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分析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政策对于药品利用与支出的影响。方法:利用2018—2019年的药品采购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比较了集采品种和同类替代非集采品种的价格、采购量、采购金额、质优药品的使用比例在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政策实施后的变化。结果: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试点政策实施后,与未实施试点政策的省份相比,实施试点政策或部分实施试点政策的省份集中采购试点品种的标化价格下降72.2%,标化采购量增加16.9%,采购费用下降55.3%,质优药品的使用比例增加15个百分点(均为P<0.01)。尚未发现集采品种的采购向同类替代非集采品种转移的证据。结论:药品带量集采政策有利于药品支出的控制和用药质量水平的提升,有必要扩大药品带量集采的覆盖面,尽快将中成药和生物类似药纳入集采之中。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沈阳市某区基层医疗机构采购基本药物情况进行监测分析,为促进基本药物合理使用及完善监督体系提供参考。方法对被调查机构2018年网上采购药品的品种数、采购金额、用药频度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被调查机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情况总体良好,但采购品种占比未达到要求;各类基本药物的采购金额及构成比符合基层疾病谱和用药特征,并且与用药频度同步性较好,可见基层对常用基本药物的选择性相对集中。结论必须进一步加强对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情况的动态监测,重视基本药物的合理使用,并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其优先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从中标企业数量与中标价格的关系角度分析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政策的实施效果。方法:检索31个省市自治区药品集中招标采购中标结果,采用最小二乘回归方法定量分析药品中标企业数量对中标价格的影响。结果:与直觉相反,中标企业数量与药品中标价格呈现出正向关系;相对于基本药物组,非基本药物组中药品中标企业数量对中标价格的影响更大。结论:现行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政策仍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探讨国家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政策对某公立医院口服降压药的价格、使用量以及销售金额等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以某公立医院为样本,该院于2019年12月以及2020年4月参与实施了国家药品带量采购试点扩围和第二批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工作。从医院信息系统(HIS)中提取带量采购前后一年的口服降压药使用数据,包括采购价格、销售金额、销售量等,为了避免疫情对本研究科学性及准确性的影响,最终选取2019年6月-11月以及2020年6月-11月的口服降压药品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集中带量采购政策实施后,降压药品种中,除吲达帕胺价格不变外,其余降压药价格均显著下降;片数构成比和用药频度变化不大;降压药销售金额显著下降,日均治疗费用下降明显。结论:集中带量采购政策的实施,减轻了部分高血压患者群体用药经济负担,降低了医疗成本。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国家药品集中采购政策对中选抗菌药物销售额、销量、用药厂牌、用药频度、仿制药替代率、药品价格、日均费用和潜在节省费用的影响,探究抗菌药物国家药品集中采购实施效果并提出政策建议,为完善抗菌药物集采规则和配套政策提供参考。方法:选取第3批国家药品集中采购6个中选抗菌药物2020—2021年1~3季度的销售数据,描述性统计分析抗菌药物集采实施效果。结果:国家药品集中采购显著影响抗菌药物市场规模并重塑抗菌药物市场竞争格局;改变抗菌药物的用药行为和调整用药结构;影响中选品种各厂牌价格并显著降低用药费用。结论:抗菌药物集采取得了显著的政策效果,同时基于抗菌药物的特殊性需要重点关注国家药品集中采购政策效果与抗菌药物合理用药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正当前国家级和省级药品集中带量采购中选品种中,抗菌药物种类不断增加。通过实施抗菌药物的国家级和省级带量采购,降低了药品价格,提升了药品质量水平,规范了抗菌药物使用目录和结构,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同时也暴露出抗菌药物使用量不合理增长的问题。建议完善抗菌药物集中带量采购政策体系,合理确定抗菌药物采购量,建立完善有效的带量采购中选抗菌药物使用监测体系;加强"三医联动",持续增强抗菌药物使用管理,从而在确保合理使用的前提下,有效落实抗菌药物集中带量采购相关要求,最终使患者获益。  相似文献   

7.
上海市药品零差率政策实施效果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药品零差率政策一年来的效果进行初步分析。方法:采用上海市药品采购数据库中的数据,对药品金额、数量和价格等进行分析。结果:零差率药品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使用金额构成比为17.54%,该政策实施后这一比例并无提高;而所有药品的总金额增长了15.79%,金额前20位药品的价格水平提高了11.25%。讨论:零差率药品目录的科学性是该政策得以有效实施的基础,促进合理使用的措施和补偿到位是保证该政策效果的必要条件;分析发现,该政策实施1年来,降低居民就医负担,引导常见病、多发病和诊断明确慢性病在社区诊治等主要政策目标可能并未达到;零差率这一做法是否还要在基本药物制度中继续沿用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北京市2012-2018年抗结核药物的使用情况与变化趋势,为北京市进一步规范及修改结核药物的使用策略提供数据参考。方法对2012-2018年北京市46家医院J04A类抗结核药物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efined daily doses,DDDs)、药品限定日费用(Defined daily cost,DDC)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与评价。采用SPSS 22.0线性回归分析,判断变化趋势。结果 2012-2018年抗结核药销售金额逐年上升,而销售量在2016年到达高峰后缓慢下降;2012年和2018年相比抗结核的药物种类构成变动不大,各类药物销售金额构成变化较大;抗结核药物以一线、口服为主,二线、注射为辅,且二线用药的销售金额、DDDs和注射用药的销售金额有上升的趋势(P均<0.05);抗生素销售单价以注射类经济负担最重,且2018年较2012年,大部分种类药物都有不同程度的价格增长。结论抗结核药物的DDDs在2012-2018年间保持平稳,但大部分种类抗结核药物的DDC均出现上升趋势,患者经济负担增大,且抗结核药物使用存在用药集中的现象,带来的耐药风险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甘肃省某县级医院基本药物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实施的效果。方法对甘肃省永昌县人民医院院长进行结构化访谈.对2009年12月和2012年12月该医院的用药记录进行调查,对2009年、2012年该医院的统计报表进行调查。结果基本药物采购及配送过程中存在问题,招标监督管理存在缺陷:基本药物的价格有所降低,非基本药物的价格明显升高:医院发展正常,以药养医的现象仍然很严重。结论甘肃省县级医院基本药物政策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国家药品集中采购政策执行前后调血脂药品市场变化,分析国家药品集中采购政策实施效果。方法:基于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药物综合数据库2015—2021年样本医院调血脂药品销售数据,对国家药品集中采购政策实施前后调血脂类药品总体销售额、集采与非集采他汀品种的销量及销售额占比进行对比分析。同时,也对不同品种集采原研药厂家、过评厂家与未过评厂家的销量、销售额占比进行分析。结果:国家药品集中采购政策实施后,调血脂药品市场呈现出销售额下降的趋势;具体集采品种在销量、销售额表现上呈现一定的差异;集采原研品种在销量占比下降的同时,销售额占比小幅增长。结论:国家药品集中采购政策在节省药品费用方面效果显著,但也存在未真正显现“专利悬崖”现象及同类可替代药品销售额上涨等问题。建议在开展国家药品集中采购政策时,应当合理遴选集采品种,加强对同类可替代药品及未过评仿制药使用的监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我国于2019年12月开展了第二批国家药品集中采购工作,本研究旨在探讨第二批国家集采政策实施效果。方法:使用江苏常州医疗机构2019年1月—2021年3月间36万条药品采购数据,以25种国家集采品种和20种在临床使用中与国家集采品种有替代关系的品种为研究样本,采用描述性统计和双组间断时间序列,分析药品使用频度、采购金额、日均费用、价格指数、仿制药数量替代率及金额替代率6个指标的变化。结果:国家集采政策下集采品种使用频度上涨、日均费用下降、价格指数下降、采购金额下降、仿制药数量和金额替代率均明显提高,替代品种使用频度略有增长、日均费用、价格指数、采购金额略为下降、同时仿制药数量和金额替代率有所增长。但模型运行结果显示,国家集采政策对集采品种影响显著,对替代品种影响不显著。结论:建议推行国家集采政策过程中,应当加强用药监测和合理用药管理,并在考虑临床用药实际情况下将更多品种纳入集采范围,真正实现惠及民生的政策目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系统梳理药品集中采购制度实施中的难点痛点,为促进集中带量采购政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方法:基于政策执行系统模型及主题分析法,对不同利益相关者进行深度访谈。结果与结论:研究发现N省药品集中采购政策在政策目标和标准、政策资源、组织间的沟通、执行机构特点、政策系统环境及政策执行者的自身偏好6个方面存在若干问题,建议增加政策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弥补政策缺位和漏洞;提高数字资源的质量和兼容性,补充人力资源缺口,保障物质资源供应;建立有效的省份间信息共享和部门间沟通协调机制;明确执行机构的主体定位,加强对政策执行过程的监管和评估,规范各方的行为和责任;关注医药市场的特点和需求,积极探索建立新政策机制以适应环境变化;平衡政策执行者的自身偏好,引导各方形成合理的期望和目标,促进政策执行效果提升。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通过政策梳理和文献回顾的方法,详细阐述了药品集中采购政策的发展演变及其与医保支付的逻辑关系。文章首先梳理了药品集中采购的三个发展阶段,并分析了当前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的特点和趋势;进而重点探讨了药品集中采购与医保支付体系的关系以及两者配套改革对于解决药品问题的现实可行性。研究认为,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已经演变为省级平台限价下的议价、最低价联动采购方式;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可为医保支付标准的形成提供依据,但国家药品谈判以及省级医保特药谈判存在功能重叠;药品招标采购、医保支付等制度安排可助推医药分开,配套相关改革可为解决"药价虚高"提供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14.
药品集团采购是目前国内区域药品集采的典型模式,与国家集采常态化运行的协同发展,对建立国家药品市场化采购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国内药品集团采购模式的发展现状,从管理机制、价格策略、市场竞争、采购规则四个方面比较分析了国家药品集中带量采购与药品集团采购的差异,重点围绕监管机制、服务功能、市场竞争与协同发展,讨论了国内药品集团采购的未来发展挑战,并给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研究成果能够为优化药品集团采购管理实践、促进药品带量集采高质量协同发展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我国药品集中带量采购相关政策文本进行剖析,探讨现有政策侧重点及不足,以期为我国未来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政策制定及优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内容分析法,选取16份药品集中带量采购相关政策为研究对象,基于政策工具及利益相关者两个维度进行分析.结果:政策工具维度共筛选出147个政策编码,其中命令与规制型工具占56....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我国罕见病药品的可及性和采购使用现状,为完善我国罕见病用药保障政策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文献分析法,从可获得和可负担角度评价药品可及性;从采用率、构成比等分析罕见病药品采购数量、金额等现状。结果:从可获得看,国内上市药品仅占全球上市药品的58.9%,16种罕见病的患者面临“境外有药,境内无药”,24.2%的国内上市药品未注册罕见病适应症,20种罕见病的所有药品均为超适应症用药;从可负担看,仅43.4%的国内上市药品实际得到了医保覆盖,76.0%的医保目录外药品属于高值药品。2018和2019年全国医疗机构罕见病药品采购DDDs同比增长571.56%和13.80%,采购金额同比增长45.22%和25.40%。部分高值罕见病药品的覆盖患者率仅为0.02%~3.06%。结论:我国罕见病患者的药品可获得性不及境外,应完善、落实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推动仿制药研发上市。目录准入、药品集采改善了罕见病药品的可负担性,但罕见病患者尤其是高值罕见病药品所涉患者的受益仍然有限;建立多层次的罕见病用药保障体系,重点加强高值罕见病药品的兜底保障。  相似文献   

17.
目的:厘清广东省现行的药品集中采购模式,为完善药品采购政策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文献研究、企业调研等方法,归纳总结广东省三个药品交易平台及各地市最新一轮药品采购政策。结果:广东省三个药品交易平台在药品目录、限价规定、竞价分组、入围指标等方面存在差异。结论:在政府统一引导下,加快药品采购信息化建设,发挥交易平台之间的市场竞争效应,合理制定药品限价,完善药品质量评审体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宁夏回族自治区药品集中采购政策文本,探讨政策特点及不足并提出优化建议。方法:检索宁夏回族自治区2015年以来省级层面发布的药品集中采购政策文本,采用三维分析框架对其进行量化分析。结果:本研究纳入68份政策文本共生成1 779个分析单元。命令与规制型工具(79.11%)和能力建设型工具(11.35%)使用较多;政府部门(47.81%)、医疗机构(21.99%)和医药企业(17.86%)受到较多关注;政策落点集中于外部环境(32.87%)和招标环节(16.33%)。政策建议:增加激励型、系统变革型和信息与规劝型工具的使用,并优化内部结构;适当提高对患者、零售药店和专家的关注度,统筹兼顾各方利益;加强药品质量和供应保障、增强医疗机构和医生临床用药的自主性、保障医疗机构及时回款。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两票制”政策对山东省药品供应状况的影响,为保障政策进一步实施提供科学依据和政策建议。方法:对比政策实施前后山东省药品集中采购平台数据,采用企业集中度分析药品供应市场的集中状况,采用间断时间序列方法分析政策对药品到货率和订单完成率的影响。结果:药品供应企业数量逐步减少,由政策实施前的627家降为565家;市场集中度逐步提升,由316.42提高到366.29;大型企业市场份额逐步提升,份额占比前75%的企业数量由54家降为47家。政策实施后,山东省总体到货率呈下降趋势,经济发达地区、相对较弱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药品到货率也相应呈下降趋势。结论:“两票制”政策的实施,使得山东省药品供应市场集中度逐步提升,供应市场秩序逐步规范。但政策实施后,有部分地区医疗机构反映出药品供应下降的趋势,不利于患者用药可及性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