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3.
4.
5.
目的:研究外周血CK-19 mRNA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生物学指标的关系,探讨其作为乳腺癌微转移标志物的可能性,并判断手术和化疗对血液微转移的影响。方法:应用RT-PCR技术检测50例乳腺癌患者(乳腺癌组)术前、术后第2天、第1次化疗结束后以及术后9~12个月外周血中CK-19 mRNA的表达情况,并以20例乳腺良性疾病(良性对照组)和20例正常健康女性(正常对照组)作为对照。结果:术前乳腺癌组外周血CK-19 mRNA阳性率为24.00%(12/50),其中0~Ⅰ期15.38%(2/13)Ⅰ,Ⅰ期20%(6/30)Ⅰ,Ⅱ期57.14%(4/7)Ⅰ,Ⅱ期乳腺癌CK-19 mRNA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0~Ⅱ、Ⅰ期(P〈0.05);有淋巴结转移者42.11%(8/19)表达阳性,无淋巴结转移者12.94%(4/31)表达阳性,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疾病组CK-19 mRNA的阳性率为5.00%(1/20),正常对照组均阴性,乳腺癌组与良性疾病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乳腺癌组术后第2天CK-19 mRNA阳性率为26%(13/50),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首次化疗结束后CK-19 mRNA阳性率为12%(6/50),化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综合治疗9~12个月后CK-19 mRNA阳性率为10%(5/50),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外周血CK-19 mRNA阳性率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CerbB2、p53状态无关。结论:CK-19 mRNA可作为检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微转移的分子学标志物,有助于早期预测乳腺癌发生血道微转移,对指导治疗和评估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7.
为探讨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癌胚抗原信使核糖核酸(CEAmRNA)的表达与血清癌胚抗原(CEA)联合CA19—9、CA242和CA724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化学发光法,检测125例术前和96例术后结直肠癌患者及150名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CEAmRNA表达和血清CEA、CA19-9、CA242和CA724蛋白水平。结果结直肠癌患者血清CEA及相关蛋白联合检测的阳性率为79.1%,高于CEAmRNA(53.6%)和健康对照者(2.7%),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种方法阳性检出率与肿瘤Dukes分期、淋巴结及脏器转移明显相关。血清CEA及相关蛋白联合检测阳性率在分化程度低的患者组中为74.3%,明显高于高分化组(52.8%),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CEAmRNA表达与肿瘤细胞分化程度无关。术后随访中发现CEAmRNA和血清CEA及相关蛋白水平明显增高的患者,均发生肝、肺和盆腔等远处转移。结果表明,外周血CEAmRNA和血清CEA联合CA19—9、CA242和CA724的检测可作为判断结直肠癌恶性程度、转移及监测疗效的重要指标,血清CEA及相关蛋白联合检测的敏感度优于外周血CEAmRNA表达。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探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fqRT-PCR)技术评价食管癌患者外周血中循环肿瘤细胞(CTCs)的临床价值.方法 以43例病理确诊的食管鳞癌及10例胸部良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癌胚抗原(CEA)作为检测标志物,应用fqRT-PCR方法定量检测其外周血CEA mRNA表达及拷贝数,评价食管鳞癌患者CTCs状况.结果 食管鳞癌患者外周血CEA mRNA阳性表达率为46.51%(20/43),胸部良性病变患者外周血未见阳性表达;其阳性率随肿瘤TNM分期增高;Ⅲ、Ⅳ期患者CEA mRNA阳性率显著高于Ⅰ、Ⅱ期(P<0.05),但Ⅰ、Ⅱ期患者之间及Ⅲ、Ⅳ期患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CEA mRNA拷贝数在Ⅳ期患者明显高于Ⅰ、Ⅱ、Ⅲ期患者(P<0.01);但在Ⅰ、Ⅱ、Ⅲ期患者间其拷贝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EA mRNA表达与癌细胞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随访结果:外周血CEA mRNA阳性表达者其转移预测特异性为81.25%(13/16).结论 fqRT-PCR检测食管癌患者外周血CEA mRNA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是监测食管癌CTCs较为可靠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T7 RNA聚合酶催化的荧光扩增技术(Cellular FACTT)检测人循环肿瘤细胞中hTERT表达.方法 以亲和素作为连接分子,连接生物素化的检测抗体和生物素化的DNA,加入T7 RNA聚合酶进行转录扩增反应,对生成的RNA产物进行荧光检测,并同时用酶联免疫方法检测hTERT及CEA作为比对.结果 64例结直肠癌患者血清hTERT阳性率是 45.3%(29/64),血清CEA阳性率是 57.8%(37/64);Cellular FACTT方法检测循环肿瘤细胞的hTERT检出率为81.3%(52/64).其检测的灵敏度与酶联免疫检测方法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T7 RNA聚合酶催化的荧光扩增技术较酶联免疫检测方法具有更高的敏感性,有可能作为一种新的检测方法用于临床的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利用定量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NestedRTPCR)检测大肠良恶性疾病组织及其外周血CEAmRNA(癌胚抗原信使核糖核酸)方法的效果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竞争性NestedRTPCR方法定量检测25例手术切除的大肠肿瘤、肠系膜淋巴结及22例大肠良性病变和6例健康人外周血中CEAmRNA的量。结果25例大肠癌均呈阳性,表达量亦大,拷贝数为105~109。25例淋巴结中病理报告肿瘤转移者11例(44%)中NestedRTPCR方法检测CEAmRNA均呈阳性且量多,拷贝数为106~108,而14例(56%)病理报告肿瘤阴性NestedRTPCR检测有5例(35.7%)CEAmRNA阳性,Copy数为102~103。随访发现CEAmRNA阳性的5例患者均在20个月内复发,而CEAmRNA阴性者均未复发。22例大肠良性病变中2例(均为息肉伴不典型增生改变者)CEAmRNA呈阳性,表达量101,阳性率9%。6例正常健康人外周血CEAmRNA均呈阴性。结论定量NestedRTPCR检测大肠癌CEAmRNA的方法优于常规病理检查并可进行量化。对大肠癌的诊断及判断淋巴结转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手术操作对胃癌细胞外周血播散的影响及其危险因素。方法45例胃癌患者于胃癌根治手术前后即刻分别取外周血,采用RT-PCR的方法测定外周血中癌胚抗原(CEA) mRNA的表达情况。10例健康体检者和3例因胃溃疡而行胃大部切除术者为对照组。结果胃癌患者手术后CEA mRNA阳性率[48.9%(22/45)]显著高于手术前[8.9%(4/45)](P=0.000);对照组外周血CEA mRNA的表达皆阴性。手术后CEAmRNA阴性组手术时间(2.46±0.51)h,阳性组则为(3.19±0.48)h,P=0.000;早期胃癌组CEA mRNA阳性率10.0%(1/10),进展期胃癌组CEA mRNA阳性率54.8%(17/31),P=0.03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时间和肿瘤侵犯深度为手术后CEA mRNA阳性率升高的危险因素。结论手术操作可导致胃癌肿瘤细胞播散进入血液循环,手术时间和肿瘤侵犯深度为重要的危险因素,随着手术时间的延长和肿瘤侵犯深度的增加,肿瘤细胞播散入血的可能性增加。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20.
目的以黑色素瘤抗原基因(MAGE)-1和MAGE-3mRNA作为特异性肿瘤标记物,建立用RT-PCR检测胃癌患者外周血中肿瘤细胞的有效方法。方法采集40例胃癌患者及20名健康志愿者的外周血,用RT—PCR方法检测其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MAGE-1和MAGE-3mRNA表达。同时用RT—PCR方法检测胃癌患者肿瘤组织中上述MAGE-1和MAGE-3的表达。结果40例胃癌患者中,分别有19例(47.5%)和10例(25.0%)PBMC中可检测到MAGE-1和MAGE-3 mRNA表达:在25例(62.5%)的胃癌患者PBMC中,至少可以检测到一种MAGEmRNA的表达。胃癌组织中MAGE-1和MAGE-3的表达率分别为62.5%和30%;胃癌组织中不表达MAGE-1和(或)MAGE-3基因的患者.其外周血中也检测不到相应的MAGE中mRNA;20例健康志愿者的PBMC中均未测出MAGE基因mRNA。胃癌患者PBMC中MAGE-1和(或)MAGE-3 mRNA的检出率与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此外,外周血PBMC中CEA mRNA的检出率为32.5%.MAGE-1、MAGE-3和CEA互者在胃癌中联合检测的检出率为72.5%。结论MAGE—1和MAGE-3 mRNA可作为相对特异性标记物用于检测胃癌患者外周血肿瘤细胞.联合CEA可以提高其敏感性;MAGE mRNA的检测结果有助于对胃癌患者的预后进行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