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牙周病致牙列缺失的义齿修复是非常困难的,尤其是下颌骨低平条件较差的下颌牙列缺失修复。患者常抱怨义齿的压疼、固位稳定及咀嚼效率差。虽然牙种植体应用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但在临床中患者由于下颌后牙区骨高度不足且距下颌神经管较近,医疗风险及手术难度加大,使得种植覆盖义齿修复效果不如预期。本文目的是用种植体最佳分布结果指导临床牙周病渐进性拔牙病例设计种植修复方案。方法:通过分析牙周病致无缺牙行种植覆盖义齿修复的临床效果并对下颌无种植覆盖义齿三维有限元分析。结果:牙周病致无缺牙行种植覆盖义齿常规在两侧颏孔区之间种植2-4枚种植体,由于后牙区没有种植体支撑,从义齿修复受力原则及防止磨牙区及种植体周骨质吸收来讲不是最佳方案,最佳应在后牙区种植种植体。结论:牙周病治疗过程中在下颌缺牙的磨牙区植入1-2枚种植体,即便最后下颌自然牙全部缺失,可以常规在两侧颏孔区之间种植2-4枚种植体,结合前期植入的种植体共有6-8枚,可以考虑种植固定或者套桶冠固位进行下颌牙列缺失的种植修复,使种植修复效果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无牙颌下颌后牙区颌骨及下颌管走行的解剖特点,为该区进行牙种植术设计时提供解剖参考,避免损伤下齿槽神经。方法对24例下颌无牙颌的下颌骨进行螺旋CT三维重建,从颏孔区开始,每隔5mm截取侧横断面,用mimics8.1软件测量管嵴距、下颌管外缘到颊舌骨板的距离、牙槽嵴宽度等,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无牙颌下颌管到颊侧骨板的距离从颏孔区至颏孔后20mm逐渐增大,到舌侧骨板的距离逐渐减小;牙槽嵴宽度由前向后逐渐增宽,由下向上逐渐减小。结论无牙颌下颌后牙区牙种植术中,种植体根方略侧向颊侧骨板可避免损伤下牙槽神经血管。  相似文献   

3.
目的 前牙区即刻种植技术日趋成熟与普及,前牙区关注美学修复,而后牙区更注重咀嚼功能的恢复。由于下颌后牙多为双根牙,牙拔除后即刻种植面临牙槽间隔备洞时容易发生近远中偏差,影响种植体的精准植入。为解决这一临床问题,本研究进行了新治疗方案的探索与实践。方法 本团队总结出一套“下颌后牙区即刻种植综合序列治疗新方案”的新方法,微创拔除无保留价值的下颌后牙,最大可能保存牙槽间隔的骨量及牙槽窝的骨壁,精准地将种植体植入牙槽窝间隔处,并研发了后牙区即刻种植专用系列手术器械,申请了18项专利,完成了成果转化及医疗产品生产和临床应用。结果 临床验证了该方案可以精准植入种植体,且增加了后牙种植体的初始稳定性。结论 该方案有利于种植体植入理想位置,有效提高下颌后牙即刻种植的成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下颌后牙区Straumann短种植体的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Straumann短种植体应用于下颌后牙区单牙种植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下颌后牙缺失单冠修复的患者共6例,剩余骨量最适合植入长度6 mm、直径4.1 mm的标准种植体,共植入8颗种植体.结果 临床追踪12~38个月种植体没有明显的边缘骨丧失,没有种植体失败.结论 非早期负重种植时,在能够获得足够初期稳定性的情况下,长种植体不一定是必须的选择.下颌后牙缺失剩余牙槽骨高度较低时,采用Straumann短种植体的单牙种植修复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成人下颌管颊舌向位置X线测量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X线轴位片和侧位片对离体下颌骨下颌管的颊舌向位置进行X线没量分析,所测数据进行了统计学处理。结果表明,下颌管总的趋势是偏向舌侧骨板,颊舌比较大约为2:1。走行的规律是,越向后,越偏移舌侧,为颏孔后种植术在偏颊侧处提供了较丰富的种植区,在此区行螺旋型种植体值人,可避开下齿槽神经和血管。研究结果为颏孔后区种植体植入术的手术设计以及手术径路提供了理论诊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短种植体在上下颌后牙区种植修复中的临床疗效及冠-种植体比(crownimplant ratio,C/I)对种植义齿修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65例上、下颌后牙缺失患者,共植入98枚长度≤8.0 mm的短种植体,并进行常规修复.通过临床观测、X线检查和测量修复后修复体高度,计算C/I.结果 98枚种植体均获得良好的骨结合并完成种植修复,其中92枚(94%)C/I≥1.通过3~18个月的随访观察,无种植体脱落.结论 短种植体应用于骨量不足后牙区种植短期临床效果明显,可简化术式、缩短治疗时间、减轻患者术后反应、扩大种植义齿适应证.未发现C/I≥1的种植修复体对其短期成功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下颌后牙区是咬合力的主要承受区。在牙齿丧失后牙槽嵴发生吸收,造成骨量不足,而且由于下颌神经管的限制,种植体植入与上部结构修复比较困难。本文就下颌后牙种植修复的设计及下颌骨骨量不足的修复方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下颌即刻负重种植套筒冠覆盖义齿修复的临床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价Ankylos种植系统应用于下颌种植即刻覆盖义齿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 12例患者下颌颏孔前各植入4颗Ankylos种植体,即刻覆盖义齿修复.结果 随访6~18个月,没有种植体失败.3件临时修复体出现折断, 4个外冠松脱.义齿咀嚼有力.结论 下颌全口牙缺失采用4颗Ankylos种植体套筒冠覆盖义齿即刻负重修复可以取得较好的短期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下颌后牙区种植时应用多层螺旋CT(MSCT)测量下颌神经管解剖学位置的临床价值。方法 :纳入109例行下颌后牙区种植患者。种植前应用MSCT及CBCT测量种植牙区域牙槽嵴与下颌神经管之间的线性距离,比较MSCT及CBCT的精度差异。将109例患者分为MSCT导航组和CBCT导航组,将2组患者的影像数据导入动态导航系统进行种植设计,并行实时动态导航种植治疗。术后测量种植体的实际位置与术前设计位置的偏离情况,治疗结束后评估临床效果。采用SPSS 2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MSCT及CBCT测量待种植牙区域不同种植牙的牙槽嵴顶与下颌神经管上壁之间的线性间距偏差较小,无统计学差异。2组术后种植体位置与术前种植体设计位置无显著差异。此外,CBCT导航组与MSCT导航组患者下牙槽神经功能损伤发生率也无显著差异。结论:MSCT可实现对下颌神经管解剖结构的精确定位,在动态实时导航牙种植术中按MSCT导航操作,可避免损伤下牙槽神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三维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在下颌后牙区种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50例下颌后牙缺失患者采用CBCT 进行种植治疗前后的影像学检查,得到下颌骨多层面轴位、冠状位及矢状位影像,了解拟种植区牙槽骨的高度、宽度、密度、形态及相邻重要解剖结构的位置关系、种植体与周围牙槽骨骨结合情况。结果 CBCT检查显示种植区三维影像,对种植区骨量、骨质进行准确的测量分析,为种植体直径、长度等的选择提供了准确的依据,为50例下颌后牙区种植手术方案制定提供有效的帮助,成功植入种植体67颗。所有病例均无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CBCT可准确评估种植牙术前下颌后牙区的牙槽骨骨量,并可在术后检查中更清晰地反映种植体周围骨质。  相似文献   

11.
下颌套筒冠固位全颌覆盖种植义齿即刻负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下颌无牙颌在种植后即刻进行套筒冠固位覆盖义齿修复技术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10例下颌无牙颌患者,术前常规行传统全口义齿修复,在双侧颏孔之间植入4颗种植体,术后当天即刻完成种植体支持的套筒冠固位覆盖义齿修复,均于负重后2、4、8、12、24、48周复诊,检查种植体的稳固性、种植体周龈组织状况,并拍摄X线片观察种植体骨吸收和骨结合状况。结果:10例患者共40颗种植体术后进行即刻负重,均获得良好的骨结合,临床检查种植体稳定性良好,种植体周龈组织健康,未见X线连续透射影,无边缘骨吸收,患者对修复效果满意。结论:下颌无牙颌患者,在双侧颏孔间植入4颗种植体,如种植体可获得足够的初期稳定性,即刻采用种植体支持的套筒冠固位覆盖义齿修复是可行的,短期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ombination综合征病例种植修复设计方法。方法选择上颌牙列缺失、下颌KenneyⅠ类缺损的患者,对满足种植修复条件的7例患者实施上颌种植覆盖义齿或固定桥、下颌种植支持式固定桥修复,观察患者满意度、后牙咬合变化。结果7例种植修复患者临床检查未见种植体松动、固位不良、损坏等问题,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健康。种植修复患者满意程度较高。结论Combination综合征患者修复宜以种植修复方式提供足够后牙支持,减少前牙剪切力破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动态实时导航辅助下颌后牙区牙槽骨骨量不足种植手术中的精准度及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分析2021年1—12月因下颌后牙缺失就诊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科,且采用动态实时导航辅助植入的23例患者。将术前规划种植体数据和术后实际植入种植体锥形束CT数据导入动态导航精度验证软件,对术前设计与术后植入种植体的三维轴向信息进行误差分析,计算并报告实际种植体顶部、根尖部、角度和深度偏差。使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对动态实时导航引导种植体植入术后的精度偏差和植入深度进行数据处理。本研究为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 ±s描述。 结果本次计算机辅助动态导航系统指导下完成下颌后牙区25颗种植体植入,获得了良好的初期稳定性,术后CBCT示种植体精确植入规划位置,规避了下牙槽神经及邻近重要解剖结构,未发生相关手术并发症。25颗种植体的总体顶部偏差为(0.23 ± 0.11)mm,根尖部偏差为(0.45 ± 0.29)mm,深度偏差为(0.33 ± 0.32)mm,角度偏差为1.01° ± 0.65°。 结论动态实时导航辅助下颌后牙区骨量不足种植,可获得良好的植入精度和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SLActive种植体3周早期负荷修复的临床可行性。方法:32名患者40枚下颌后牙区种植体行3周早期负荷修复,种植术中、术后1、3、12周、1年应用共振频率分析仪测量种植体稳定性,定量分析种植体稳定性的变化;种植术后1周、3周、12周、1年时拍射平行投照根尖片,测量评估种植体边缘骨水平的变化。结果:3周负荷的种植体种植术后3周与12周及1年,ISQ值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术后1年边缘骨吸收(0.5±0.21) mm,种植体成功率100%。结论:SLActive种植体3周早期负荷修复方案在下颌后牙区可以获得可预期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应用CT扫描法借助ANSYS软件建立了全下凳牙种植固定义齿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比较了双颏孔间区螺旋柱状种植体植入深至下颌骨下缘皮质骨及未深至下颌下缘两种不同情况下全下颌种植固定义齿受载时应力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种植体底部是否深至下颌下缘皮质骨,对种植体一支架应力的影响不大,而对周围骨的应力影响较大,在双颏孔间区将种植体深至下颌下缘皮质骨,更有利于应力均匀分布。  相似文献   

16.
颏管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应用国际上先进的,具有高分辨率的Sens-A-Ray新技术,对24例(48例)游离干下颌骨标本的下颌骨标本的下颌管前部结构进行放射投照及计算机测量分析。结果表明:下颌管的前端确有一骨内前绊(颏管)延伸至颏孔前方,继而向后上外方通向颏孔,而并非如过去一般认为的下颌管自后上内向前下外方向直接开口于颏孔。本研究对颏管与颏孔及下颌管之间的关系,颏管的角度等提供了解剖学数据,为临床上颏孔区手术,特别是牙种植术提供了新的解剖学资料。  相似文献   

17.
下颌后牙区牙槽嵴萎缩是种植修复应用中的一大挑战。这一组病例的目的在于评估在种植体植入之前利用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无细胞胶原海绵(rhBMP-2/ACS)和钛网增加下颌后牙区萎缩的牙槽嵴骨量的效果。这组病例包括5个在下颔后牙区缺乏足够骨量的种植病例。用rhBMP-2和少量骨替代物进行剩余牙槽嵴的骨增量手术,用钛网来保护种植位点。种植体在经过6个月的愈合期后植入,术区牙槽嵴愈合过程正常。所有种植位点均无需进一步增加骨量即可直接植入种植体。10颗种植体均获得良好骨整合,并单冠修复。这组病例证明在下颌后牙区萎缩的牙槽嵴上利用rhBMP-2/ACS联合钛网来增加骨量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这种方法的优点包括操作简便、无需取骨、减少了并发症以及缩短了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片段弓技术联合部种植支抗压低上颌磨牙,为下颌牙缺失的种植修复提供足够的合间距离.方法:1)适应证:下颌后牙缺失伴上颌磨牙伸长而致的合间距离变小,使下颌种植义齿修复困难的成年患者.2)利用片段弓技术结合种植体支抗将上颌磨牙压低,获得上颌整齐的后牙区牙列及足够的种植修复空间.3)下颌缺牙区植入种植体,种植义齿修复.结果:17例下颌后牙缺失伴上颌磨牙伸长的病例,经片段弓联合种植支抗技术治疗后进行种植义齿修复,均达到理想的临床效果.讨论:下颌后牙长期缺失常常影响引起上颌磨牙伸长,导致下颌缺牙区的种植修复的间隙不够.利用片段弓技术联合种植支抗,将上颌伸长的磨牙压低,可以使缺牙区获得足够的种植空间,从而避免将伸长磨牙磨短或者杀髓,最终获得更好的功能及稳定的种植修复.结论:对下颌后牙区牙齿缺失伴上颌磨牙伸长病例,利用片段弓技术联合种植支抗来压低上颌磨牙,能获得更好的种植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运用于口腔种植的成像要点及第三方软件Simplant软件的手术模拟功能的实现方式。方法:对经临床筛选的5例下颌后牙种植患者使用CBCT成像,测量种植区牙槽嵴颊舌向牙槽嵴宽度(H1)、牙槽嵴顶至下颌神经管上壁的高度(H2),并对种植部位下颌神经管颊舌向位置进行评估。使用Simplant软件对口腔种植的种植体、基台、种植修复体、种植体承受的侧向应力、种植体周围骨密度进行模拟计算。结果:5例后牙种植患者,H1在9.9~12.0mm之间,H2在8.8~15.5mm之间,下颌神经管由后向前走行,越近磨牙后方越靠近舌侧。5例患者均参照手术模拟的结果行种植手术,术后6个月随访无种植体失败。结论:CBCT对种植区可进行精确的三维术前评估,结合第三方软件Simplant的手术模拟功能可使种植过程更加简便可控。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短种植体在上下颌后牙区的成功率。方法:自2002年7月至2007年7月在山东大学口腔医院种植中心种植牙病例52例,89颗短种植体,所有的种植体由同一个有多年种植经验的外科医生操作,修复医生也有成熟的经验。观察的指标包括性别、年龄、种植系统、种植位置、修复方法。种植体成功率的分析采用生命表法(Wilcoxon test)。对于失败的种植体进行了详尽的分析。结果:所有种植体均发生骨结合并完成了上部结构修复,在1~5年的观察中,脱落种植体1枚,为上颌,累积成功率95.8%;下颌种植体无1例脱落,累积成功率为100%。结论:只要病例选择合适,短种植体在上下颌后牙区可获得和标准种植体同样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