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龚建华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36):156-157
目的比较传统煎药与现代自动煎药机煎药的疗效。方法选取2005年8月—2007年8月来我院治疗的眼科患者26例,内科患者32例为研究对象。其中采用传统煎药方法患者共3l例(眼科患者16例。内科患者15例)为对照组,采用自动煎药机方法患者共26例(眼科患者9例,内科患者17例)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分别服用传统煎药和自动煎药机的两种方法制出的六味地黄汤进行治疗,观察所煎药物浸出物的浸出率及患者的治愈率。结果对照组治愈率为96.77%(30/31),观察纽治愈率为96.15%(25/2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煎药所得浸出物的浸出率高于自动煎药机所得浸出物的浸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方法在治疗效果上无明显差异,均达到95%以上,但在药物煎出率中,传统煎药方法水溶性浸出物浸出率高,可以作为药剂的质量指标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传统煎药及现代煎药方法对中药质量的影响。方法使用两种煎药方法分别对自制的双黄连汤进行煎煮,比较两种方法的浸出物含量和7d后霉菌数量。结果两组在浸出物含量和7d后霉菌数量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现代煎药法在质量控制、有效成分提取等多个方面较传统煎药方法具有显著优势,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医药指南》2016,(6)
目的观察不同煎药方法对中药药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64例骨科患者,根据不同煎药方案分为两组(每组32例)。对照组予以传统煎药法治疗,研究组予以现代煎药机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药物浸出物的浸出率及煎煮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3.75%比对照组87.50%略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煎药浸出物的浸出率30.52%比对照组15.36%高,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所用药物加水量、煎煮时间及药物成本均比对照组少,但服药总次数比对照组多,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不同煎药方法均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在药物煎出率方面,传统煎药法的水溶性浸出物浸出率更高,可作为药剂质量指标的参考。但现代煎药机可减少用水量,提高生产效率,故在应用高科技的同时,不仅需发扬其便利性,而且应针对出现的各种问题予以改进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药煎煮机煎取汤剂不仅具有更快捷更卫生的优点,还有利于某些中药有效成分的煎出。但也存在明显的不足之处,对质地疏松,含挥发性成分的易造成对有效成分的破坏,从而降低了中药的疗效。而传统的煎药法,虽没有中药煎煮机的快捷、卫生,但可根据中药的药性做到先煎或后下。 相似文献
5.
机器与传统方法煎药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以机器煎药替代传统方法煎药是一次重要的改革,本文选择了一部分有代表性的中药,进行比较研究。方法:测定煎出液中得膏率及有效成分。结果:机器煎药比传统方法煎药得膏率及有效成分均有明显提高。结论:本法不仅提高了煎药质量,便于携带,服用方便,而且改善了煎药的劳动环境和工作条件,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两种煎药方法对黄连解毒汤中黄芩苷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对中药自动煎药机煎药与传统方法煎药的煎药质量进行比较,选出更加优质的煎药方法。方法以黄连解毒汤中黄芩苷的含量作为标准,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运用外标一点法比较中药自动煎药机煎药与传统方法煎药的煎药质量。结果自动煎药机煎煮的黄连解毒汤中黄芩苷的含量高于传统煎煮法。结论自动煎药机煎煮具有煎出率高,药液均匀,保质时间长,携带、服用方便,更适合现代人的生活需求。 相似文献
7.
8.
煎药机和传统煎药方法的比较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煎药机的煎药质量。方法以"六味地黄汤"为例,对煎药机和传统煎药法两种煎药方法进行比较。结果发现传统煎药法所得的水溶性浸出物要比煎药机高24%左右。结论煎药机煎药具有不利于医药结合、煎煮方法过于简单粗放等问题,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9.
10.
中药的质量优劣关系到治病的疗效,关系到患者用药安全,古代医家早有"医准、方对、药不灵"的说法。自古以来中医药学家们就非常注重中药的质量,从产地、采收加工、鉴别到用药各个环节都注意到用药的质量,并形成了共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黄连解毒汤传统饮片汤剂与配方颗粒汤剂中黄芩苷药动学行为的一致性。方法:大鼠分别灌胃低、中、高剂量两种汤剂后,采用HPLC法测定血浆中黄芩苷含量,采用DASS 2.1.1软件计算相关药动学参数。结果:灌胃低、中、高剂量两种汤剂后,大鼠血浆中黄芩苷Cmax分别为:0.25和0.27μg·ml-1,0.30和0.31μg·ml-1,0.40和0.45μg·ml-1;AUC分别为:2.48和2.59μg·h·ml-1,3.59和3.71μg·h·ml-1,5.71和6.16μg·h·ml-1;Tmax为3.0和3.0 h,3.0和3.0 h,4.0和4.0 h;Vd分别为:(2 822.4±118.2)和(2 998.9±255.6)L·kg-1,(3 102.6±176.3)和(3 405.3±213.8)L·kg-1,(4 231.2±155.4)和(4 486.0±187.0)L·kg-1;CL分别为:(2 923.3±215.6)和(2 767.5±184.6)L·h-1·kg-1,(4 921.7±225.4)和(4 040.8±246.7)L·h-1·kg-1,(5 255.9±189.7)和(4 868.7±260.4)L·h-1·kg-1;t1/2分别为:(3.88±0.41)和(3.71±0.37)h,(4.19±0.36)和(3.73±0.51)h,(5.54±0.38)和(5.80±0.54)h。结论:两种汤剂中黄芩苷的药动学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2.
13.
14.
常用中药饮片中二氧化硫残留量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10种每种8个批次共80个批次常用中药饮片中二氧化硫残留量,其中有8个品种为药典委员会拟定公示的重点监测品种,二氧化硫残留限度为400 mg/kg。方法: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收载的酸蒸馏碘滴定法。结果:8种共18个批次中药饮片中均有二氧化硫残留量超出公示拟定的限量,其中党参和当归的二氧化硫残留量不合格率超过50%。结论:中药饮片中二氧化硫残留量过高现象普遍,应在加大监管力度的同时,寻找去硫方法,探索更安全的防霉防腐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摘 要 目的:比较四君子汤配方颗粒与传统汤剂中总皂苷和总多糖含量的差异。方法: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540 nm、488 nm波长处分别对四君子汤配方颗粒与传统汤剂中总皂苷和总多糖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人参皂苷Re在10.909~65.454 μg·ml-1 浓度范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7),加样回收率为98.49%,RSD为0.85%(n=6);D-无水葡萄糖在2.160~12.960 μg·ml-1浓度范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7),加样回收率为99.46%,RSD为0.73%(n=6)。3个批次的配方颗粒供试品溶液中总皂苷的含量略高于传统汤剂,而总多糖的含量略低于传统汤剂,两者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君子汤配方颗粒与传统汤剂间的物质基础差异较小,该配方颗粒应用于临床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单煎和合煎对黄芩主要有效成分黄芩苷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分析,色谱柱为Agilent C18(250mm×4.6mm,5μm),柱温为室温,流动相为0.5%甲酸甲醇-0.5%甲酸溶液(55∶45),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274nm。结果:黄芩苷进样量在0.2585~2.3265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7.8%,RSD=1.1%(n=9)。结论:黄芩单煎液含量高于单煎合并液,合煎液含量最低,且均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7.
杨昌万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18):37-38
目的探讨中药饮片中存在的质量安全问题及处理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12年12月192批次中药饮片的验收和退货记录,分析中药饮片存在质量安全问题,并且提出有针对性的处理策略。结果对于192批次中药饮片的验收和退货记录进行汇总统计,其中因质量安全不合格而拒收的中药饮片12批次(6.25%),共涉及到58个品种,质量安全不合格中药饮片的原因主要有来源混淆、掺伪掺假、杂质超标、炮制不合格、含量不合格、过度硫磺熏、变质等方面。结论影响中药饮片质量安全问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与实施有效的处理策略,以进一步提高中药饮片的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18.
19.
20.
目的:比较芩连泻痛配方颗粒与传统中药饮片汤剂的化学组成差异,以探索配方颗粒在临床上的应用前景。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以葛根素、大豆苷、黄芩苷、延胡索乙素、盐酸小檗碱及甘草酸铵等15种对照品作为对照,对芩连泻痛配方颗粒与传统中药饮片的75%甲醇溶液提取物的特征图谱进行比较。结果:对照品和供试品各色谱峰分离效果较好,方法专属性、重现性和稳定性良好。芩连泻痛配方颗粒与传统中药饮片特征图谱的差异不大,芩连泻痛配方颗粒组分均匀性良好。结论:芩连泻痛配方颗粒与传统饮片汤剂化学组成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