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通过手术治疗后颅凹肿瘤。方法:分析总结手术治疗198例后颅凹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11例,198例进行了手术治疗,治愈133例占67.17%;好转30例,占15.15%,致残12例,占6.06%,未愈死亡23例,占11.61%,总有效率82.32%。病理示胶质瘤105例,神经鞘瘤51例,脑膜瘤17例,蛛网膜囊肿10例,胆脂瘤8例,脑囊虫7例,转移瘤4例,脊索瘤3例,血管母细胞瘤3例,脓肿3例,三叉神经鞘瘤2例,毛细血管瘤1例。结论:全麻显微镜下对后颅凹不同部位的肿瘤采用不同的手术入路,根据肿瘤情况进行切除。术中手术技巧及术后必要的监护是提高临床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4.
患者 ,男 ,4 4岁 ,体重 75kg。因反复咳嗽、痰中带血 2月余 ,经抗炎治疗无效 ,CT提示“右下肺块影” ,疑“右下肺癌”收治入院 ,拟在全麻下行“右下肺叶切除术”。术前检查无心、肺、脑疾患 ,无药物过敏史。X线示两肺纹理增多 ,右下肺野见致密影 ,其上缘为外低内高斜坡状改变 ,侧位片示肺门结构增大 ;心影呈“主动脉”型 ,提示右肺占位伴右下肺阻塞性肺不张。CT示右下肺块影。肺功能检查正常。其他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病人入室时BP 1 4 5 /88mmHg ,HR 1 1 2次 /分 ,SpO2 94 %。以丙泊酚 80mg +芬太尼 0 3mg+维库溴铵 6mg静注麻醉…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52岁.因反复咯血6年于2008年10月20日入院.近3年每年发生大咯血2~3次,每次咯血约1 000~1 500 ml;无咳脓痰、发热、胸痛.查体:气管向左侧移位,左侧胸廓塌陷,呼吸音减弱.痰抗酸杆菌涂片检查阴性.胸部CT示: 左侧全肺毁损萎缩,左肺结核伴支气管囊柱状扩张,内有多发曲菌球形成,左支气管、肋间动脉迂曲扩张,明显增粗,同毁损肺之间形成广泛侧支循环.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20岁.因间断性左腰部疼痛3个月于2010年8月入院.既往无高血压病史.查体:左腹部可触及边界不清的囊性肿物,轻压痛,无反跳痛,叩诊浊音.B超检查左肾大小约8.5cm× 4.7 cm×3.0 cm,轮廓欠清,集合系统分离约4.0 cm.IVU示右肾盂、肾盏显影良好,大小、形态未见异常,右侧输尿管引流通畅,左肾显影延迟,形态欠清.CT检查右肾大小正常,肾实质密度均匀,左肾实质受压变薄,左肾重度积水.左侧逆行造影检查示左肾积水,考虑异位血管压迫所致.同位素肾图检查左肾GFR 6.5 ml/min,右肾GFR 64.2ml/min.诊断为左肾重度积水,左肾萎缩.全麻后取俯卧位,将胸廓及骨盆垫高.于腋后线髂嵴上3 cm做长约3 cm皮肤切口(图1).血管钳钝性分离至腰背筋膜下进入后腹腔,经皮肤切口放入乳胶球囊扩张管,充气约600 ml,维持5 min后放气取出.置入自制的单孔多通道套管,3个5 mm套管分别放置30°腹腔镜和可弯曲的操作器械.气腹压力为15 mm Hg(1 mm Hg=0.133 kPa).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俯卧位背侧入路行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的疗效及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6月至2011年3月为13例患者行俯卧位经背侧入路后腹腔镜肾上腺手术的临床资料。其中男9例,女4例,35~57岁,平均45.3岁。术前均行超声、CT或MRI等检查证实为肾上腺占位性病变。病变位于左侧7例,右侧6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8例,嗜铬细胞瘤4例,无功能腺瘤1例。肿瘤直径1.3~4.2 cm,平均2.4 cm。结果:13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65~125 min,平均89.5 min;术中出血量20~80 ml,平均45.6 ml;术后住院5~8 d,平均6.6 d。围手术期无并发症发生。随访5~14个月,平均10.5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俯卧位背侧入路行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安全可行。经背侧入路为腹腔镜手术入路提供了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患儿,女,5岁,体重21kg,呼吸困难2d入院,诊断为声门乳头状瘤,并拟急诊实施气管切开加直达喉镜检查术。术前心电图、肝、肾功能等检查均正常。麻醉前肌注阿托品0.3mg。入手术室时患儿不合作,肌注氯胺酮100mg、地西泮4mg,3min后安静入睡。患儿直立位时无明显呼吸困难,当平卧位于手术台时出现发绀,当即面罩给氧,当阻力大时,托起下颌,强加压通气后,缺氧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0.
11.
全肺切除后病人的循环和呼吸功能可受到很大影响。改变体位 ,咳嗽可致纵隔摆动、血液动力学剧烈改变 ,引发心律失常 ,甚至心跳骤停。现将我院发生全肺切除术后心跳骤停成功复苏 2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例 1女 ,2 2岁 ,5 0kg ,ASAⅡ级。诊断“左肺占位” ,在全麻下行剖胸探查术。常规麻醉诱导 ,插入 35F右双腔气管导管 ,右侧卧位 ,静、吸复合维持麻醉。术中见肿块与左肺上叶、心包、膈肌紧密粘连 ,行左全肺、部分心包及膈肌切除。手术 3小时 ,失血量约 4 0 0ml,尿量 80 0ml,输浓缩红细胞2U、6 %羟乙基淀粉 5 0 0ml、复方乳酸钠 5… 相似文献
12.
病人 男 ,75岁。因左上叶肺癌于 2 0 0 0年 3月行左肺上叶切除。术后第 1d发生腹胀 ,予以胃肠减压 ,TPN深静脉营养。术后第 3d并发呼吸功能衰竭 ,行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术后第 6d腹痛、腹泻 ,排柏油样便。第 7d行胃镜检查证实十二指肠球部前壁溃疡穿孔 ,直径约 1 5cm。遂于次日行十二指肠球部穿孔修补术。病人术后历经心、肺、肾衰竭等多脏器衰竭 ,抢救 2个月余 ,康复出院。讨论 胸外科手术后并发消化道溃疡穿孔发生率很低 ,我院 45年 2 32 0 5例手术中仅见 5例 ,发生率为 0 0 2 %。为预防其发生 ,对心肺功能差、年龄偏…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正>患者,男,83岁,150 cm,45 kg,ASA Ⅲ级,心功能NYHA 2级。患者半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自觉剑突下隐痛,持续约数小时,休息后未见明显好转,但改变体位后症状略有好转。患者因胸部不适入院,查体:神志清楚,双肺呼吸音稍粗,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明显杂音,HR 82次/分,BP 139/89 mmHg,RR 12次/分,体温36.2 ℃。患者否认既往高血压、糖尿病史。入院诊断:心包囊肿。拟施手术:正中切口开胸直视下心包囊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46岁,发现右侧上颌窦囊肿1年余,右耳后淋巴结肿大40余天收入院.患者40余天前出现右耳淋巴结肿大,轻度压痛,自行口服抗生素无明显好转,无明显脓涕、鼻塞、咳嗽、脓痰、嗅觉减退等,无头晕、眩晕、耳闷听力下降等.CT提示右侧上颌窦囊肿,行上颌窦穿刺冲洗有脓性分泌物.有酒精过敏史,否认传染病病史,无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病史,父母健康,否认家族遗传病史.查患者一般情况好,发育正常,呼吸循环正常,脊柱四肢无异常.实验室检查,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血常规、乙肝两对半、EB病毒抗体、胸片提示和ECG正常.诊断右上颌窦囊肿,颈淋巴结炎.拟全麻下行鼻内镜辅助右侧上颌窦囊肿切除术,右耳后淋巴结摘除术.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年龄45岁,体重60 kg。ASA为Ⅰ级。因子宫增大4年,以"子宫肌瘤"入院。血常规示:Hb 156 g/L,Hct 0.446,Plt 356×10~9/L,凝血功能示:凝血酶原时间(PT)10.3 s,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32.2 s,凝血酶时间(TT)14.8 s,纤维蛋白原(FIB)4.25 g/L,肝肾功能正常。择期在全麻下行腹腔镜子宫次全切除术。入室后开放外周静脉,静注阿托品0.5 mg、咪达唑仑3 mg、维库溴铵6 mg,靶控输注丙泊酚4μg/ml、瑞芬太尼3 ng/ml,诱导插管。吸入2%七氟醚,靶控输注丙泊酚1.5~2.5μg/ml、瑞芬太尼1.5~2.5 ng/ml维持麻醉。头低脚高截石位,气腹压力为 相似文献
20.
腹膜后血管肌脂肪瘤破裂术中休克抢救成功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4 3岁,身高14 8cm ,体重4 5kg ,1d前不慎跌倒致左下腹阵发性绞痛伴胀痛来诊。贫血貌,腹部检查未扪及明显包块,左肾叩痛,移动性浊音(- )。腹部平片:未见异常X光征象,腹部B超:“下腹见一实性占位性病变,大小约8cm×6 5cm×8 4cm”。入院时RBC 3 1×10 12 /L、Hb 88g/L、Hct 0 2 5 ,术前RBC 1 85×10 12 /L、Hb 5 2 9g/L、Hct0 15。腹腔抽出血性液体3ml,拟作急诊剖腹探查。入室后开放静脉通路。以喷他佐辛30mg、丙泊酚10 0mg诱导,罗库溴铵35mg行气管插管,吸入异氟醚及N2 O/O2 维持麻醉。通气参数:潮气量4 0 0~5 0 0ml、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