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例一:余××,17岁。1961年10月就诊。患者15岁月经初潮,后因情怀抑郁而致闭经,代之以每月鼻衄一次,持续时间约3~4天,伴见头晕耳鸣,烦躁易怒,两胁胀痛,口苦,无白带。经多方治疗二年无效。来诊时查见舌红苔薄黄,脉弦数。诊断为“倒经”。证属肝郁化火,挟冲气上逆,治宜柔肝养血,化瘀降冲。处方:当归9克、川芎6克、白芍9克、生地15克、桃仁6克、红花6克、代赭石20克(先煎)、牛膝9克、蚕砂15克。嘱其每次鼻衄前3~5天,先  相似文献   

2.
例一,于××,女,28岁。1956年4月20日诊。鼻衄不止两天,并剧烈头痛,汗出如珠,曾用安络血和仙鹤草素治疗不效。现症:盗汗,少寐,五心烦热,脉沉细数,舌质红,少苔。证属阴虚血热,虚火上炎,血溢络外所致。急用当归六散汤加味治之。处方:黄芩15克、黄连10克、黄柏12克、当归20克、黄芪10克、生地黄20克、熟地黄15克、甘草10克。服  相似文献   

3.
清营汤新用     
清营汤出自吴鞠通《温病条辨》,用治温病邪入营血。笔者根据其“清营泄热,凉血解毒”之功,化裁治疗五官科多种急症,疗效满意。例一:鼻衄孟××,女,15岁,学生,1986年5月12日初诊。鼻衄反复发作2年,加重1月。5~6天发作1次,每次约50ml,发作时必用明胶海绵止血。西医多次检查未见特殊。此次发病2天,日出血1~2次,每次在100ml左右,口服安络血、维生素K,外用明胶  相似文献   

4.
口舌生疮宋×,男,29岁。口舌生疮已4天,局部化脓,伴口热烦渴,夜寐不安,溲黄便秘,脉数有力。治宜清心泻火,投泻心汤加味:黄连10克黄芩15克大黄10克生地20克竹叶心10克木通15克,水煎服。2剂后,便道热减,口舌疼痛减轻。原方大黄减至5克,继服3剂,诸证消失,口疮治愈。鼻衄蒋×,男,31岁。1982年夏日来诊。近日鼻衄数次,劳动用力或晒太阳时均鼻血自流不止。经五官科检查,鼻无异常。头昏脑胀,心烦多梦,鼻  相似文献   

5.
患者,张××,男,49岁。患鼻衄一年余,时发时止,经多处医治无效。症见鼻衄不止,色淡红。少腹挛急疼痛,时感手足发热,口干燥,失眠多梦,遗精,伴阵发性心悸,面色(白光)白,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证属虚劳阴阳两虚之虚劳症。投以小建中汤(白芍20克、桂枝10克、大枣15克、生姜10克、甘草6克、饴糖适量)三剂后,衄血减少,余证均有好转。再进五剂而愈。后以香砂六君  相似文献   

6.
【中风】邓××,男,61岁。1976年5月13日诊。半月前劳动挖土,突觉右下肢似电触感,麻木不能站立,继之语言蹇涩,口眼歪斜,右半身呈弛缓性瘫痪。经西医诊断为“脑血栓形成”并住院治疗15天,疗效不显,遂转中医治疗。其证如前,舌歪向右侧,质黯苔薄白,脉双沉细。此乃气血虚亏,经脉失于濡养之证。《素问·逆调论》说:“荣气虚,则不仁,卫气虚,则不用,荣卫俱虚,则不仁,且不用。”故取益气通阳,助卫和营之法。投以黄芪桂枝五物汤:黄芪150克,桂枝10克,白芍15克,枣子12克,丹参15  相似文献   

7.
潘××,女,30岁。1986年1月10日诊。一侧耳出血二十天余。经用消炎、清热和中药吹耳等中西药治疗鲜效。刻诊:右耳出血每天5~7次,每次血量多,血色黑,质稠,近日伴有头晕,易怒,口苦咽干,胸胁痛,小便不利,有灼热感,舌苔黄腻,脉弦数。证属肝火上逆,治宜清肝泻肝,投龙胆泻肝汤治疗。处方:龙胆、柴胡各9克,黄芩、栀子、泽泻、当归各12克,生地、车前子(包)各15克,木通3克。2剂后,出血次数减少到一日4次,血量顿减,血色由黑变为鲜红色,质变稀,再服5剂后,右耳出血停止,仅右耳内有血痂存在,原方去木通,其余各药用量减半,治疗一周,右耳内血痂脱落,右耳出血治愈,其余诸症悉除。后嘱服用六味地黄丸五合,以巩固疗效,87年4月与9月随访2次,未复发。【按】龙胆泻肝经之热,柴胡清胆经之  相似文献   

8.
余以自拟芎索煎治疗偏头痛20余例,效果尚佳。方药组成:川芎15克,延胡索9克,柴胡6克,细辛3克、麝香0.05克(冲服)。病例:麻××,男,48岁,干部。右半侧头痛15年。每因疲劳、精神紧张诱发,每月发作2次,偶而3~4次,每次发作持续3~4天。经脑  相似文献   

9.
案一,再障急性复发危证徐××,男,16岁。82年8月5日初诊。病员于76年经川医确诊为“再障”(川医门诊号227147。住院号316035)。曾于77年10月及78年8月因反复鼻衄,皮下瘀斑,两次住川医儿科治疗。五天前因玉米包碰鼻后鼻衄不止,急护送来蓉,经×医院用纱条紧塞双鼻后,口中继续出血而来求治。诊见:躯干、四肢广泛  相似文献   

10.
刘××,男,19岁,住院号:76169 证侯:初起证似湿温表证,迁延旬余未见好转,近两日时有詀语,心烦不渴,两手颤动,鼻衄及齿龈出血,经西医检查化验和血培养,诊断为“肠伤寒”而入我院传染病病房治疗。住院第三天出现黑便,当日下午便血一次约250毫升,第四日又便血5次,约2000毫升。确诊为伤寒并发肠出血,经输血600毫升,肌注维生素K等抢救未好转,急请中医会诊。  相似文献   

11.
鼻衄一证,临床多以清热凉血或辛凉解表为治。但实际上不可一概而论,笔者诊治1例,以辛温解表法而获愈,关键在于辨证处方。刘××,男26岁。患鼻衄9年余,平均每周一次,严重时3~5日出血一次。尤以劳累、感冒及冬季加重,屡用凉血止血、固涩止血治疗无效。近因感受风寒又出现衄血,并见恶寒无汗、头痛等症,舌质正常,苔薄白,脉浮紧。此乃太阳病伤寒证,治宜辛温解表、祛风止血,方以麻黄汤加减:麻黄10克,桂枝12克,杏仁、干姜、紫苑各15克,甘草6克,艾叶引。水煎服,每日一剂,连服两  相似文献   

12.
笔者以自拟“二黄秦谷汤”治疗急性结膜炎100例,其中男56例,女44例。最小年龄10岁,最大年龄45岁。病程最短四天,最长十天。经治疗后,痊愈81例,好转16例,无效3例。疗程最长十天,最短四天,平均七天。“二黄秦谷汤”的组成:黄柏10~15克、黄连6~10克、秦皮12~15克、谷精草13~15克。(小儿剂量酌减)。水煎服,一日一剂。典型病例: 赖××,男,13岁。1982年7月18日就诊。  相似文献   

13.
皮××,男,52岁。1986年9月30日诊。突起小腹弦急,小便中断,血尿3天。尿路平片示右侧输尿管底端有一蚕豆大结石。刻诊:小腹拘急,持续痛胀,按之痛不减,动则痛剧,不敢行走。小便常中断,色红。手足厥冷,多衣着。舌青紫,苔薄白,脉沉细弦。诊为石淋。证属寒凝石结,脉络瘀阻。法宜温经散寒,通络排石。方选当归四逆汤加味:归尾20克、桂枝15克、赤芍15克、细辛6克、木通20克、金钱草40克、海金沙15克、川牛膝15克、生姜5克、大枣8枚、炙甘草3克。服至6剂排出结石,诸恙随之冰释。  相似文献   

14.
<正> 腹痛傅某,女,4岁。1986年4月29日就诊。腹痛4天,伴发热(体温在38℃左右),初时腹泻稀水样便,经西药治疗略好转,但腹痛发热有增无减。曾于某院治疗,化验白细胞18×10~9/L,中性90%,用青、链霉素治疗4天未效。现患儿腹满硬痛拒按,右下腹无明显触痛,以脐周痛甚,稀便日3~4次,体温38.3℃,脉浮数,苔白厚。证属热结胃肠,气机不通,方用大柴胡汤加味:柴胡15克、白芍15克、黄芩15克、枳实15克、大黄15克、金银花20克、连翘15克,水煎分服。一剂后,腹泻三次,腹痛大减,触之柔  相似文献   

15.
一、胸阳不撅邓××,男,58岁。80年11月2日诊。胸闷、疼痛已一年。痛甚时连及左肩背,伴气短,喘息。在某医院检查为“冠心病”。诊其脉象沉缓,苔簿白微腻。证属胸阳不振,浊阴上逆,升降受阻。拟以宣痹通阳法,投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味治之。处方:全瓜蒌15克,薤白、半夏、桂枝各12克,白酒、丹参各20克,三七6克。五剂后,胸痛缓解,胃纳欠佳。守前方加  相似文献   

16.
患者张××,男,42岁,住院号:3950。于1987年6月7日发病,呃逆频作,经我院门诊以中西药结合治疗5天,呃逆之证未见缓解。12日以“呃逆”住院治疗。入院时症见:呃逆,声短而频,发作时不能自制,每次持续约20分钟,间歇短暂。10分钟左右发作一次,夜不能寐。伴脘腹胀满不适,不欲饮食,食入则吐,精神欠佳,神疲乏力。舌质淡红,苔薄黄,脉弦。钡餐检查诊断为:幽门梗阻性痉挛。入院后服理气和胃、降逆止呃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笔者用自拟的“清咽汤”治疗急性扁桃体炎50例,疗效满意。现简介如下。方药组成及服法:麻黄3~10克,杏仁3~10克,甘草3~10克,生石膏(先煎)15~40克,知母3~10克,山枝子(打)3~15克,玄参10~15克,麦冬10~15克,桔梗3~15克,射干3~10克,牛蒡子6~12克。水煎两次,混合药液,每半小时至一小时服一次,昼夜不停。轻病一天1剂,重病一天2剂。病例介绍:白××,男,4岁,住柳州  相似文献   

18.
李吉安老中医自拟“升血小板汤”治血小板减少症,每获良效,现介绍如下: 方药组成:生地9克、藕节20克、白芨12克、太子参10克、红枣10枚、熟地15克、五味子10克、女贞子10克、当归10克、花生红衣9克。水煎,每日分三次服。病案举例:孙××,男,45岁,皮下反复出血、紫癜及鼻衄半年余。化验:血小板3.3万/立方毫米,出血时间5分钟,24小时血块收缩不佳。曾经数个医院诊断为“血小板减少症”。用上方治疗30天,复查血象:血小板17万/立方毫米,出血时间35秒,24小时血块收  相似文献   

19.
李××,男,56岁。1972年8月20日诊。患者原有高血压病史。半月前突受精神刺激,卒倒不语住院。经达县地区医院同巴中县人民医院内科会诊,确诊为脑溢血。主证:鼾睡不语,不识人,口眼歪斜,右侧偏瘫,面红唇赤,呼吸气粗,呼出之气灼热,已五天未大便,舌质红苔黑干燥,脉象弦数洪大有力,血压:180/120。此为水不涵木,肝阳暴亢,瘀热阻滞神明之府之中风证。拟用滋阴清热,镇肝化瘀,通络醒脑之法主治,方用玉女煎加味:生石膏30克、知母15克、淮牛膝20克,鲜生地黄30克、麦冬20克、赭石30克(研细)、丹皮15克、丹参20克,浓煎服,一日一帖。另用芭蕉汁兑药液服,每次30毫升,4小时  相似文献   

20.
医案二则     
胃柿石马××,男,7岁,1981年9月25日诊治。旬前,吃柿子七、八个,上腹部胀满疼痛,纳差干呕、嗳腐吞酸。在当地医院诊为“胃炎”。服用“普鲁本辛”、“胃舒平”、“酵母片”等药无效。诊其脉弦数,舌质红,舌苔黄厚而腻,切其腹部硬满、拒按,左上腹部可扪及不规则之硬块约8×10厘米。胃肠透视发现“胃区内有二块不规则的缺损,约7.5×5.5厘米~2、5.5×5.5厘米~2。诊断为胃柿石,拟消积导滞、软坚散结之法,宗枳术丸化裁;炒枳实10克,炒白术10克,三棱10克,文术10克,煅瓦楞15克,广木香5克,神曲10克,炒麦芽10克,鸡内金10克,全瓜娄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