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了解北京市朝阳区自备井集中式供水系统运行管理现状,查找供水系统存在的主要风险。方法在北京市朝阳区抽取30口自备井集中式供水系统作为评估对象,参照WHO《Guidelines for drinkingwater quality》的半定量风险评价模型对供水系统的各个环节进行风险评估。结果北京市朝阳区自备井集中式供水系统中影响供水安全的关键风险点涉及从水源到用户的多个环节,主要风险即关键风险点包括:无安全密闭的井房或设备间(13.33%)、无水处理措施(10.00%)、无简单水质检验设备(93.33%)、不进行消毒剂余量日常检测(92.60%)、管材没有卫生批件(70.00%)、管网老旧(13.33%)。结论北京市朝阳区自备井集中式供水系统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需进一步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北京市朝阳区二次供水系统运行管理现状,找出二次供水系统存在的主要风险,为风险管理和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30套二次供水系统作为评估对象,参照WHO《饮用水水质准则》中"饮水安全计划"的评估程序对供水系统的各个环节进行风险评估。结果朝阳区二次供水系统大部分供水环节风险等级较低,其主要风险即高风险(10~15分)的2个因素,也就是关键风险点有2个,分别是管网老旧比例(80.77%,105/130)和感官化学指标超标比例(3.85%,5/130)。结论北京市朝阳区二次供水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需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开展风险控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CCP)在农村供水系统中应用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选择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土城供水系统作为研究现场,参照WHOFAO食品法典委员会发布的《HACCP及其应用准则》和WHO的《饮水水质指南》进行危害分析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寻找危害控制措施。结果农村供水系统中影响供水安全的关键控制点分布在从水源到用户的各个环节。采取控制措施,各供水环节的硝酸盐含量显著下降,其余水质指标在HACCP前后无显著性差异。供管水人员的业务水平平均分由75.2提高到86.6,前后有显著性差异。结论HACCP作为一种危害管理机制,应用于农村供水系统的水质管理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风险管理是指如何在一个肯定有风险的环境里把风险减至最低的管理过程.为了保证集中式供水系统水质安全,对容易发生事故的供水环节进行优先处理,风险识别与风险评估成为其风险管理的必要环节.该文就集中式供水系统风险管理相关概念、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概述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饮水安全计划在湖南省农村供水系统中应用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选取一个县的12家农村水厂或供水设施调查了解供水系统中影响水质安全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选择2家工艺流程相对比较完善的农村水厂,按照《WHO饮水水质准则》(第三版第一卷,2004年)中饮水安全计划(WSP,Water Safety Plans)的程序要求进行专题案例研究,进行危害分析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寻找危害控制措施。结果农村供水系统中影响供水安全的关键控制点分布在从水源到用户的各个环节。WSP在农村集中式供水单位中有效地制定和执行后可明显改善和提高农村饮水水质。结论有效地制定和执行饮水安全计划可以以较低的成本最大限度的保证供水安全,从而达到保证农村集中式供水的正常运转、促进农业发展、保障农民健康的目的。WSP在我国农村乡镇自来水厂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WHO提出的"饮水安全计划"采用了风险管理方法的原则和概念,是供水单位管理供水安全的有用工具,有助于公共卫生管理机构的监督与管理。通过在供水单位实施"饮水安全计划",能够改善供水水质和保障水质安全,并在供水单位进行规范化管理和确保这些操作实施的严格执行。其组成包括系统评价、确定控制措施和建立系统管理计划3个主要部分,基本思想是安全的饮用水供应依赖于从源水到用户的系统控制,重点强调基于供水过程中的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机制。本文通过对饮水安全计划的回顾,主要阐述饮水安全计划的原理和应用,为其实际应用和发挥供水水质保障作用提供方法学指导。  相似文献   

7.
WHO提出的"饮水安全计划"采用了风险管理方法的原则和概念,是供水单位管理供水安全的有用工具,有助于公共卫生管理机构的监督与管理。通过在供水单位实施"饮水安全计划",能够改善供水水质和保障水质安全,并在供水单位进行规范化管理和确保这些操作实施的严格执行。其组成包括系统评价、确定控制措施和建立系统管理计划3个主要部分,基本思想是安全的饮用水供应依赖于从源水到用户的系统控制,重点强调基于供水过程中的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机制。本文通过对饮水安全计划的回顾,主要阐述饮水安全计划的原理和应用,为其实际应用和发挥供水水质保障作用提供方法学指导。  相似文献   

8.
孙倩  黄德寅 《职业与健康》2010,26(10):1171-1173
目的对某机械加工建设项目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危害程度进行识别分析,确定职业病危害类别,为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并结合风险评估结果,根据风险优先处理权提出针对性的风险控制措施。方法采用类比法、风险评估法和检查表法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结果根据苯、甲醇、CO、高温、噪声等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风险等级,在拟采取工程防护措施的基础上,提出关于职业中毒、职业性噪声聋和职业性中暑等职业病危害的风险控制措施。结论该项目属严重职业病危害建设项目,经采取风险控制措施后,该建设项目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长沙市某毛刷生产企业存在的化学品氰基丙烯酸乙酯职业暴露进行风险评估,帮助劳动者正确选择个人防护用品,为同类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控提供技术指导。方法运用分类控制技术基本原理对氰基丙烯酸乙酯风险分级,选择相应控制措施。结果研究对象风险等级为2,无局部通风设施和呼吸防护用品,US,采取的控制措施低于标准控制措施。结论研究对象需加强局部通风和个人呼吸防护。化学品分类控制技术有一定的实用性,可尝试用于职业病危害评价。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化学实验室安全进行风险评估,及时发现安全隐患,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尽量避免发生实验室安全事故。方法采用定性研究的风险评估方法,提出有效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措施。结果从风险降低、风险规避、风险保留和风险转移等四方面介绍风险控制措施。结论实验室风险评估工作应该定期开展、持续进行并且不断深入探索,切实有效地保证实验人员的人身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掌握镇江新区城乡生活饮用水的水质卫生状况,为保障生活饮用水安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供应镇江新区城乡生活饮用水的5家自来水厂进行卫生建档,并对出厂水水质进行卫生监测与评价。结果市自来水公司水质卫生合格率为100%,乡镇自来水厂合格率为41.67%,不合格项目为浑浊度、铝、游离余氯、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等指标,城乡饮用水水质卫生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饮用水卫生与水源水质、生产工艺、使用的涉水产品、企业管理、是否超负荷供水等因素有关。镇江新区城乡饮用水水质卫生存在差异,农村饮水存在卫生安全隐患,建议实行区域供水,以确保饮水的卫生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应用灰色关联属性识别模型分析给水管网水质,为改善水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把给水管网认为是一个灰色系统,采用灰色理论中关联度理论,建立水质属性识别模型,将水质级别作为一个灰类,将水质状态作为灰色变量处理,根据灰色关联分析理论来确定水质归类,对北方某市城市管网中3个有代表性监测点(监测点1、3位于管网末端,水质略差;监测点2的管段铺设年代较早,管龄长,管材为无内衬的灰铸铁管,腐蚀严重,属于管网中水质恶劣区域)的水样中14个水质因子进行计算,并对水质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 得出各个监测点的关联度矩阵,结果表明,监测点1、3的水质同属于1级,监测点2的水质属于2级.结论 采用灰色关联方法识别管网水质属性,具有更加合理、直观、可靠的特点,处理信息大,去除了人为的主观因素对评价结果的影响,与实际情况一致,具有较大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保障吉林省农村居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为制定本省农村饮用水安全发展规划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绿园区为调查点,下发农村饮用水与环境卫生调查表,组织专业人员调查;随机选取10个村作为水质检测点,采集双份水样并检测14项水质指标。结果分散式供水覆盖人口占农村总人口数的97.17%,集中式供水占2.83%;10个检测点水质按《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和其中的《农村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准则》进行综合评价,一级2个、二级1个、三级1个、超三级6个。结论吉林省(以绿园区为例)农村主要供水方式仍然以分散式供水为主;生活饮用水水质合格率偏低,总硬度、总大肠菌群数、细菌总数超标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贫困农村地区家庭储水卫生现状,探讨确保农村家庭储水安全的措施和对策。方法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法调查甘谷县10个乡镇20个行政村600户居民的家庭储水和饮用水水源情况,对256份水样进行17个项目水质检测。结果农村家庭储水风险因素涉及到从水源到用户的各个环节。集中式供水设施未建立水源保护区、水源范围内未设置明显防护标志等;分散式供水取水点附近存在污染源,防护措施的不足,家庭储水存在二次污染的风险。水质检测中微生物指标不合格率高达75.0%以上。分散式供水水质状况低于集中式供水水质。结论农村家庭储水卫生和饮水安全亟需改善。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上海市静安区世博期间生活饮用水进行风险评估并提出对策。方法采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风险管理标准对静安区生活饮用水进行风险评估。结果饮用水水源污染、管网及二次供水污染、管道分质供水污染等为主要风险。结论应当遵循预防为主、关口前移、事前预防和事后应急并重的原则,进一步加强饮用水风险防控工作,提升应急反应能力,为平安世博保障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6.
王秋萍 《职业与健康》2009,25(21):2326-2327
目的了解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集中式供水系统在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发布以来的水质卫生状况,为改善饮用水水质提供依据。方法按照GB/T5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对样品进行采集、保存、检测分析,依据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检验项目及限值进行评价。结果检测水样190份,总合格率为47.89%,水源水的合格率为37.50%,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的合格率分别为53.33%、50.00%;影响水质的主要指标是色度、耗氧量、铁、锰等。结论海拉尔区集中式供水单位应加强水质卫生管理,改进生产工艺,提高生活饮用水的卫生质量。卫生部门要加强卫生监督监测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饮水卫生安全。  相似文献   

17.
山南地区2009年农村饮用水源水质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山南地区农村饮用水源水质卫生状况,为提高农村饮用水卫生管理水平和制定改水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要求及国家标准检验方法,进行样品采集和检测。结果共检测91份水样,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中的小型集中式供水和分散式供水指标进行判定,合格21份,合格率23.08%。结论山南地区农村人口中绝大部分饮用分散式供水为主。由于缺少基本的水处理设施,饮水卫生问题比较突出,存在一些隐患,应加强监管和农村改水力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深圳市城市生活饮用水出厂水水质卫生状况。方法选取深圳市35家水厂,于2007年9月和2008年5月采集市政供水水厂出厂水水样73份。水样的采集和检验按照GB/T5750.2-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水样的采集与保存》进行,检测结果按照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进行评价。结果出厂水水样合格率为84.93%(62/73)。在检测的75项指标中,部分水厂出厂水存在混浊度、铝、锰、三卤甲烷、二氧化氯、氯酸盐和余氯不合格情况。经Spearman相关分析,铝与浑浊度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329,P<0.01);菌落总数与游离余氯含量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420,P<0.01)。结论深圳市集中式供水出厂水水质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