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吉非替尼和埃克替尼对南京地区医保预算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2010-2015年南京地区吉非替尼、埃克替尼、厄洛替尼、肿瘤分子靶向药物、抗肿瘤药物和全部药物的用药数据来自江苏省医药情报研究所。抗肿瘤药品和全部药品的医保支出费用按平均报销比例计算。根据2010-2015年的情况,预测2018年的用量和医保支付费用。假设医保覆盖导致不同的新增用量比例,按照90%、80%和70%的报销比例分别计算新增的医保支出及其对抗肿瘤药品和全部药品医保支出的影响。结果:预测的2018年抗肿瘤药物医保支付费用为13.27亿元,南京地区全部药物医保支付费用为124.03亿元。当吉非替尼和埃克替尼被医保覆盖,按照90%的报销比例,其新增用量为0~100%时,医保支出增加为1 353~3 444万元,抗肿瘤药物医保支出增加1.02%~2.60%,全部药品医保支出增加0.11%~0.28%。按照80%和70%的报销比例,其医保支出的增量则相应减少。若仅埃克替尼被医保覆盖,其医保支出的增量则相应减少。结论: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进入目录对抗肿瘤药物医保支出的影响不大,对全部药品医保支出的影响则很小。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尼洛替尼对伊马替尼耐药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和加速期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CML慢性期患者12例,加速期患者11例,采用尼洛替尼治疗后分别对疗效、LDH及a-HBDH及安全性进行评估。结果 12例慢性期患者6例获得CHR,获得缓解的中位数时间为35 d;加速期11名患者中3例获得CHR,获得缓解的中位数时间为41 d。慢性期患者治疗后LDH及a—HBDH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加速期患者经治疗后LDH及a—HBDH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慢性期及加速期患者治疗期间血液系统不良反应主要体现在Ⅲ~Ⅳ级PLT、WBC、HB下降,非血液系统并发症主要体现在发热、皮疹及胃肠道反应。结论尼洛替尼治疗伊马替尼耐药CML患者具有较好的缓解率且不良反应多可耐受。  相似文献   

3.
薛芙蕖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6):3366-3368,3370
[目的]观察尼勒替尼联合12-氧-十四烷酰佛波醇-13-乙酸酯(TPA)治疗伊马替尼(格列卫)耐药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急变期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毒性反应。[方法]选择常规剂量伊马替尼耐药的CML急性期患者72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应用尼勒替尼或尼勒替尼联合TPA治疗,每周复查肝肾功能,1个月后每周复查外周血涂片、血常规,每月1次进行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每3个月进行细胞遗传学检查,记录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观察其血液学缓解率、细胞遗传学缓解率。[结果]尼勒替尼治疗组完全血液学缓解(CHR)6例,部分血液学缓解(PHR)12例,返回慢性期12例,无效6例,血液学缓解率(包括CHR和PHR)50%。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CCR)6例,部分细胞遗传学缓解(PCR)10例,总遗传学缓解率(包括CCR和PCR)50%率达44%。尼勒替尼联合TPA治疗组完全血液学缓解(CHR)8例,部分血液学缓解(PHR)18例,返回慢性期8例,无效2例,血液学缓解率(包括CHR和PHR)72.2%。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8例,部分细胞遗传学缓解(PCR)16例,总遗传学缓解率率达67%,均高于单独用尼勒替尼治疗组。两组间血液学缓解和细胞遗传学缓解总有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不良反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尼勒替尼联合TPA是治疗伊马替尼耐药CML急变期患者可行的治疗方案,其治疗慢粒急变期患者疗效理想。  相似文献   

4.
霍华 《智慧健康》2022,(30):116-119
目的对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治疗胃癌晚期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且分析。方法抽取本院2018年12月-2020年12月收治的100例胃癌晚期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患者进入医院后的先后顺序,将全部患者划分成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阿帕替尼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治疗。比较分析不同小组患者的各种药物治疗方法导致的毒副作用和疾病控制率,将不同小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统计。结果观察组相对于对照组而言,毒副作用占用比例相差很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相对于对照组,疾病控制有效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胃癌晚期患者运用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治疗方法,便于控制疾病,治疗效果良好,可以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大幅度改善,尽管毒副作用加大,然而对治疗效果无影响,是患者可以耐受的,所以值得在我国临床上积极推广和普遍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埃克替尼和厄洛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NSCLC提供参考.方法 将68例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每组34例,口服埃克替尼(125 mg,3次/d)治疗为埃克替尼组,口服厄洛替尼(150 mg,1次/d)治疗设为厄洛替尼组,两组治疗后直至病情进展或不能耐受不良反应为止,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生存分析及不良反应.结果 埃克替尼组患者RR(总缓解率)[35.3% (12/34)]稍高于厄洛替尼组[20.6% (7/3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177),两组DCR(疾病控制率)及无进展生存时间(PF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85.3% vs 76.5%,P=0.355;8.53个月vs 6.86个月,P=0.353).埃克替尼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厄洛替尼组(P =0.046).结论 埃克替尼和厄洛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相似,埃克替尼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低于厄洛替尼,安全性更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替雷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78例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阿帕替尼治疗,观察组采用替雷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治疗,比较两组的疾病控制情况、肿瘤标志物水平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的DCR为84.62%,高于对照组的61.54%(P <0.05)。治疗后,两组的CA125、 CEA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 <0.05),观察组的CA125、 CE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雷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可显著提升疾病控制率,降低患者的CA125、 CEA水平,且未明显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阿帕替尼和替吉奥治疗晚期胃癌的近期疗效并观察阿帕替尼主要毒副作用及预后因素.方法:将医院经过二线及二线以上治疗失败的60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口服阿帕替尼,对照组口服替吉奥,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客观缓解率及疾病控制率,同时分析阿帕替尼主要毒副反应及与预后相关因素.结果:两组客观缓解率及疾病控制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帕替尼不良反应主要有高血压、手足综合征、腹泻、白细胞减少及蛋白尿,其中发生高血压及手足综合征不良反应可能有较好疗效.结论:阿帕替尼对二线及二线以上治疗失败的晚期胃癌仍有较好疗效,耐受性好,高血压及手足综合征不良事件可能为其预测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甲磺酸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2016年10月-2017年6月我院共收治40例经病理学确诊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所有患者均为二线或二线以上治疗失败,既往接受过含铂类化疗方案(包含分子靶向治疗)。40例患者按1∶1分为联合用药组(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20例,阿帕替尼单药组20例,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全部患者均可评价疗效。联合用药组及阿帕替尼单药组中位无进展期(PFS)分别为4.3和2.9个月,中位生存期(OS)分别为5.0和4.0个月,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联合用药组总缓解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25%和75%,阿帕替尼单药组分别为13%和67%。联合用药组及阿帕替尼单药组主要不良反应均为高血压、手足综合征、蛋白尿、骨髓抑制、纳差及腹泻,联合用药组未出现非预期不良反应。结论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较好的疾病控制率及生存获益,不良反应可控制,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进一步了解仑伐替尼在中晚期肝癌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近5年的中晚期肝癌患者共40例,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20例。对照组患者按照常规的中晚期肝癌治疗方案进行治疗,所使用的治疗方案为FOLFOX4;实验组患者在使用以上治疗方案的基础上,额外利用仑伐替尼进行治疗。分析两组患者在治疗结束之后的AFP、CA199、CA125肿瘤标志物指标、OS、PFS、治疗的总体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之前相关指标并无明显差异,P>0.05;在接受治疗之后,实验组患者的一系列指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以及总生存期有效延长且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以上所有结果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中晚期肝癌患者利用仑伐替尼进行治疗,不仅可以增强治疗效果,更有极强的安全性,可以进行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厄洛替尼相关性皮疹的特点,进行探讨护理诊疗要点。方法通过观察本科室临床确诊的1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口服厄洛替尼后出现的不同药物相关性皮疹或皮疹合并感染症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10例患者不同程度出现1级-2级皮疹反应,无3级以上皮疹反应发生,患者耐受性、依从性满意。结论评估皮疹治疗干预及护理后的作用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评估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靶向药物(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 TKIs)尼洛替尼纳入医保对医保预算产生的影响,为医保目录药品的遴选决策、医保药品谈判及确定医保支付价格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构建预算影响分析模型,测算将尼洛替尼纳入医保报销系统后,未来5年对医保总预算的影响。结果:在全国范围内,TKIs特药、住院费用、门诊费用以及总费用,每年支出各减少1 575.2万元、3 484.2万元、51.4万元及5 110.7万元,每千万人口中伊马替尼耐药性或不耐受患者的慢性髓性白血病患者生存期内(QALY1)多获得35.0个质量调整生命年(quality-adjusted life year,QALY)。结论:相比伊马替尼原研药,尼洛替尼纳入医保后,具有明显的经济性,然而将伊马替尼仿制药纳入医保后,尼洛替尼在不同的价格变动下,一定程度上会对医保基金造成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的不良反应和护理体会。方法收集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原第八一医院)2010年3月至2018年12月期间49例经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的晚期胃癌患者,根据患者的基础状态以及合并治疗给予不同剂量的阿帕替尼,1/日,连续口服。观察不良反应和进行护理。结果绝大多数患者为1~2级的不良反应,通过对症处理可良好耐受;少数患者为3级不良反应,其中大部分通过暂停用药、降低剂量和对症处理也可缓解和耐受,仅绝少数基础情况较差或合并其他不良反应的患者因无法耐受而停止服药。结论正确的临床观察和护理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耐受阿帕替尼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江波  赵金奇  何文杰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22):4808-4810
[目的]分析吉非替尼治疗50例晚期肺腺癌的疗效、中位生存期、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及对相关症状的控制。[方法]50例经病理学或细胞学证实的ⅢB期或Ⅳ期肺腺癌患者,口服吉非替尼250mg/d,直至患者死亡或肿瘤进展或发生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服药前或服药后每月复查CT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客观缓解率为24%,疾病控制率为76%,症状改善率为70%,性别及吸烟两亚组之间疗效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年龄、分期、PS评分及既往治疗等各亚组之间疗效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中位无进展生存期7.5个月,中位生存期16.8个月,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皮疹和腹泻。[结论]吉非替尼是晚期肺腺癌治疗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基于我国临床治疗成本数据,对尼洛替尼和高剂量伊马替尼在慢性髓性白血病二线治疗中的成本-效用进行研究,为尼洛替尼纳入医保提供实证依据。方法:基于多地区医保数据,分析成本-效用以质量调整生命年表示。结果:模型预测5年内尼洛替尼方案比高剂量伊马替尼方案的住院次数减少148.0次,住院天数减少2 661.9天,质量调整生命年多获得170.7个,直接医疗成本节省597.0万元。结论:尼洛替尼方案是慢性髓性白血病二线治疗的绝对优势方案,若纳入医保支付目录将会极大地节省医保基金的支付。  相似文献   

16.
曹阳  尹茹 《现代保健》2009,(17):51-54
目的探讨并观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吉非替尼(gefitinib,ZD1839,IRESSA)治疗晚期(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观察2004年2月至2006年3月期间笔者所在科收集的32例晚期NSCLC患者接受吉非替尼(250mg)顿服,直至病情进展或死亡或出现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而终止治疗的情况。结果32例晚期NSCLC患者,无1例完全缓解(CR),19例部分缓解(PR),9例稳定(SO),4例进展(PD);全组有效率(CR+PR)为59.38%,疾病稳定率28.13%,临床获益率(CR+PR+SD)为87.5%。缓解最为明显的症状主要为咳嗽咳痰减轻,胸闷气短好转及疼痛减轻。中位生存期3.5个月,截至随访时间,62.5%的患者仍存活。其疗效与性别和既往吸烟史有显著相关性,女性疗效优于男性,无吸烟史者优于有吸烟史者;最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Ⅰ、Ⅱ度皮疹(25%,9.38%)、腹泻(15.63%),不需特殊处理。结论吉非替尼对于晚期NSCLC患者,尤其是对于亚裔女性、腺癌、未吸烟患者能较好地缓解疾病相关症状,毒副反应轻微,大多可耐受,是一种安全、有效并具有较好耐受性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吉非替尼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治疗效果和靶向人群、影响因素。方法对30例行含铂化疗无效NSCLC患者使用口服吉非替尼治疗,250mg/d,分析疗效与生存时间,以COX模型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患者症状改善的中位时间是8d。全组病例均可评价疗效,CR2例,PR11例,SD9例,PD8例,有效率40.0%。经影响因素分析,腺癌是疗效预测的唯一因子。治疗失败的最主要原因为肿瘤脑转移。结论对于部分化疗较多而病情无法控制的的晚期NSCLC患者,可选用吉非替尼进行治疗,效果明显,安全耐受,其靶向人群为肺腺癌患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阿司匹林联合表皮生长因子酪氨酸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 ,EGFR - TKI)奥希替尼(AZD9291)对非小细胞肺癌H1975细胞株增殖的抑制作用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MTT法检测阿司匹林和AZD9291单独及联合作用于肺癌细胞系H1975的吸光度值,计算细胞的增殖抑制率;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Hoechst33342染色的细胞核的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技术检测阿司匹林和AZD9291单独及联合对H1975细胞凋亡的影响,计算细胞的凋亡率。结果 MTT结果显示阿司匹林和AZD9291单独及联合应用对H1975细胞均有抑制作用,并呈剂量依赖性。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对细胞的增殖抑制具有协同作用(Q>1.15);荧光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联合用药组镜下可见大量凋亡小体,细胞核呈致密浓染;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阿司匹林和AZD9291单独及联合用药均能诱导细胞凋亡,且联合用药具有协同作用。结论 阿司匹林联合AZD9291对非小细胞肺癌H1975细胞株的增殖具有协同抑制作用并可诱导细胞凋亡,为临床联合用药及防治非小细胞肺癌的有效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伊马替尼治疗晚期胃肠间质瘤在临床中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2011年1月--2013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100例晚期肠胃间质瘤的患者,记录其治疗情况.结果 患者在使用伊马替尼后的12个月,颇有疗效,有效率RR为91%,疾病控制率为96%.患者在肿瘤原发部位、危险度等方面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转移灶部位方面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皮疹、水肿、白细胞减少、肝肾功能损害、胃肠道反应等毒副反应,经治疗后症状明显缓解.结论 伊马替尼在治疗晚期GIST上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小,但仍有一些不足,应加强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