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小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h1细胞转录因子T-bet的表达及骨髓巨噬细胞对正常小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bet的影响. 方法 ①免疫介导(γ射线照射和淋巴细胞输入)的方法 建立再障小鼠模型.②RT-PCR方法 检测再障小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上T-bet mRNA的表达.③正常小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别经再障小鼠骨髓基质细胞培养上清和小鼠骨髓型正常巨噬细胞株Ana-1培养上清刺激后,用RT-PCR方法 检测T-bet mRNA的表达. 结果 ①再障小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bet mRNA的表达(1.49±0.18)较正常对照组(1.03±0.06)增高(P<0.05);②正常小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别经再障小鼠骨髓基质细胞培养上清和Ana-1细胞株培养上清刺激后,T-bet mRNA的表达分别为1.29±0.03和1.54±0.03,均较正常对照组(1.03±0.06)增高(均P<0.05). 结论 结果 提示巨噬细胞可能通过增加T-bet的表达参与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免疫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联合白消安诱导小鼠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以下简称再障)模型中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与人类再障是否相同。方法采用腹腔注射IFN-γ联合胃饲白消安的方法制作小鼠重型再障模型(n=10),选取正常小鼠为对照(n=10),比较两组小鼠外周血中调节性T细胞占CD4+细胞的比例的不同,比较两组小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Foxp3、TNF-α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 (1)IFN-γ与白消安的联合方案诱发小鼠再障模型,至给药结束后第10天,成功率高达100%,均为典型的重型再障模型。(2)模型组外周血中CD4+细胞比例(16.09±3.66)%、CD4+CD25+Foxp3+/CD4+细胞比例(3.36±0.90)%,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模型组小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Foxp3 mRNA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低(0.66±0.03 vs 0.82±0.04,P<0.05),TNF-αmRNA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高(0.57±0.04 vs 0.38±0.03,P<0.05)。结论 IFN-γ联合白消安诱导的小鼠重型再障动物模型中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与人类再障相同。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鹿龙再生汤对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模型小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以及脾CD4+CD25-细胞(teff细胞)中T-bet、GATA-3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通过IFN-γ腹腔注射加白消安灌胃的方法建造40只再障小鼠模型,分别予同体积的生理盐水、一般浓度、5倍浓度和10倍浓度的鹿龙再生汤进行灌胃治疗,分别归为再障组、再障小剂量组、再障中剂量组和再障大剂量组(n=10);另取40只正常小鼠按上述方法进行分组处理,分别归为正常组、正常小剂量组、正常中剂量组和正常大剂量组(n=10).通过骨髓活检病理学检查观察用药后各组小鼠的骨髓造血变化,免疫磁珠分选各组小鼠脾teff细胞,利用RT-PCR技术检测各组小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以及脾teff细胞T-bet、GATA-3基因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1)与再障组相比,再障中剂量组和再障大剂量组小鼠的骨髓造血有所恢复,尤其是再障大剂量组.(2)再障大剂量组小鼠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以及脾teff细胞T-bet基因mRNA的表达、T-bet/GATA-3的比值较再障组均明显下降(P<0.05),而GATA-3基因mRNA的表达明显上调(P<0.05).结论 大剂量鹿龙再生汤可改善再障小鼠骨髓造血功能,可能是通过调节再障小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及脾teff细胞的T-bet、GATA-3基因的表达来实现.  相似文献   

4.
目的 检测足月妊娠孕妇临产前后外周血CD4+ CD25+ Foxp3+ 调节性T细胞、单个核细胞Foxp3 基因、蜕膜Foxp3基因及蛋白表达变化,探讨调节性T细胞与足月妊娠分娩发动的关系.方法 根据临产情况将足月妊娠孕妇48例分为足月未临产组(20例)及足月临产组(28例),并设正常未孕对照组(20例)用作外周血检测对照.收集各研究对象外周血及蜕膜组织.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 CD25+ Foxp3+ 调节性T细胞含量,RT-PCR测定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及蜕膜Foxp3 基因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蜕膜Foxp3蛋白表达.结果 足月临产组与足月未临产组相比,外周血CD4+ CD25+ Foxp3+ 调节性T细胞含量 [(3.58±0.78)% vs(7.26±1.07)%],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Foxp3基因相对表达水平[(0.307±0.052)vs(0.602±0.088)],蜕膜Foxp3 基因及蛋白相对表达水平[(0.249±0.085)vs(0.556±0.09)]、[(0.280±0.078)vs(0.579±0.09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足月妊娠孕妇临产后CD4+ CD25+ Foxp3+ 调节性T细胞含量,Foxp3基因及蛋白表达下降,提示CD4+ CD25+ Foxp3+ 调节性T细胞可能与分娩发动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细胞周期蛋白D(CyclinD)不同亚型的表达,以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 抽取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及正常对照组骨髓标本,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出骨髓单个核细胞,按Trizol-氯仿-异丙醇一步法提取细胞总RNA,用RT-PCR方法检测Cyclin D不同亚型(D1、D2、D3)的表达。结果 Cyclin D1在两组标本中都没有表达,而Cyclin D2、Cyclin D3有表达,且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表达率及表达水平都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结论 再障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Cyclin D的表达显著降低可能是再障造血抑制、骨髓衰竭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慢性乙型肝炎中CD4+ CD25+ T调节细胞水平的判定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韩捷  陈海燕  李扬  钟惠德  沈培辰 《医学争鸣》2006,27(15):1425-1427
目的:了解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CD4 CD25 T调节细胞(Tregs)的真实水平. 方法: 采用细胞内外三色荧光标记、流式细胞仪测定、RT-PCR等方法检测CHB患者外周血中Tregs的主要标志CD4 CD25 ,CD4 CD25h,CD4 CD25 Foxp3 细胞和Foxp3 mRNA水平,并观察其与患者肝功能、乙肝病毒复制标志的相关性. 结果: CHB外周血中CD4 CD25 细胞水平与正常无明显差异,CD4 CD25h/PBMC(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则较正常对照组升高[(0.5±0.3) vs (1.1±0.6), P<0.05],而CD25 Foxp3 /CD4 T细胞比值及Foxp3 mRNA水平则较正常明显降低[(4.5±2.7) vs (7.1±2.3)]. RT-PCR结果: △CT:13.98 vs 12.86, △△CT: 1.12 vs 0, 2-△△CT: 0.46 vs 1, P<0.05. 外周血中CD25h T细胞水平与谷丙转氨酶呈正相关(r=0.5,P<0.05),T细胞中CD25(包括高表达)阳性比例与Foxp3阳性的符合率明显低于正常人[(30.5±16.7) vs (54.6±11.1);(57.9±15.9 ) vs (87.8±13.5), P<0.01]. 结论: CHB患者存在着Tregs细胞水平的异常,CD25h的阳性率易受炎症时非调节性T细胞激活而过多表达CD25分子影响,Foxp3作为Tregs判定指标较为可靠.  相似文献   

7.
环胞菌素A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对骨髓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探讨环胞菌素A(CsA)治疗对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Fas(CD95)抗原表达及调亡的影响作用.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24例再障患者CsA治疗前后骨髓单个核细胞(MNC)Fas表达率及凋亡率,其中急性再障7例,慢性再障17例;同时以20例正常人作对照.结果应用CsA治疗再障3个月时的总有效率58.3%.再障患者Fas表达率及凋亡率均高于正常对照(P<0.05);急性再障Fas表达率及凋亡率高于慢性再障,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用CsA治疗后,再障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CsA治疗可降低再障患者骨髓MNC的凋亡率,骨髓MNC的Fas表达率和凋亡率增高与再障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在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小鼠模型中,T-bet蛋白在脾脏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 将4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AA模型组,每组20只,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AA模型组脾脏组织石蜡切片中T-b-et蛋白表达水平,并对T-bet蛋白与骨髓造血功能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①AA模型组小鼠脾脏组织石蜡切片中T-bet蛋白表达水平[(4.25±0.50)%]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0.78±0.15)%,P<0.01].②AA模型组小鼠脾脏T-bet蛋白表达与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及网织红细胞相对值呈负相关(r分别为-0.510和-0.648,均P<0.05),而与血小板数无明显的线性相关关系.结论 在AA发病机制中T-bet可能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应用抗白细胞介素6(IL-6)单克隆抗体(anti-IL-6 monoclonal antibody,anti-IL-6 mAb)对同种异体小鼠心脏移植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小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同系移植组、移植治疗组(每日注射3 g/L anti-IL-6 mAb 0.1 mL)和移植模型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ELISA法检测受鼠移植术后第3、6 天外周血IL-6的表达水平,观察各组移植心脏存活时间,病理分析检测排斥反应程度,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各组受鼠脾脏及移植心脏中CD4+ 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变化,RT-PCR检测移植心脏IL-6、IFN-γ、IL-17、RORγt和Foxp3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①治疗组外周血IL-6表达水平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②治疗组移植心脏存活时间较模型组明显延长[(22.0±2.3)d vs(7.7±0.8)d,P<0.01],排斥反应病理分级明显下降(Stanford 2级);③治疗组移植心脏中IFN-γ、IL-6、IL-17和RORγt mRNA表达水平较模型组显著下降(均P<0.05),脾脏及移植心脏中浸润的CD4+ 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及Foxp3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anti-IL-6 mAb治疗可抑制Th1、Th17型细胞因子的分泌,促进CD4+ CD25+ Foxp3+T细胞产生,抑制单个核细胞浸润并有效延长小鼠同种移植心脏的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以苯、X射线、环磷酰胺联合应用的方法建立小鼠再生障碍性贫血动物模型.方法:BALB/c小鼠,采用皮下注射苯油混合液,苯剂量为1 mL/kg,注射总剂量以玉米油补足至4 mL/kg,隔日注射,共8次.第2天X射线2.0 Gy照射后,于试验第6天环磷酰胺80 mg/kg腹腔注射.观察试验小鼠的血象、骨髓象、造血细胞内的线粒体、造血干细胞集落形成及肝脏、脾脏的病理变化;TUNEL及免疫组化法检测小鼠造血细胞凋亡以及相关调控蛋白Fas与Caspase-3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再障模型组小鼠外周血象三系细胞均有显著降低;骨髓有核细胞数显著降低;造血干细胞集落的形成减低;同类造血细胞内线粒体数目明显减少;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含量升高;骨髓造血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肝脾出现再障的病理改变.结论:采用苯、X射线、环磷酰胺联合应用的方法建立的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模型,外周血和骨髓的病理变化持续、稳定,符合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表现,方法简单易行,发生率高,适合于实验血液学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