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本研究探讨实时定量PCR(Q-PCR)检测PML/RARα mRNA的方法学,并对46例初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骨髓标本进行检测。构建PML/RARα的bcr1型和ber3型转录本以及内参照abl基因转录本的阳性标准品质粒;利用ABI Prism 7500型Q-PCR仪对46例初诊APL患者和40例非APL患者骨髓标本进行检测,PML/RARα mRNA定量结果以校正比值(NQ)表示,NQ=PML/RARα mRNA拷贝数/ABLmRNA拷贝数;应用四色流式细胞术检测免疫表型。结果显示,Q-PCR结果的日间差和日内差平均变异系数(CV)分别为1.58%和0.88%。可重复敏感度为可以检测5 copies/100ng RNA。40例非APL患者PML/RARα mRNA均为阴性。46例初诊APL患者PML/RARα mRNA表达量NQ中位值为0.450(0.084—1.082)。比较32例bcr1型和14例bcr3型两组患者的特征表明,PML/RARα mRNANQ中位值分别为0.454(0.084—1、082)和0.386(0.151—0.848)(P〉0.05)。形态学诊断M3v的患者比例分别为9.40%和48.96%(P〈0.05);初诊时WBC中位数分别为2.15(0.2—59.6)和9.35(0.91—122.8)(P〈0.05),而在性别、年龄、初诊时血红蛋白和血小板计数、骨髓中APL细胞比例、DIC指标等方面无差异。流式细胞仪术检测时,CD45/SSC射门情况下,APL细胞群分布可以分为两类:高侧向角(L-SSC,粗颗粒)和非高侧向角(NL-SSC,细颗粒)两类。bcr1型患者中85.70%表现为L—SSC,而bcr3型患者中64.29%表现为NL-SSC。结论:建立的Q—PCR方法稳定可靠,敏感度高;berl型和bcr3型APL患者的PML/RARetmRNA表达量无差异,bcr3型APL患者中形态学M3v比例和WBC数比bcr1型患者高;PML/RARα不同转录本类型和免疫表型以及细胞形态学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为了了解CD117/CD11b在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初诊及治疗后的表达变化,探讨其表达变化对APL诊断和预后的意义,采用CD45/SSC双参数散点图设门方法进行三色或四色流式细胞术细胞表面及浆内分化抗原分析,应用RT—PCR技术检测骨髓中PML/RARα融合基因的mRNA表达。结果表明:APL与CML慢性期都高表达MPO、CD13和CD33,而几乎不表达CD34、HLA—DR及T,B淋巴系列标志。有14.5%的APL患者表达cD56,有48,2%的APL患者表达CD15,CD15在APL的表达明显低于CML慢性期(48,2%船95.2%,P〈0.01)。有78.3%的APL患者表达CD117,而在CML慢性期不表达CD117。CD11b在APL的表达率仅为16.9%,而在CML慢性期几乎都表达CD11b。有72.3%的APL患者呈CD117^+CD11b^-表型,而在CML慢性期患者细胞中均未见此表型,它几乎均呈CD117^+CD11b^-表型。11例表型为CD117^+CD11b^-的APL患者经治疗获完全缓解,在2个月以后CD117阳性细胞百分率均小于5%,同时细胞高表达CD11b,呈CD117^-CD11b^+表型。检测31例APL患者PML/RARα融合基因,25例该融合基因阳性,阳性率为80.6%,其中16例(64%)为PML/RARα基因L型,9例(36%)为S型。16例PML/RARα融合基因L型APL患者CD117表达有14例(87.5%),9例S型CD117表达有4例(44.4%),6例PML/RARα融合基因阴性APL患者CD117表达有2例(33.3%)。结论:CD117/CD11b表型分析有助于APL与其它AML亚型及CML慢性期细胞的鉴别,CD117’CD11b一表型有助于APL细胞和APL患者缓解恢复期的良性髓系增生细胞的区分,对APL患者的治疗方案选择、预后判断以及发病机理的研究等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143例免疫表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免疫表型特征,以CD45/SSC设门,对143例APL进行多参数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比较初发和复发时免疫表型变化。随机选择同期42例HLA—DR阴性的非APL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作为对照,其中31例CD34也为阴性,探讨其与初发APL的免疫表型的差异。结果表明:①初发APL中91.9%表现为cD34和HLA—DR共阴性,复发时CD34和HLA—DR阳性率增高(37.5%vs3.0%,37.5%vs3.9%)。初发APL组CD34阳性率低于DR^-AML组(3.0%vs23.4%),初发APL组CD34即使阳性,其表达水平也较低(P〈0.05)。②初发APL组CD33阳性率高于各对照组(97.0%vs75.0%,83.3%,83.9%),其表达水平亦高于各对照组(P〈0.05)。③初发APL组淋系抗原中仅见CD2的表达,未见CD7的表达,而DR—AML组、CD34^-/DR—AML组CD7阳性率分别为12.0%,6.5%,高于初发APL组(P〈0.05)。结论:免疫表型检测可以为APL的快速诊断提供依据,对HLA—DR^-的AML可以从CD34的表达与否、CD33的表达水平、淋系抗原表达情况以及SSC特征等方面与APL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B细胞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中bcr/abl融合转录子阳性白血病细胞的生物学特征,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6例bcr/aN阳性及32例bcr/abl阴性B-ALL病例的免疫表型,用PC双法检剩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基因重排。结果表明:所有的病例均为CDl9阳性。bcr/abl阳性与bcr/aN阴性B-ALL表面分子有显统计学差学异(P<0.05)的是CD34(96.2%与65.6%),CDl0(96.2%与71.8%)及CD38(43.8%与95.4%)。在26例bcr/abl阳性病例中,原始细胞共表达CDl0 /CDl9 /CD34 ,CDl0 /CD34 /HLA—DR 和CDl0 /CD34 /CD38—分别为92.3%(24/26),73.1%(19/26)和56。2%(9/16)。对bcr/abl阳性组的17例进行了IgH基因重排检剩,10例阳性(58.8%)。14例bcr/abl阴性组中12例(85.7%)阳性。在32例bcr/aN阴性病例中,原始细胞共表达CDl0 /CDl9 /CD34 和CDl0 /CD34 /HLA—nR 分别为43.8%(14/32)和37.5%(12/32),无1例表型为CDl0 /CD34 /CD38—。结论:bcr/abl阳性B-ALL患CD34和CDl0阳性率较高,而CD38阳性率较低,且IgH基因重排检出率较低,其独特的免疫表型特征是CDl0 /CD34 /CD38-。该研究结果提示该类型白血病细胞具有较早期的B系祖细胞免疫表型特点。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CD123联合应用其它免疫标志检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中微小残留病(MRD)的作用及意义,采用四色流式细胞术(FCM)分析了186例初诊APL患者的免疫表型特点及20例正常骨髓中与APL细胞表型相同的细胞所占比例,并应用以CD34/CD117/CD123/HLA-DR为主的4色抗体组合对172份标本进行MRD检测并与实时定量PCR结果相比较。172份标本包括19例连续随访APL患者的116份骨髓或外周血标本和47例距初诊3个月至2年不等的非连续随访患者的56份骨髓标本,其中形态学完全缓解(CR)后117份,CR前55份标本。对18份标本同时加做抗体组合CD9/CD117/CD34/CD33检测。结果表明:初诊APL患者除高表达CD9、CD33、CD117和低表达CD34、HLA-DR外,CD123的阳性表达率为100%(30/30);正常骨髓中CD117+CD34-CD123+HLA-DR-细胞和CD117+CD34-CD9+CD33+细胞在有核细胞中的比例分别为(0.066±0.012)%和(0.089±0·066)%,与APL患者相比相差4个对数级;随访期内,19例患者全部获得形态学CR,中位时间为4周(3-6周),13例FCM结果转阴的中位时间为7.5周(5-11周),11例PCR结果转阴的中位时间为8周(5-12周);形态学CR后随访的117份标本中41份FCM检测MRD呈阳性,8份标本CD117+CD34-CD123+HLA-DR-细胞比例>5%,中位值为9.02%(5.26%-18.14%),33份标本CD117+CD34-CD123+HLA-DR-细胞比例<5%,中位值为0·48%(0.02%-4.70%);CD117+CD34-细胞中CD123+HLA-DR-细胞的中位相对比例分别为86.77%(63.29%-92.62%)和63.59%(15.11%-98.36%);FCM与PCR同时检测MRD结果显示,FCM(+)标本中95.9%(93/97)PCR为阳性,FCM的假阳性率为4.1%(4/97),PCR的假阴性率为8.75%(7/93)。FCMMRD(-)标本中,92%(69/75)PCR阴性,8%(6/75)为PCR阳性。连续随访的116份标本和形态学CR后的117份标本显示,CD117+CD34-CD123+HLA-DR-细胞比例与实时定量PCR检测的mRNA水平基本一致,两者均有一定的相关性(r=0.824,P<0.001和r=0.754,P<0.001)。结论:应用CD34/CD117/CD123/HLA-DR为主的2组4色抗体组合检测APL患者中的MRD简单可行,可与PCR检测相互补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伴AML-1/ETO基因重排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M2型(AML-M2)患者骨髓的多参数免疫表型特征及多参数免疫表型检测对此亚型的预测性。方法应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分析30例经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AML-1/ETO融合基因阳性,FAB分型为AML-M2(简称M2/ETO^+)患者骨髓的免疫表型,并与36例FAB分型为AML-M2、AML-1/ETO融合基因检测为阴性(简称M2/ETO^-)和34例FAB分型为AML-M2(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的免疫表型进行比较。结果30例M2/ETO^+患者骨髓中均可见一群原始细胞(15.89%~68.53%)和一群侧向散射(SSC)较高异质性、分化的粒细胞。原始细胞表达干细胞相关抗原CD34、HLA-DR和髓系抗原CD33、CD13、MPO,并显示特异的抗原表达模式。在M2/ETO^+患者中CD33表达的平均荧光强度显著低于M2/ETO^-和APL患者(MFI分别为98±75、244±184和845±523,P均〈0.01),CD19(90.0%)和CD34^+CD56^+(100%)共表达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M2/ETO^-(11.11%,25.0%)和APL患者(8.82%,0%),P均〈0.01,与APL比较CD9^+MPO^+的共表达率显著降低(0%vs.93.75%),而HLA-DR表达则显著升高(100%vs.27.27%)。M2/ETO^+患者粒细胞表达分化的髓系抗原CD11b和CD15,并可分为CD15^+CD11b^-和CD15^+CD11b^+两群,而成熟的粒细胞标志CD10均为阴性,并且81.48%M2/ETO^+患者的粒细胞表达CD56,显著高于M2/ETO^-患者(22.22%)和APL患者(17.56%)。结论伴AML-1/ETO基因重排的AML—M2型白血病具有独特的免疫表型,对其基因重排有较高的预测性。应用多参数免疫分型技术可较容易地将M2/ETO^+亚型白血病与APL鉴别。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探讨CD123在成人Ph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 chromosome-positive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Ph+ ALL)患者CD34+ CD19+细胞上的表达特点及其在复发预测中的作用.2010年1月-2012年4月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经规范化诊治的49例18-60岁初诊Ph+ ALL患者纳入本研究,在初诊及治疗后不同时间点通过多色流式细胞术监测CD34+ CD19+细胞上CD123的荧光强度及表达比例,同时利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Q-PCR)监测BCR-ABL1融合基因变化.与正常B祖细胞相比,获得完全缓解后任意时间点骨髓标本中异常高表达CD123的CD34+ CD19+细胞大于10个定义为免疫残留阳性(FCM阳性).结果表明,①初诊及复发Ph+ ALL患者CD34+ CD19+细胞上CD123的平均荧光强度(mean fluoresce intensity,MFI)[8.52(3.71-32.35)vs8.93 (4.79-29.74)vs1.31(0.21-1.75),P<0.05],以及异常高表达CD123的CD34+ CD19+细胞比例(84.63%(55.07%-99.96%)vs 84.50%(57.68%-99.80%)vs0.99% (0.45%-1.83%),P<0.05]均显著高于健康供者的正常B祖细胞.入组的全部初诊及复发Ph+ ALL患者的CD34+CD19+细胞均高表达CD123.②多色流式细胞术监测异常高表达CD123的CD34+ CD19+细胞和RQ-PCR检测BCR-ABL1融合基因的结果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n=49例,360对,Spearmanr=0.90,P<0.0001).③13例复发患者中有11例在复发前3个月MRD监测表明,在复发前中位时间60(30-73)天均检出FCM阳性.结论:通过多色流式细胞术检测异常高表达CD123的CD34+ CD19+细胞可与RQ-PCR检测BCR-ABL1融合基因互为补充,共同应用于Ph+ ALL患者的MRD监测以及复发预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2例表达m型(ela2)bcr/abl融合基因慢性期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CP)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方法患者骨髓细胞分别用R带技术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流式细胞术进行免疫分型,RT-PCR进行bcr/abl融合基因检测,治疗采用羟基脲、阿糖胞苷或羟基脲、HA(高三尖杉酯硷,阿糖胞苷)及干扰素方案。结果2例患者染色体核型均为:46,XY,t(9,22)(q34;q11);免疫分型:CD13、CD15、CD33阳性.其中例2同时表达CD10抗原(34.35%):RT-PCR分析例1初诊时M型bcr/abl融合基因阳性(b3a21,治疗后M型bcr/abl转阴而m型bcr/abl(ela2)阳性,例2初诊时即为M型bcr/abl融合基因阴性而in型bcr/abl(ela21阳性:两例患者骨髓像及临床均表现为慢性期.但例2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高不显著(15~47&#215;10^9/L),脾脏不肿大。结论 m-bcr/ablCML是罕见的CML分子亚型。具独特的临床和实验室特征,其发现对于临床诊断和生物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免疫表型分析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E)免疫表型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1例APL患者的免疫表型。结果 31例患者中,CD33^+30例(96.8%),CD13^+27例(87.1%),CD33及CD13阳性共26例(83.9%)。CD34、CD2阳性分别为4例(12.9%)、5(16.1%)例。缓解组与未缓解组之间CD34、CD2表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APL免疫表型检测结合FAB分型可以提高诊断准确率,CD34、CD2是判断APL预后的重要免疫指标。  相似文献   

10.
71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白血病细胞免疫表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骨髓异常早幼粒细胞的免疫表型及患者初诊资料,探讨其免疫表型特点及其意义。利用常规6色免疫分型方法对71例APL患者的白血病细胞进行免疫表型分析。结果发现:MPO、CD33和CD13在所有患者的APL细胞中都有较强表达,其平均阳性细胞比例达到88%以上。CD117的阳性表达率为50.7%,其平均阳性细胞比例为52.5%。约10%患者的白血病细胞表达CD15,但大部分病例的阳性细胞率都集中在20%-40%的弱表达范围内,其平均阳性细胞比例为42.5%。少数患者的异常细胞表达CD34和HLA-DR,且表达强度较弱。约25%患者的APL细胞跨系表达了CD2、CD56,大部分也都集中于20%-60%的低表达范围内,其平均阳性细胞比例分别为39.3%和42.3%。由此认为,APL的典型免疫表型为MPO+CD13+CD33+CD117±CD15±CD34-HLA-DR-。CD2和CD56在CD34+或HLA-DR+组(包括CD34+HLA-DR+、CD34+HLA-DR-和CD34-HLA-DR+)的阳性比例明显高于CD34-和HLA-DR-组。初诊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外周血中异常早幼粒细胞比例及CD13的阳性比例在CD15<10%、10%20%3组均出现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结论:APL患者的异常早幼粒细胞的免疫表型具有独特的特征,多色流式细胞术检测可辅助APL的快速诊断,对分析白血病细胞的来源和判断患者预后亦可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实时定量荧光PCR检测白血病融合基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旨在建立实时定量荧光PCR的方法并检测CML、ALL、APL患者中融合基因的拷贝数,观察患者体内融合基因转录水平的变化。构建质粒标准品,制作标准曲线。检测49例患者的骨髓及外周血标本130份,对个别患者连续监测融合基因转录表达水平,结果表明:在82.4%(28/34)的CML患者中检测到BCR—ABL^p210阳性(BCR—ABLP210/ABL比值为0.01~3.19),其中在1例CML急淋变患者检测到BCR—ABL^p210。和BCR—ABL^p190双阳性;在66.7%(4/6)的ALL患者中检测到BCR—ABL阳性,其中2例BCR—ABL^p210阳性,2例BCR—ABL^p190阳性;在77.8%(7/9)的APL患者中检测到PML—RARa融合基因阳性(PML—RARa/ABL比值为0.0014~3.199),其中3例为长型,3例为短型,1例为变异型,检测结果为阴性的患者处于缓解期;连续监测患者融合基因转录表达水平与临床缓解和复发的变化情况相吻合。结论:实时定量荧光PCR技术成熟、操作简便,检测白血病融合基因结果准确稳定,对于临床明确诊断、具体分型、动态观测肿瘤负荷、选择治疗方案、评估治疗效果和预后都有较大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四色流式细胞术检测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残留细胞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利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检测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残留细胞的方法和意义。方法采用四色流式细胞术,以4~6组四色抗体组合检测213例BALL患者免疫分型;以CD34、CD10、CD45、CD19为主的2种四色荧光标记抗体组合监测50例297份BALL患者骨髓标本微量残留白血病细胞,同时检测分析26份化疗后处于再生期骨髓标本中B祖细胞的免疫表型特点,并以相对定量方法比较了再生期B祖细胞与B系白血病细胞CD10、CD19和CD34表达量的差异。结果213例BALL患者中,71.8%患者存在CD45、CD34、CD19、CD10表达量的异常,只存在CD38弱阳性及髓系标志患者占8.1%。微量残留白血病细胞监测的50例患者中,12例患者存在0.06%~7.73%的白血病细胞,其中11例残留白血病细胞以CD45、CD34、CD19、CD10异常表达为主。50例患者中5例临床复发,4例在复发前7~17周微量残留病(MRD)检测阳性,且均>0.1%,1例MRD检测阴性。再生期B祖细胞依据CD45、CD34、CD19、CD10、CD22和CD20表达不同可分为3期。结论多参数流式细胞术检测MRD具有快速、敏感可定量的优势,对白血病复发有更强的预测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RT-PCR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体内PML-RARα融合基因的表达,监测患者体内微小残留白血病的情况。方法采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和三氧化二砷(As2O3)联合治疗APL,运用RT-PCR和FISH技术检测和分析APL患者体内诱导缓解后及巩固维持治疗后PML-RARα融合基因。结果 46例APL患者PML-RARα融合基因均为阳性,其中34例患者在诱导化疗结束达完全缓解后检测,25例(73.5%)患者基因检测呈阴性,9例(26.5%)患者RT-PCR和/或FISH检测阳性,融合基因阳性和阴性复发APL的预测值分别为44.4%和4.3%;31例再经ATRA及As2O3巩固及维持治疗后,27例患者达到分子生物学缓解,无复发病例,4例融合基因阳性患者,3例复发APL,其复发APL的阳性预测值为75%。结论 RT-PCR和FISH技术是非常有效的监测APL患者体内微小残留白血病的实验方法,其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CD56在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上的表达及微小残留病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D56在非M3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的表达及在微小残留病(MRD)检测的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分析145例非AML-M3 AML患者免疫表型,以CD56、CD19、CD117、CD34、CD33为标志,CD45设门MRD分析。结果 145例AML患者中CD56阳性37例,占25.52%,CD19阳性17例,占11.72%,分布在M1、M2、M4、M5。CD56或/和CD19阳性的AML患者共49例,其中CD56和CD19同时阳性5例,均为M2亚型。P170蛋白阳性36例,占24.83%,其表达率与CD56呈显著正相关(P〈0.01)。48例AML患者在诱导治疗结束和维持治疗第14、32、56周作MRD检测。单纯CD56+组MRD阳性率93.55%,复发率77.41%,与单纯CD19+组(MRD阳性率25.00%,复发率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CD56+CD19+组MRD阳性率100.00%,复发率80.00%,与单纯CD56+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纯CD19+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D56、CD19在非M3 AML有较高的表达率。用CD45设门以CD56、CD19、CD34、CD117、CD33为组合的MRD方案能有效检测MRD。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利用四色流式细胞术(FCM)检测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微量残留病(MRD)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以抗CD34/CD10/CD45/CD19为主的两种四色荧光标记抗体组合,对98例B-ALL患者的671份骨髓标本和1份脑脊液标本进行FCM多参数MRD检测,98例随访患者中26例无发病初期的免疫分型资料.结果FCM检测显示白血病细胞<0.0001(MRD阴性)的标本为579份;白血病细胞>0.0001的样本数为93份,其中64份骨髓标本白血病细胞比例<0.05,29份标本白血病细胞比例>0.05,我们将其归为复发病例(包括治疗后未达CR的病例).共20例患者复发,其中19例血液学复发,1例中枢神经系统复发.15例血液学复发者在复发前7~17周发现MRD阳性,包括发病时免疫分型资料不明者6例,MRD水平均>0.0001;2例分别在复发前3个月和9个月检测MRD为阴性,此后中断检测.在诱导治疗结束和治疗3个月时,如果MRD水平>0.0001,复发率为50%(12例中有6例复发),而MRD阴性组复发率为7.5%(40例中有3例复发)(P=0.000).结论利用FCM进行MRD跟踪监测可预测复发,治疗初期患者MRD>0.0001,复发的危险性较高.而在掌握了正常B祖细胞抗原表达规律的基础上,可不完全依赖于发病时的免疫表型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