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经胃十二指肠管谷氨酰胺强化肠内营养支持对全胃切除术后营养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 收集2006年10月至2009年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普外科接受全胃切除术的72例进展期胃癌病人,随机分为谷氨酰胺强化肠内营养(EN+Gln)组、肠内营养(EN)组和对照组。在术后48h内待一般情况稳定后即开始给予肠内营养。观察肛门排气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分别于术前1d、术后3d和12d检测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术后7d检测外周血NK细胞、CD4+T细胞、CD8+ T细胞和免疫球蛋白IgM、IgG。 结果 EN+Gln组与EN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术后第3天3组病人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及转铁蛋白均较术前明显下降,且对照组总蛋白、白蛋白及转铁蛋白下降幅度更大(P<0.05),术后第14天时EN+Gln组与EN组的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及转铁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7天EN+Gln组CD4+T细胞、NK细胞百分比和IgM、IgG较术前明显升高,且较EN组和对照组同期显著升高(P<0.05)。 结论 全胃切除术病人围手术期谷氨酰胺强化肠内营养支持有助于改善营养和免疫状态、促进术后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和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胃癌患者行全胃切除术后早期应用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对机体恢复、免疫功能及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进展期胃癌患者,行全胃切除、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及行食管空肠袢式吻合(少数几例)病例56例,随机分成2组: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组(实验组)和常规肠外营养支持组。二组患者均从术后第1天起从营养管道进行肠内和肠外营养,肠内营养组(实验组)使用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制剂,肠外营养组使用力能脂肪乳剂和复方氨基酸制剂。共1~7d,于术后第1、8天及术前分别抽取外周血测定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IgG、IgA、IgM,T淋巴细胞亚群、IL-2。结果两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及氮平衡均无显著差异。术后第8天实验组IgG、IgA、IgM、CD3、CIM和CIM/CD8均显著高于PN组(P〈0.05)。结论胃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患者术后早期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支持可有效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并能减轻机体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3.
早期肠内营养在全胃切除术后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胃癌病人多有营养不良,术后早期机体处于高分解代谢状态又加剧了营养不良,因此术后早期营养支持是预防并发症、促进病人康复的重要治疗措施之一.本文对我院2006年10月至2007年12月收治46例因胃癌行全胃切除术病人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支持(EN)经验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疗效评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评估胃癌行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的疗效。方法对2001年1月至2006年6月我院62例胃癌行全胃切除的患者,术后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EEN组)与肠外营养组(PN组)。术后第1天开始给予肠内、肠外营养支持1周。检测体质量、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总淋巴细胞计数等营养指标,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术后营养指标和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EN组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PN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全胃切除术后EEN安全有效,并有利于患者肠道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途径及疗效。方法 对59 例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患者的营养状况、肠内营养支持途径及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主要通过空肠造瘘和鼻空肠管进行肠内营养。肠内喂养最早始于术后48 小时,平均为(5-2 ±1-1) 天,肠内营养时间平均(12-9 ±6-5) 天。因腹泻、腹胀不耐受而中断肠内喂养2 例,因导管堵塞中断1 例,无其他喂养并发症。结论 全胃切除术患者术中放置导管式营养性空肠造瘘是安全、有效和廉价的营养支持途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方法,保证病人足够的营养摄入,降低病人的住院费用,早日痊愈。方法自2004年1月-2005年3月我科28例因胃癌行全胃切除术后病人,经鼻胃空肠营养给予肠内营养。肠内营养液主要选用费森尤斯公司的能全力。结果27例病例治愈出院,1例因心肌梗死死亡。结论全胃切除后经鼻胃空肠营养管实施肠内营养主要是让病人快速恢复体力,患者平均体重较术前相比无减少,降低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平均住院费降低20%-30%。所以说全胃切除术后实施肠内营养是使患者早日达到康复的一种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胃肠外营养(TPN)与肠内营养(EN)的疗效。方法:将48例因胃癌行全胃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TPN组与EN组,观察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并发症情况及平均住院时间、手术前后各组血清蛋白的变化、免疫功能状况指标。结果:EN组和TPN组比较,术后排气恢复时间早、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住院时间短(P〈0.05);术后3d及术后第14d,EN组总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水平明显高于TPN组(P〈0.05);术后第7d两组CD4+T细胞、NK细胞、IgM、IgG均明显升高,EN组高于TPN组(P〈O.05)。结论:全胃切除术后早期EN是安全、有效的营养支持途径,可迅速恢复患者的免疫状态,缩短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胃癌全胃切除术后的患者分别进行早期肠内营养(EEN)或全肠外营养(TPN)支持对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6月至2009年8月期间行全胃切除的患者86例,其中术后行TPN者31例(TPN组),行EEN者55例(EEN组)。TPN组通过上腔静脉(颈内或锁骨下)穿刺置管,经静脉给予营养支持;EEN组术中留置鼻肠管,术后第2天开始逐渐增加肠内营养(瑞素),并逐步减少肠外营养,至术后3~5d达到全肠内营养。检测术后血清白蛋白水平,记录术后通气与排便时间、经口进食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TPN组与EEN组比较,术后血浆白蛋白、术后通气时间、排便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进流质时间上EEN组反而晚于T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结论经TPN进行营养支持与鼻肠管进行肠内营养均可作为全胃切除术后的营养支持方式,两种方式的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无明显差异,可以根据患者术前营养状态及合并症决定是否行鼻肠管置入。  相似文献   

9.
全胃切除术后肠内营养支持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目的对比全胃切除术后肠内营养(EN)与标准肠外营养(PN)支持的效果。方法30例患者随机分为EN和PN组,两组患者从术后1d到术后10d进行等氮、等热量的营养支持。术前和术后11d测量体重,检测血中白蛋白、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淋巴细胞计数、T淋巴细胞亚群分类和血中谷氨酰胺含量及计算累积氮平衡。结果术后11d与术前比较,PN组的体重、白蛋白下降较EN组明显(P<0.05);血中谷氨酰胺下降也明显,与术前及与EN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PN组累积氮平衡为(114.6±19.5)mg·kg-1·(11d)-1,而EN组为(203.6±31.8)mg·kg-1·(11d)-1,EN组明显优于PN组。体液免疫指标和T淋巴细胞亚群,EN组术后11d基本恢复到术前水平,而PN组与术前相比,尚有差异。结论全胃切除术后EN支持比标准PN支持有更好的代谢效果,能更好地恢复患者术后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0月~2011年10月胃癌患者42例,上述患者均行胃癌全胃切除术,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术后早期应用,对照组采用肠外营养。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营养指标,主要包括白蛋白水平、前白蛋白水平、转铁蛋白水平及体质量。记录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初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及住院天数。结果:观察组治疗治疗后血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血红蛋白和体质量分别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排便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能够显著改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有助于患者术后恢复,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ABSTRACT

Background: Evaluable data documenting the efficacy of early enteral nutrition (EEN) in patients after total gastrectomy are still limited. Aims: This study aimed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EEN through a nasojejunal tube on the recovery of patients after total gastrectomy compared with that of patients receiving only 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 (TPN). Materials and Methods: One hundred and sixteen patients who underwent total gastrectomy were divided into the EEN and TPN groups. The clinical recovery and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of thes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re were 62 patients in the EEN group and 54 in the TPN group. The postoperative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time of flatus passage, and time to start a semisolid diet were similar in the two groups. In the TPN group, however, patients started a liquid diet earlier. No difference in any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or perioperative death were found between the EEN and TPN groups. Conclusion: Since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regarding either the postoperative recovery course or complications, the routine placement of a nasojejunal tube for EEN is unnecessary in elective total gastrectomy.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进展期胃癌患者根治术后行早期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8年12月至2013年4月期间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70例行根治性手术的进展期胃癌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EN组35例和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组35例,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的营养指标和康复指标。结果术前2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血浆清蛋白(ALB)、前清蛋白(PA)及转铁蛋白(TRF)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和7d,除白细胞计数为EN组低于PN组外(P〈0.05),ALB、PA及TRF水平均是EN组高于PN组(P〈0.05)。EN组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短于或低于PN组(P〈0.05),而2组患者的术后排气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N是一种安全、有效及经济的营养补给方法,是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后早期首选的营养支持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研究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实施方法、效果。方法 对209例食管癌患者依据术后给予不同的营养支持方法分为两组,肠内营养组:146例,食管癌术后施行早期肠内营养;静脉营养组:63例,食管癌术后给予全静脉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恢复情况,检测手术后理化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吻合口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肠内营养组明显低于静脉营养组(P〈0.01),而肠内营养组腹泻发生率高于静脉营养组(P=0.000);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和住院时间肠内营养组较静脉营养组短(P=0.000),住院费用、胃肠减压总量、胸腔引流液量亦较静脉营养组明显减少(P=0.000)。术后白蛋白、球蛋白、总蛋白量肠内营养组高于静脉营养组(P=0.000),而血尿素氮、肌酐和中性粒细胞数低于静脉营养组(P=0.000)。结论 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是安全、有效、可行的,较静脉营养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估间置空肠法 (JIP)是否是一种理想的全胃切除后消化道重建术。方法 将 94例在我院行择期全胃切除术者按随机双盲法分为两组 ,其中JIP组 4 2例 ,Roux en Y消化道重建术组 (RYP) 5 2例 ,对两组术后 1年内无肿瘤复发患者的营养状况的随访资料 (有无消化道症状、体重变化及其他营养指标 )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明显优于术前 (P<0 .0 1) ,JIP组较RYP组改善更为明显 ,且无倾倒综合征 ,返流性食管炎发生率低 (P<0 .0 1)。结论 JIP术后肠道功能紊乱发生率低 ,且可明显改善患者术后早期营养状况 ,是全胃切除术后理想的消化道重建术式。  相似文献   

15.
16.
全胃切除术后不同代胃术式的评价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目的:探讨胃癌全胃切除术后合理的消化道重建方式。方法:对459例行全胃切除术并随访1年以上的胃癌(除外Ⅳ期)病人,以6种不同的方式进行消化道重建,分别为襻式吻合、改良BraunⅠ式、改良BraunⅡ式、Roux鄄en鄄Y式、“P”型空肠间置和功能性空肠间置代胃术式。对各组病人以术后并发症、体重、营养状况、预后营养指数(PNI)、血红蛋白水平、代胃半排空时间及Visick指数进行对照观察。结果:各组比较以功能性空肠间置组在防反流方面和血清白蛋白水平上明显优于其他组(P<0.01)。“P”型空肠间置与功能性空肠间置食糜流经十二指肠,其体重维持、各项营养参数(PNI)均高于不间置组(P<0.05)。结论:消化道重建保持食物流经十二指肠,又保护好代胃空肠神经,生理功能完整,是选择代胃方式的基本原则;功能性空肠间置是值得推荐的代胃术式。  相似文献   

17.
全胃切除术后改良Orr式Roux-en-Y食管空肠吻合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探讨改良0rr式Roux-en-Y食管空肠吻合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胃癌行全胃切除术患者共38例,消化道重建按手术日期随机分为ρ型食管空肠吻合组(ρ型组)20例及改良Orr式Roux-en-Y食管空肠吻合组(改良组)18例。比较2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贮袋排空时间和术前及术后3个月时的体重变化情况。结果改良组和ρ型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229&#177;18)min和(283&#177;35)min(P〈0.05);贮袋全排空时间分别为(35.7&#177;4.9)min和(3.0&#177;0.5)min(P〈0.01)。在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体重变化方面,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Orr式Roux-en-Y食管空肠吻合术有利于操作,可节省手术时间,有一定贮袋功能,不增加并发症,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三角吻合的全腹腔镜远端胃切除术(totally laparoscopic distal gastrectomy,TLDG)与传统腹腔镜辅助下远端胃切除术(laparoseopie—assisted distal gastrectomy,LADG)的临床疗效。方法比较2013年1—6月我科32例三角吻合TLDG与32例传统腹腔外吻合的LADG临床资料。结果64例手术均获成功。LADG组1例出现吻合口漏,1例出现吻合口狭窄,吻合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6.2%(2/32)。TLDG组均未出现吻合口漏、吻合口狭窄或吻合口出血等吻合口相关并发症。三角吻合的TLDG组三角吻合耗时(30.0±12.8)min。与LADG组相比,TLDG组手术时间[(177.9±37.9)minvs.(186.7±39.1)min,t=-0.914,P=0.364]、清扫淋巴结总数[(33.4±11.8)枚VS.(31.8±12.1)枚,t=0.536,P=0.594]、进流质食时间[(3.5±1.8)d vs.(3.7±1.7)d,t=-0.457,P=0.649]均无明显差异,但住院时间[(8.2±2.4)dVS.(12.7±2.6)d,t=-7.194,P=0.000]、肛门排气时间[(2.0±1.2)dVS.(3.5±1.3)d,t=-4.796,P=0.000]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中位数40ml(15~96m1)vs.中位数98ml(50~158m1),Z=-2.388,P:0.017]明显减少,且术后患者VAS评分[术后第1天:(3.04-1.2)分vs.(6.0±1.6)分,t=-8.485,P=0.000;术后第3天:(1.7±0.7)分vs.(4.2±0.8)分,t=-13.304,P=0.000]和需要的止痛剂剂量[(1.6±0.8)支vs.(3.7±2.8)支,t=-4.079,P=0.000]明显减少。结论三角吻合技术应用于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是安全可行的,近期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食管空肠Roux-Y吻合术后,Roux-Y空肠袢动力变化与Roux-Y综合征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多孔导管灌注测压法,测定13例全胃切除术后病人Roux-Y空肠袢动力变化。结果Roux-Y空肠袢动力异常,表现为非传导性MMCⅢ、向口传导性MMCⅢ、分裂的MMCⅢ及非传导性爆发群增加。在Roux-Y综合征病人该现象更为明显(P<0.01)。结论全胃切除术后,Roux-Y空肠袢存在着动力变化。该变化与Roux-Y综合征的发生率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