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检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Th22细胞及其效应因子IL-22在血清中的水平,探讨Th22细胞与银屑病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流式细胞术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23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进行期12例,稳定期11例)和11例对照者外周血Th22细胞及血清中IL-22的水平。结果 Th22细胞的水平比较,病例组(1.90±1.73)%高于对照组(1.47±0.96)%,进展期组(2.30±1.63)%高于稳定期组(1.75±1.29)%,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且病例组Th22细胞水平与PASI评分无相关性(P>0.05)。IL-22水平比较,病例组(8.46±6.23)高于对照组(5.28±2.66),进展期组(8.75±4.58)高于稳定期组(6.35±2.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病例组IL-22的水平与PASI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 IL-22可能参与银屑病的发病,但外周血Th22细胞水平与银屑病发生和发展无直接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与银屑病肾损伤的关系。方法采用Spearman秩对114例银屑病患者进行尿Alb,尿IgG,尿β2-MG与皮肤损害面积和皮肤损伤程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构成PASI的红斑、浸润、鳞屑、面积四项因素均与尿微球蛋白不相关,而4项因素均与尿球蛋白具有相关性,红斑、浸润、鳞屑3项因素与尿白蛋白具有相关性。结论肾小球损伤与PASI相关密切,尤其是红斑与肾小球结构性损伤相关性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Chemerin在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30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血清Chemerin的浓度.另取30例正常人血清作为对照组.结果 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血清中Chemerin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Chemerin的水平与寻常性银屑病的分期有关,其中进行期患者组显著高于静止期患者组(P<0.05),且Chemerin的血清浓度变化与寻常性银屑病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呈正相关性(r=0.521,P<0.05).结论 Chemerin在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血清中显著增高,并与寻常性银屑病的分期相关,提示Chemerin在寻常性银屑病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旨在观察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进展期、稳定期、消退期血清锌、IL-2和TNF-α与银屑病病情的相关性,以探索银屑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方法: 对40例银屑病各期行PASI评分;对银屑病各期和对照组用原子分光光度法检测血清锌值,用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IL-2和TNF-α.结果:(1)银屑病患者血清锌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2)在各期患者中IL-2、TNF-α较对照组显著升高,IL-2、TNF-α与PASI评分呈正相关.结论: 银屑病患者存在着血清锌降低,而IL-2和TNF-α升高,这可能与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血浆中内毒素水平和药物治疗后的变化。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银屑病患者药物治疗前后和正常人血浆中内毒素水平。结果患者组血浆中内毒素较正常对照组升高,有统计学意义;患者组经治疗皮损明显消退后,血浆内毒素水平也下降,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革兰氏阴性细菌感染所产生的内毒素可能与银屑病发病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寻常性银屑病患者是否存在腺病毒的近期或既往感染。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血清中的抗腺病毒IgG和IgM;PCR方法检测外周血腺病毒DNA,并对阳性结果进行测序分析。结果寻常性银屑病患者抗腺病毒IgM阳性率为15.5%(11/71),腺病毒DNA检出率为11.2%(8/71),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点滴型组和斑块型组比较没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DNA测序结果表明腺病毒种类主要为3型和7型。结论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存在腺病毒感染的证据,可能与银屑病发病或病理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Sharpin蛋白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内的表达及其与PASI评分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Sharpin在寻常型银屑病及正常皮肤内的表达,并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Sharpin mRNA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内较正常皮肤内表达明显升高,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03,P0.05);免疫组化结果提示Sharpin蛋白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内高表达,且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内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皮肤组织,平均染色得分亦高于正常皮肤(P值均0.05)。此外,Sharpin蛋白表达与治疗前寻常型银屑病PASI评分呈正相关(r=0.83,P0.05)。结论:Sharpin蛋白可能参与了银屑病发病机制,对提示银屑病病情及预后可能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皮肤特异性趋化因子CCL27及其受体CCR10在寻常性银屑病皮损中的表达和表达强度与疾病活动性的相关性.方法 SP免疫组化染色检测20例寻常性银屑病皮损区皮损和10例正常人皮肤中CCL27、CCR10的表达,以PASI评分评价银屑病患者疾病活动性.结果 ①CCL27在20例寻常性银屑病皮损和10例正常人皮肤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95%和2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86,P<0.01);CCR10在20例寻常性银屑病皮损和10例正常人皮肤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85%和10%,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63,P<0.01).②CCL27和CCR10在皮损中的表达水平与PASI评分均呈明显正相关,r值分别为0.82和0.83,P值均<0.01.结论 CCL27和CCR10的过度表达与银屑病患者的疾病活动性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血清锌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对寻常型银屑病的影响,探讨银屑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方法:对40例银屑病患者各期行PASI评分;银屑病患者各期和对照组采用原子分光光度法检测血清锌值,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SOD。结果:银屑病患者各期血清锌和SOD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银屑病患者各期SOD与PASI评分呈负相关(P<0.01),血清锌与SOD呈负相关(P<0.01),但对照组血清锌与SOD呈负相关(P<0.01)。结论:银屑病患者存在着血清锌和SOD的降低;缺锌是银屑病患者SOD降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中Th17细胞及相关因子IL-17、IL-22表达,分析其与疾病严重程度及病程的相关性,进一步阐明银屑病的发病机制.方法:实验组为寻常型银屑病患者60例,对照组为健康体检者40例,抽取外周血,用三色法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h17细胞,ELISA法检测血清中Th17相关因子IL-17、IL-22表达,分析Th17细胞、IL-17、IL-22表达与PASI评分及病程的相关性.结果:实验组外周血Th17细胞百分率(4.71%±2.55%)高于对照组(0.55%±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h17细胞与患者PASI评分呈正相关(r=0.47,P<0.01),但与病程无相关性(r=0.09,P>0.05).实验组血清中Th17相关因子IL-17、IL-22表达(24.02±12.31,18.32±8.14)均高于对照组(7.16±4.04,6.53±4.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IL-17、IL-22表达与患者PASI评分呈正相关(r=0.46,P<0.01;r=0.51,P<0.01),但与病程无相关性(r=0.03,P>0.05;r=0.19,P>0.05).结论:Th17细胞可能在寻常型银屑病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作为判断疾病严重程度的免疫学指标,阻断其相关因子IL-17、IL-22表达可能成为治疗银屑病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检测白芍总苷(TGP)治疗前后寻常性银屑病(PV)患者血清中Th17细胞的相关细胞因子IL~17和IL-23水平,探讨TGP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0例PV患者经TGP治疗前后及20例健康对照组外周血清中IL-17和IL-23水平的改变,并分析这两种炎症因子在治疗前、后与PAS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前PV患者血清IL-17和IL-23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TGP治疗后血清中IL-17和IL-23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前、后患者血清IL-17和IL-23水平与PASI评分均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 TGP可能通过调节Th17细胞相关细胞因子IL-17和IL-23发挥治疗银屑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7A(IL-17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患者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的相关性,从而进一步探讨IL-17A、VEGF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寻常型银屑病皮损组织和健康对照组皮肤组织中IL-17A、VEGF的表达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中IL-17A、VEGF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皮损中IL-17A、VEGF的表达水平与患者PASI呈正相关(r_1=0.61,P0.01;r_2=0.58,P0.01)。结论 IL-17A、VEGF在银屑病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皮损中的表达水平可作为反映银屑病严重程度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外周血IL-17和IL-22在玫瑰糠疹患者中的水平。方法:采取酶联免疫(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45例玫瑰糠疹急性期患者、45例恢复期患者和45名健康人外周血中IL-17和IL-22的水平。结果:玫瑰糠疹急性期、恢复期患者与正常对照组外周血IL-17浓度分别为45.08±14.34 pg/mL,29.34±11.88 pg/mL,15.51±8.79 pg/mL;IL-22浓度分别为85.43±20.01 pg/mL,61.26±10.37 pg/mL,50.54±13.28 pg/mL。三组IL-17和IL-22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玫瑰糠疹急性期及恢复期患者均存在IL-17和IL-22的表达异常,该疾病可能存在Th17细胞亚群失衡。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表皮生长因子(EGF)和白介素-18(IL-18)的表达与疾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0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和18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EGF和IL-18,并对其病程、病期、家族史和皮损面积等临床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组血清EGF和IL-18水平分别为(208.80±59.17)pg/mL和(1026.77±154.34)pg/mL,较正常对照组[(125.84±12.64)pg/mL和(276.04±86.26)pg/mL]显著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进行期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血清EGF和IL-18水平分别为(226.64±63.87)pg/mL和(1081.06±143.04)pg/mL,静止期寻常性银屑病患者为(160.32±11.26)pg/mL和(923.78±121.82)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其与患者的性别和病程不相关(P>0.05)。PASI评分≥10分者与<10分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家族史IL-18水平与无家族史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GF和IL-18可能与寻常性银屑病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趋化因子CCL20及其受体CCR6、白细胞介素(IL)-17A在银屑病患者血清中的变化,并探讨其在银屑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26例斑块型、7例点滴型银屑病患者及8名健康人血清中CCL20、CCR6及IL-17A的浓度,并对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病程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斑块型银屑病患者血清CCL20、CCR6及IL-17A浓度(748.74±268.72,10.20±3.75,39.22±13.21)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578.45±204.93,6.79±4.61,25.54±13.04)(P分别0.05,0.01,0.01)。点滴型银屑病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CL20、CCR6与PASI评分呈正相关(r=0.416,r=0.350)(P0.05)。CCL20、CCR6及IL-17A三者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r=0.852,r=0.801,r=0.825)(P0.001),与病程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CCL20、CCR6及IL-17A参与斑块型银屑病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Th17细胞相关因子在寻常疣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情况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30例寻常疣患者外周血血清中IL-17,IL-23和TGF-β1的表达水平,并以3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结果寻常疣患者血清中IL-17及IL-23水平[分别为(206.77±48.96)pg/mL,(248.53±51.45)pg/mL]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165.49±51.84)pg/mL,(109.22±52.81)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寻常疣患者外周血清中TGF-β1表达水平(148.34±36.91)ng/L与正常对照组(143.64±24.36)n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寻常疣患者的病程、疣体数量与血清中IL-17,IL-23和TGF-β1水平均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 Th17细胞相关因子IL-17,IL-23及TGF-β1在寻常疣患者体内存在变化,可能与寻常疣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白芍总苷对寻常型银屑病皮损面积及严重程度(PASI)和动脉硬化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将73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成2组,试验组38例给予口服白芍总苷和外用卡泊三醇治疗,对照组35例仅外用卡泊三醇。治疗前和治疗后第4、8、12周记录患者PASI评分,测定血清hsCRP、LDL-C、Hcy的含量。结果:两组的PASI评分在治疗前8周均呈下降趋势且试验组降低较明显,8周后只有试验组的PASI评分保持下降趋势,两组在治疗12周后的PASI评分下降幅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98,P<0.05);在12周后试验组hsCRP、LDL-C和HCY血清下降幅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白芍总苷能缓解寻常型银屑病严重程度,并能下调动脉硬化指标,有助于降低血管事件的风险,在长期维持治疗中可能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