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用多层螺旋CT进行门静脉CT血管造影(CTA)成像,了解门静脉高压症的病因,周围侧支血管及胃左肾静脉分流道的情况,为临床合理选择治疗方法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对32例怀疑有门静脉高压的患者进行门脉CTA检查,分别行动脉期和门脉期双期CT扫描和重建。结果32例患者中有27例存在门脉高压,胃底、食道静脉曲张。其中4例为胰腺炎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出血的原因是胰腺炎所致脾静脉中断,造成胃底静脉曲张出血;3例为肝内门脉海绵样变性;9例为门脉高压伴胃底-左肾静脉分流道;11例为单纯肝硬化、门脉高压。结论门脉CTA是门脉高压、食道和胃底静脉曲张患者的重要检查手段,可以明确发现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的范围、程度及变异,并可发现非肝硬化性门脉高压的病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用多层螺旋CT进行门静脉CT血管造影(CTA)成像,了解门静脉高压症的病因,周围侧支血管及胃左肾静脉分流道的情况,为临床合理选择治疗方法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对32例怀疑有门静脉高压的患者进行门脉CTA检查,分别行动脉期和门脉期双期CT扫描和重建.结果 32例患者中有27例存在门脉高压,胃底、食道静脉曲张.其中4例为胰腺炎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出血的原因是胰腺炎所致脾静脉中断,造成胃底静脉曲张出血;3例为肝内门脉海绵样变性;9例为门脉高压伴胃底-左肾静脉分流道;11例为单纯肝硬化、门脉高压.结论门脉CTA是门脉高压、食道和胃底静脉曲张患者的重要检查手段,可以明确发现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的范围、程度及变异,并可发现非肝硬化性门脉高压的病因.  相似文献   

3.
门脉海绵样变性常发生于肝硬化合并门脉高压、肝癌合并门脉癌栓及先天性发育异常,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对门脉海绵样变性作出明确诊断,以协助临床的诊治,是一种安全、简便、有效的首选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彩超对门脉海绵样变性的诊断,为临床诊治提供需求。方法:应用彩超对46例门脉海绵样变性的原发病进行诊断,分析。结果:46例中28例肝癌合并门脉海绵样变性,10例肝硬化合并门脉海绵样变性,1例为多发肝囊肿合并门脉海绵样变性,7例原发门脉海绵样变性。结论:彩超可明确判断各种病因引起的门脉海绵样变性,它能观察到门脉的网状结构样改变,同时确定血管直径、血流量大小及血流方向,并对原发病变作出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门脉高压最常见的病因为肝硬化,但仍有5%-10%非肝硬化性门脉高压[1],其中以胰源性门脉高压较为常见。我院2009-2011年共诊治25例胰源性门脉高压,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病因引起门脉高压症最常见的原因是肝硬化,约占60%。其次为特发性门脉高压症(IPH),约占25%,再其次为肝外门脉阻塞,肝内门脉阻塞(如日本血吸虫病)等,根据门脉系阻塞的不同部位分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7.
门脉高压性胃病(portal hypertensive gastropat-hy,PHG)主要由肝硬化门脉高压引起,也可由肝外性门脉高压引起.区域性门脉高压症(regionalportal hypertension,RPH)占肝外性门脉高压症的5%,在临床上笔者发现区域性门脉高压症患者很少出现PHG,查阅文献未见肝外性门脉高压中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当归对肝硬化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利用脉冲超声多普勒对26位肝炎后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服用当归煎剂后,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长期服用当归后(10~12周),门脉高压患者门静脉内径(Dpv)、脾静脉内径(Dsv)、脾静脉血流量(Qsv)显著下降(P<0.05~0.01),而门静脉与脾静脉血流速度(Vpv、Vsv),门静脉血流量(Qpv)均无显著变化(P>0.05),当归可能通过降低血液粘滞性,降低脾循环亢进而改善门脉血流动力学。  相似文献   

9.
马安林 《北京医学》2006,28(6):357-358
肝门脉硬化(hepatic portal sclerosis,HPS)是由于门静脉主干或分支非特异性炎症引起血管内径变窄、血流阻塞,临床表现为门脉高压伴脾肿大、贫血而无肝硬化、肝外门静脉阻塞的一组综合征,也有人称之为非硬化性门静脉纤维化、非硬化性门脉高压或特发性门脉高压等[1].其诊断依据为:①肝功能检测正常;②腹部超声检查显示肝脏结构正常,肝回声均匀,脾脏明显增大,脾静脉、门静脉明显增宽;③内镜显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④病理检查示以门脉区域的纤维化和门静脉硬化为特点.  相似文献   

10.
胰源性门脉高压症9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性门脉高压症 (regionalportalhypertension ,RPH) ,亦称“左侧门脉高压症” ,“局限性门脉高压症” ,或“胃区门脉高压症” ,系多种原因引起单纯性脾静脉梗阻 ,致门静脉脾胃区域压力增高超过正常所致。RPH占肝外型门脉高压症的 5 % ,但却是唯一可治愈的门脉高压症[1] 。据病因RPH可分为胰源性、脾源性和腹膜后源性 3类 ,其中以胰源性最为常见 (72 3%~86 .7% ) [2 ,3] 。我院近 2 0年来共收治胰源性门脉高压症 9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全组 9例患者中 ,男 7例 ,女 2例 ,平均年龄 4 8 2(32~ 6 1)岁 ,其中慢性胰腺炎 3例 …  相似文献   

11.
门脉高压症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门脉血流障碍,最常见的病因是肝硬化。约占60%,其次为特发性门脉高压,约占25%,再其次为肝外门静脉阻塞、肝内门静脉阻塞等。食管和胃底静脉动曲张、破裂出血是门脉动高压症的主要并发症,也是死亡的主要原因。其首次出血病死率为40%以上.再次出血病死率为60%以上。门静脉高压出血的药物治疗是非手术治疗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一、肝前性门脉高压症。1.门静脉血栓症。2.脾静脉血栓症。3.动脉——门脉瘘。二、肝内血窦前性门脉高压症。1.特发性门静脉高压症。2.先天性肝纤维变。3.门脉性纤维变。4.住血吸虫病。三、肝内血窦性门脉高压症。1.重症脂肪肝。2.肝炎。四、肝内血窦后性门脉高压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病人的螺旋CT表现及病理基础.方法随机收集80例行腹部螺旋CT增强扫描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原发性肝癌47例均合并门静脉癌栓(门脉主干完全栓塞20例,不全栓塞27例),肝血管瘤8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25例(7例合并原发性肝癌但未出现门静脉癌栓).结果门静脉期胆囊周围(胆丛)、胆总管周围及胃小弯侧等区可见圆形或条形与门静脉同样强化的血管影.肝血管瘤组未见上述表现.在门脉完全栓塞组中,胆囊周围侧支(胆丛)开放者11例,胆总管周围侧支开放者15例,胃小弯侧支开放者13例;不全栓塞组上述侧支开放分别为2例、9例及11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组中胃小弯侧支静脉开放者18例,未见胆总管周围及胆丛侧支开放.结论胆丛和胆总管周围侧支为门脉栓塞后特有侧支循环途径,而胃小弯侧支在单纯门脉高压及门脉栓塞后均可出现,不具特征性.门静脉海绵样变的形成与阻塞程度有关,阻塞越重,发生机会越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胰源性区域性门脉高压症的病因,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近19年共39例胰源性门脉高压的病因诊断治疗措施及结果和随访。结果:39例中,4例失访,33例术后随访1~10年,除7例患者死于原发恶性疾病外,余未发生消化道再出血,脾功能亢进症状完全消失。结论: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以胰源性疾病引起门静脉或脾静脉的梗阻为最常见原因,在诊断上关键在于提高对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的认识,治疗上在积极治疗原发性疾病的同时行脾切除手术是治疗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的最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
赵进  杜永胜  李刚 《安徽医学》2005,26(5):400-401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及原因,以指导临床正确处理。方法回顾总结近五年42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住院病人病史。结果急诊胃镜检查发现: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者42.9%(18/42),门脉高压性胃病出血45.2%(19/42),消化性溃疡7.1%(3/42)。结论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中,非曲张静脉出血(包括门脉高压性胃病、消化性溃疡)占有相当高的比例,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李丹  李亚刚 《吉林医学》2002,23(4):219-220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行脾切除术后早期应用抗凝药物对预防门静脉血栓的意义。方法:随机抽取40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行脾切除、门脐静脉断流术的临床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其中1组在术后早期预防性应用口服抗凝药物,随访观察两组病人门静脉血栓的发生机率。结果:应用抗凝药物组病人门静脉血栓的形成机率远低于未应用抗凝药物组(P<0.05)。结论: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行脾切除,门脐静脉断流术的病人术后早期应用抗凝药物对预防门脉血栓的形成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和和临床诊疗。方法:选择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18例进行分析。结果:118例患者胃镜检查诊断结果:4例(3.4%)胃癌,4例(3.4%)急性胃黏膜病变,18例(15.3%)消化性溃疡,40例(33.9%)门脉高压性胃病,52例(44.1%)食管静脉曲张;治疗后,显效24例(20.3%),有效84例(71.2%),无效10例(8.5%),其中死亡患者6例。结论:非曲张静脉出血中的消化性溃疡、门脉高压性胃病等是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病因种类,对患者进行全面内镜检查,对患者的出血位置以及病因做出准确判断,对于患者治疗效果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64层螺旋CT门静脉三维成像在门静脉高压症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64层螺旋CT门静脉三维成像在门静脉高压症诊断及外科治疗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疑似门静脉高压症(portal hypertension , PHT)患者31例行64层螺旋CT平扫和双期增强扫描,采用最大密度投影、容积重建、多平面重建等方法行门静脉血管三维成像.整体、全方位地显示门静脉属支及侧支循环,结合临床手术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门静脉血管三维成像诊断门静脉高压症27例,其中肝硬化导致门静脉高压症21例,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3例, 门静脉海绵样变性2例,特发性门静脉高压症1例.门静脉主干清晰成像25例,显影不全2 例,分别为门静脉海绵样变和门静脉血栓形成各1例,27例侧支循环均显影良好.接受手术者共23例,手术探查与影像学诊断完全符合.结论:64层螺旋CT能够清晰立体显示门静脉属支及侧支循环,对于PHT病因诊断及制定外科手术方案有重要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9.
非肝硬化性门脉高压病因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刘玉兰  肖文斌 《北京医学》2001,23(2):105-107
门脉高压常见病因为肝硬化,但目前临床上非肝硬化性门脉高压日益受到重视,且大多数患者通过适当的治疗,预后较好,故有必要提高对此类疾病的认识,减少误诊误治。现对此做一综述。 一、区域性门脉高压 1.左侧门脉高压:该病为多种原因引起单纯性脾静脉梗阻,导致门静脉脾胃区压力超过正常,又称脾胃区门脉高压,占门脉高压各种病因的5%,常见于年轻人。Madsen等[1]报道191例左侧门脉高压患者,病因明确的有188例,其中65%为胰腺炎,18%为胰腺肿瘤,17%为其他疾病,包括脐静脉闭塞后遗症、腹腔内淋巴瘤、脓肿、穿透性溃疡、游动脾、脾动脉瘤压迫脾静脉、门腔分流术后以及腹膜后纤维化、肾脏肿瘤和腹部外伤等,故慢性胰腺炎和肿瘤是左侧门脉高压症的主要病因。脾静脉全长几乎均位于胰腺之后,胰腺的慢性炎症、囊肿或肿瘤均可导致脾静脉受压和腐蚀,使血管痉挛、内膜损害及血流障碍,导致血栓形成。脾静脉梗阻后,脾动脉则扩张、迂曲,血流增加,使脾呈充血性肿大,脾静脉压力进一步增高,可通过胃短静脉到达胃粘膜下静脉,使胃底静脉曲张,约17%患者同时伴有食管静脉曲张。  相似文献   

20.
门脉高压性胃病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任军  谢志斌 《广东医学》2006,27(9):1316-1317
目的探讨门脉高压性胃病发生和发展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66例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门脉高压性胃病的发生率为46.99%,不同原因引起门脉高压性胃病的发病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有无幽门螺杆菌感染也无差异(P>0.05),但门脉高压性胃病的病变程度与幽门螺杆菌感染(r=0.202,P<0.05)和脾静脉内径(r=0.397,P<0.01)、肝功能分级(r=0.267,P<0.05)、门静脉内径(r=0.202,P<0.05)和脾静脉内径(r=0.198,P<0.05)显著相关。结论门脉高压性胃病的发生与引起门脉高压的病因和有无幽门螺杆菌感染无关,但幽门螺杆菌感染可加重病情,病变程度与食管静脉曲张、肝功能以及门静脉和脾静脉内径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