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研究探讨5溴汉防己甲素(5-BrTet)、磁性纳米Fe3O4(Fe3O4-MNP)协同化疗药在动物模型体内逆转耐药的作用及其作用机理。建立恶性血液病荷瘤鼠模型,将其随机分为5组。A组:生理盐水;B组:单用DNR;C组:5-BrTet复合DNR;D组:Fe3O4-MNPs复合DNR;E组:Fe3O4.MNPs复合DNR及5-BrTet。观察各组肿瘤生长特征,肿瘤重量、体积。取各组肿瘤以及心、肝、肾等脏器行组织病理观察。Western blot检测耐药肿瘤BCL-2,BAX,以及caspase-3表达。结果表明:对于K562移植瘤,B、C、D、E4个组之间肿瘤抑制率没有明显的差别。对于K562/A02移植瘤,Fe3O4-MNP复合DNR及5-BrTet可明显抑制移植瘤的增殖,促进肿瘤细胞凋亡;肿瘤组织病理观察显示肿瘤坏死明显。5-BrTet联合Fe3O4-MNP抑制K562/A02移植瘤的BCL-2蛋白的表达,下调BAX和caspas-3的表达。结论:在耐药肿瘤动物模型体内,Fe3O4-MNPs协同DNR和5-BrTet具有很强的肿瘤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了建立一种磁性纳米Fe3O4颗粒携载聚合阿霉素的制备方法,探讨载药纳米颗粒对K562及其耐药株K562/A02的作用,用机械吸附聚合法在4℃、37℃下以不同药球比聚合24、48小时合成载药纳米颗粒,用噻唑蓝比色法检测细胞与载药纳米颗粒悬液孵育48小时后的生存率,并计算细胞抑制率。结果表明:随着磁性纳米Fe3O4颗粒浓度增加,两种细胞抑制率均提高,聚合在4℃、48小时时的细胞抑制率分别高于37℃、24小时的细胞抑制率。结论:磁性纳米Fe3O4颗粒可通过机械吸附法携载阿霉素,聚合具有温度、时间依赖特性;载药纳米颗粒有逆转多药耐药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探讨磁性纳米Fe3O4颗粒[MNP(Fe3O4)]和5溴汉防己甲素(5-BrTet)联合治疗慢性髓系白血病的潜在可能性。采用流式细胞术、Wright染色和光学显微镜检测细胞凋亡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BCL-2和BAX表达水平。结果表明:MNP(Fe3O4)或5-BrTet与柔红霉素(DNR)联用对K562/A02细胞有细胞毒作用,而联合应用MNP(Fe3O4)和5-BrTet可协同促进DNR诱导K562/A02细胞凋亡,且细胞出现典型的凋亡形态改变,同时可见BCL-2表达下调,BAX表达上调。结论:MNP(Fe3O44)或5-Br/Tet联合DNR均能有效促进K562/A02细胞凋亡。两者联合应用作用增强,其机制可能与BCL-2表达下调及BAX表达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探讨磁性纳米四氧化三铁颗粒联合柔红霉素(MNP-Fe3O4-DNR)对淋巴瘤Raji细胞株作用.纳米铁颗粒与柔红霉素(DNR)采用机械吸附法聚合后加入Raji细胞株,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台盼蓝染色计数细胞的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同时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P53和P65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磁性纳米四氧化三铁颗粒(Fe3O4-MNPs)逆转人卵巢癌顺铂耐药细胞株(SKOV3/DDP)耐药性的机制。方法将SKOV3/DDP细胞分为对照组、顺铂(DDP)组、Fe3O4-MNPs组和DDP+Fe3O4-MNPs组,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P-糖蛋白(P-gp)、肺耐药相关蛋白(LRP)和多耐药相关蛋白1(MRP1),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法测定细胞内铂含量。结果 DDP+Fe3O4-MNPs组P-gp、LRP和MRP1蛋白表达水平较DDP组下降明显(P<0.05)。DDP+Fe3O4-MNPs组细胞内铂含量明显高于DDP组(P<0.05)。结论 Fe3O4-MNPs逆转耐药的作用机制可能与Fe3O4-MNPs促进DDP进入细胞内,下调P-gp、LRP和MRP1蛋白表达,提高细胞内DDP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6.
诊断部分答案O82)is疗部分答笑O30) A型题A型题!EZC3C4DSD6E7D ICZE3C4DsEoC7BSD8B9E10CllDuD13B gC10DllA 二2CI吕B14 D 15 D 18 D 17 D 18 C ig E B型IgSO 口21 22 D 28 D 24 D 26B 2 A 3 c 4 B 5E6 B B B 7 A B型题 吕 B 9 CIO Elf B 12 A!C 2 A 3 E 4 D 5 B 8 A C型题7 A 8 B 9 B 10 C IC ZA 3C 4C SC GB 7D SA 9口 C型题10C fiB 12C 13A 14C 15A 10B 17CIA 2 C S B 4 CI SD K型题 K型题!E 2 E 8 A 4 B 5 A 6 E 7 A IE ZD 3A 4B SE 6D 7E SE 9口8 B 9 B 10 E 10A IA 12E 13E 14…  相似文献   

7.
CYP3A5参与急性白血病耐药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细胞色素P4503A亚家族多肽5(CYP3A5)在急性白血病(AL)耐药机制中的作用。方法RT-PCR、免疫组化、MTT法检测白血病细胞株、AL患原代细胞CYP3A5转录表达与细胞株对化疗药物敏感性、患化疗疗效及预后的相关性,检测化疗药物对CYP3A5的转录调控;构建CYP3A5重组质粒稳定转染HI,60细胞,观察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是否改变。结果转录CYP3A5的K562、U937细胞与不转录CYP3A5的NB4、HL-60细胞相比,对柔红霉素明显耐受(耐药倍数均为2.1倍);原发耐药组患初治时CYP3A5阳性率(17.2%)显高于持续完全缓解(CCR)组(0.4%)与继发耐药组初治时(5.4%),早期复发组第1次完全缓解(CR1)时阳性率(23.9%)显高于CCR组CR时(1.3%);柔红霉素可诱导K562/A02、HL-60/ADR细胞CYP3A5转录;HL-60细胞稳定转染CYP3A5重组质粒后明显耐受柔红霉素、长春新碱(耐药倍数分别为3.0,4.0倍)。结论白血病细胞表达CYP3A5可能使其原位代谢多种化疗药物,是直接导致AL耐药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应用超顺磁性氧化铁(SPIO)分子探针氨基硅烷Fe3O4纳米颗粒标记人肺腺癌的裸鼠移植瘤模型,行磁共振成像和病理观察,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制备氨基硅烷Fe3O4纳米颗粒,分别将标记和未标记肺腺癌细胞株植入裸鼠皮下,观察其成瘤情况,行MR扫描和病理观察.结果标记及未标记纳米分子探针SPIO的肿瘤模型均成功建立,其中前者肿瘤较后者在MR成像中信号强度有明显变化,在T1WI、T2WI、FGR/20°和FGR/70°四个序列中,以FGR/20°变化最明显.病理切片普鲁士兰染色可见肿瘤细胞及坏死组织内有铁染色.结论氨基硅烷Fe3O4纳米颗粒标记人肺腺癌细胞建立裸鼠移植瘤模型稳定可靠,应用磁共振可以对其进行活体监测,提示在临床上具有良好的潜在性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叶酸受体靶向的载10-羟基喜树碱(10-HCPT)相变纳米粒(FR-HCPT-PNPCA)造影剂联合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对裸鼠肝癌移植瘤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皮下注射人肝癌7721细胞的方法制备荷瘤裸鼠模型12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30只,HIFU治疗前1 d分别通过尾静脉注射药物或生理盐水200μl,其中A组注射生理盐水+HIFU辐照,B组注射HCPT+HIFU辐照,C组注射靶向非载药相变纳米粒(FR-PNPCA)+HIFU辐照,D组注射FRHCPT-PNPCA+HIFU辐照。辐照后即刻应用超声观察各组裸鼠肿瘤内灰度变化。2 h后每组处死10只裸鼠,取肿瘤组织行TTC染色观察大体病理并进行组织切片,HE染色后于显微镜下观察肿瘤细胞坏死情况,然后行组织匀浆检查瘤内HCPT浓度。48 h后每组再处死10只裸鼠,取肿瘤组织切片行PCNA和TUNEL染色观察各组肿瘤细胞增殖和凋亡情况。2周后处死各组剩余裸鼠,测量肿瘤大小,并取主要脏器观察肿瘤转移情况。结果辐照后即刻超声显示A、B组辐照区域几乎无灰度变化,C、D组辐照前后灰度变化面积和变化值与A、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辐照后2h,B、D组瘤内均可检测到HCPT,且D组瘤内HCPT浓度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均未见明显凝固性坏死,C、D组肿瘤内均可见明显凝固性坏死,坏死范围与A、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辐照后48 h,D组细胞增殖率最低,细胞凋亡率最高,与A、B、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辐照后2周,D组肿瘤几乎消失,转移灶最少,与A、B、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FR-HCPT-PNPCA联合HIFU不仅能实时监控肿瘤HIFU消融并增强消融效果,且释放的药物能辅助治疗肿瘤,有望为肿瘤治疗提供一种精准、高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李黎  马力 《中国临床康复》2011,(34):6385-6387
背景:磁性微粒作为一种磁性载体在固定化酶、免疫检测、靶向载药治疗及细胞分离等生物医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的:制备分散稳定性好,相对磁性强的纳米级Fe3O4微粒。方法:以氯化亚铁、氯化铁、氢氧化钠为主要原料,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合成Fe3O4磁性粒子。结果与结论:用正交设计法优化了Fe3O4微粒的合成工艺条件,得到制备Fe3O4粒子的最佳实验条件为Fe2+/Fe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共沉淀时的pH值为11、熟化温度为90℃、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的用量为40mL,此时制得的Fe3O4粒子粒径最小,为78nm,Fe3O4溶液的分散稳定性最好,相对磁性最强。从Fe3O4的扫描电镜图可以看出,Fe3O4微粒晶体颗粒为纳米级。  相似文献   

11.
STI571耐药白血病细胞系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STI571耐药机制和体外诱导建立甲磺酸伊马替尼(imatinib mesylate,又称STI571)耐药的白血病细胞系,采用STI571递增给药的方法诱导裸鼠高致瘤性人慢粒红白血病变细胞系K562-n和多药耐药细胞系K562-n/VCR对STI571耐药,比较它们与各自亲本细胞系问基本生物学特性的异同。结果显示,建立多药耐药基础上对STI571耐药的白血病细胞亚系K562-n/VCR/STI,对STI571耐药倍数为23.41,对长春新碱(VCR)耐药倍数为662.26,对高三尖杉酯碱(HHT)具有交叉耐药性。K562一n经STI571诱导后对多种药物耐受性有所提高,命名为K562-n/STI。K562-n/STI和K562-n/VCR/STI细胞内DNR积聚量分别为33.24和18.76,低于各自亲本细胞系。K562-n/STI与K562-n/VCR/STI均检测到mdr-1基因的mRNA转录。K562-n/STI和K562.n/VCR/STI与亲本细胞系相比,倍增时间延长,增殖指数增高。结论:体外小剂量STI571递增给药的方法能够提高K562-n细胞系对STI571的耐受性,同时mdr-1基因表达阳性,表现一定程度的多药耐受,提示STI571耐药机制与多药耐药机制之间可能存在相关性。由于K562-n为裸鼠高致瘤的人白血病细胞系,K562-n/STI和K562-n/VCR/STI571的建立有可能为耐药机制及耐药逆转的研究提供体外和体内实验模型。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旨在探讨汉防己甲素(TET)对人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急性红白血病细胞株K562/A02多药耐药的逆转作用,及其逆转耐药与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p21)、P糖蛋白(P—gp)及其基因的关系,为TET的临床应用提供新的理论基础。K562/A02细胞实验分组为:①单用柔红霉素(DNR)对照组;②DNR+TET0.5mg/L组;⑧DNR+TET1.0mg/L组;④DNR+TET2.0m8//L组。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实验各组K562/A02细胞P21的表达。采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实验各组细胞P—gp的表达,采用半定量PCR(RT—PCR)测定细胞MDR1基因mRNA表达水平。结果表明:K562/A02细胞中P21蛋白的表达随着TET浓度的增加而增强,P—gp蛋白的表达随着TET浓度的增加而减低。K562细胞中mdr1基因几乎无表达,K562/A02细胞中mdrl基因高表达,随着TET浓度的增加K562/A02细胞mdrl基因表达不断降低。结论:TET对K562/A02耐药具有逆转作用且呈浓度依赖性,其逆转耐药可能与其上调P21蛋白的表达、下调mdrl及P—gp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观察中药复方君子汤(FFJZ)联合环孢霉素A(cyclosporine A,CsA)逆转白血病耐药细胞系K562/VCR细胞耐药性的效果,以便寻找有效的联合逆转剂.采用MTT法、流式细胞术研究FFJZ联合CsA逆转白血病耐药细胞系K562/VCR耐药性的作用.结果表明FFJZ联合CsA在体外对K562/VCR细胞的耐药性有明显的逆转作用(p<0.01),能提高K562/VCR细胞对阿霉素(ADM)的敏感性,且在药物有效浓度范围内对细胞本身无毒性作用.FFJZ联合CsA对K562/VCR细胞的P-gp表达的阳性率无明显影响.结论复方君子汤联合环孢霉素A可能成为治疗白血病多药耐药的安全有效的耐药逆转药物.  相似文献   

14.
环孢菌素D衍生物PSC 833逆转K562/A02细胞多药耐药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证实PSC833逆转剂的高效性,探讨PSC833逆转肿瘤细胞多药耐药的机制。方法 以人红白血病细胞系K562及其耐药细胞系K562/A02(耐阿霉素)为实验研究对象,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毒性;直接免疫荧光测定法检测P糖蛋白(P-gp)表达水平;RT-PCR法检测mdr1 mRNA水平,以流式细胞术测定两种细胞系内柔红霉素(DNR)的潴留来的反映P-gp的外排功能。结果 与K562细胞系相比,K562/A02耐药细胞系mdr1 mRNA及P-gp高表达,DNR潴留减少。1μmol/L的PSC833对K562/A02铁mdr1 mRNA及P-gp表达水平无明显影响(P>0.05),PSC833对K562/A02细胞的DNR细胞毒性有剂量依赖性增敏作用,其增敏作用至少是环孢菌素A(CsA)、维拉帕米(Ver)的3倍。PSC833能增加K562/A02耐药细胞系的DNR潴留。1μmol/L的PSC833能使K562/A02细胞内DNR潴留量恢复至K562细胞的100.9%,而10μmol/L CsA只恢复至K562细胞的86.9%,PSC833对K562细胞系的DNR细胞毒性及DNR潴留均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 PSC833较CsA、Ver逆转活性至少高3-10倍,其逆转K562/A02多药耐药的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P-gp功能,而非直接下调mdr1 mRNA及P-gp水平。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探讨环孢菌素A(CsA)、雌激素受体抑制荆雷洛昔芬及其联合应用对K562/A02细胞多药耐药的逆转作用。采用甲基四唑蓝法(MTT)测定柔红霉素(DNR)的半数抑制量,RT-PCR法检测mdr1基因mRNA表达水平,FCM检测P-gp的表达和细胞内DNR浓度。结果表明:DNR对K562/A02和K562细胞的IC50分别为23.51和0.29mg/L,雷洛昔芬(2.5mg/L)及CsA(1mg/L)单用和两药联合处理K562/A02细胞时,DNR的IC50值分别为5.98、8.15和3.68mg/L,两药对DNR作用K562细胞的IC50没有影响。CsA及雷洛昔芬单独作用后耐药株mdr1mRNA下调微弱,联合用药下调效果明显。CsA及雷洛昔芬均可降低P-gP蛋白的表达,且具有协同作用。同时还观察到逆转剂雷洛昔芬和CsA作用后细胞内柔红霉素浓度增加,两药联合作用时效果增强。结论:CsA及雷洛昔芬均可逆转耐药。且联合作用效果增强。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索汉防己甲素(Tet)与5-溴汉防己甲素(BrTet)逆转耐药的机制是否与调节多药耐药相关蛋白7(MRP7)表达水平有关。采用MTT法检测柔红霉素(DNR)对人白血病敏感细胞株K562与人白血病耐药细胞株K562/A0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及耐药倍数。将细胞分组,加入BrTet、Tet,用实时PCR法检测细胞MRP7 mRNA表达,Western bolt法检测细胞MRP7蛋白和P-糖蛋白(P-gp)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DNR蓄积。结果表明:K562/A02对DNR的耐药倍数为23.65倍。分别加入1μmol/L Tet与2.0μmol/L BrTet后,K562/A02细胞的MRP7 mRNA相对表达水平分别降低至2%和12%,MRP7蛋白表达降低了53.2%与83.7%,P-gp表达分别下调58.47%与52.20%;1.0μmol/L Tet与2.0μmol/L BrTet分别使K562/A02细胞内DNR提高了94.32%与271%。结论:BrTet与Tet均可逆转耐药,其逆转机制除了抑制P-gp的表达之外,还可能与抑制MRP7的表达,增加肿瘤细胞内抗肿瘤药物浓度有关。在相同摩尔浓度下,Tet与BrTet对MRP7表达的下调作用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7.
细胞内钙与K562/A02细胞多药耐药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研究旨在探讨白血病耐药细胞的发生及其逆转机制与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关系。用甲基四唑蓝法(MTT)测定柔红霉素 (daunomycin ,DNR)的细胞毒性 ,用Fura 2 /AM方法测定耐药细胞株K5 6 2 /A0 2及其敏感株K5 6 2的静息 [Ca2 ]i水平 ,并观察了柔红霉素及耐药调节剂汉防己甲素 (Tetrandrine,Tet)、屈洛昔芬 (droloxifene,DRL)单独或联合应用后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的变化。结果表明 :1μmol/LTet,5 μmol/LDRL均能增加DNR对耐药细胞系K5 6 2 /A0 2的细胞毒作用 ,IC50 (半数抑制量 )分别为 ( 7.2 8± 2 .0 6 ) μg/ml,( 7.5 8± 3.4 4 ) μg/ml,逆转倍数为 2 .94和 2 .82倍。两药联合作用明显增强 ,IC50 为 ( 1.6 6± 0 .4 1) μg/ml,逆转倍数达 12 .9倍。静息状态下K5 6 2 /A0 2细胞的游离钙离子浓度显著高于K5 6 2细胞。 1μmol/LTet,5 μmol/LDRL单独作用于K5 6 2 /A0 2细胞引起 [Ca2 ]i的明显升高 ,两者联合应用有拮抗作用。结论 :K5 6 2 /A0 2细胞内Ca2 浓度的增高可能是导致其耐药的原因之一 ,但耐药调节剂Tet,DRL对耐药细胞 [Ca2 ]i的影响在其逆转耐药中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