI:50.9~62.5)的调查对象为双性性取向,仅14.8%(95%CI:10.8~19.6)做过HIV检测;22.8%(95%CI:18.7~27.8)既往感染过性病;分别有55.3%(95%CI:49.3~61.9)和55.1%(95%CI:48.7~61.3)调查对象调查前半年发生无保护插入性和被插入性肛交。结论北京市MSM人群HIV感染率呈上升趋势,采取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北京市西城区集体儿童健康状况变化趋势,为儿童保健管理决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时间序列比较法对北京市西城区2003至2012年集体儿童保健年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0年间儿童低体重、生长迟缓和消瘦患病率均低于0.25%;儿童贫血率逐年下降;儿童肥胖检出率有逐年下降趋势(χ2=30.11,P<0.05),但其检出率仍较高(5.49%),5~6岁儿童明显高于3~4岁儿童;儿童龋患率高于30%,4~6岁集体儿童视力低常检出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儿童弱视患病率也有下降趋势(χ2值分别为31.51、15.43,均P<0.05)。结论北京市西城区托幼园所3~6岁儿童健康状况良好,预防和干预儿童肥胖、口腔龋齿和视力低常仍是今后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9.
2006-2010年广东省职业中毒特点分析与防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分析2006-2010年广东省职业中毒发生特点,探讨防治要点。方法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2006-2010年网络直报的广东省职业中毒病例,对病例基本情况、职业史、疾病特征、行业分布和企业性质等内容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06-2010年共报告职业中毒582例,男性334例(57.38%),女性248例(42.61%),年龄集中在16—48岁之间,中位数为30岁;工龄中位数是1年3个月。报告的死亡病例共8例,死亡率1.37%(8/582)。2006年职业中毒病例最多(151例),每年职业中毒病例占职业病总数从2006年的53.74%(151/281)降至2010年的25.66%(145/565)。病例以慢性职业中毒为主,占70.62%(411/582),引起慢性职业中毒以苯为主,占慢性职业中毒病例的46.96%(193/411);急性职业中毒事故共95起(一般事故89起、重大事故6起),急性中毒171例,引起急性中毒主要为二甲基甲酰胺,占22.81%(39/171)。由有机溶剂引起的职业中毒5年共有439例,占总病例数的75.43%(439/582),其中有机溶剂引起的新发急性中毒事故72起,占急性职业中毒事故起数的75.79%(72/95)。病例主要分布在制造业占62.89%(366/582)。单位规模以小型为主,占35.05%(204/582);经济类型主要以私营独资企业为主,占39.18%(228/582)。同时,发生3例及以上职业中毒事故的工厂数占发生职业中毒事故工厂总数的11.74%(35/298),其中≥10例的工厂有6家占2.01%(6/298)。结论广东省职业中毒发生情况不容乐观,防治重点是慢性职业中毒,特别是有机溶剂类;应重点监督制造业、中小型企业的防治工作,加强健康体检和培训;同时应加强防控群体性职业中毒。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掌握北京市大兴区中小学生健康状况及变化趋势,为进一步预防和控制学生常见病的发生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5~2011年大兴区中小学生健康状况监测资料,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近7年学生常见病总检出率依次为:视力不良(54.17%)、龋齿(18.40%)、肥胖(16.01%)、营养不良(15.70%)和沙眼(2.70%);常见病中营养不良、沙眼检出率呈逐年下降趋势,肥胖病检出率无显著变化;龋齿、视力低下检出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营养不良、视力低下、龋齿检出率中学生显著高于小学生,而肥胖和沙眼检出率则小学生高于中学生(P〈0.01)。结论大兴区中小学生常见病检出率仍然较高,尤其是视力低下率一直居常见病之首。提示各有关部门应采取综合措施,全面降低学生常见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1.
近10年北京市生活饮用水污染突发事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北京市范围内发生的各类生活饮用水污染突发事件的情况,为防治生活饮用水污染突发事件提供依据。方法搜集近10年来北京市范围内发生的各类生活饮用水污染突发事件案例,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结果化学性污染仍然占据比较大的比例(42%);但生活性污染的危害更大,引起发病的水污染事件中,生物性污染占78.9%;6~9月份是生活饮用水污染突发事件的高发时期;供水管网和水箱间(泵房)不符合卫生要求、消毒设施缺乏或未正常使用、私改管线等是生活饮用水污染突发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结论要控制生活饮用水污染突发事件,需要加强有毒化学物的监管,着力控制生物性生活饮用水污染突发事件,尤其是6~9月份,加强供水管网、水箱间、消毒设施的使用和维护,严格控制私改管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经验,防止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方法]对2010年赤峰市城区发生的2起饮用水污染事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检测73份水样,水质合格的50份,23份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均超标;其中1起事故的水样氟化物超标。[结论]2起水污染事故中,1起因水源选址不当所致,1起为用户擅自将下水管与自来水管网连接所致。  相似文献   

13.
1986~1990年事故性环境污染对居民健康影响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6~1990年事故性环境污染对居民健康影响表明,在164起直接造成人体健康危害的事故性环境污染中,有45 299人发病或中毒,造成88人死亡;其中有111起是通过饮用水污染(包括生物性污染88起,化学性污染23起),造成32 232人发病;72起由于化学性物质所引起的事故性环境污染(包括饮用水污染,空气污染,土壤污染)共造成19 428人发病或中毒,其中16人死亡。  相似文献   

14.
60起管网及二次供水污染事故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了解管网及二次供水污染事故的发生特点和原因。搜集国内近20年来的管网及二次供水污染事故案例,管网及二次供水污染以生物性污染为主,占73.3%,除居民小区和企事业单位外,学校和单位家属区是重要的污染事故发生地,发生率均占11.7%,污染环节以自来水管网和高低蓄水池为主,占51.7%和43.3%,污染原因主要是管网及二次供水设施出现渗漏或破裂,污水倒灌,设施与污水管相连引起负压虹吸现象,设施卫生防护差而受到污水污物的污染。  相似文献   

15.
北京市海淀区17个新建小区使用中水卫生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北京市海淀区17个新建住宅小区使用中水卫生现状,为排除生活饮用水污染隐患及中水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指导。方法:选择北京市海淀区2003年后新建成的17个小区,对供水设施管理单位和居民进行调查;采集生活饮用水和中水的水源水及末梢水,进行检测分析。结果:居民使用中水的整体满意率为63.64%;反应中水水质的主要问题有异色、异味和异物;小区生活饮用水水质基本符合国家标准;中水水质合格率低,但未发现对生活饮用水产生影响;市政中水和自建中水水质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6.
肖智毅  田青  盛欣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3):3200-3202
目的了解饮用水污染事件的原因,探讨应对饮用水污染事件的对策。方法对居民投诉生活饮用水有异味的小区的供水系统进行卫生状况调查。按照GB/T5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对供水系统水质进行监测,采用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对水样的检测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2006年6月~2008年3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人员对小区多层区卫生间水样现场检测,臭和味检测1429件,超标598件,超标率41.8%;苯系物(苯、苯乙烯、甲苯、乙苯、二甲苯、异丙苯)实验室检测647件,超标23件,超标率3.6%。结论通过对多层区卫生间给水管道的现场勘查和卫生间用水水质分析,本次事件是由防水涂料施工不当生活饮用水化学性污染所致。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管内铁路站(工)区生活饮用水质量的分析和对水源、供水情况的调查,分析出影响饮用水质量的相关因素。对各种影响因素逐步逐项提出解决措施,协助各相关单位进行改进。与各供、用水单位共同建立水污染快速反应机制,确保对水污染事故的快速正确处置,防止水污染事故的发生及减少水污染事故对职工家属身体健康的影响。建立的水污染快速反应机制在实际水污染事故中起到了良好的技术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石家庄市2014—2021年生活饮用水常规指标进行监测,分析水质及主要监测指标变化趋势。方法 收集整理2014—2021年石家庄市生活饮用水监测资料,分析生活饮用水合格率、主要监测指标合格率、主要监测指标变化趋势。 结果 2014—2021年石家庄市共监测水样10529份,总合格率为77.15%;地表水合格率(99.08 %)高于地下水(75.96 %)、城市水合格率(85.17 %)高于农村水(75.05%)、枯水期合格率(79.79%)高于丰水期(74.51%),完全处理水合格率(99.10%)高于仅消毒(86.29%)和未处理(70.70%)(P均<0.05)。2014—2021年石家庄市生活饮用水最低合格率为69.49%,最高合格率为82.28%,总合格率呈上升趋势(P<0.05)。主要指标耐热大肠菌群 、菌落总数、总硬度、硝酸盐、硫酸盐的合格率均呈上升趋势(P<0.05),菌落总数、硝酸盐、氟化物、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硫酸盐、氯化物的含量均呈下降趋势(P<0.05)。结论 石家庄市2014—2021年生活饮用水水质整体呈现优化趋势,微生物指标仍是影响水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北京市城区居民烟草消费和大气污染对肺癌死亡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北京市城区居民烟草消费和大气污染对肺癌死亡率的影响,为相关政策制订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1982-2005年北京市城区居民肺癌死亡率、居民年人均烟草消费和大气污染资料,进行趋势分析,采用Eviews软件拟合烟草消费和大气污染与肺癌死亡率关系的分布滞后模型,根据模型分析烟草消费和大气污染对肺癌死亡率的影响.结果 北京市城区居民肺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从1982年的19.74/10 万上升到2005年的44.73/10万;构建烟草消费和大气污染与肺癌死亡率关系的分布滞后模型,当大气污染选择综合污染指数、NO_2和PM10时无统计学意义,仅SO_2有统计学意义(P<0.05);构建的模型以肺癌死亡率为因变量,烟草消费和SO_2为自变量,调整决定系数(R)~2=0.78时,烟草消费对肺癌死亡率影响的滞后期为8 a,SO_2对肺癌死亡率影响的滞后期为7a.结论 北京市城区肺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烟草消费和大气污染均对肺癌的死亡率有影响,烟草消费和SO_2对肺癌死亡率影响分别有8a和7a的滞后期.  相似文献   

20.
我国四城市成年居民夏季饮水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调查我国4个城市成年居民夏季每天饮水量.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从北京、上海、成都、广州4个城市中抽取18~60岁城乡居民1483名.采用连续7 d的饮水记录法,了解调查对象的饮水情况,由调查对象利用定量用具估计每次饮水量,并记录每次饮水种类.分析不同城市、性别、城乡调查对象饮水种类和饮水量.结果 调查对象每天饮水量的中位数为1488 ml,北京、上海、成都、广州分别为1579、1793、1150、1467 ml,各城市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4.31,P=0.000);男性每天饮水量中位数(1679 ml)多于女性(1370 ml)(Z=8.34,P=0.000);城区调查对象每天的饮水量中位数(1514 ml)与农村(1466 m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81,P=0.420).调查对象每天饮用白水、茶水、饮料的中位数分别为786、109和186 ml.在4个城市中,白水饮用量最高的是广州(917 ml);茶水饮用量最高的是上海(257 ml);而饮料饮用量在上海(323 ml)和北京(264 ml)较高.男性茶水的饮用量为229 ml,高于女性的57 ml(Z=7.52,P=0.000);城区调查对象每天白水的饮用量(693 ml)低于农村(914 ml).每天的饮水量不到1200 ml的调查对象占32.4%(480/1483).结论 我国成年居民每天饮水量及白水、茶水、饮料饮用量存在城市、城乡、性别的差异;约1/3的居民每天饮水量未达到目前我国1200 ml的饮水建议量.
Abstract:
Objectives To investigate total drinking water intake of adults in the four cities of China in summer.Methods A total of 1483 adults aged 18-60 yrs from Beijing,Shanghai,Chengdu and Guangzhou were selected using multiple-stage random sampling method.The information of amounts and types of daily drinking water was recorded by subjects for seven consecutive days using a quantitative measurement.The amounts and types of daily drinking water among different cities and between men and women or urban and rural was analyzed.Results The median of daily total drinking water of subjects was 1488 ml,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the four cities(1579,1793,1150,1467 ml in Beijing,Shanghai,Chengdu and Guangzhou city,respectively,χ2=154.31,P=0.000).The median of daily drinking water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men(1679 ml) than women(1370 ml)(Z=8.34,P=0.000),but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 between urban(1514 ml) and rural (1466 ml)daily drinking water median (Z=-0.81,P=0.420).The median of daily consumption of plain water,tea and beverages were 786,109,186 ml,respectively.Among four cities,the highest consumption of plain water was in subjects of Guangzhou (917 ml),while the highest tea consumption in Shanghai (257 ml) and the highest beverages consumption in Shanghai (323 ml) and Beijing (264 ml).Consumption of tea in men(229 ml)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women (57 ml) (Z=7.52,P=0.000).Subjects in urban (693 ml) had lower consumption of plain water than those in rural (914 ml).The proportion was 32.4% (480/1483) for subjects with water drinking less than 1200 ml per day.Conclusion The daily consumption of total drinking water,including plain water,tea and beverages is different in adults among different cities and is different in gender and regions.It is nearly 1/3 of subjects with daily total drinking water less than current Chinese recommended water intake (1200 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