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容积重建技术(VR)对耳部疾病的应用价值并与其他几种后处理技术做比较。方法采用多排螺旋CT(MSCT)机,对15例耳部听力下降患者进行超薄层(0.5mm)、超高分辨率扫描,其中10例又行增强扫描,对扫描图像行间隔为0.1mm的密集重建,在此基础上进行VR和MPR、SSD、VE、RaySum、MIP/MinIP重建,比较各种重建技术对耳部病变及其周围肿瘤侵犯听小骨和内耳等结构的显示能力。结果VR对耳部病变及其周围肿瘤对听小骨和内耳等结构是否侵犯均可清晰显示,按显示清晰度次序,依次为VR,MPR,SSD,MIP/MinIP。RaySum和VE分别仅对内耳和听小骨病变显示效果好。结论MSCT超薄层、超高分辨率扫描,VR重建优于其他类型重建,能获得中内耳各微细复杂结构的立体图像,可非常直观而深入地观察耳部各种病变,清晰地显示肿瘤对中耳听小骨、内耳膜迷路和内听道内面听神经等结构累及情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内耳的应用及其临床价值.方法:25例患者(50耳)采用16层CT行颞骨容积扫描,于工作站上采用多平面重组(MPR)、表面遮盖法(SSD)、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再现(VR)等技术进行后处理,观察内耳的结构.结果:VR对内耳的主要结构显示最为清晰,MPR在耳蜗、半规管和内听道的显示上较有优势,SSD和MIP在显示内耳结构上不及前两种方法.结论:VR在内耳CT后处理技术中成像质量最佳,MPR后处理最为方便直观,螺旋CT后处理技术的合理应用,有助于内耳细微结构和相关病变的显示,能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先天性耳畸形多层螺旋CT(MSCT)的表现,为临床诊断、评估和治疗提供准确信息.方法 回顾性分析先天性耳畸形患者36例46耳,行MSCT容积扫描及MPR、CPR、MIP、VR、VE等重建.结果 36例46耳中,双侧10例,单侧26例;外中耳联合畸形43耳,合并内耳畸形3耳;外耳畸形中,骨性闭锁38耳,膜性闭锁5耳,骨性狭窄3耳;中耳畸形中,听小骨缺如4例,发育不全42耳,小鼓室45耳;合并畸形中,垂直外耳道19耳,下颌骨髁突及颞颌关节异常31耳,面神经管乳突段前位28耳,鼓室段低位7耳,颈静脉窝高位5耳,乙状窦前位3耳,中颅窝低位2耳;合并中耳炎6耳.结论 MSCT后处理重建能准确诊断先天性耳畸形的外、中、内耳异常解剖结构及合并畸形,并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64层VCT后处理重建对手足关节疾病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多层VCT(MSCT)后处理重建技术在手足关节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50例手、足关节病变行MSCT扫描.并进行后处理重建,重建技术有多平面重建(MPR)、表面遮盖(SSD)、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再现(VR),分析病变情况.结果 骨折33例,X线共发现骨折40处,MPR、VR共发现51处.7例涉及关节面的骨折,VR和MPR显示最佳,清晰显示骨折全貌.SSD很好显示骨折脱位周围软组织、皮肤表面血管.4例石膏外固定的病人运用MIP成像,对比平片得到更为清晰的骨的三维图像.结论 64层VCT后处理重建技术在手足关节疾病诊断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3D-FIESTA序列内耳及内听道成像技术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GE signa 3.0T超导型磁共振对25例共50耳应用3D-FIESTA序列做颞骨三维容积扫描,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强度投影(MIP)及仿真内窥镜(VE)行后处理,观察3D-FIESTA序列对内耳及内听道内各解剖结构的显示.结果:3D-FIESTA序列扫描结合MPR、MIP和VE重组对内耳迷路及内听道内神经及血管显示清晰,能够清晰显示两者之间的关系,MPR和VE重组对神经的显示优于MIP重组,MIP对半规管显示与双斜面MPR并无明显差别,VE和斜矢状面对于内听道内各神经孔的位置关系具有重要意义.结论:3D-FIESTA序列对内耳及内听道的结构显示清晰,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在主动脉瘤腔内带膜内支架置入术后并发症诊断中的应用。方法:31例腹主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腔内带膜内支架置入术后行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采用准直2.5mm,层厚3.0mm,螺矩6-8,重建方法为容积显示(VR)、表面遮盖显示(SSD)、最大密度投影法(MIP)及多层面重建法(MPR)。观察图像确定有无术后并发症,并比较4种重建方法对并发症的显示情况。结果:31例中有1例术后内支架出现局限性断裂,VR、MIP及MPR均清晰显示了内支架的变化,SSD未能显示。1例内支架展开不良,4种重建方法均明确显示;5例术后出现渗漏,VR及MPR清晰显示渗漏的部位、形态及内漏量,MIP、SSD仅显示其中的4例。在显示支架内血流情况及瘤周血栓方面,VR及MPR能明确支架内有无血栓形成及腔内带膜内支架置入术后的转归变化,VR及MPR显示1例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SSD及MIP未能显示。结论:多层螺旋CTA有利于主动脉瘤腔内带膜内支架置考试术后并发症的诊断;VR及MPR图像优于SSD及MIP,能为术后内支架情况作出更准确的判断 。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MSCT仿真内窥镜(VE)对听小骨的观察价值。方法 :选择25例正常中耳患者的50侧听小骨行CT扫描,对比VE与MPR图像对听小骨的显示。结果:锤骨头、锤骨柄、砧骨短脚及锤砧关节,VR与MPR的显示率均为100%。VE对砧骨长脚的显示率优于MPR(100%vs.72%)。而VE与MPR对镫骨、砧镫关节的显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E可清晰地显示大部分听骨链结构,且为无创检查,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不同后处理功能在诊断肋软骨骨折中的价值.方法 对63例有胸部外伤且临床高度怀疑有肋软骨骨折病人行螺旋CT容积扫描,将所得原始数据经工作站行多平面重建(MPR)、表面遮盖显示(SSD)、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再现(VR)重建,并比较各种重建图像对肋软骨的显示能力.结果 63例受检者经螺旋CT扫描重建处理后发现肋软骨骨折39例.重建以MIP技术显示效果最佳,MPR、VR次之.结论 螺旋CT重建图像(MIP)是诊断肋软骨骨折的一种无创伤性最佳影像学技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诊断骨外伤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39例骨外伤患者行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并进行MIP、MPR、SSD图像重建.结果: 39例中,36例明确诊断骨折.MIP、MPR、SSD重建对于骨折显示效果好.结论: MSCT重建技术为骨外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信息,有利于治疗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小儿气道异物中的应用价值和限度.方法 对30例小儿气道异物患儿行螺旋CT薄层扫描,并行多平面重建(MPR)、最小密度投影(MinIP)、容积再现(VR)、仿真内窥镜(VE)等技术进行三维重建,分析上述重建技术对小儿气道异物的显示率及限度.结果 MPR、MinIP、VE对段以上气管、支气管显示率100%,能部分显示亚段以下支气管,VR对段以上支气管显示率为95%,MPR能部分显示管外组织.MPR和 MinIP能直接显示异物部位、大小、形状及与支气管黏膜的关系,表现为气管、支气管腔内圆形、椭圆形或"一"字形密度影,有时呈典型的"口含珠"状.VR表现为局部气道的充盈缺损,甚至气道的连续性中断.VE表现为支气管腔内占位,呈"丘状"或不规则形状.MPR能显示肺内并发症.结论 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可提高对小儿气道异物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1.
多层螺旋CT肠系膜上动脉血管成像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讨论不同后处理技术显示肠系膜上动脉的能力。方法:21例行全腹部螺旋CT增强扫描,对比剂90ml,流率3ml/s,延迟25s,层厚3.2mm,重建间隔1.6mm。对所有病例均进行多平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法、表面阴影显示、容积显示与仿真内镜处理。结果:各种后处理方法中,以最大密度投影法能最佳显示肠系膜上动脉的解剖学形态,容 积重建的能力与最大 密度投影法近似,表明阴影显示和仿真内镜各有优势,多平面重建对肠系膜上动脉的整体显示能力不足。结论:最大密度投影法和重建能较好地显示出肠系膜上动脉的整体解剖形态。  相似文献   

12.
多层螺旋CT 对儿童气管、支气管异物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儿童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临床疑诊为气管、支气管异物20例患者行多层螺旋CT检查,原始图像重建采用多平面重建(MPR)、CT仿真支气管镜(CTVB)、表面遮盖显示(SSD)、最小密度投影(MinIP)和容积再现(VR)技术。结果共检出异物20例,其中1例位于气管,19例位于支气管。异物中瓜子、花生米碎片18例;小虾及塑料管各1例。全部病例均经纤维支气管镜或临床证实。后处理图像清晰显示了异物的位置、形态和异物与支气管黏膜的关系等。结论多层螺旋CT是一种很有价值的无创性诊断气管、支气管异物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脊柱骨折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三维重建诊断脊柱骨折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例脊柱创伤患者进行螺旋CT容积扫描,将原始图像进行软组织算法及骨算法薄层重建,然后将薄层重建图像导入Syngo3D软件工作站,进行MPR,MIP,SSD和VR成像。结果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清晰直观显示了脊柱骨折的部位、类型、脱位、稳定性情况及三维空间关系;对内固定术后脊柱,能清楚显示内固定物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及固定物立体形态。结论MSCT三维重建成像可全面、清楚、直观、立体、多方位地观察骨折伞貌及术后改变,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制定手术路径及随访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低场磁共振CISS序列内耳水成像相关参数的选择,以提高其临床应用水平。方法:对10例正常成人的10对内耳分别使用常规CISS序列、参数调整后的CISS序列进行配对扫描,之后对图片质量进行评分形成配对数据资料。结果:参数调整后的CISS序列的内耳水成像图像质量明显优于常规CISS序列。结论:在低场磁共振上对CISS序列相关参数的选择优化后,能明显提高内耳水成像图像质量,从而提高其临床应用水平,适合基层医院使用。  相似文献   

15.
多层CT后处理图像对主动脉缩窄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后处理图像对主动脉缩窄的诊断价值。方法对9例临床怀疑为主动脉缩窄的患者进行主动脉增强扫描。对所有扫描图像行冠、矢状面多平面重组(MPR)及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阴影成像(SSD)、薄层VR重组。结果9例患者经行主动脉CT成像检查,均确诊为主动脉缩窄,其中有2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结果与手术及DSA检查结果相一致。主动脉靶重建全面整体显示9例患者缩窄情况,整体VR全面整体显示9例患者侧支循环情况。结论MSCT二维与三维图像相结合对主动脉缩窄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以及术后随访是1种非常有用的无创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三维稳态进动快速成像(3D—FIESTA)列在内耳及内听道扫描中的技术及临床应用。资料与方法使用GE Signa HD MR1.5T超导磁共振仪,3D-FIESTA序列,对43名健康志愿者及1例单侧先天性耳聋者行内耳扫描,并行最大强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及表面容积重组(VR)后处理。结果44例共88个部位均能良好地显示内耳及内听道的形态结构。结论3D-FIESTA序列对内耳及内听道的结构显示清晰,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磁共振内耳成像在先天性内耳发育畸形中的诊断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磁共振内耳成像在先天性内耳发育畸形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8例先天性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行MRI扫描并进行后处理,主要方法包括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客积再现技术(VRT)。结果:18例34耳存在内耳畸形。1例2耳Michel畸型;2例3耳共同腔畸形;4例8耳Mondini畸型;8例16耳前庭导水管扩大;3例5耳显示内听道畸形。MRI MPR、MIP及VRT重组图像可以清晰地显示内耳畸形的部位和程度。结论:磁共振内耳成像能清楚、立体显示正常膜迷路和内听道内神经结构,对于内耳畸形的诊断及人工耳蜗植入术前评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