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总结急性脑梗塞早期介入溶栓的护理体会.我科采取早期动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塞患者47例.血管再通率89.36%,死亡6例,死亡率12.77%,存活患者平均住院17.82d,术后并发症状性颅内出血3例,均在术后2~5d,术区皮下血肿1例、应激性溃病1例,再梗塞3例,心力衰竭1例.本文根据我科丰富临床经验,得出结论:急性脑梗塞早期溶栓及护理,术后早期康复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急性脑梗塞早期局部动脉内溶栓药物及时间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塞局部动脉溶栓治疗的时间窗及药物。方法47例不同时间窗患者给予动脉内灌注尿激酶及罂粟碱,术后判断溶栓疗效,评价时间窗及药物对疗效的影响。结果血管再通率89.36%,术后3个月随访恢复良好率72.34%,6~8h和6h以内患者血管再通率及预后无差异。结论局部动脉溶栓是急性脑梗塞的安全有效治疗方法,最佳适应症是大脑中动脉梗塞患者,时间窗应以螺旋CT灌注检查的半暗带作为真正的时间窗依据,原则上可掌握在6~8h以内,术中联合应用尿激酶及罂粟碱可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3.
静脉血栓是血管外科常见疾病,好发于下肢,早期并发肺梗塞病死率极高。据报道美国下肢静脉血栓患者中直接死于肺梗塞者占38.6%[1]。后遗症严重影响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溶栓是治疗下肢静脉血栓的主要方法,常用的药物为尿激酶。为了保证溶栓治疗的疗效、安全性,健康教育尤为重要,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我院自2003年1月~2004年12月收治下肢静脉血栓患者58例,男42例,女16例,年龄42~76岁,平均年龄58岁。58例患者均是用尿激酶溶栓治疗,近期治愈率达89.32%,无一例并发症发生。2健康教育2.1健康教育的方法:(1)健康教育的对象:患者、家属和健康照顾…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肾梗塞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本院收治的7例急性肾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介入溶栓治疗,2例行单纯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2例同时行静脉尿激酶溶栓、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1例自动出院。6例治疗患者恢复良好。结论急性肾梗塞容易误诊,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5.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时效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不同时间的动脉内溶栓治疗效果,探讨影响治疗时间窗的因素。方法54例脑梗死患者均在CT检查及血管造影基础上接受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其中在6h以内溶栓者42例,6~24h溶栓者12例。术后统计两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和神经功能缺失积分差值。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8.1%和75.0%,显效率分别为71.4%和50.0%,血管再通率分别为69.0%和50.0%,血管再通中位时间分别为68和73min。结论动脉内溶栓时间窗是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的,仅以发病时间不超过6h作为治疗标准是不够全面的,应当根据病情合理放宽溶栓的时间窗,最大降低患者的病残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老年人头部外伤后大面积脑梗塞14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面积脑梗塞是一种严重的继发性脑损伤,多发生在老年患者.其对病情的加重和预后的不良影响,逐渐为临床医生所重视.为探讨老年人头部外伤后大面积脑梗塞的发病机理、临床特点及治疗,将本院从1998年8月至2002年8月收治的14例老年人头部外伤后大面积脑梗塞,结合文献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肾梗死的临床特点及诊断和治疗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2014年收治的3例急性肾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3例均通过CT增强扫描明确诊断。2例为非外伤性急性肾梗死,其中1例因梗死时间较长采取内科溶栓治疗,1例及时采取介入溶栓治疗。另外1例为外伤性肾梗死,采取保守治疗。结果:1例梗死时间较长者溶栓治疗无效;1例症状缓解,梗死肾血流完全恢复;1例外伤性肾梗死者复查肾功能正常。结论:急性肾梗死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易误诊和漏诊。CT增强扫描是首选的诊断方法;及时行溶栓治疗可提高治疗效率。对于外伤性肾梗死,多数情况采取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肾梗塞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对3例急性肾梗塞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情况。结合病史,应用多普勒超声和双肾CT进行检查,并应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及尿激酶进行治疗。结果:3例均获得诊断,治疗效果满意。结论:对急性肾梗塞患者可行B超、CT检查,并行溶栓治疗。对有心脏血栓的患者应先行心脏手术,然后再做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9.
小儿外伤性脑梗塞48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伟 《浙江创伤外科》2005,10(3):187-187
小儿颅脑外伤除引起血肿等损伤外,外伤性脑梗塞亦多见.本院1996年1月至2002年12月共收住小儿外伤性脑梗塞患者48例,现根据其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及诊断、治疗预后,进行分析讨论,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探讨外伤性脑梗塞临床特点及预防、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51例外伤性脑梗塞患者的诊断、治疗方法及结果。结果〓34例患者行开颅血肿清除、挫裂伤病灶清除,其中22例患者行去骨瓣减压术,12例患者行内减压术。7例患者进行再次开颅清除血肿清除、减压术,死亡7例。全部诊断外伤性脑梗塞的患者均予扩容、改善循环、解痉、高压氧、激素及降低颅内压等治疗;明显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予多次腰穿或腰大池持续引流等处理。随访2年,按GOS分级判断预后,良好22例,中残9例,重残7例,植物生存6例。结论〓颅脑外伤治疗过程中应注意外伤性脑梗塞发生和发展,早期诊断及治疗可能有利于降低脑梗患者的致残率。  相似文献   

11.
颅内血肿是神经外科常见病.颅内血肿合并外伤性脑梗塞使患者病情加重、治疗困难,预后差.本院于2000~2005年治疗颅内血肿合并外伤性脑梗塞20例患者.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脑梗塞的发病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3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脑梗塞病例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现术后脑梗塞后行保守治疗4例,其中死亡2例,植物生存1例,梗塞灶软化吸收1例;手术9例中死亡3例,植物生存1例,恢复良好3例,中残2例。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脑梗塞这一并发症术后可以积极预防,一旦出现应及早再次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电刺激小脑对治疗脑梗塞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经关颅CT确诊为脑梗塞患者58例,其中29例采用电刺激小脑者为治疗组;另外29例用常规治疗为对照组。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比较P>0.01,差异显著。结论 电刺激小脑治疗脑梗塞,能明显改变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血液黏稠度,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和血小板对血管内皮的黏附,提高脑血流量,从而改善梗塞病灶的缺血状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成人肝移植术后肝动脉血栓形成(hepatic artery thrombosis,HAT)的诊断与治疗,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2007年6月至2010年10月我中心共实施成人尸体肝脏移植387例.术后采用床边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移植肝血流.疑有肝动脉血栓形成时,采用超声造影或肝动脉造影明确诊断,根据病情采用介入溶栓治疗、手术再血管化治疗及再次肝移植等治疗.结果 387例中术后共有10例患者发生HAT,发生率2.6%.发生HAT的中位时间为肝移植术后7(范围2~18)d.2例采用介入溶栓治疗,其中1例伴肝动脉狭窄放置支架,均痊愈;3例再次手术行肝动脉重建联合肝动脉局部溶栓治疗,其中1例术后再次出现HAT,死亡;2例行再次肝移植,痊愈;3例出现肝内脓肿,严重感染,肝功能恶化死亡.死亡率为40%(4/10).结论 肝移植术后常规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肝动脉血流是早期发现HAT的关键,超声造影及肝动脉造影可明确诊断;及时采用介入溶栓、手术再血管化及再次肝移植等治疗虽然可减少患者死亡,但预防HAT发生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脑梗塞,增加了患者的死亡率及致残率,现对我科2000年5月至2003年4月出现的6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脑梗塞患者进行讨论。临床资料男4例,女2例,年龄29~72岁,平均54岁,就诊时间为昏迷、肢体活动障碍后0.5~13h,平均6.5h。入院后30~45min经术前准备后,急诊行开颅手术清除血肿,清除血肿量30~40ml,手术时间65~135min。术后梗塞发现时间3~10d,平均4d,均经头部CT检查确诊。经溶栓、抗凝治疗,死亡2例,植物生存1例,双目失明1例,梗塞灶吸收软化2例。讨论脑出血患者在发病后20~30min即形成血肿,出血逐渐停止,出血6~7h,血肿周围开始…  相似文献   

16.
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累及周围血管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IHES)累及周围血管的围手术期处理及抗凝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IHES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体会。结果本组共3例,1例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例为周围动脉阻塞性病变。针对不同的受累血管,分别给予溶栓、支架植入、取栓等治疗,续以抗凝治疗,均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结论IHES极少见,累及周围血管的更少。当其累及周围血管时,需根据具体受累血管和病史来制定治疗方案。同时,控制原发疾病和抗凝治疗是必需的。  相似文献   

17.
外伤性癫痫13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外伤性癫痫的高危因素、临床特征、预防及治疗方法等。方法回顾分析颅脑外伤患者1612例资料,保守治疗颅脑外伤患者965例,手术治疗颅脑外伤患者647例,共有136例并发外伤性癫痫。药物治疗癫痫82例,手术治疗癫痫15例。结果年龄、病情、脑皮层挫裂伤、功能区脑损伤、脑出血、颅骨骨折、开放伤等因素均与颅脑外伤后癫痫发生密切相关,清除脑内血肿有利于降低癫痫发生率,皮质瘢痕性癫痫灶手术切除治疗效果好,非皮质瘢痕性癫痫灶药物治疗效果好。结论早期癫痫的发生主要是由于脑挫裂伤、脑出血等因素导致神经细胞兴奋性增强所引起,晚期癫痫主要是由于脑软化灶、瘢痕形成致痫灶引起,对于具有癫痫高危因素的颅脑外伤患者可使用抗癫痫药物预防早期癫痫发作,积极处理原发伤,合理治疗,可降低发病率,选择恰当的方法治疗晚期癫痫,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外伤性大面积脑梗塞的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对14例外伤性大面积脑梗塞的手术时机、术式、疗效进行分析。其中5例行外减压;9例行内、外减压。结果14例患者全部存活,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减压术是治疗外伤性大面积脑梗塞的重要救命措施,但要把握手术时机和术式,术前强力脱水后瞳孔回缩的患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分析外伤性肠破裂的治疗及影响预后的相关性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6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24例外伤性肠破裂患者资料,分其治疗和愈合情况,并根据愈合情况将其分为A组(愈合良好)和B组(愈合不良),对两组患者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既往存在糖尿病病史、发病时伴有休克症状、外伤后至手术时间长短及新损伤严重度评分(NISS)等因素在A,B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OR=1.63)、伤后至手术时间(OR=3.54)和NISS(OR=2.58)为外伤性肠破裂愈合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糖尿病、伤后至手术时间和高NISS是影响外伤性肠破裂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准确判断病情,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预后和减少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青年外伤性脑梗死的发病机理及临床特点,诊治及预后。方法:回顾20例青年外伤性脑梗死的临床资料。结果:青年外伤性脑梗死可发生于各个部位,以基底节区多见。对合并颅内血肿、脑挫裂伤、颅高压明显者,尤其脑疝形成时,需开颅血肿清除或挫裂伤灶清除并去骨瓣减压,术后给予药物治疗和高压氧疗,并早期康复治疗,效果明显,共3例,1例痊愈,2例中残;不合并者给予内科保守治疗加早期康复治疗,效果好,共17例,16例痊愈,1例中残。青年外伤性脑梗死发病机理考虑与如下因素有关:①酗酒及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致血管弹性差;②脑外伤急性期血循环障碍所致;③血管壁直接损伤;④脑挫裂伤、颅内血肿、脑水肿使颅内压增高致脑灌注压降低,并同时引起血管受压、拉长、扭曲、痉挛收缩致供血区缺血;⑤脑疝形成压迫大脑动脉;⑥外伤后自由基反应等。该病诊断依据颅脑外伤史、伤后24h后出现症状及体征及头颅CT或MRI可确立,早期诊断,及时准确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可明显降低致残,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