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6S"护理管理模式对消毒供应中心护理质量及消毒灭菌效果。方法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松江医院(筹)2021年1~12月2 000份消毒供应中心物品器械, 实施"6S"护理管理模式, 将其作为实验组。将该院2020年1~12月2 000份消毒供应中心物品器械, 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模式, 将其作为对照组。每一个阶段的护理人员相同, 均有15名。比较工作人员对护理管理模式满意度、消毒供应中心环境管理质量、人员素质、物品消毒灭菌质量、物品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物品完好率以及存放合格率。结果实验组工作人员对护理管理模式满意度100.00%高于对照组66.67%, 消毒供应中心环境管理质量、人员素质、物品消毒灭菌质量(93.24±4.42)分、(93.27±5.25)分、(96.56±3.61)分高于对照组(85.40±2.17)分、(85.12±2.17)分、(82.44±3.57)分, 物品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物品完好率、存放合格率1 981份(99.05%)、1 975份(98.75%)、1 952份(97.60%)高于对照组1 951份(97.55%)、1 942份(97.10%)、...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五常法"在门诊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把"五常法"应用于门诊手术室日常管理中,按照"五常法"原理,对手术室人、物、环境进行规范化改进,通过制定"五常法"审核表,对工作现场进行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常自律,并定期进行检查评估,持续不断改进.结果门诊手术室护理质量明显提高:手术器械、物品准备完好率,精密、贵重仪器使用保管完好率,急救物品完好率,物品消毒灭菌合格率,手术科室及患者满意率等均明显提高(P值均<0.05).结论在门诊手术室开展"五常法"活动,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和服务质量,确保医疗护理安全,达到护患双赢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五常法"在特需医疗门诊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把"五常法"应用于特需医疗门诊日常管理中,对人、物、环境进行规范化改进,对工作现场进行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常自律,并定期进行检查评估,持续不断改进.[结果]规范了特需门诊环境管理,物品准备完好率、精密和贵重仪器使用保管完好率、急救物品完好率、物品消毒灭菌合格率及病人满意率等均明显提高.[结论]在特需医疗门诊开展"五常法"活动,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和服务质量,确保医疗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五常法"在门诊口腔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五常法"原理对人、物、环境进行规范改进,并定期进行检查评估,持续不断改进。结果:口腔科护理质量明显提高,急救物品完好率,无菌物品合格率,贵重仪器使用保管完好率,物品准备完好率,口腔器械准备完好率,患者满意度均明显提高。结论:"五常法"的应用提高了门诊口腔科的护理管理质量,确保医疗护理安全,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升了科室形象。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手术患者医院感染与手术护理管理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分析。方法:将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本院实施手术治疗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管理,研究组患者实施手术室护理管理;对比分析两种管理模式与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性。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感染率,研究组(6.66%)低于常规组(26.66%),且研究组患者的满意度评分为(68.2±4.5)分,常规组患者的满意度评分为(59.3±4.3)分,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管理应用效果显著,既可以有效降低手术患者的感染发生率,同时又可以提高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五常法管理对手术室护理质量及护理人员自我约束意识的影响分析。方法医院从2017年1月开始在手术室实施"5S",选择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手术室治疗300例患者为对照组,实施"5S"后进行手术治疗300例患者为观察组。统计两组手术期间物品、器械、仪器准备情况,统计两组手术期间取物速度、空气质量、备物情况,调查护理人员实施"5S"前后自我约束意识情况,统计两组对手术室护理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手术期间仪器设备完好率、器械准备完好率、急救物品完好率、物品准备完好率、物品数目正确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取物时间、备物进出手术室次数、手术室空气细菌水平少于或低于对照组(P0.05);实施"5S"后,护理人员在思想、情绪、语言分数更高(P0.05);观察组在服务接待、仪容仪表、工作能力、工作态度、手术室环境方面对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五常法管理可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并提升护理人员自我约束意识。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在妇产科手术室护理中采取优质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3月至2018年12月进行妇产科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7.8%、SAS评分(44.8±2.4)分、护理态度评分(8.4±1.1)分、手术室环境评分(8.1±1.2)分、手术流程评分(9.8±0.5)分均优于对照组的77.8%、(50.7±3.6)分、(7.1±1.2)分、(7.6±1.2)分、(7.1±0.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在妇产科手术室护理中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五常法”应用在外科门诊手术室的护理质量管理效果。方法:应用“五常法”于外科门诊手术室的管理中,对手术室人、物、环境进行规范化改进,对外科门诊手术室进行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常自律,并定期进行检查评估,持续不断改进。结果:外科门诊手术室护理质量明显提高;手术器械、物品准备完好率,急救物品完好率,物品消毒灭菌合格率,手术科室及患者满意率等均明显提高。结论:在外科门诊手术室开展“五常法”活动,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和服务质量,确保医疗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应用精细化理念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420例患者作为对象,将患者分为数量相同的两组.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给予精细化护理管理模式,对比两组护理管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手术室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4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76%(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89.5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29%(P<0.05);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比较存在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手术室护理管理应用精细化理念,对患者实施精细化护理,可有效提高手术室工作效率和质量,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应用“五常法”( Seiri,Seilon,Seiso,Seikelsu and Shilsue,5S)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效果.方法 应用“五常法”原理,对手术室骨科专科人、物、环境进行规范化管理,规范了手术室护士言行和技术,手术物品准备与放置统一标准,形成专科护理准则(标准),并设立五常组和对照组,观察五常法应用效果.结果 五常组器械准备完好率、物品准备完好率、贵重仪器使用管理完好率、手术科室及患者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结论 五常法能改善手术室的工作方法和环境,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1+3"模式护理安全管理对肿瘤科护理质量、护士综合能力及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研究期分为2019年1~12月和2020年1~12月两个时期,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肿瘤科于2020年1月开始在病区实行"1+3"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对比实施前后肿瘤科护士综合能力和肿瘤科护理质量的变化,统计两个时期内肿瘤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1+3"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实施后,护理理论考核和操作能力考核评分、病房管理、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健康教育、人文关怀、护理安全、护理记录等各项护理质量指标评分均明显高于实施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3"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实施后,各种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科运用"1+3"模式进行护理安全管理,可有效提升护士综合能力,减少肿瘤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肿瘤科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2.
OEC管理模式在护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岩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23):5527-5528
目的:探讨OEC管理模式在护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方法:建立护理管理目标,健全护理质量考核评价标准,比较并分析OEC管理模式建立前后护理质量的变化。结果:实施前后一级护理、急救物品、消毒隔离、护理文书书写、病区管理等五项质控标准分别进行统计学处理,经χ2检验,P<0.01。结论:OEC管理模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护理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五常法”在门诊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把“五常法”应用于门诊手术室日常管理中,按照“五常法”原理,对手术室人、物、环境进行规范化改进,通过制定“五常法”审核表,对工作现场进行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常自律,并定期进行检查评估,持续不断改进。结果 门诊手术室护理质量明显提高:手术器械、物品准备完好率,精密、贵重仪器使用保管完好率,急救物品完好率,物品消毒灭菌合格率,手术科室及患者满意率等均明显提高(P值均〈0.05)。结论 在门诊手术室开展“五常法”活动,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和服务质量,确保医疗护理安全,达到护患双赢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OEC管理体系对提高手术室护理效果的作用。方法 2013年1月~2014年1月对本院手术室实施OEC管理体系,实施OEC管理体系前后应用本院自行设计的护理人员质量调查问卷对本科室36名护士护理服务质量进行评价。实施前后各随机抽取150名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记录实施OEC管理体系前后手术室护理风险事件、护患纠纷、护理投诉事件发生率。结果与OEC管理体系实施前相比,实施后基础护理、文书管理、专科护理、病房环境及安全、急救物品及器械、消毒隔离、健康教育评分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实施前相比,实施后患者对住院环境、护理技术、护理服务、情感支持、沟通交流、健康教育、总护理质量满意度评分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实施前相比,实施后手术室护理风险事件、护患纠纷、护理投诉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EC管理体系可优化手术室护理管理流程,提高护理服务质量,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从而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计划-实施-检查-处理(plan-do-check-action,PDCA)循环与细节护理结合提高门诊手术室安全管理质量的效果。方法采用抽签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1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门诊手术室进行手术治疗的120例患者为对照组,选取2019年2月—2020年1月的124例患者为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手术室护理模式,试验组采用PDCA循环结合细节护理的手术室安全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手术室护理质量评分、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差错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手术室护理质量各方面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0.81%(1/124),低于对照组的5.83%(7/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60,P<0.05)。试验组的护理差错总发生率为3.23%(4/124),低于对照组的10.00%(12/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67,P<0.05)。结论PDCA循环结合细节护理可有效提高门诊手术室的安全管理,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五常法在口腔门诊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口腔科门诊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然后严格按照五常法相关要求执行各项规定以及护理管理对策。比较五常法实施前后的护理质量管理水平。结果:实施五常法管理后,诊室环境合格率、无菌物品合格率、器械准备完好率、急救物品完好率、仪器性能完好率以及患者满意率均高于五常法实施前(P0.05)。结论:在口腔科门诊积极实施五常法,可有效提升护理管理质量水平,有助于保障医疗护理安全,对于促进患者预后具有积极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14):2344-2345
目的探讨基于海恩法则的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在乳腺门诊手术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12月未实施基于海恩法则的护理安全管理期间收治的50例乳腺门诊手术室患者为对照组,选取2019年1~7月实施基于海恩法则的护理安全管理期间收治的50例乳腺门诊手术室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人性化护理、健康教育、标本管理、身份识别、专科护理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门诊手术室中采用基于海恩法则的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可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导入 OEC 管理模式对急诊重症监护病房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对 EICU 引入 OEC 管理模式,对比分析导入 OEC 管理模式前后 EICU 病房护理管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变化。结果实施后急诊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危险患者管理、护理记录、病房环境/安全、急救药品/器械及总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救治成功率、满意率高于实施前,而意外发生率、死亡率及护理纠纷事件低于实施前,接诊时间、术前准备时间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对 EICU 病房引入OEC 管理模式能有效提高 EICU 护理管理质量,降低 EICU 护理风险事件的,提高患者救治成功率及满意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实施全方位优化管理法(OEC)管理模式对护理工作质量以及护士满意度的影响。[方法]2015年7月—2016年6月在NICU采用OEC管理模式,通过确定工作目标,将"日事日毕、事毕事清、日清日高"体系引入NICU临床护理工作中,落实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比较实施OEC管理模式后护理人员工作质量和护士满意度。[结果]在NICU实施OEC管理模式后,科室护理工作质量(基础护理、消毒隔离、护理文件书写、危重患儿护理、急救物品管理)平均得分明显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护理人员满意度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NICU实施OEC管理模式可以提高临床护理工作质量和护士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OEC管理模式在临床护理责任组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该院随机抽取5个病房2006年7月至2007年6月住院患者1621例为对照组,2007年7月至2008年6月住院病人1757例为观察组,比较OEC管理模式应用前后护理质量及病人满意度的变化。结果:经过1年的应用,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OEC管理模式应用在临床护理责任组管理中,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护理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