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对草乌叶及其煎煮液中的乌头碱类药效组分进行定性分析,说明煎煮前后化学成分发生的变化。方法:电喷雾串联质谱分析法。结果:煎煮后草乌叶中的双酯型生物碱和三酯型生物碱均发生了水解。前者水解产物为苯甲酰乌头原碱和乌头原碱类生物碱;后者水解产物为3-乙酰乌头原碱类生物碱。结论:该法简便、快速、灵敏、特异性强,为草乌叶及复方制剂煎煮液中的生物碱类药效组分的分析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Liu Z  Yan X  Xu CX  Hou DB  Yuan XH 《中药材》2011,34(11):1781-1784
目的:探讨附子中3种双酯型生物碱提取的影响因素,确定适宜的提取条件。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中乌头碱、乌头碱和次乌头碱的含量,采用单因素试验法,对附子双酯型生物碱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结果:最佳双酯型生物碱提取工艺为:在15℃条件下,将附子粗粉置于10倍无水乙醇中冷浸3次,每次1 d,双酯型生物碱收率为0.57%,质量分数为18.81%,其中中乌头碱、乌头碱和次乌头碱收率分别为0.16%、0.032%和0.38%。结论:该提取方法高效、低毒、经济、操作方便,适合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乌头类双酯型生物碱水解转化规律,建立LC-MS定性分析及HPLC定量分析乌头类双酯型生物碱及其水解产物方法方法 通过控制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3种双酯型生物碱的水解条件,分别获得不同阶段的水解产物,从而推导各水解产物的精确质量浓度。结果 根据LC-MS定性分析结果,乌头类生物碱水解规律为乌头类双酯型生物碱先水解生成焦乌头碱类生物碱,再继续水解生成苯甲酰乌头原碱类生物碱;并根据水解规律分别计算出焦乌头碱类生物碱、苯甲酰乌头原碱类等乌头类生物碱水解产物的精确质量浓度。HPLC 方法学表明,焦乌头碱、焦新乌头碱、焦次乌头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分别在0.70~44.64 μg·mL-1 (r=0.999 7;0.34~21.77 μg·mL-1 (r=0.999 9;0.38~24.37 μg·mL-1 (r=0.999 9;0.48~30.74 μg·mL-1 (r=0.999 9;0.41~26.38 μg·mL-1 (r=0.999 9;0.42~27.08 μg·mL-1 (r=0.999 7内线性关系良好。结论 本实验得出了乌头类双酯型生物碱水解转化规律,并建立了计算不同水解阶段水解产物的方法,其专属性高、定量简便,为乌头类生物碱及其水解产物的定量分析和乌头类中药材炮制、质量控制等提供了简便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不同干燥方法对附子提取物中双酯型生物碱的影响,确定适宜的干燥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对冷冻干燥、烘箱干燥、真空干燥和喷雾干燥等不同干燥方法所得附子提取物中的中乌头碱、乌头碱和次乌头碱等3种双酯型生物碱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不同干燥方法所得附子提取物中的中乌头碱、乌头碱和次乌头碱的损失率为:冷冻干燥分别为7.14%、5.71%、5.41%;烘干分别为56.43%、31.43%、32.43%;真空干燥分别为29.29%、34.29%、10.81%;喷雾干燥分别为14.29%、11.43%、8.11%。结论:喷雾干燥对附子提取物中的中乌头碱、乌头碱和次乌头碱3种双酯型生物碱的影响较小,可低成本地进行工业化生产,是附子合适的干燥方法。  相似文献   

5.
HPLC同时测定附子乌头碱、中乌头碱、次乌头碱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同时测定附子及其炮制品在不同提取溶剂中的乌头碱、中乌头碱及次乌头碱3种双酯二萜型生物碱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 Eclipse plus C18柱(4.6mm×150mm,5μm),以乙腈和碳酸氢铵(10mmol/L,pH=9.8±0.2)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mL/min;进样体积200μL;检测波长240nm;柱温30℃。结果:乌头碱、中乌头碱、次乌头碱分离良好,各成分在0.78-50.00μg/mL内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平均加样回收率(n=6)为91.4-103.4%,RSD在2.41-4.20%。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灵敏,可用于附子及其炮制品中乌头碱类化合物的提取以及定量分析,为附子及其炮制品的质量控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人参四逆汤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ESI/MS~n、LC/MS、MALDI-TOF/MS等技术,从人参四逆汤水煎液中分析和鉴定了10种二萜生物碱:苯甲酰中乌头碱benzoylmesaconitine、苯甲酰乌头碱henzoylaconitine、苯甲酰次乌头碱benzoylhypacoitine、尼奥灵neoline、附子灵fuziline、14-乙酰基塔拉地萨敏14-acetyl-talatisamine、苯甲酰次乌头碱亚油酸酯14-benzoylhypaconine-8-linoleate、苯甲酰去氧乌头碱亚油酸酯14-benzoydeoxyaconine-8-oleate、苯甲酰次乌头碱棕榈酸酯14-benzoylhypaconine-8-palmitate、塔拉地萨敏talatisamine和人参皂甙R_(a1)、R_(a2)、R_(b1)、R_(b2)、R_(b3)、R_c、R_d、R_e、R_(g1)、R_(g2)、R_(g3)、R_f等12种人参皂甙。脂肪酸酯型生物碱和苯甲酰类生物碱的提取组分有抗失血性休克作用和弱的正性肌力作用。人参皂甙的提取组分具有明显的负性肌力作用。  相似文献   

7.
刘洪  钟凌云  邓延文  童恒力  陈浩  王硕  卢兴美 《中草药》2023,54(5):1397-1410
目的 比较生附片、淡附片、阴附片、阳附片4种附子炮制品入方四逆汤化学成分以及毒性差异,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 分别以阴附片、阳附片、生附片、淡附片制备单味药以及四逆汤汤剂,经UPLC法检测汤剂中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甘草苷、甘草酸、6-姜酚含量,通过系统聚类分析(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HCA)、主成分分析(pri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对4种四逆汤进行分类分析,再经急性毒性试验和长期毒性试验比较4种附子炮制品四逆汤毒性差异。结果 4种四逆汤中成分含量以及毒性大小存在显著性差异。双酯型生物碱: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含量及其总量高低排序为生附片四逆汤>阴附片四逆汤>阳附片四逆汤>淡附片四逆汤;单酯型生物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含量及其总量高低排序为...  相似文献   

8.
附子煎煮过程中酯型生物碱含量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3  
目的:研究附子煎煮过程中酯型生物碱的动态变化规律,建立其含量变化与煎煮时间的关系。方法:采用E-clipse XDB C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0.1 mol.L-1醋酸铵溶液(每1 000 mL加0.5 mL冰醋酸)为A相,乙腈-四氢呋喃(25∶15)为B相,梯度洗脱,测定生附子和白附片不同时间水煎液中酯型生物碱的含量。结果:生附子中双酯型生物碱水煎极不稳定,仅在0.5 h检测出次乌头碱;而白附片水煎液在10 h内均能检出新乌头碱和次乌头碱,其含量逐渐降低,在4 h内可检出乌头碱。生附子水煎液中3种单酯型生物碱含量呈现逐渐增加的变化趋势,在8 h达到峰值;而白附片水煎液中苯甲酰新乌头原碱和苯甲酰乌头原碱含量先增后减,约在3~5 h达到峰值,苯甲酰次乌头原碱含量在10 h内逐渐增大至峰值。结论:生附子和白附片煎煮过程中酯型生物碱含量的变化规律不同,总体趋势是双酯型生物碱转化为焦新乌头碱、焦乌头碱、焦次乌头碱和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推算乌头碱氨基醇型水解产物含量的方法。方法通过控制苯甲酰乌头原碱水解条件,分别获得不同阶段的水解产物,确定苯甲酰乌头原碱降解率与苯甲酸转化率之间的关系,建立通过苯甲酸HPLC定量分析推导氨基醇型乌头原碱类水解产物含量的方法,并利用该方法对药典法制草乌生物碱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苯甲酰乌头原碱降解率与苯甲酸转化率约为1∶1,通过测定苯甲酸含量计算氨基醇型乌头原碱类含量的公式为:氨基醇型乌头原碱类含量≈(苯甲酸的含量×529)/122。药典法制草乌的双酯型生物碱、单酯型生物碱和氨基醇型乌头原碱类含量分别为0.0025%、0.16%和0.005%。结论通过定量分析苯甲酸含量推导乌头碱氨基醇型水解产物含量的方法可行,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10.
目的:鉴定乌头碱等双酯型生物碱在水和乙醇中的高温分解产物,探究其转化规律。方法:利用液质联用手段,定性对照品在乙醇和水中的转化产物,并总结阐述转化规律。结果:通过对已知化合物的多级质谱的分析和文献查阅,确定了多个转化产物的结构。双酯型生物碱水解时主要生成苯甲酰乌头原碱和焦乌头碱,醇解时主要生成焦乌头碱和8-乙氧基乌头碱。同时醇解和水解时还产生了多种脱氧、脱水、脱甲基的产物。结论:焦乌头碱类生物碱是由于热解产生的,同溶剂种类无关系;8-乙氧基乌头碱类生物碱是由于醇解产生的,同溶剂种类有关系。醇解过程较水解过程产生了更多的产物。本研究通过液质联用鉴定了多种生物碱转化产物并总结了质谱裂解规律,为川乌中毒性双酯型生物碱的转化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川乌煎煮过程中的生物碱的转化研究提供了资料。  相似文献   

11.
研究四逆汤复方环境中乌头生物碱的体内吸收动力学特征。运用大鼠肝门静脉和颈静脉双位点插管技术取血,采用HPLC测定血浆中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求算表观吸收系数,分析四逆汤喷干粉中3种乌头生物碱在大鼠体内的吸收动力学特征。结果显示,四逆汤喷干粉中新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的表观吸收系数分别为0.336,0.090,0.176,新乌头碱的体内吸收程度优于乌头碱和次乌头碱。结果表明,肝门静脉和颈静脉双位点插管技术是一种研究药物肠道吸收的有效方法。大鼠灌胃四逆汤喷干粉后,3种乌头生物碱均可吸收入血,但吸收程度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不同方法制备四逆汤中化学成分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莹  章津铭  傅超美  闫莉  张慧敏 《中成药》2012,34(4):673-678
目的 比较并评价四逆汤的传统制备法与《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所载制备方法.方法 采用RP-HPLC测定并比较两种方法制备的四逆汤中甘草酸、新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6-姜辣素的含有量及干膏量.甘草酸色谱柱为Krosmasil C18柱(150 mm ×4.6 mm,5 μm),以甲醇-0.2 mol/L醋酸铵溶液(65∶35,含0.5%冰醋酸)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0 nm;双酯型二萜类生物碱(DDA)色谱柱为Symmetry Shield RP18柱(250 mm×4.6 mm,5μm),以甲醇(A)-0.05%三乙胺水溶液(B)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37 nm;6-姜辣素色谱柱为Symmetry Shield RP18柱(250 mm×4.6 mm,5μm),以乙腈-甲醇-水(40∶5∶5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80 nm.结果 按传统方法制备四逆汤含甘草酸、6-姜辣素的量和干膏量分别是按中国药典方法制备四逆汤的3.6倍、1.7倍和5倍,新乌头碱、乌头碱和次乌头碱的含有量总和相近.结论 从化学成分的角度,初步揭示四逆汤的传统制备方法与中国药典方法相比存在一定差别.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体外血浆温孵法测定乌头碱、中乌头碱和次乌头碱水解规律的方法。方法:空白兔血浆加入不同浓度的3种生物碱混合对照品溶液,通过对温孵不同时间血浆样品的预处理(沉淀蛋白、除杂)、分离和检测等过程实现复杂生物样品中待测成分的分离分析。结果:乌头碱、中乌头碱和次乌头碱浓度在血浆中均随温孵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水解速率中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与附子饮片在炮制过程中3种双酯型生物碱的水解规律一致。结论:所建立的体外水解方法简单、稳定、可控,对上述3种成分的体内药动学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HPLC测定附子及其炮制品中3种双酯型生物碱的含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附子中3种双酯型生物碱——新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含量的HPLC分析方法。方法:Zorbax Eclipse XDB 18柱,40 mmol乙酸铵缓冲液-乙腈,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30 nm。结果:3种双酯型生物碱新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均达到了较好的分离,分别在0.035 7~1.784 μgr=0.999 9),0.012 6~0.632 μgr=0.999 7)和0.033 4~1.672 μgr=0.999 7)呈良好的线形关系。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可有效地用于附子的鉴别和内在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不同炮制时间附子饮片的毒-效性与饮片3种双酯型生物碱的含量变化进行相关性研究.方法:以附子"回阳救逆"功效为评价重点,采用Bliss法和序贯法对不同炮制时间附子饮片进行安全性评价;将饮片乌头碱、中乌头碱、次乌头碱含量变化与饮片TD_(50),ED_(50),TI进行关联性分析,并对3种双酯型生物碱与饮片毒性、药效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具有"回阳救逆"功效和"高效低毒"特点的附子饮片保存了适量的中乌头碱和次乌头碱,乌头碱干扰了附子"回阳救逆"功效的显现(负相关),次乌头碱与附子的毒性和"回阳救逆"功效均成正相关.结论:中乌头碱、次乌头碱在饮片中的适当配比存在是保证附子"回阳救逆"及安全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附子中脂类生物碱(脂碱)的溶解性,确定四逆汤中脂碱的来源。方法利用电喷雾离子阱质谱分析比较生附子、四逆汤、煎煮后生附子药渣、生附子与半夏共煎液中的生物碱。结果在四逆汤中检测到少量脂碱,在生附子与半夏共煎液中未检测到脂碱,脂碱成为煎煮过生附子中的主要生物碱。结论脂碱在加热条件下也不溶于水,在四逆汤中检测到的脂碱来源于双酯型生物碱的酯交换反应。  相似文献   

17.
大孔吸附树脂纯化栀子中总环烯醚萜苷和栀子苷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姚干  何宗玉  方积年 《中草药》2006,37(1):57-64
目的建立栀子中总环烯醚萜苷测定方法,研究HPD 450大孔吸附树脂纯化栀子总环烯醚萜苷、栀子苷的工艺条件。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目标成分,考察HPD 450大孔吸附树脂对栀子总环烯醚萜苷、栀子苷的吸附和洗脱条件。结果栀子总环烯醚萜苷最大吸收波长为238 nm,与栀子苷一致,栀子苷在9.36~21.84μg/mL与吸光度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8.37%;HPD 450大孔吸附树脂可以将提取物中总环烯醚萜苷由45.45%提高到83.72%,栀子苷由24.46%提高到62.28%。结论HPD 450大孔吸附树脂能有效富集并纯化栀子总环烯醚萜苷、栀子苷;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栀子总环烯醚萜苷具有快速、准确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黄山乌头中的二萜生物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黄山乌头中二萜生物碱类化合物进行研究。方法:应用离子交换树脂法提取黄山乌头总生物碱,经色谱法分离、纯化,光谱数据和理化性质确定各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海帕乌头碱(Hypaconitine ,1) ,中乌头碱(mesaconitine,2) ,尼奥宁(Neoline,3)。结论:3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双酯型乌头碱(1 ,2)为黄山乌头主要生物碱成分。  相似文献   

19.
蒙药草乌芽中药效组分的电喷雾串联质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雅  张贵君  刘志强  王淑敏 《中草药》2009,40(5):694-697
目的 分析蒙药草乌芽的药效组分.方法 利用电喷雾串联质谱技术对蒙药草乌芽的乙醇提取液进行了直接分析鉴定.结果 ESI-MS可以给出相对分子质量信息,ESI-MSn方法 则可以从复杂体系中获得结构信息,在草乌芽中发现乌头碱、中乌头碱、次乌头碱及它们的水解产物和脂类生物碱等15种二萜类生物碱.结论 草乌芽中的药效组分二萜类生物碱为首次报道,这些生物碱的结构相似,在电喷雾串联质谱中碎裂方式相同,因此根据电喷雾串联质谱结果 确定了这些生物碱的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