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0 毫秒
1.
2.
目的:探讨新疆地区维吾尔族人群干扰素调节因子6(IRF6)基因 rs 7545538、rs7545542、rs2235373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非综合征性唇腭裂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新疆地区世居维吾尔族非综合征性唇腭裂(NSCL/P)患者100例,对照组为60例因上呼吸道感染而住院的新疆籍维吾尔族儿童,抽取其静脉血,用新一代测序方法对目标区域测序,进行遗传学分析。结果在新疆维吾尔族人群中,rs7545538位点 CC 基因型(P =0.037)和 C等位基因(P =0.007)、rs7545542位点 C 等位基因(P =0.044)和 rs2235373位点 G 等位基因(P =0.049)与NSCL/P 有关联;对以上3个 SNPs 进行连锁不平衡分析,未能证实存在连锁不平衡(r 2<0.8)。结论新疆维吾尔族人群 IRF6基因 rs7545538、rs7545542、rs2235373位点 SNPs 可能与新疆维吾尔族人群唇腭裂发病可能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干扰素调节因子6(IRF6)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rs642961和环境因素与非综合征型唇腭裂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7年6月-2010年6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和银川市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住院的275例唇腭裂患者,并详细填写《非综合征型唇腭裂患儿环境因素调查表》,对可能影响患儿唇腭裂发生的环境因素进行统计分析;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基因型,进行病例对照分析、传递不平衡检验(TDT)。结果唇裂组、唇腭裂组rs642961的AA基因型频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唇裂组和唇腭裂组患者IRF6基因rs642961的A等位基因存在过传递(P<0.05),而腭裂组患者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2),与唇腭裂发生有关的环境因素有母亲被动吸烟、母亲流产史、孕期病史、孕期服药史;孕期补充维生素叶酸则可以减少患病风险。结论 IRF6基因rs642961多态性与非综合征型唇腭裂存在相关性,环境因素与唇腭裂的发生也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干扰素调节因子6(IRF6)基因Q49X、F57L和L436V突变位点与非综合征型唇腭裂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宁夏地区非综合征型唇腭裂患者186例,对照组正常新生儿200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IRF6基因Q49X、F57L和L436V突变位点基因型,进行病例对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Q49X、F57L和L436V突变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宁夏地区IRF6基因Q49X、F57L和L436V位点突变与非综合征型唇腭裂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TNF-α对Caco-2细胞表达多聚免疫球蛋白受体(PIGR)和干扰素调节因子-1(IRF-1)的影响.方法 用不同浓度的TNF-α刺激Caco-2细胞后,采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Caco-2细胞表达PIGR和IRF-1的变化.结果 TNF-α浓度为50、100、200和400 ng/mL时,PIGR mRNA和IRF-1 mRNA的相对含量分别为(3.14±0.14)、(5.23±0.19)、(6.45±0.23)、(8.44±0.18)和(6.20±0.21)、(9.00±0.19)、(10.90±0.23)、(14.50±0.25),与无TNF-d刺激时比较,Caco-2细胞表达.PIGR和IRF-1明显增加(P<0.01).结论 TNF-α上调Caco-2细胞中PIGR和转录因子IRF-1的表达.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视黄酸受体α(RARA)基因D17S579微卫星位点等位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湖南汉族人群非综合征性唇腭裂(NSCL/P)遗传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PCR和聚丙烯酰胺变性凝胶技术,对132例健康者和140例NSCL/P患者进行研究,分析RARA基因D17S579微卫星位点多态性。结果两组共检出10种等位基因,正常对照组与病例组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163,df=9,P=0.046);病例组A6(8.93%)、A9(13.21%)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A6(4.17%)、A9(5.68%,均P〈0.05);有家族史的患者等位基因频率与无家族史患者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10,P=0.978)。结论RARA基因D17S579微卫星多态性与中国湖南地区NSCL/P患者存在遗传易感性,等位基因A6、A9可能为NSCL/P发生的危险因子;RARA基因多态性与NSCL/P家族史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视黄酸对人横纹肌肉瘤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及对生肌调节因子(MRF)表达的影响。方法 以10^-6mol/L全反式维甲酸(ATRA)处理人横纹肌肉瘤细胞RD和A673,用免疫细胞化学检测横纹肌肌球蛋白重链和肌动蛋白α-acting表达,用原位杂交检测生肌调节因子MRF4、MyoD mRNA表达,并观察细胞生长曲线变化。结果 ATRA作用后,RD、A673细胞肌球蛋白重链和α-actin表达增强,MRF4和MyoD mRNA表达上调,细胞生长受抑。结论 ATRA具有促进横纹肌肉瘤细胞分化的作用,其作用可能与MRF表达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8.
α-干扰素及其受体在垂体腺瘤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α 干扰素 (IFN α)及其受体 (IFN αR)在垂体腺瘤的表达。 方法 :对 42例垂体腺瘤患者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技术研究IFN α和IFN αR在瘤细胞中的表达情况 ,比较IFN α和IFN αR在侵袭性和非侵袭性、功能性和非功能性垂体腺瘤之间阳性表达率的差异。 结果 :IFN α和IFN αR在垂体腺瘤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6 1.9%和6 9% ;IFN α在侵袭性和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76 %和 41% ,二者比较差异显著 (χ2 =5 .2 ,P <0 .0 5 ) ;IFN αR在侵袭性和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84%和 47% ,二者比较差异显著 (χ2 =6 .4,P <0 .0 5 )。IFN α和IFN αR在功能性和非功能性垂体腺瘤的阳性表达率均无显著差异。 结论 :大多数垂体腺瘤细胞有IFN α和IFN αR表达 ;IFN αR在垂体腺瘤高表达为IFN α参与垂体腺瘤 ,特别是侵袭性垂体腺瘤细胞激素分泌和生长调节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肝细胞中固有表达的干扰素调节因子7(IRF7)在免疫过程中的作用,揭示IRF7固有表达对肝细胞抵御病毒感染的影响。方法:以原代肝细胞、永生化肝细胞HuS-E/2以及肝肿瘤细胞株HuH-7细胞作为研究对象,利用仙台病毒(SV)感染原代肝细胞和HuH-7细胞,以RT-PCR法检测IFNα1、 IFNβ、 IFNλ3及 视黄酸诱导基因蛋白(RIG-I) 的诱导表达,以IRF7显性负性突变体表达载体pcDNA3-7DN转染HuS-E/2细胞,RT-PCR法及实时定量PCR检测上述基因的诱导变化。IRF7表达载体pcDNA3-IRF7转染HuH-7细胞后,进行2a型HCV病毒株JFH1感染,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HCV感染情况。结果: SV感染12 h内,HuH-7细胞中未检测到明显的IFNα1、 IFNβ、 IFNλ3和 RIG-I 的诱导表达;而在SV感染早期(3 h),原代肝细胞中即可检测到上述基因的mRNA条带。IRF7功能受到抑制后,RT-PCR结果显示SV感染的肝细胞中上述基因表达在感染早期的mRNA条带灰度降低;实时定量PCR可见SV感染3 h内,上述基因mRNA诱导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01)。异位表达IRF7的HuH-7细胞中JFH1感染后未检测到明显的HCV信号。结论:肝细胞中固有IRF7的表达与细胞感染后的免疫反应密切相关,对于防御病毒感染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11.
Ya Shen Yugui Cui Weidong Wan Xiaoping Zhou Lu Cheng Zuhong Lu Jiayin Liu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9(1):40-45
Objective:Nonsyndromic cleft lip with or without cleft palate(NSCL/P) is a common birth defect with unclear etiology. Both genetic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may contribute to NSCL/P. Many genes have been identified as candidate genes associated with this disease. 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6(IRF6) gene and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a(TGFA) gene seem to be crucial in the predisposition of NSCL/P. Here we evaluated some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 loci of TGFA and IRF6 genes in Chinese nuclear fa...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检测生肌决定因子基因家族成员Myf5和MyoD在维甲酸诱导腭裂小鼠舌肌发育中的表达,探究维甲酸是否在舌肌发育早期影响其肌向分化。方法建立维甲酸诱导腭裂小鼠模型,利用免疫组化染色法和实时定量PCR法,检测胚胎13天即舌肌发育早期实验组和对照组小鼠舌肌中Myf5和MyoD的分布和表达水平。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Myf5和MyoD在舌肌细胞的细胞核中表达,实验组Myf5和MyoD的蛋白表达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实验组Myf5和MyoD的mRNA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01)。结论 Myf5和MyoD的异常低表达提示了维甲酸可能直接导致舌肌发育和分化的延迟,进而导致腭裂的发生或使其表型加重。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分析唇腭裂患儿手术麻醉苏醒期并发症的分布特点,探讨有效预防治疗措施。方法:650例3个月~6岁唇腭裂手术患儿,根据年龄分为3组:婴儿组3个月~1岁,幼儿组>1~3岁,儿童组>3~6岁,对麻醉苏醒期所出现的并发症进行评估和分析。结果:各年龄组中并发症分布不一致,婴儿组以低氧血症(23.0%)多见,幼儿组以心动过速(7.4%)和低氧血症(8.5%)多见,儿童组则以呕吐(10.9%)、躁动(6.5%)多见(P<0.05)。结论:对唇腭裂患儿麻醉苏醒期应加强观察和监测,并根据年龄特点采取不同的治疗和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5.
唇腭裂患儿父母心理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了解唇腭裂患儿父母的心理健康状况 ,为其进行心理支持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SCL - 90症状自评量表对唇腭裂患儿的 60名父母及正常儿童的 60名父母进行心理调查。结果 :患儿组父母SCL - 90总分、阳性项目数及抑郁、焦虑和恐怖因素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患儿母亲在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偏执和精神病性诸因子分和阳性项目数上明显高于父亲 (P <0 .0 5 )。结论 :唇腭裂患儿的父母心理健康状况较差 ,尤以患儿母亲较为突出 ,需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持和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在单侧完全性唇腭裂(UCLP)患者中确立替代腭平面,估算前后向不调指标(APDI)和覆(牙合)深度指标(ODI),以此评价UCLP患者颌骨矢状及垂直向发育状况。方法12-15岁的安氏Ⅰ类、Ⅲ类、正常覆(牙合)、开(牙合)和UCLP术后患者各30例,摄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描绘,确立替代腭平面,测量计算相应的APDI值和ODI值并进行比较。结果UCLP术后患者以替代腭平面估算的APDI值与安氏Ⅰ类、Ⅲ类患者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ODI值与正常覆(牙合)患者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与开(牙合)患者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UCLP术后患者较安氏Ⅰ类患者存在明显的Ⅲ类倾向,即上颌发育不足、后缩,而程度又较安氏Ⅲ类为轻。UCLP术后患者与正常覆(牙合)患者比较存在明显的开(牙合)倾向,即上颌骨前部垂直向发育不足或下颌存在顺时针旋转。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各型肝炎患者肝组织内表皮生长因子 (EGF)及其受体 (EGF R)表达的变化 ,以进一步探讨EGF用于治疗重型肝炎的可能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ABC法 )观察 6 5例各型肝炎患者、4例健康成人、1例胎肝组织内EGF/EGF R的表达情况。结果 ① 4例正常成人肝组织EGF R皆为阳性 ,且愈近中央静脉染色愈深 ;②肝炎患者肝组织EGF染色与正常成人肝组织相似 ,未发现显著改变。③患者肝组织中EGF R的表达与坏死程度有关 ,随着坏死程度的加重 ,坏死区内染色增强。结论 提示给予外源性EGF可能进一步促进肝组织的再生 ,有望用于重症肝炎的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围生儿唇腭裂的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方法对2000—2005年在济南市妇幼保健医院出生的所有围生儿,计算围生儿唇腭裂的发生率,采用1:1配比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统一的调查表对围生儿唇腭裂的的父母和对照组的父母进行调查,应用SPSS软件对所有的调查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该市围生儿唇腭裂的发病率为1.93%0,围生儿唇腭裂的发生在不同孕母年龄和不同性别的婴儿之间差异无显著性,但在不同孕母年龄和城乡之间差异有显著性,农村明显高于城市。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接触宠物、妊娠副吐、父亲职业接触不良物质、有异常生育史、家庭成员有异常生育史为发生围生儿唇腭裂的差异有显著性的危险因素。结论围生儿唇腭裂的发生是遗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方向的前牵引力,对上颌骨的应力、应变和位移变化的影响规律,为临床唇腭裂患者的正畸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自主探索建立的唇腭裂上颌骨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基础上.利用ANSYS 10.0软件模拟上颌前牵引,分析比较在相同力值,不同牵引方向前牵引力作用下上颌骨的应力和位移变化.结果:前牵引力为500 g/侧,前牵引方向向前下20°~45°之间时,上颌骨发生向前、向下及向外的位移变化,上颌腭部牙弓形状发生内缩变化.内缩变化程度与前牵引方向有密切关系;前牵引方向与功能(牙合)平平面夹角越小,牙弓内缩越明显,区域越大,牵引方向与(牙合)平面夹角越大,内缩程度越轻,区域越小.结论:在前牵引力作用下,上颌骨发生向前、向下及向外的增长,上颌牙弓形状发生内缩变化,变化的程度与前牵引方向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