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分析酵母菌对解脲脲原体液体培养结果的影响。方法对解脲脲原体阳性标本通过镜检发现有芽生孢子的进行沙氏培养、念珠菌显色培养和尿素培养。结果从758例解脲脲原体阳性标本中分离出酵母菌227株,占29.94%,其中能分解尿素的55例,占解脲脲原体阳性比24.2%。结论酵母菌的分离、鉴定实验以及脲素酶试验有助于解脲脲原体液体培养结果的正确判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女性性病后微小和解脲脲原体检测后菌落情况及与临床相关性。方法:取临床女性性病后患者阴道分泌物标本58例,分别接种到培养基中进行培养。选取培养为阳性的临床株在各传一代后进行液体继续培养。注意观察培养基颜色变化,并取10μL液体培养基滴种在固体培养基上继续培养。注意观察固体培养基中微小脲原体、解脲尿原体的菌落大小。选取临床女性性病后女性58例为观察组,与正常对照组58例比较微小脲原体和解脲尿原体的感染率及在其他疾病的发生率,判断其与临床相关性。结果:固体培养基上观察到脲原体菌落36例,阳性率为62.1%,液体培养基阳性42例,阳性率72.4%。液体培养基的阳性率高于固体培养基;观察组微小脲原体和解脲尿阳性率为68.9%,体检组20.6%,两组数据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42例微小脲原体和解脲脲原体尿阳性的患者中,其中真菌性阴道炎的感染率为23.8%,滴虫性阴道炎为11.9%,细菌性阴道炎为64.3%,其中细菌性阴道炎支原体感染的阳性率最高,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微小脲原体和解脲脲原体在液体培养基中的生长条件较好,容易生产,在固体培养基中容易形成菌落;微小脲原体和解脲脲原体的感染与细菌性阴道炎有一定联系,在临床上对相应病人应该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解脲脲原体(Uu)培养方法的特异性,了解解脲脲原体的耐药性.方法用A7琼脂固体培养基平板分离鉴定法和肉汤稀释法检测2 230例临床标本.结果 2230例临床标本,固体培养阳性448例,液体培养阳性593例.两者比较(χ2=128.8,P<0.001)差异有显著性.药敏试验四环素类和喹诺酮类药物有较高的耐药性.结论固体培养和液体培养联合应用可提高解脲脲原体检验的特异性,并能了解其药物敏感性,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检测解脲脲原体(UU)方法通常是培养24~48 h,而笔者在检测过程中,将标本培养时间延长到120 h,每天观察培养液颜色的变化。本院门诊172例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中,男140例,女32例。检测方法与判定标准是培养24 h后观察发现培养颜色变红为阳性,对阴性标本可培养28,72,96,120 h,如果培养基颜色变红就是阳性,颜色不变则为阴性。如果培养液呈红色,而且明显混浊时,应置30 000 r/m in,离心10 m in,取上清转种于另一管培养基,孵育后如果清晰透明变红,则可判定为阳性,如果颜色不变就是阴性。172例标本,24 h以内、48 h以内、72 h以内、86 h以内及120 h以…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上海市各级医院临床实验室泌尿生殖道解脲脲原体(UU)检测情况。方法发放解脲脲原体阳性、干扰菌和阴性泌尿生殖道模拟标本,要求各临床实验室于当日按常规操作进行检测并准时反馈信息。对比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三种标本检测结果均符合的单位为39家(31.7%);阴性标本符合单位为123家(100%),阳性标本符合单位为79家(64.2%),干扰菌标本符合单位为50家(40.7%)。结论检测UU的商品化试剂品牌很多,试剂质量参差不齐,给临床正确诊断带来困难。实验室解脲脲原体检验质量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6.
解脲脲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为泌尿生殖道常见微生物之一,影响细胞蛋白合成的抗菌药物,如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以及四环素类药物为常用治疗药物,临床上一般将这三类药物作为治疗支原体感染的首选药物。然而UU对此三类药物的耐药性有逐年增加的趋势,本文就UU的药敏试验方法、国内外耐药现状和对UU耐药菌株的治疗策略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解脲脲原体(UU)对四环素类药物的耐药性变化,并探讨其耐药机制。方法取疑似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的分泌物进行解脲脲原体培养,同时检测其对多西环素、米诺环素的敏感性;分离对上述两种药物耐药的UU菌株,采用PCR试剂盒检测四环素类耐药基因TetM。结果2003~2005年间共培养检测泌尿生殖道分泌物2845例,UU阳性1213例,3年间UU对多西环素、米诺环素的耐药性没有明显变化,2003年耐药率为5.6%和7.7%,2004年为5.4%和5.5%,2005年为8.2%和7.6%。同时对多西环素、米诺环素耐药的20株UU中均检出四环素类耐药基因TetM。结论四环素类药物仍然是治疗UU感染的敏感药物;TetM耐药基因是导致UU对四环素类药物耐药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确定解脲脲原体(UU)在健康足月分娩新生儿泌尿生殖道中的检出率与分群分型。方法:UU液体培养法初筛健康足月分娩248例新生儿外阴分泌物,阳性标本用PCR法及酶切法进行分群分型。结果:248例标本中,UU阳性率为10.48%,经阴道分娩组与剖宫产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婴与女婴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6例阳性标本中,生物一群18例(69.23%),生物二群6例(23.08%),混合群2例(7.69%)。生物一群中1型4例,6型10例,3/14型2例,混合型2例。结论:本研究中健康新生儿泌尿生殖道中UU以生物一群为主,主要为1型和6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2%利多卡因注射液进行男性尿道黏膜麻醉取样对解脲支原体(UU)培养结果的影响。方法分别以经典取样法和麻醉取样法采集86例男性尿道炎患者尿道分泌物,进行UU液体和固体培养,比较两组阳性率;体外观察2%利多卡因注射液对UU培养结果的影响。结果无论是液体培养还是固体培养,麻醉取样标本和经典取样标本的UU阳性检出率一致(χ2=1,P>0.05)。2%利多卡因注射液体外作用UU菌液150m in以内,UU液体培养均阳性;作用不同浓度UU菌液,培养也均阳性。结论2%利多卡因尿道黏膜麻醉取样对UU检测结果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中药黄芩苷、黄连素体外抗解脲脲原体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黄芩苷、黄连素体外抗解脲脲原体(UU)的作用。方法采用微量液体稀释法在体外分别测定黄芩苷、黄连素对UU8型标准菌株及15株UU临床菌株的抗菌效应,并与红霉素比较。结果黄芩苷、黄连素对UU8型标准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0.25mg/mL和0.0625mg/mL;对15株UU临床菌株的MIC范围分别为0.125~2.0mg/mL和0.0625~4.0mg/mL,MIC50分别为0.50mg/mL和0.25mg/mL,MIC90为1.0mg/mL和2.0mg/mL。黄芩苷、黄连素对UU临床菌株体外抑菌作用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红霉素对UU8型标准菌株的MIC为0.5μg/mL;对15株UU临床菌株的MIC范围为16~64μg/mL。结论黄芩苷、黄连素对UU8型标准菌株和对红霉素耐药的UU临床菌株均具有较强的体外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11.
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抗解脲支原体抗体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ELISA间接法检测临床感染解脲支原体的患者血清抗体,与代谢抑制法相比,22例培养阳性的标本,其血清抗体检出率,ELISA法检出21例,代谢抑制法检出22例,其一致率为95%.在81例培养阳性的血清标本中,93.8%有IgG、30.8%有IgM,而在81例培养阴性的血清标本中,2.5%有IgG,3.7%有IgM.用ELISA不能检出型特异性抗体,这种交叉反应可能是由于在解脲支原体中有同源性抗原存在。  相似文献   

12.
慢性前列腺炎患者解脲支原体及人型支原体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对90例性病门诊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及36例正常对照组的前列腺液进行解脲支原体(UU)及人型支原体(MH)培养。结果表明,慢性前列腺炎组UU阳性18例(20.00%),MH阳性4例(4.44%);对照组UU、MH均为阴性。两组UU阳性率,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1)。作者认为,UU是性病后慢性前列腺炎的主要病原体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基因芯片在检测淋球菌(NG)、沙眼衣原体(CT)和解脲脲原体(UU)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97例NG检测样本、663例CT检测样本及653例UU检测样本均用现有临床常规检测(培养法检测NG及UU,免疫层析法检测CT)、PCR检测及基因芯片检测。以临床常规检测为参照,分析基因芯片检测与临床常规检测结果的符合情况;以临床常规检测和PCR检测为参照,分析基因芯片检测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基因芯片检测结果与临床常规方法的符合率为:NG阳性符合率为99.2%,阴性符合率为97.9%;CT阳性符合率为100%,阴性符合率为97.2%;UU阳性符合率为84.5%,阴性符合率为97.1%。基因芯片检测NG的敏感性为99.1%,特异性为99.3%;基因芯片检测CT的敏感性为98.9%,特异性为99.5%;基因芯片检测UU的敏感性为98.5%,特异性为99.5%。结论基因芯片检测泌尿生殖道NG、UU及CT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均较高,在泌尿生殖道病原学诊断中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妇科门诊人群宫颈解脲支原体检出情况及分群分型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目的 调查妇科门诊人群宫颈解脲支原体检出情况及其分群分型。方法 用液体选择培养基初筛妇科体检人群261例,初筛阳性的液体培养基用玻璃奶法提取DNA,再用PCR法进行分群分型。结果 261例中UU阳性159例(60.9%),其中生物一群151例(95.0%),生物二群8例(5.0%);生物一群中血清1型30例(19.9%),血清3型62例(41.1%),血清6型44例(29.1%),血清14型2例(1.3%),混合感染13例(8.6%)。结论 在妇科门诊人群中UU的检出率达到60.9%,以生物一群为主(95.0%),而且以1、3、6型单纯感染主为(90.1%)。所以妇科门诊人群中单纯从宫颈分离出UU并不意味着致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解脲支原体(UU)感染泌尿生殖器后是否会引起射出精液细胞的异常凋亡,精液细胞凋亡与精液质量的关系,感染部位及炎症程度与精液细胞凋亡的关系。进而分析解脲支原体感染泌尿生殖器后所致的射出精液细胞凋亡与男性不育的关系如何?探讨射出精液细胞凋亡增高是否解脲支原体感染泌尿生殖器后引起男性不育的一个机制环节。方法:用TUNEL法(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荧光素末端标记法)及流式细胞仪检测19例泌尿生殖器UU感染的射出精液细胞凋亡率。结果:解脲支原体感染组中,不育患(UUif)的射出精液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生育力正常(UUf)。精子活动度和精子细胞数均与射出精液细胞凋亡率呈负相关。解脲支原体感染组(UU )的凋亡率比正常对照组(UU-)高。解脲支原体感染组中,前列腺炎组(UUp)的射出精液细胞凋亡率比单纯尿道炎组(UUur)高。结论:男性不育与射出精液细胞凋亡有关,后与精液质量下降有关。解脲支原体感染泌尿生殖器后引起射出精液细胞凋亡可能是UU感染所致男性不育的一个发病机制环节,UU所致的射出精液细胞凋亡可能通过改变精液质量从而引起男性不育。  相似文献   

16.
解脲脲原体的耐药性分析及其耐氟喹诺酮的分子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128株临床分离解脲脲原体(UU)对9种药物的敏感性,并检测喹诺酮类耐药UU对5种喹诺酮药物的MIC以及gyrA和parC基因突变情况。方法应用支原体分离鉴定、计数药敏试剂盒检测UU对9种药物的敏感性,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耐药UU菌株对5种喹诺酮类药物的MIC,用PCR和DNA测序及序列比较检测基因突变。结果UU对多西环素最敏感,其次为米诺环素、交沙霉素、司帕沙星及克林霉素,对大环内酯类药物阿奇霉素和罗红霉素高度耐药。而司帕沙星、加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MIC范围在0.25~8μg/mL,抑制UU活性强于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10株喹诺酮类耐药UU中有3株只有parC基因第80位TCA→TTA的突变,氨基酸由丝氨酸→亮氨酸,1株GyrA基因第95位密码子GAC→GAA的突变,氨基酸由天冬氨酸→谷氨酸。6株两者同时存在。结论在UU治疗中可首选多西环素,其次为米诺环素和交沙霉素。gyrA基因95位密码子和parC基因80位的突变密码子与UU耐喹诺酮类药物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感染对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的影响,并探讨对这类感染患者的最佳护理方式。方法:通过计算机随机选取2009年至2012年在我院进行生产的484例孕产妇,检测孕产妇中CT及uU的感染状况.并对比CT阳性患者组、uU阳性患者组、CT+UU阳性组与未感染的健康孕产妇组的早产、胎膜破裂、低体重)LY2.感染肺炎的新生儿患者的比例。结果:CT阳性123例、uu阳性111例、两者都为阳性13例。cT阳性患者组、UU阳性患者组、cT+uu阳性组的孕产妇在早产、胎膜破裂、低体重儿及感染肺炎的新生儿患者的比例上均要显著高于未感染的健康孕产妇组(P〈0.05)。结论: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感染对妊娠结局及新生儿均会造成不艮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