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abdominoperineal resection,APR)一直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肿瘤距肛缘齿状线〈1~3cm)的经典术式.但由于手术需行结肠造口而使病人的生活质量和自我接受程度下降的问题,始终是该术式的重要缺陷。为此.Schiessel等于1994年首次提出将括约肌间切除术(intersphincteric resection,ISR)用于治疗超低位直肠癌。该术式不仅达到了保留肛门括约肌、避免永久造瘘的目的,还可获得足够的远端切缘、保证肠道的连续性。近年来,ISR已逐步成为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首选术式.本文就ISR的应用现状作一回顾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内括约肌切除术(ISR)在超低位直肠癌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5月至2006年4月14例ISR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人无死亡率,有2例并发症。所有病人的远切缘和侧切缘都为阴性。根据Kirwan分级,病人的控便功能满意。结论:在超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应用ISR技术,既彻底达到了肿瘤根治效果,又保留了肛门的主要功能,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在保证根治性的前提下,保留肛门功能和改善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成为低位直肠癌治疗的重要目标。对于距离齿状线小于2cm或距肛缘5cm内的超低位直肠癌,传统的腹会阴联合切除术使患者承受永久性造口的痛苦,而内括约肌切除术(ISR)解决了部分超低位直肠癌患者,因切除肛门及永久性造口而导致生活质量较差的问题。本文将对ISR的研究现状、适应症、手术进展及预后等结合现有文献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局部切除治疗低位直肠癌32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局部切除的适应证。方法结合文献分析了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1975年1月至1997年8月局部切除治疗低位直肠癌病人32例。结果26例做了术后放疗,3例做了术前放疗。5年生存率为(844±83)%(寿命表法)。总局部复发率为188%,高分化腺癌复发率125%(3/24),中分化腺癌375%(3/8)。T1期复发率179%(5/28),T2期复发率25%(1/4)。结论低位直肠癌局部切除适应证为:肿瘤局限于粘膜下层,病理为高分化腺癌,肿瘤直径≤4cm。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直肠肛管向量测压技术评估低位直肠癌经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后肛门括约肌功能。方法对16例行经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的低位直肠癌患者行直肠肛管向量测压,并选择同期30例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患者及30例肛门功能正常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研究。结果根据临床症状将经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后患者分为污便组和排便功能良好组,其肛管最大压力、向量容积及对称指数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及低位前切除术对照组(P<0.001);污便组的最大收缩压、收缩向量容积及对称指数明显低于排便功能良好组(P<0.001);行经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后25.0%(4/16)的患者出现直肠肛门抑制反射,明显低于行低位前切除术患者的93.3%(28/30),P<0.001。结论经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后患者肛管最大压力及向量容积下降,肛门功能不如行低位前切除术者。直肠肛管向量测压技术是评估低位直肠癌患者行经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后肛门括约肌功能较客观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内括约肌切除术治疗超低位直肠肿瘤26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总结用肛门内括约肌切除术治疗超低位直肠肿瘤的临床经验.方法 对26例无外括约肌受侵的低位直肠肿瘤患者行全直肠系膜切除加经肛内括约肌切除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肿瘤下缘距齿状线 2 cm者,行内括约肌部分切除;肿瘤下缘距齿状线 1.0 cm、<2.0 cm者,行内括约肌次全切除;肿瘤距齿状线<1.0 cm或侵及齿状线者,行内括约肌全切除,结肠肛管行端端吻合.结果 26例患者肿瘤下缘距齿状线距离为0~3 cm.病理类型:高分化腺癌6例,中分化腺癌16例.乳头状癌1例,绒毛状腺瘤癌变1例.巨大绒毛状腺瘤2例.病理分期:pTNM Ⅰ期11例,ⅡA期8例,ⅢA期4例,ⅢB期1例;T分级:T1 8例,T2 15例,13 1例.全组无手术死亡;无吻合口瘘;发生吻合口狭窄2例.术后早期肛门经常粪污,每日大便3~10次.术后1年控便时间可达5 min以上,患者排便次数减少,最少为每日1次,或每日2~4次.但内括约肌全切除者仍偶然粪污.术后平均随访时间28个月,术后5个月吻合口肿瘤复发1例,术后10个月肝转移1例,术后26个月心源性猝死1例.结论 对于癌灶局限于直肠壁内的超低位直肠癌,采用肛门内括约肌切除术可以达到根治效果,并保留肛门功能.  相似文献   

7.
低位直肠癌的内括约肌切除术:对2cm法则的挑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R0切除、避免局部复发、保留括约肌功能是直肠癌手术追求的目标,前两者是从根治性角度来说,既往对超低位直肠癌比较注重远切缘。随着直肠癌治疗观念的发展,根治性切除远切缘已由传统的5 cm变为2 cm。但近年来更加强调侧切缘(circumferential margin,CRM)对直肠癌预后的影响。文献[2]回顾性分析686例已行手术的直肠癌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治疗中低位置肠癌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76例中低位直肠癌行TME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切缘距肿瘤下缘2 cm者30例,3 cm者25例,4 cm者19例,4.5 cm者3例。均用双吻合器吻合。术后发生吻合口瘘4例,吻合口不同程度狭窄8例。排便功能术后4个月逐渐趋于正常。局部复发率7.8%,5年存活率为68%。结论 TME应作为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9.
低位直肠癌局部切除术后复发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局部切除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975年4月至2005年4月间收治的97例早期低位直肠癌行局部切除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Tis、T1和T2期病变者分别为28例、48例和21例;有17例(17.5%)患者出现复发,其中局部复发13例.局部复发伴远处转移2例.局部复发率15.5%;Tis、T1和T2期病变者局部复发率分别为7.1%、12.5%和33.3%:另有2例远处转移。局部切除术后复发时问为4~173(中位时间27)个月。肿瘤大体类型和T分期为局部切除术后局部复发的相关因素(P〈0.05)。T2期病变者局部切除术后行和未行辅助治疗的局部复发率分别为21.4%和57.1%(P=0.127)。带蒂肿瘤、无蒂肿瘤和溃疡型肿瘤的局部复发率分别为10.5%、13.7%和3/5。15例局部复发者经治疗后的5年生存率为59.6%。结论低位直肠癌局部切除术后T分期和肿瘤的大体类型是局部复发的主要因素,T2期病变局部切除后需行辅助治疗或行根治性切除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低位直肠癌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ISR)的根治性。方法:在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中,检索1990至2010年间发表的有关低位直肠癌ISR手术的文献,由两位独立的研究人员进行文献筛选和数据提取,采用RevMan4.2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4项非随机对照研究(659例患者)符合入选标准。ISR手术组病人的5年局部复发率与APR手术(Miles术)组无统计学差异(11.44%比15.30%,OR=0.75,P=0.59),但ISR组的5年全身总复发率低于APR组(P=0.0002)。ISR组5年疾病相关生存率与APR组间无统计学差异(83.9%比71.5%,OR=2.4,P=0.08)。结论:低位直肠癌ISR术后5年的生存率不低于APR手术,复发率不高于APR手术。  相似文献   

11.
<正>腹腔镜技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腹腔镜结肠直肠癌根治术已在国内外广泛开展。然而对于低位直肠癌的保肛手术(前切除术),开腹完成已属较高难度。腹腔镜下能否完成此类手术、术后疗效如何,目前国内研究报道较少。本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腹腔镜全直肠系膜联合内括约肌切除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方法 对12例TME联合ISR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本组患者行TME联合ISR手术治疗,并实施科学细致的护理,所有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损伤较小,术后恢复快,肛门功能良好,未见肿瘤转移复发。结论 腹腔镜TME联合ISR保肛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疗效肯定,较好地保留了肛门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全面细致的围手术期护理工作是手术成功、病人顺利恢复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在加速低位直肠癌完全经肛门括约肌间切除术(ISR)切除术后肛门功能恢复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月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43例低位直肠癌接受完全ISR切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照组21例,治疗组22例.所有患者严格遵守直肠全系膜切除术(TME)原则行完全I...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全系膜切除术(TME)联合经肛门内括约肌切除保肛术(ISR)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42例超低位直肠癌患者采用腹腔镜TME联合ISR术治疗。按TME原则完全游离切除直肠后,经肛门内括约肌切除,完成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对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并发症及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4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或者改行Mile’s术式,13例行回肠预防性造口,2例发生吻合口瘘,经保守治疗治愈。所有患者术后肛门括约肌功能比较满意,无围手术期死亡。随访9-40个月,1例于术后15个月发生肝脏多发转移再次入院进一步治疗。结论对于术前评估早中期超低位直肠癌,特别是肿瘤没有侵犯肛门内括约肌,采用腹腔镜TME联合IRS术是安全可行的,提高了保肛成功率,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且局部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经腹腔镜经肛门括约肌间直肠切除结肠肛管吻合术对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从2005年6月到2007年12月期间对13例患者施行该手术.其中男8例,女5例,平均年龄53岁(41~69岁).肿瘤距离肛缘均小于5 cm.结果 13例手术全部成功,无手术死亡,无吻合口漏发生.随访时间为1~30个月,平均随访17个月,1例盆腔复发,1例肝转移;无戳孔种植转移,术后6个月肛门括约肌功能达优良者9例.结论 经腹腔镜经肛门括约肌间直肠切除结肠肛管吻合术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一种微创、安全、疗效可靠、肛门括约肌功能满意的较理想保肛手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适形切除保肛术(CSPO)与经括约肌间切除术(ISR)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1年8月至2020年4月2家医学中心收治的183例(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117例、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66例)低位直肠癌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男110例,女73例;年龄为(57±11)岁。...  相似文献   

17.
经肛门局部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经肛门局部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8~1998年收治的28例经肛门局部切除术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5年生存率为(83.4±6.2)%,复发率为17.8%.高分化腺癌4例复发,复发率为17.4%(4/23);中分化腺癌1例复发,复发率为20.0%(1/5).T1期复发3例,复发率为15.0%(3/20);T2期复发2例,复发率为25.0%(2/8).肿瘤基底小于肠壁周径1/3者复发4例,复发率为16.7%(4/24);肿瘤基底大于肠壁周径1/3者复发1例,复发率为25.0%(1/4).全层肠壁切除复发3例,复发率为16.7%(3/18);部分肠壁切除复发2例,复发率为20.0%(2/10).肿瘤直径<4 cm复发3例,复发率为15.8%(3/19);肿瘤直径>4 cm复发2例,复发率为22.2%(2/9). 结论 经肛门局部切除术治疗直肠癌适于T1~T2、N0M0、组织分化好、距肛缘6 cm以内的肿瘤.严格掌握适应证,完整的肿瘤切除,术中预防肿瘤种植是预防复发的关键。术后应进行密切随访,以尽早发现复发.  相似文献   

18.
对距离肛缘5cm以内的超低位直肠癌.为了避免永久性结肠造瘘对患者造成不便.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经括约肌间切除术(intersphincte ricresection.ISR)。我院2006年10月至2009年6月间采用ISR治疗超低位直肠癌18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intersphincteric resection,ISR)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患者中的手术效果及长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至2010年8月行ISR的141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组81例,开腹组60例,对比两组手术学指标、术后恢复情况、肿瘤学指标及长期疗效。腹腔镜组平均随访(56.6±15.8)个月,开腹组(58.2±18.9)个月。结果:相较开腹组,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少(P0.001)、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快、住院时间短。腹腔镜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腹组(14.8%vs.33.3%,P=0.009)。两组标本远切缘、环周切缘病理学检查均为阴性;清扫淋巴结数量、肿瘤下缘距远切缘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复发率腹腔镜组6.2%,开腹组1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8)。腹腔镜组5年总生存率为79.0%,开腹组为75.0%(P=0.559)。结论:腹腔镜ISR治疗低位直肠癌安全、有效,具有明显的微创优势,根治效果好,长期疗效与开腹手术相近,并不影响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